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固定和移动融合的系统、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

文档序号:7973761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支持固定和移动融合的系统、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持固定和移动融合的系统、装置 及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如何将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资源整合起来以实现固定移动融合
(FMC),已成为一个热门课题。
对于FMC,考虑到接入网融合实现难度较大,已有的研究成果基本上 都集中在网络层面的融合、业务层面的融合和终端层面的融合三个方面,其 关注的重点分别是
网络层面的融合由于(网际协议)IP网络向承载和控制分离演进以 及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兴起,使得移动业务和固定业务统一核心网成 为可能;这样,只需建设一张核心网络并设置相关处理器及系统,就可以同 时用于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
业务层面的融合指业务标准统一的前提下,支持多种业务的融合,用 户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多种业务的捆绑,并通过统一的账单对业务进行支 持,用户并不关心所使用的业务是通过固定网络还是移动网络提供的。
终端层面的融合是指可以同时在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上使用的用户终端。
目前,与固定和移动融合相关的解决方案的重点都集中在核心网层面和 业务层面的融合,有关接入层面的融合考虑较少。
参见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实现FMC的系统。图1所示系统的 基本思路为用无线设备来解决固定接入的数据传输问题。可见,图1中的
系统采用了无线Backhaul的解决方案来替代固网传输网络,用以满足固定 传输网络难以铺设的场景;但是,图1中的系统只是将固定无线接入设备作 为传输网络的一个子节点,实际上无法实现业务层面和终端层面的融合,因 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FMC。
参见图2,图2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实现FMC的系统。图2中,无线 基站和固定接入设备是两套独立的系统,其中无线基站的对外传输单元和固 定接入设备中相应的用户板(接口类型相同)对接,然后通过固定接入设备 中的上行板接入到攻关公共传输网络中。在实际应用时,图2所示系统的实 现方式其实是将移动通信设备简单的放到固定接入设备机拒中,直接利用接 入的网络资源将无线用户数据和固定接入数据一起传输;并在公共传输网络 靠近基站控制器的一端,通过传输设备分离出无线传输数据流以与基站控制 器对接。
可见,图2所示系统只是将固定接入设备和无线接入设备简单放在一个 机柜中,因此需要两套独立的主控、时钟、传输和操作维护系统。并且,随 着无线基站支持流量的逐渐增大和基站覆盖距离的缩小,再加上固定接入设 备所服务的半径通常比支持高速业务的无线基站要大得多,导致存在大量的 无线基站需要另外的站址。
另外,由于固定接入网和传统的无线基站对站址的要求差异较大(如无 线基站一般要求尽可能靠近天面,需要考虑天线的安装),因此将无线基站 放在固定接入设备的机拒中实际上只适用于将无线基带部分放到固定接入 设备的机拒、RRU拉远的组网方式,其应用场景大为受限。
由以上所述可见,图1和图2中的系统均无法实现真正的FMC。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支持固定和移动融合的系统 和H据传输方法,以实现FMC。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支持固定和移动融合的装置,以实现FMC。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 一种支持固定和移动融合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 相连的核心网、通用基站控制器、通用接入网设备;
其中,所述核心网、通用基站控制器和通用接入网设备用于采用标准的 移动网络传输协议,将固定用户数据流作为移动用户数据进行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 一种支持固定和移动融合的用户终端,该用户终 端包括无线用户数据处理部分、固定用户数据处理部分以及主控及操作维护 单元;
其中,所述无线用户数据处理部分,用于对无线数据进行处理,并与固 定用户数据处理部分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固定用户数据处理部分,用于与所述无线用户数据处理部分以及其 它固定用户终端进行数据交互、数据处理;
所述主控及操作维护单元,用于对所述无线用户数据处理部分、固定用 户数据处理部分进行统 一 的控制及操作维护。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 一种支持固定和移动融合的方法,应用于包括核 心网、通用基站控制器和通用接入网设备的网络,该方法包括
在处理数据时区分移动用户数据和固定用户数据,并对固定用户数据以 无线传输协议所需要的数据传输格式进行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系统、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 均可以实现FMC。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实现FMC的系统; 图2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实现FMC的系统;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FMC的系统;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GANE逻辑架构图5为图4中GANE的物理架构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支持FMC的GANE及其配套终端业务面逻 辑架构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GANE逻辑架构图8为图7中GANE的物理架构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户终端结构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用户终端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所^是供的支持固定和移动融合的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核 心网、通用基站控制器、通用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核心网、通用基站控 制器和通用接入网设备用于采用标准的移动网络传输协议,将固定用户数据 流作为移动用户数据进行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持固定和移动融合的用户终端包括无线用户 数据处理部分、固定用户数据处理部分以及主控及操作维护单元;其中,所 述无线用户数据处理部分,用于对无线数据进行处理,并与固定用户数据处 理部分进行数据交互;所述固定用户数据处理部分,用于与所述无线用户数 据处理部分以及其它固定用户终端进行数据交互、数据处理;所述主控及操 作维护单元,用于对所述无线用户数据处理部分、固定用户数据处理部分进 行统 一 的控制及操作维护。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持固定和移动融合的方法,应用于包括核心 网、通用基站控制器和通用接入网设备的网络,该方法包括在处理数据时 区分移动用户数据和固定用户数据,并对固定用户数据以无线传输协议所需 要的数据传输格式进行处理。
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FMC的系统。在图3中,可以 将涉及固定接入的数据流当作移动用户的数据在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中透传,在接入设备中再将固定接入和无线接入的数据分离出来,并对分离出来 的固定接入数据和无线接入数据分别进行处理,再通过不同的物理接口将完 成处理的固定接入数据和无线接入数据分别发送给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
图3所示系统由核心网(CN)、通用基站控制器(GBSC)、通用接入 网设备(GANE)以及用户终端构成。
所述用户终端可以分为移动用户终端(MT)、通用用户终端(GT)和 固定用户终端(FT)。其中,相对比较传统的MT只支持以无线方式接入; GT既可通过天线直接接收无线信号,也可以通过电缆直接接入固定接入网; FT只支持通过电缆接入。CN分为与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对接的电路 域核心网(CS-CN)以及与分组数据服务节点(PDSN)对接的分组域核心 网(PS-CN) 。 GBSC可以实现针对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的资源管理及链路 控制、传输链路的建立、数据流的成帧和分发等功能。GANE用于提供无线 接入所需的天线接口和射频拉远单元(RRU)接口 ,也提供支持固定接入的 电缆接口。
在图3所示的系统中,由于固定接入的引入,导致各个设备之间的传输 流量要大大增加;另外,针对无线接入和固定接入的数据传输所遵循的协议 完全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无线接入和固定接入的流量需 求差异巨大,并且无线链路建立以及无线资源管理的复杂程度远大于固定接 入,所以在CS-CN、 PS-CN、 GBSC和GANE中对固定接入用户和无线接入 用户要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并且在每个节点都需要有一个总的管理控制中 心,用以协调无线接入和固定接入用户的资源分配。
比如在CN、 GBSC和GANE中分别设置针对移动接入和固定接入的 资源管理模块和资源管理中心。其中,针对移动接入的所述资源管理模块, 用于对移动用户数据进行资源管理;针对固定接入的所述资源管理模块,用 于对固定用户数据进行资源管理;而设置于CN、 GBSC、 GANE中的所述 资源管理中心,则用于分别对CN、 GBSC、 GANE中所设置的资源管理模 块进行流量调度和资源分配。
GANE的内部结构可以有多种,如图4、 7所示,下面以各图为例分别 介绍。
参见4,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GANE逻辑架构图。该设备由3个 部分组成公共部分子系统、固定接入处理子系统和无线接入处理子系统。
其中,公共部分子系统中设置有固定接入处理子系统和无线接入处理子 系统需要应用到的共用设备无线传输协议处理单元以及主控、时钟及操作 维护单元。具体而言,无线传输协议处理单元实现无线传输协议的终结,并 将其转换为无线接入处理子系统的内部通信协议,并根据用户数据的属性(指明移动用户数据还是固定用户数据)决定将数据分发给网络侧基带处理 单元还是固定接入上行处理单元处理。
主控、时钟及操作维护单元提供整个GANE的参考时钟信号,并实现 信令处理、业务控制、用户管理、设备管理、操作维护、日志记录等功能。
固定接入处理子系统用于实现固定用户接入的上下行数据处理,由固定 接入上行处理单元和用户接口处理单元构成。其中,固定接入上行处理单元 用于将固定用户数据适配到无线传输协议所需要的数据传输格式,实现多用 户、多单板/模块用户数据的传输汇聚,并完成所需的服务质量(QoS)控制 处理。用户接口处理单元用于完成同一类传输端口以及承载协议的处理,并 根据需要实现用户数据的传输汇聚和QoS控制处理。
无线接入处理子系统至少由网络侧基带处理单元、基带射频接口单元和 网络侧中射频处理单元构成。其中,网络侧基带处理单元用于实现无线数据 帧协议处理、编译码、调制解调、扩频、数字合分路等基带处理功能。基带 射频接口单元用于实现网络侧基带处理单元和网络侧中射频处理单元之间 数据的汇聚和分发,并为支持RRU而预留接口。网络侧中射频处理单元实 现成型滤波、削波、基带预失真、数模/模数转换、变频、小信号放大、滤 波、功率放大、低噪声放大、双工滤波等中射频处理功能,其输入输出信号 通过天线经空口实现与移动用户终端的交互。
参见图5,图5为图4中GANE的物理架构图。与图4相对应,GANE在图5中的物理实现也是由公共部分、固定接入部分和无线接入部分组成的。
其中,公共部分由无线传输协议处理板、主控时钟交换板、公共单板(如 电源板等)构成。具体而言,无线传输协议处理板是无线传输协议处理单元 的物理实现载体。主控时钟交换板用以实现主控、时钟及操作维护单元的功 能。另外,为了更加方便实现业务单板之间的数据通信,从物理实现角度出 发在主控时钟交换板上引入了数据交换中心的功能。所述数据交换中心用于 实现基带处理板等无线接入用户板、固定接入用户板与无线传输协议处理 板、主控时钟交换板之间的数据交换。
通常情况下,数据交换中心和主控、时钟及操作维护单元共同设置于同
一块单板;但当所服务的单板数量很多且处理能力要求较高时:,也可以将数 据交换中心单独设置于单板上。另外,还可以将无线传输协议处理板的功能 移到主控时钟交换板内实现,通过减少单板数量降低成本。
移动接入部分由相连的基带处理板、基带射频接口板和中射频处理板构 成。其中,基带处理板是网络侧基带处理单元的物理实现载体;基带射频接 口板是基带射频接口单元的物理实现载体;中射频处理板是网络侧中射频处 理单元的物理实现载体。
固定接入部分由上行板和多个用户板构成;其中,上行板是固定接入上 行处理单元的物理实现载体,用户^反通常是用户4妾口处理单元的物理实现载 体。不同的用户板(如ADSL2用户板,POTS用户板,VDSL2用户板等) 可以支持不同的接口种类或者处理不同的协议,而且可以出多个电缆接口并 支持简单的QoS处理。固定接入上行数据流向为固定接入用户—用户板 —数据交换中心—上行板—数据交换中心—无线传输协议处理板;下行数据 流 向与上行数据流向相反。
在实际应用中,当一块用户板就可以满足固定接入用户的需求时,不需 要配置上行板;此时固定接入上行数据流向为固定接入用户—用户板—数 据交换中心—无线传输协议处理板,下行数据流向与上行数据流向相反。上行板的功能可以合并到无线传输协议处理板中实现,此时该无线传输协议板
关于固定接入数据的分发和汇聚操作发生了变化由打成 一 个包送到上行板
变为直接按照用户板的数量进行数据分发和汇聚。这种情况下,固定接入上
行数据流向为固定接入用户—用户板—数据交换中心—集成了上行板功能 的无线传输协议处理板;下行数据流向与上行数据流向相反。
图5中的无线接入功能实体用于实现无线数据成帧到天线之间的所有 功能,其物理结构和传统基站没有区别, 一般由基带处理板、基带射频接口 板、无线收发信机(含功放)和双工器构成,同时也支持RRU的接入。
图5中所涉及的物理实现在背板设计、结构设计、单板和模块配置时, 可以将公共部分、固定接入部分和无线接入部分的基带单板全部放在同一机 框内;并且,为了充分利用槽位资源以及增加配置的灵活度,固定接入和移 动接入的业务板槽位的结构尺寸和背板接插件定义尽量做到兼容,以支持各 种业务单板的混插。再有,当固定接入的单板和无线接入的单板占据不同机 框时(包括同拒或不同拒的场景),通过配线将从框(指没有公共单板的机 框)的数据、控制、时钟及操作维护等信号与主框(指有公共单板的机框) 相连,以统一进行主控和操作维护。
由图4和图5可见,在支持FMC的通信网络中,当用户数据流通过移 动通信网络传输时,该用户数据流会通过无线传输协议处理单元实现无线传 输协议的终结,并被区分出固定用户数据流和无线用户数据流;所述固定用 户数据流和无线用户数据流分别被送到固定接入处理子系统和无线接入处 理子系统进行处理,并且完成处理的固定用户数据和移动用户数据会分别通 过空口和用户电缆被发送给用户终端。
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持FMC的GANE及其配套终端业 务面逻辑架构图,该结构图中只表示出了针对图6进行描述时所关注的器 件。图6中,在下行方向,GANE首先接收基站控制器的信息流,该信息流 经无线传输协议处理单元实现无线传输协议的终结,并区分出固定用户数据 流和无线用户数据流。
其中,无线用户数据流通过基站无线通道处理后经天线-波发射出去,并
单元)接收;之后,终端无线通道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无线通道处理以生成
基带数据信号,再经信源数据处理单元处理以生成话音或数据流。固定用户 数据流则通过用户逻辑连接直接被送到用户终端的信源数据处理单元,经信 源数据处理单元处理以生成话音或数据流。上行方向的数据流走向与下行方 向的数据流走向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由图6可见,在GANE中,对于下行方向,无线用户数据可以通过传 统的无线通道处理后经空口发送给用户终端;也可以以有线连接的方式通过 用户逻辑连接发送给用户终端。上行方向数据流向与下行方向数据流向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A、 B以及C、 D所处位置的数据流格式完全相 同,如果A和C所处位置的数据流格式不同(分别针对上行和下行),则 需要在B和D对应的链路上做相应的数据格式适配(可在基站侧实现,也 可在终端侧实现)。
参见图7,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GANE逻辑架构图。与图4相同, 图7所示GANE也由公共部分子系统、固定接入处理子系统和无线接入处 理子系统这3个部分组成。并且,GANE还可与MT、 GT、 FT通信。
具体而言,图7中的公共部分子系统、无线接入处理子系统分别与图4 中的公共部分子系统、无线接入处理子系统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固定接入处理子系统由固定用户数据分发及汇聚单元构成。固定用户数 据分发及汇聚单元在上下行方向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在下行方向,负责将接 收到的固定接入数据流以用户为粒度进行数据分发,每个用户对应一个对外 的物理端口;在上行方向,负责将各个固定用户的上行数据进行汇聚后送到 无线传输协议处理板进行处理。此外,固定接入处理子系统中还可能需要实 现接口数据格式转换功能。
参见图8,图8为图7中GANE的物理架构图。与图7相对应,GANE
在图8中的物理实现也是由公共部分、固定接入部分和无线接入部分组成的。
其中,公共部分由无线传输协议处理板、主控时钟交换板、公共单板构 成。具体而言,传输协议处理板是无线传输协议处理单元的物理实现载体。 主控时钟交换板用以实现主控、时钟及操作维护模块的功能,另外,为了更 加方便实现业务单板之间的数据通信,从物理实现角度出发在主控时钟交换 板上引入了数据交换中心的功能。
通常情况下,数据交换中心和主控、时钟及操作维护单元共同设置于同
一块单板;但当所服务的单板数量很多且处理能力要求较高时,也可以将数 据交换中心单独设置于单板上。另外,还可以将无线传输协议处理板的功能 移到主控时钟交换板内实现,通过减少单板数量降成本。
固定接入部分由多个分合路板构成,分合路板用于实现多个用户的上行 合路、下行分路、对外传输接口的驱动等功能;当基站和终端侧的数据格式 不同时,还要完成数据格式转换处理功能,其主要目的是以用户为粒度将数 据向目标用户终端透传。需要说明的是,分合路板与用户终端之间的传输接 口建议用如图6所示终端无线通道和信源数据处理单元之间的物理总线接 口;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应用其它的标准物理4妻口 (如Serdes、 xDSL、 POTS、 VDSL、 FE/GE、 RS485等),还可以再叠加其它的专门传输 协议(如HDLC、 IP、 ATM等标准协议或自定义传输协议)。
图8中的无线接入功能实体用于实现无线数据成帧到天线之间的所有 功能,其物理结构和传统基站没有区别, 一般由基带处理板、基带射频接口 板、无线收发信机(含功放)和双工器构成,同时也支持RRU的接入。
另外,分合路板和基带处理板等无线处理板由于与背板的接口需求基本 相同,很容易做到槽位兼容设计,所以分合路板和无线处理板很容易集中放 到一个机框中,通过支持混插最大程度的利用槽位空间。当配置上需要更多 基带处理板和分合路板时,可以配置多个业务框。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接入的固定接入用户数量很少时,可以去掉专门的分合路板,直接通过挂在数据交换中心上的基带框单板的面板(如无线传 输协议处理板、主控时钟交换板、基带处理板等)接口输入输出数据。
参见图9,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户终端结构图;该用户终端通过 在传统的移动终端上引入一根固定接入用户线来实现,该固定接入用户线用 于直接传输无线基带数据。
具体而言,图9所示的用户终端由终端侧中射频处理单元、终端侧基带 处理单元、信源数据处理单元、主控及操作维护单元以及其它外设(如显 示屏、键盘、扬声器、拾音器等)构成。其中,信源数据处理单元与终端侧 基带处理单元、终端侧中射频处理单元依次相连;主控及操作维护单元分别 与信源数据处理单元、终端侧基带处理单元、显示屏、键盘等外设相连;信 源数据处理单元还与固定接入用户、扬声器、拾音器等外设相连。
具体而言,主控及操作维护单元用于实现用户终端内所有功能模块以及 资源的控制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固定接入用户线的物理端口和格式需要和 对应的GANE配套〗吏用。
在下行方向,信源数据处理单元既可以接收经天线、终端侧中射频处理 单元(实现滤波、低噪声放大、下变频、模数变换和数字中频处理等功能)、 终端侧基带处理单元(实现解调和译码等功能)发来的用户面基带数据,也 可以直接通过用户电缆接收没有经过无线通道处理的用户面基带数据。如果 应用上述两种方式所接收到的数据格式不同,信源数据处理单元需要先对固 定接入的用户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之后再确定其中的一路输入作为后续处理 的数据源。对于话音数据,在信源数据处理单元实现话音信号处理后通过扬 声器输出;对于数据业务,经信源数据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数据流经主控及操 作维护单元的管理和控制后直接送到显示屏显示或者送到其它外设。上行数
据流向过程与下行数据流向过程相反。
可见,图9所示的用户终端既可通过天线直接接收无线信号,也可以通 过用户电缆直接接收基站送来的没有经过无线信道传输的用户数据流。在具 体应用时,针对移动场景,用户终端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在固定场景,
用户终端则可以切换到用户电缆接入方式,还可以进一步关掉无线处理部分 电路的电源。
参见图10,图IO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户终端结构图。与图9相比, 图10所示的用户终端只是将有关无线处理部分(包括终端侧中射频处理单 元和终端侧基带处理单元)的功能去除而已。
由图9,只需在传统移动用户终端的基础上引入一条固定接入用户线,
就可以支持固定接入。实际上,所述固定接入用户线通常就是用户电缆。
由以上所述可见,对于GANE而言,只需要在传统的基站中插入一些 涉及固定接入的单板并升级控制维护软件,就可以增加对固定接入的支持。 这使得移动运营商不需要为支持固定接入另外铺设一张网络,还使得固定运 营商能够得到因引入移动接入而带来的FMC业务收益,进一步还可以满足 固定接入的扩容和演进要求。
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系统、装置及数据传输方 法,均可以实现FMC。
权利要求
1、一种支持固定和移动融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核心网CN、通用基站控制器GBSC、通用接入网设备GANE;其中,所述GANE用于采用标准的移动网络传输协议,将固定用户数据流作为移动用户数据进行处理,并发送给所述GBSC、CN;还用于从来自GBSC的数据中区分出固定用户数据流和移动用户数据;所述CN、GBSC,分别用于采用标准的移动网络传输协议与所述GBSC交互。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N、 GBSC和GANE中 分别设置有针对移动接入和固定接入的资源管理模块和资源管理中心;其中,针对移动接入的所述资源管理模块,用于对移动用户数据进行资源 管理;针对固定接入的所述资源管理模块,用于对固定用户数据进行资源管理; 设置于CN、GBSC、GANE中的所述资源管理中心,用于分别对CN、GBSC、 GANE中所设置的资源管理模块进行流量调度和资源分配。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GANE包括公共部分 子系统、无线接入处理子系统、固定接入处理子系统;其中,所述公共部分子系统,用于支持无线接入处理子系统、固定接入处 理子系统与所述GBSC的数据传输,并在传输数据时实现与GBSC之间无线传 输标准协议的终结,还为无线接入处理子系统、固定接入处理子系统提供统一 的主控、时钟及操作维护;所述无线接入处理子系统,用于支持所述GBSC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无线用 户数据上下行传输;所述固定接入处理子系统,用于支持所述GBSC与用户终端之间的固定用 户数据上下行传输。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入处理子系统和固 定接入处理子系统中的器件设置于可实现槽位混插的单板上。
5、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GANE中进 一步设置有数据交换中心,该数据交换中心分别与所述公共部分子系统、无线 接入处理子系统、固定接入处理子系统相连,用于实现所述公共部分子系统与 无线接入处理子系统、固定接入处理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部分子系统包括相连 的无线传输协议处理单元以及主控、时钟及操作维护单元;其中,所述无线传输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支持所述无线接入处理子系统、 固定接入处理子系统与所述GBSC的数据传输,并在传输数据时实现与GBSC 之间无线传输标准协议的终结;所述主控、时钟及操作维护单元,用于为所述无线接入处理子系统、固定 接入处理子系统提供统一的主控、时钟及操作维护。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传输协议处理单元设 置于无线传输协议处理板上,所述主控、时钟及操作维护单元设置于主控时钟 交换板上。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时钟及操作维护单 元进一步与公共单板相连。
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入处理子系统包括 依次相连的网络侧基带处理单元、基带射频接口单元、网络侧中射频处理单元;其中,所述网络侧基带处理单元,用于对上下行的无线用户数据进行基带 处理;所述基带射频接口单元,用于实现所述网络侧基带处理单元和网络侧中射 频处理单元之间的数据汇聚和分发;所述网络侧中射频处理单元,用于对上下行的无线用户数据进行中射频处理。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射频接口单元中进 一步设置有用于与RRU相连的接口。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中射频处理单元, 进一步与天线相连,用于将输入输出信号通过天线发送给用户终端。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基带处理单元设 置于基带处理板上;所述基带射频接口单元设置于基带射频接口板上;所述网 络侧中射频处理单元设置于中射频处理板上。
13、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接入处理子系统包 括相连的固定接入上行处理单元、用户接口处理单元;其中,所述固定接入上行处理单元,用于将固定用户数据适配到无线传输 协议所需要的数据传输格式,实现用户数据的传输汇聚及服务质量QoS控制; 所述用户接口处理单元,用于完成同 一类传输端口以及承载协议的处理。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接口处理单元,进 一步用于实现用户数据的传输汇聚和QoS控制。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接入上行处理单元 设置于上行板上;所述用户接口处理单元设置于用户板上。
1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接入处理子系统包 括固定用户数据分发及汇聚单元;在下行方向,所述固定用户数据分发及汇聚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固定用户 数据流以用户为粒度进行数据分发;在上行方向,所述固定用户数据分发及汇聚单元用于将各个固定用户的上 行数据进行汇聚后发送给所述公共部分子系统。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用户数据分发及汇 聚单元设置于分合路板上。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合路板进一步与用户 终端通过物理总线接口相连。
19、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传输协议处理 单元进一步与用户终端中的信源数据处理单元相连;所述信源数据处理单元用 于同所述无线传输协议处理单元进行上下行数据传输及处理。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传输协议处理单元 与所述信源数据处理单元之间的连接是通过逻辑连接实现的。
21、 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中还包 括与所述信源数据处理单元相连的终端侧基带处理单元、主控及搡作维护单元; 所述基带处理单元还与所述主控及操作维护单元、终端侧中射频处理单元相连。
22、 一种支持固定和移动融合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用户终端包括 无线用户数据处理部分、固定用户数据处理部分以及主控及操作维护单元;其中,所述无线用户数据处理部分,用于对无线数据进行处理,并与固定 用户数据处理部分进行数据交互;所述固定用户数据处理部分,用于与所述无线用户数据处理部分以及其它 固定用户终端进行数据交互、数据处理;所述主控及操作维护单元,用于对所述无线用户数据处理部分、固定用户 数据处理部分进行统一的控制及操作维护。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用户数据处理 部分至少包括能够对来自信源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信源数据处理单元。
24、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用户数据处理 部分包括相连的终端侧中射频处理单元、终端側基带处理单元,所述终端側基 带处理单元与所述固定用户数据处理部分相连;其中,所述终端侧中射频处理单元,用于对无线用户数据进行中射频处理; 所述终端侧基带处理单元,用于对无线用户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并将完成 处理的用户面基带数据发送给所述信源数据处理单元。
25、 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源数据处 理单元进一步与GANE中的无线传输协议处理单元相连;所述信源数据处理单 元用于同所述无线传输协议处理单元进行上下行数据传输及处理。
26、 一种支持固定和移动融合的方法,应用于包括CN、 GBSC和GANE 的网络,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在处理数据时区分移动用户数据和固定用户数据,并对固定用户数据以无线传输协议所需要的数据传输格式进行处理。
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固定用户数据进行处 理的方法为将固定用户数据适配到无线传输协议所需要的数据传输格式,实现数据的 传输汇聚及QoS控制,还完成同一类传输端口以及承载协议的处理。
28、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固定用户数据进行处 理的方法为在下行方向,将接收到的固定用户数据流以用户为粒度进行数据分发; 在上行方向,将各个固定用户的固定用户数据进行汇聚后向上行发送。
29、 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将完成处理的 下行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
30、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法为 将所述下行数据由所述GANE中的无线传输协议处理单元经用户电缆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中的信源lt据处理单元。
31、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对所述无线用户数据进行 处理,该处理方法为对所述无线用户数据进行基带处理、汇聚和分发、中射频处理。
32、 如权利要求26、 27、 28、 30或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 对所述GANE中涉及固定接入和无线接入的器件进行主控、时钟及操作维护的 统一管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支持固定和移动融合的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核心网(CN)、通用基站控制器(GBSC)、通用接入网设备(GANE);所述系统和方法均可保证CN、GBSC和GANE采用标准的移动网络传输协议将固定用户数据流作为移动用户数据进行处理。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支持固定和移动融合的用户终端,包括处理无线用户数据的无线用户数据处理部分、处理固定用户数据的固定用户数据处理部分、主控及操作维护单元;并且,主控及操作维护单元能对无线用户数据处理部分、固定用户数据处理部分进行统一的控制及操作维护。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系统、装置及数据传输方法,均可以实现固定移动融合。
文档编号H04L12/64GK101202718SQ200610161728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3日
发明者彭清泉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