气雾递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其气雾递送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50990发布日期:2019-11-16 00:0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气雾递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根据所预设的pwm调控以对接入负载两端的电压进行交替升压以分别形成第一升压信息与第二升压信息,将第一升压信息与第二升压信息交替加载于负载的供电回路中;

负载根据第一升压信息与第二升压信息以形成交变磁场,感受器通过交变磁场以对气雾形成基底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递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预设的pwm调控的频率被配置在范围500khz至1mhz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递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获取当前用户的当前触发信息;所述触发信息包括启动触发信息;

从预先设置的触发信息与指令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当前触发信息对应的当前指令信息;所述指令信息包括与启动触发信息相互对应的启动执行信息;

根据启动执行信息对当前加热次数进行计数以形成当前加热次数信息;

若在所预设的时间周期内且当前加热次数信息大于所预设的基准加热次数信息,则保持气雾递送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雾递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基准加热次数信息根据所预设的戒烟计划信息以依次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雾递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

根据所预设的时间周期作为一个时间段,获取每个时间段所形成的加热次数信息;

若连续若干个时间段所形成的加热次数信息均小于基准加热次数信息,则更新基准加热次数信息,且更新后的基准加热次数信息小于未更新前的基准加热次数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雾递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触发信息包括基底类型选择触发信息,所述指令信息包括与基底类型选择触发信息相互对应的基底加热执行信息;

根据当前基底加热执行信息所对应的加热模式以对当前气雾形成基底进行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雾递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获取当前气雾形成基底所对应的唯一识别信息;所述唯一识别信息对应于所预设的至多加热次数信息;

若当前加热次数信息大于至多加热次数信息,则保持气雾递送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雾递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若当前加热次数信息大于至多加热次数信息,则反馈提醒信息。

9.一种气雾递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该程序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气雾递送装置的控制方法;

还包括电源、耦接于电源以对电源电压进行升压以输出第一升压信号的第一升压电路(1)、耦接于电源以对电源电压进行升压以输出第二升压信号的第二升压电路(2)以及耦接于第一升压电路(1)与第二升压电路(2)以控制第一升压电路(1)与第二升压电路(2)交替升压并交替接入电感器线圈两端的pwm调控电路(3);所述第一升压电路(1)串联于电源的正输入端与电感器线圈的一端;所述第二升压电路(2)串联于电源的正输入端与电感器线圈的另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雾递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升压电路(1)包括第一电感,所述第二升压电路(2)包括第二电感,所述pwm调控电路(3)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pwm输入端、第二场效应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第二pwm输入端;所述电源的正极串联于第一电感后连接于电感器的一端,所述电源的正极串联于第二电感后连接于电感器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串联第一电阻后连接于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一电阻之间的连接节点连接于第二电阻后连接于电源的负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级连接于电感器线圈的一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于电源的负极,所述第一pwm输入端连接于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的连接节点;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串联第三电阻后连接于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三电阻之间的连接节点连接于第四电阻后连接于电源的负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级连接于电感器线圈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于电源的负极,所述第二pwm输入端连接于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之间的连接节点;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与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漏极上均并联有反向二极管;电感器线圈的两端并联有第一电容。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雾递送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其气雾递送装置;解决了通过LC振荡电路进行加热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根据所预设的PWM调控以对接入负载两端的电压进行交替升压以分别形成第一升压信息与第二升压信息,将第一升压信息与第二升压信息交替加载于负载的供电回路中;负载根据第一升压信息与第二升压信息以形成交变磁场,感受器通过交变磁场以对气雾形成基底进行加热,本发明通过PWM调控来实现将两个升压后的电压交替接入至负载的供电回路中,实现高效加热以降低加热的时间周期,同时保证在现有电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续航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郭琦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安百利印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3
技术公布日:2019.11.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