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装结构和可悬挂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2121发布日期:2019-11-12 23:30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挂装结构和可悬挂产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尤其是一种挂装结构和可悬挂产品。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便携电子设备的挂墙安装中,设备通常通过开设有葫芦孔,与固定架上的挂件配合以将设备挂在固定架上。但是,传统的葫芦孔与挂件的配合存在如下问题:葫芦孔内没有对挂件进行限位的固定结构,致使葫芦孔与挂件的挂装配合不牢固,只需受到较小的外力便可很容易地取下设备。这种不牢固的结构,导致用户在稍不注意的情况下碰撞到挂装的设备,便有可能造成设备的掉落,进而损坏;因此,需要对挂装结构进行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特别是提升挂装结构的稳固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挂装结构,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避让槽,避让槽向上延伸形成导向槽,导向槽两侧的弹性侧壁分别为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相对的侧壁;导向槽上方设有限位面,第一弹性臂与限位面之间、第二弹性臂与限位面之间分别设有容纳间隙,且限位面、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挂件的限位区。

优选地,第一弹性臂相对于第二弹性臂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凸起,和/或,第二弹性臂相对于第一弹性臂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弹性凸起。

优选地,第一弹性凸起和第二弹性凸起分别设置于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相对的位置。

优选地,第一弹性凸起和第二弹性凸起为弧形凸起。

优选地,限位面朝向限位区的位置为弧形凹面。

优选地,第一弹性凸起包括连续的第一限位弧面与第一导向弧面,第二弹性凸起包括连续的第二限位弧面与第二导向弧面;所述第一导向弧面、所述第二导向弧面之间形成导向槽,且所述第一导向弧面、所述第二导向弧面之间的距离,沿远离避让槽的方向逐渐变小;所述第一限位弧面、所述第二限位弧面与所述弧形凹面之间形成限位区,且所述第一限位弧面与所述第二限位弧面之间的距离,沿远离避让槽的方向逐渐变大。

优选地,限位面的两端分别向右下侧与左下侧延伸,与第一弹性臂之间形成第一臂槽,与第二弹性臂之间形成第二臂槽,第一臂槽与第二臂槽的中心线方向与导向槽的中心线方向平行。

优选地,避让槽、导向槽、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限位面一体成型。

优选地,避让槽、导向槽和限位区的底部设置有槽底。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可悬挂产品,其包括至少一个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挂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因变形而产生的回复力可夹紧插入的挂件,从而达到更稳定的挂装效果;当挂装结构受到向上的外力时,挂装结构也不容易从限位区内脱出,从而避免了因意外脱出而造成的损失。

2、两个弹性臂相对的侧壁上可设置弹性凸起,可更好地达到防止挂件脱出和将挂件导入限位区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挂装结构一个实施例的正面局部形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挂装结构另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挂装结构又一实施例中的臂槽正面形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挂装结构又一实施例施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挂装结构又一实施例施的背面形状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挂装结构又一实施例施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壳体10,槽底11,避让槽20,导向槽21,第一弹性臂31,第一弹性凸起311,第一臂槽312,第二弹性臂32,第二弹性凸起321,第二臂槽322,限位区40,限位面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下”,“内、外”,“左、右”为相对概念,例如“上部”、“下部”为相对的两个方位,而并不代表实际应用中的朝向。本实用新型的挂装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朝向可根据具体情况而改变;例如图4中的挂装结构亦可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90°放置,而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挂装结构的功能。为了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将附图中的X轴正向和负向对应于图示的右向和右向,Y轴正向和负向对应于图示的上方和下方,Z轴(图中未示出)正向和负向对应于垂直于XY平面并指向纸面之外和指向纸面之内的方向。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挂装结构,包括壳体10,壳体10上设置有避让槽20,以用于使挂件从避让槽20进入挂装位置;避让槽20向上(参见图中的Y轴正向)延伸形成导向槽21,导向槽21两侧的弹性侧壁分别为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相对的侧壁,亦即: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相对设置,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形成导向槽21;导向槽21上方还设有限位面41,第一弹性臂31与限位面41之间、第二弹性臂32与限位面41之间分别设有容纳间隙,且限位面41、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挂件的限位区40。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槽21从避让槽20中延伸而出,故导向槽21与避让槽20连通,以使挂件可从避让槽20插入壳体10中,并通过导向槽21进入限位区40内。由于第一弹性臂31与限位面41之间、第二弹性臂32与限位面41之间分别设有容纳间隙,当限位区40受到外力时,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可向具有容纳间隙的方向发生变形,以适应限位区40需要的形状;当第一弹性臂31、第二弹性臂32与限位面41之间的限位区40内插入横截面尺寸略大于限位区40孔径的挂件时,将略撑开限位区40。一方面,挂件承受挂装结构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重力,以将挂装结构悬挂于挂件上;另一方面,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因变形而产生的回复力将夹紧插入的挂件,从而达到更稳定的挂装效果,挂装结构不易摇晃;而且,当挂装结构受到向上的外力时,由于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的夹紧,挂装结构也不容易从限位区40内脱出,从而避免了因意外脱出而造成的损失。

更进一步地,挂件的横截面尺寸还可略大于导向槽21口径。挂装时,由于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具有弹性,挂件可从导向槽21中挤入限位区40,以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由于第一弹性臂31与限位面41之间、第二弹性臂32与限位面41之间具有容纳间隙,即:第一弹性臂31向上延伸时,并不延伸至与限位面41相接触的位置,故第一弹性臂31与限位面41之间具有一个用于夹持挂件的夹持位置;同理,第二弹性臂32与限位面41之间也具有一个用于夹持挂件的夹持位置。所述两个夹持位置与限位面41之间可形成三点式支撑结构,以构成用于夹持挂件的限位区40。所述两个夹持位置与限位面41的具体位置与形状,可根据挂件形状的不同而设计,从而达到匹配多种挂件的目的。

例如,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相对的两个侧壁可互相平行,即导向槽21可为向上延伸的长方形凹槽。此时,第一弹性臂31左上方的角为所述夹持位置,第二弹性臂32右上方的角为所述夹持位置;第一弹性臂31左上方的角、第二弹性臂32右上方的角与限位面41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固定的限位区40。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相对的两个侧壁亦可不平行,例如导向槽21的口径为梯形。当导向槽21靠近避让槽20一端的口径较大、远离避让槽20一端的口径较小时,导向槽21可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以将挂件导入限位区40。当导向槽21靠近避让槽20一端的口径较小、远离避让槽20一端的口径较大时,位于限位区40内的挂件可抵持于导向槽21的侧壁上;当挂装结构受到向上的外力时,挂件相对于导向槽21向下运动,导向槽21的口径变窄,从而可使导向槽21为挂件提供更多的阻挡力,达到防止挂件沿导向槽21脱出的目的。

为便于描述,以下将第一弹性臂31相对于第二弹性臂32的侧壁(朝向X轴正向的侧壁)称为第一弹性臂31的内壁,将第二弹性臂32相对于第一弹性臂31的侧壁称为第二弹性臂32的内壁。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性臂31相对于第二弹性臂32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凸起311,和/或,第二弹性臂32相对于第一弹性臂3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弹性凸起321。第一弹性凸起311可将第一弹性臂31的内壁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第一弹性凸起311以上的部分可起到为挂件提供更多的阻挡力,防止挂件脱出的目的,第一弹性凸起311以下的部分可起到将挂件导入限位区40的目的。同理,第二弹性凸起321亦可同样起到防止挂件脱出和将挂件导入限位区40的目的。

第一弹性凸起311与第二弹性凸起321的形状与设置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例如,第一弹性凸起311可为从第一弹性臂31的内壁凸起的圆弧形曲面,第二弹性凸起321可为从第二弹性臂32的内壁凸起的另一个圆弧形曲面;当然,第一弹性凸起311与第二弹性凸起321的形状也可以不同。一个挂件结构中可仅包括一个第一弹性凸起311,或仅包括一个第二弹性凸起321,亦可同时包括第一弹性凸起311和第二弹性凸起321。当一个挂件结构中同时包括第一弹性凸起311和第二弹性凸起321时,该两个弹性凸起可分别对应于图示Y轴方向的不同坐标位置,以分别起到防止挂件沿导向槽21脱出的目的,该两个弹性凸起亦可设置于相对的位置,即对应于图示Y轴方向的同一个坐标位置,亦可达到防止挂件沿导向槽21脱出的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还提出如下实施例:

第一弹性凸起311和第二弹性凸起321分别设置于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相对的位置,以方便挂件从导向槽21进入限位区40。

为降低第一弹性凸起311和第二弹性凸起321对导向槽21导向作用的影响,第一弹性凸起311和第二弹性凸起321可为弧形凸起,以使挂件更容易进入限位区40。当挂件位于限位区40之内,且抵持于第一弹性凸起311和第二弹性凸起321上时,第一弹性凸起311和第二弹性凸起321为弧形,还可更稳定地固定所述挂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限位面41朝向限位区40的位置为弧形凹面。该弧形凹面不仅可在Y轴正向上起到限位作用,以将挂装结构挂起,还可在挂装结构的左右方向上起到固定作用,从而避免挂装结构在X轴正向或负向上移动。同时,该弧形凹面还可提高限位面41与挂件的接触面积,使挂装结构受力均衡,提高悬挂的稳定性;当所述弧形凹面与挂件的外表面相配合时,可达到更稳定的固定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更具体地,第一弹性凸起311包括连续的第一限位弧面与第一导向弧面,第二弹性凸起321包括连续的第二限位弧面与第二导向弧面;所述第一导向弧面、所述第二导向弧面之间形成导向槽21,且所述第一导向弧面、所述第二导向弧面之间的距离,沿远离避让槽20的方向逐渐变小;所述第一限位弧面、所述第二限位弧面与所述弧形凹面之间形成限位区40,且所述第一限位弧面与所述第二限位弧面之间的距离,沿远离避让槽20的方向逐渐变大。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导向弧面和所述第二导向弧面用于导向,所述第一限位弧面和所述第二限位弧面用于限位,以使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同时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结构简单;且第一弹性凸起311和第二弹性凸起321为弧形过渡,线条平滑,易于采用注射模具制造,形成可变形的弹性臂,制造成本低。且这种结构有利于使限位区40形成肚大口小的形状,所述挂件将更不容易从限位区40脱出。

为降低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的变形难度,使挂件更容易进入限位区40,本发明还可在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远离导向槽21的一侧设置臂槽。如图1-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限位面41的两端分别向右下侧与左下侧延伸,与第一弹性臂31之间形成第一臂槽312,与第二弹性臂32之间形成第二臂槽322,第一臂槽312与第二臂槽322的中心线方向与导向槽21的中心线方向大致平行。本实施例中的弹性臂一侧为导向槽21,另一边为臂槽,有利于尺寸较大的挂件挤入限位区40时,弹性臂更容易变形避让,提高挂装效率。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臂槽312与第二臂槽322的中心线方向亦可与导向槽21的中心线方向呈一定角度,只需达到方便避让的效果即可。

为方便本实用新型挂装结构的制造,避让槽20、导向槽21、第一弹性臂31、第二弹性臂32、限位面41可一体成型。例如采用硅胶类材料热塑成型。在部分实施例中,壳体10亦可与避让槽20、导向槽21、第一弹性臂31、第二弹性臂32、限位面41一体成型,或将一体成型的避让槽20、导向槽21、第一弹性臂31、第二弹性臂32、限位面41等结构,固定于壳体10上。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避让槽20、导向槽21和限位区40的底部可设置有槽底11,以将壳体10的内部与外部隔离开。本实施例有利于提高挂装结构的密封性,当该挂装结构应用于产品上时,可避免灰尘等污染物进入产品内部。

结合图1-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挂装结构开设于设备外壳上,外壳外部开设有供挂钉穿过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的轴向为Z轴方向),外壳内部对应于安装孔的位置向内凹陷(沿Z轴负向凹陷)形成一避让槽20,该避让槽20呈上小下大的葫芦形。安装孔的上端分别向左右两侧延伸出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朝向安装孔的一侧形成导向面,两个导向面与所述安装孔形成一导向槽21。所述导向面朝着避让槽20的方向为逐渐倾斜的斜面,即导向槽21靠近避让槽20一侧的开口大于远离避让槽20一侧的开口,以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外壳上与导向槽21相对的外周壁还形成了一限位面41,该限位面41沿Z轴正向凸起,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朝向该限位面41的一侧形成了一止挡面,限位面41和所述止挡面结合,形成了所述限位区40。

使用该挂装结构时,作为挂件的挂钉可穿过安装孔,依次进入避让槽20和导向槽21,当挂钉靠近限位区40时,通过施加外部作用力使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变形,从而使挂钉通过导向槽21进入限位区40内,完成固定挂装步骤。当挂装结构固定后,挂钉固定在限位区40内,在重力作用下,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的形变程度不足以使挂钉滑出限位区40;当施加足够的作用力之后,才能将挂装结构取下,从而保证了该挂装结构的稳固性。

根据以上挂装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可悬挂产品,该可悬挂产品包括至少一个前述的挂装结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