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校正装置的涂布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9226发布日期:2020-02-14 17:4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具有校正装置的涂布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路板加工装置,尤指一种用以涂布绝缘涂料于电路板上的涂布轮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路板在进行表面的绝缘涂料的涂布时,是通过将电路板夹设于两个涂布轮之间,并通过该两个涂布轮的转动,一边将电路板从一端传递至另一端,一边将原本涂布于该两个涂布轮上的绝缘材料转涂至该电路板上,达到涂布的目的。

进一步而言,现有技术的涂布轮,在结构上包含有一可转动的转轮以及套设于转轮上的涂布件,该涂布件为软性材质,因此当电路板被该两个涂布轮所略为挤压时,涂布件能够完整地将涂料压印在电路板上。

然而,长期使用下,涂布件会逐渐耗损,耗损过程中的涂布件,其表面会因磨耗而产生各处厚度不均的情形,该厚薄不一的状况会使电路板在受其加工的过程中,有部分区域涂布均匀,而有部分区域因为涂布件较薄而未达到完整的涂布,换言之,此一状况会造成电路板的加工不完整。

因此除了定期更换涂布件之外,如何能够有效改善电路板加工不完整的问题,是电路板加工领域中极需克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校正装置的涂布轮组件,其可预先通过感测压力来调整涂布轮的角度,使两个涂布轮的表面得以保持平行,进而达到校正涂布轮表面抵压不均的问题,进而提高涂布轮加工过程中的合格率。

为达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具有校正装置的涂布轮组件,其包含

一基座,其具有一驱动方向;

一直线移动机台,其可沿该驱动方向移动地设置于该基座上;

一弧线移动机台,其与该直线移动机台间隔地设置于该基座上,该弧线移动机台的相对两端可相对该基座呈弧形地移动;

两个涂布轮,其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该直线移动机台及该弧线移动机台上,该两个涂布轮选择性地相对彼此靠近或远离;其中,该弧线移动机台可相对基座移动至该两个涂布轮的轴心相互平行或不平行;

一压力感测组,其设置于该基座上,并可用以感测该两个涂布轮上的压力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当本实用新型使用一段时间后,欲进行两个涂布轮的校正时,该两个涂布轮通过直线移动机台的移动而彼此靠近直到相互抵靠,此时压力感测组可感测各涂布轮的相对两侧是否有达到压力上的平衡,如果任一涂布轮的表面因为因磨耗程度不同或因为其他原因而不平整,则两个涂布轮的表面便不会完全贴靠而会有间隙产生,如此一来压力感测组便会感测到涂布轮的两侧的压力不平衡,此时便可使弧线移动机台通过其两端相对基座呈弧形地移动,直到两个涂布轮的表面尽可能地完全贴靠,此时虽然两个涂布轮的轴心不平行,但两个涂布轮的表面几乎是平行的,而压力感测组也会感测到涂布轮的两侧的压力是平衡的,如此一来之后夹设电路板时便可均匀地施加压力于电路板的各处,进而降低后续生产过程中涂布轮对电路板加工不均匀的情形;并且纵使涂布轮的表面稍有磨耗,也可通过上述方式来校正而得以继续使用,因此更可延长涂布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校正装置的涂布轮组件,其进一步包含两个弧线移动组件,其设置于该基座的顶面,且间隔设置,各该弧线移动组件包含:一直线推进装置;一转动连接座,其设置于该直线推进装置上,并可受该直线推进装置的驱动相对该基座沿该驱动方向移动;一转动平台,其可相对转动地设置于该转动连接座上;该弧线移动机台设置于该两个弧线移动组件的该两个转动平台上,该弧线移动机台的相对两端通过该两个弧线移动组件的相反方向驱动而可相对该基座呈弧形地移动。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校正装置的涂布轮组件,其中各该弧线移动组件进一步包含两个直线凸块,其间隔地设置于该转动平台上,并该弧线移动机台可相对滑动地与该两个直线凸块相连接;其中,当该弧线移动机台的相对两端相对该基座弧形移动时,该弧线移动机台相对该两个直线凸块滑动。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校正装置的涂布轮组件,其中该弧线移动机台上进一步设有两个弧线凸块,其分别设于该弧线移动机台的相对两端;各该弧线移动组件进一步包含有一弧线轨道,其设于该基座上,该弧线移动机台的该两个弧线凸块分别可滑动地设于该两个弧线移动组件的该两个弧线轨道内。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校正装置的涂布轮组件,其中各该弧线轨道可沿该驱动方向相对移动地设置于该基座上,且可选择性地固定于该基座上。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校正装置的涂布轮组件,其中各该弧线移动组件中,该直线推进装置包含有一马达及一螺杆,该螺杆沿该驱动方向延伸设置,并该螺杆可受该马达的驱动而转动;该转动连接座套设螺合于该螺杆上,并可受该螺杆的转动沿该驱动方向相对该基座移动。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校正装置的涂布轮组件,其中该基座上进一步成形有一穿透区域,该穿透区域设置于该两个涂布轮之间。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校正装置的涂布轮组件,其进一步包含两个直线动力装置,其设置于该基座的顶面,且间隔设置;该直线移动机台设置于该两个直线动力装置上,该直线移动机台的相对两端通过两个直线动力装置的驱动而相对基座直线移动。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具有校正装置的涂布轮组件,其中该压力感测组包含有两个压力感测装置,该两个压力感测装置分别设置于该直线移动机台的相对两侧,并分别可侦测设置于该直线移动机台上的该涂布轮的该两侧边的压力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弧线移动机台与基座的元件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弧线移动组件的元件放大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直线移动机台与基座的元件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弧线移动机台的作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弧线移动机台的另一作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弧线移动机台的又一作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涂布轮表面有磨耗时的两个涂布轮的表面有间隙的使用状态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弧线移动机台弧形移动涂布轮后使两个涂布轮的表面完全贴靠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校正装置的涂布轮组件包含一基座10、一直线移动机台20、一弧线移动机台30、两个直线动力装置40、两个弧线移动组件50、两个涂布轮60及一压力感测组70。

请参阅图2及图4所示,基座10上具有一驱动方向l1以及一垂直于驱动方向l1的一延伸方向l2,此外,基座10上进一步成形有一穿透区域11,本实施例中,该穿透区域11上下贯穿成形于该基座10的中间,并沿该驱动方向l1延伸至基座10的其中一侧边,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没有该穿透区域11。

直线移动机台20可沿该驱动方向l1移动地设置于基座10上,更精确地说,直线移动机台20通过该两个直线动力装置40的驱动于基座10上移动,而该两个直线动力装置40设置于基座10的顶面,并彼此沿该延伸方向l2间隔设置,而该直线移动机台20设置于该两个直线动力装置40上,并可通过该两个直线动力装置40的驱动而相对该基座10移动,且该两个直线动力装置40及该直线移动机台20设置于该穿透区域11沿该驱动方向l1的其中一侧边。

本实施例中,由于前述的穿透区域11沿该驱动方向l1贯穿延伸至设有该直线移动机台20的该侧边,因此该两个直线动力装置40设置于该穿透区域11的相对两侧边,但穿透区域11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形状及延伸的位置不以前述为限

由于直线移动机台20及直线动力装置40大致上与现有技术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弧线移动机台30与直线移动机台20沿该驱动方向l1间隔地设置于基座10上,且弧线移动机台30的相对两端可相对基座10呈弧形地移动;此外,前述的穿透区域11成形于弧线移动机台30与直线移动机台2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弧线移动机台30通过该两个弧线移动组件50达到可相对基座10弧形移动的目的,该两个弧线移动组件50沿该延伸方向l2间隔设置于基座10顶面的两端。

更精确地说,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各弧线移动组件50包含一直线推进装置51、一转动连接座52、一转动平台53、两个直线凸块54及一弧线轨道55,直线推进装置51设置于基座10上,转动连接座52设置于直线推进装置51上,并可受直线推进装置51的驱动相对基座10沿驱动方向l1移动,本实施例中,直线推进装置51包含有一马达511及一螺杆512,螺杆512沿驱动方向l1延伸设置,并可受马达511的驱动而转动,而转动连接座52套设螺合于螺杆512上,并转动连接座52可受螺杆512的转动而沿驱动方向l1相对基座10移动,但直线推进装置51的结构以及转动连接座52直线移动的方式不以上述为限。

转动平台53可相对转动地设置于转动连接座52上,且本实施例中,转动平台53与转动连接座52通过一轴承531达到可转动地相连接的目的,但其达到转动的结构亦不以轴承531为限;该两个直线凸块54彼此间隔地设置于转动平台53上。

该弧线轨道55设置于基座10上,且本实施例中,弧线轨道55包含有一轨道平台551及两个弧线轨道部552,轨道平台551设置于基座10上,该两个弧线轨道部552呈弧线排列地设置于轨道平台551上,本实施例中,弧线轨道55可沿驱动方向l1相对移动地设置于基座10上,并可选择性地固定于基座10上,换言之,使用者可调整轨道平台551位于基座10上的位置,以变换弧线轨道55与直线推进装置51等其他弧线移动组件50的元件的相对位置。

本实施例中虽设置有弧线轨道55,但弧线轨道55仅是用以更进一步确保弧线移动机台30的端部会相对基座10精确地弧形移动,但并非本实用新型的必要元件,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没有弧线轨道55。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弧线移动机台30设置于该两个弧线移动组件50的该两个转动平台53上,同时弧线移动机台30的底面设有两个弧线凸块31,其分别设置于弧线移动机台30的相对两端,且其位置分别对应于该两个弧线移动组件50的该两个弧线轨道55;另一方面,弧线移动机台30的底面上的相对两个端中,每一端皆设有两个直线凸块连接槽32,该两个直线凸块连接槽32对应于转动平台53上的该两个直线凸块54;换言之,当弧线移动机台30与该两个弧线移动组件50相连接时,其相对两端皆会与转动平台53上的直线凸块54以及弧线轨道55相连接。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直线凸块54以及弧线轨道55亦可改设于弧线移动机台30上,而弧线凸块31及直线凸块连接槽32改设于转动平台53上,如此同样可发挥相同的目的。

更精确地说,请进一步参阅图5、图6及图7所示,弧线移动机台30的相对两端通过该两个弧线移动组件50的相反方向的驱动而可相对基座10呈弧形地移动,以其中一端为例,当弧线移动机台30受驱动而产生相对基座10的移动时,转动连接座52会先沿驱动方向l1移动,接着驱使转动平台53上的该两个直线凸块54推抵弧线移动机台30上的直线凸块连接槽32的内壁面,造成弧线移动机台30产生一力矩,最终使转动平台53配合该力矩产生转动,此时弧线移动机台30便会使该两个直线凸块54在直线凸块连接槽32内产生相对应的滑动,同时弧线凸块31也会在弧线轨道55内产生滑动,进而使弧线移动机台30产生相对基座10的弧线移动。

请参阅图1所示,该两个涂布轮60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直线移动机台20及弧线移动机台30上,且该两个涂布轮选择性地相对彼此靠近或远离;更精确地说,弧线移动机台30可通过其相对两端相对基座10呈弧形地移动而使弧线移动机台30上的涂布轮60的轴心与另一涂布轮60的轴心相互平行或不平行,当两个涂布轮60的轴心相互平行时,若涂布轮60的表面未有磨耗,则两个涂布轮60的表面也会相互平行。

请参阅图4所示,压力感测组70设置于基座10上,并可用以感测该两个涂布轮60上的压力变化,更精确地说,本实施例中,该压力感测组70包含两个压力感测装置71,该两个压力感测装置71分别设置于该直线移动机台20的相对两侧,并分别可侦测设置于直线移动机台20上的涂布轮60的两侧边的压力变化。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态样及其优点。

在加工一电路板时,使用者首先将电路板放置于直线移动机台20及弧线移动机台30之间,并通过直线移动该直线移动机台20,使设置于直线移动机台20以及弧线移动机台30上的该两个涂布轮60夹设电路板,随着涂布轮60的转动,电路板会逐渐被向上卷动,并同时在卷动的过程中,涂布轮60表面的涂料便会均匀地涂布在电路板上,当加工完成后,电路板可从基座10上的穿透区域11向上通过并进入到下一道制程。

请参阅图8所示,然而,当本作如同前述使用一段时间后,欲进行两个涂布轮60的校正时,直线移动机台20使其上的涂布轮60抵靠于弧线移动机台30的涂布轮60,此时两个压力感测装置71会感测设置于直线移动机台20上的涂布轮60表面受到的压力值;这时若任一涂布轮60的表面因为因磨耗程度不同或因为其他原因而不平整,则两个涂布轮60的表面便不会完全贴靠而会有间隙产生(如图8所示,但图式中为清楚示意而使磨耗程度较为夸饰),此时两个压力感测装置71感受到的压力值便会有所差异;请参阅图9所示,这时可通过调整弧线移动机台30,使弧线移动机台30相对基座10产生弧形移动,借此使设置于弧线移动机台30上的涂布轮60,其左侧或右侧更加抵靠于另一涂布轮60上,直到两个涂布轮60的表面尽可能地完全贴靠(这时两个压力感测装置71感受到的压力值也会逐渐平衡),此时虽然两个涂布轮60的轴心不平行,但两个涂布轮60的表面几乎是平行的,到此即完成校正;如此一来之后两个涂布轮60夹设电路板时便可均匀地施加压力于电路板的各处,进而使两侧的抵靠压力得到较为适当的调整。

更精确地说,请参阅图3、图6及图7所示,如同前述,当弧线移动机台30在相对基座10产生弧形移动时,其首先是通过将该两个弧线移动组件50的该两个直线推进装置51产生不同方向的驱动,换言之,使该两个马达511驱动螺杆产生不同方向的转动,借此该两个转动连接座52便会沿驱动方向l1产生一个朝前一个朝后的错位移动,此一错位移动会进而使设置于转动平台53上的直线凸块54推抵弧线移动机台30底面的直线凸块连接槽32同时使直线凸块54在直线凸块连接槽32内产生相对滑动。

由于直线凸块连接槽32为硬质材质,此一位于弧线移动机台30两侧边的、不同方向的推力,便会产生一力矩,使该两个转动平台53产生转动,借此弧线移动机台30便会相对基座10产生相对应的弧线移动,而该两个弧线轨道55以及设置于弧线移动机台30底面的弧线凸块31可使弧线移动机台30在相对基座10弧形移动时,固定在一个特定的移动方向,借此避免弧线移动机台30的移动不合使用者的期待。

通过上述的弧形移动,使用者便可调整两个涂布轮60相互抵压时,左右两侧的压力差值,借此,如果压力感测组70读出的左右差值过大,使用者可不必马上更换涂布轮60,而是可通过调整弧线移动机台30的涂布轮60的角度来平衡左右两侧的压力,因此可延长涂布轮60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提高电路板在涂布过程中的加工合格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