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接触电极的电能耦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45358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接触电极的电能耦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能传输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感应耦合的无接触电 极的电能耦合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电器设备的电能传输大都均为有线传输,主要是由导线 直接接触进行传输,电源与负载之间存在着有直接的电极连接,这给电器 设备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再者,这种导线供电方式由于使用过程中需经 常性的插拔存在着电极触放瞬间的电击、火花等现象,而且时间一长还容 易因电极磨损而造成接触不良等缺陷。
对此, 一种新的感应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得以推广和发展,它是 一种基于电磁耦合理论,结合现代电子能量变换及控制技术的新型电能传 输模式,表现为供电线路和用电电器设备之间的非直接电极连接而进行能
量传输,即无线供电技术。专利局已公开的专利申请号011152362名为"无 线电能传输系统"就公开了关于电能的无线传输技术,该技术文献所记载 的初级线圈的工作状态是恒定的,尚没有记载关于初、次级线圈间有相互 控制的技术,所以次级线圈所耦合出来的电压或电流也就相对固定,这样 的技术在实际使用时存在着如下缺陷 一方面,初级线圈始终在通电工作, 能耗相对高,且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初、次级线圈间不存在互相控 制的连接,也即不能因负载的状态和要求而自动调控初级线圈的能量输出 进而改变由次级线圈所输出的供电特性。确有加以改进和完善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初、次级线圈实现无线连接以达到可调控 且节能低耗的无接触电极的电能耦合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一由感应耦合应线圈L1、振荡驱动保护电路、控制电路组成的电 能发送器, 一由感应耦合线圈L2、电能处理和反馈电路、控制电路组成的 电能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中分别设有使电能发送器和电能接 收器间能达到相互控制而进行信号对接的通信电路。
所述通信电路的通信方式可以是电磁波、声波或光波中的任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能量发送器和接收器间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使得相互独立的能量发送器和能量接收器具有相互的信号反馈,具有如下 优点第一,当能量接收器没有负载时经信号反馈后使能量发送器在控制 电路的控制停止工作,直至信号反馈表明有负载时才开启相关电源进行工 作,节能低耗。第二,信号在互相反馈的过程中不断较正输出的供电参数, 从而确保稳定输出。第三,由于实时的信号反馈, 一旦因电器设备的性能 或工作状态不同时能量发送器能自动加以调节,十分实用。


附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所示包括一由感耦合应线圈L1、振荡驱动保护电路、控制电路组成的电能发送器1, 一由感应耦合线圈L2、电能处理和反馈电路、控制电 路组成的电能接收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中分别设有使电能发送器1和电能接收器2间能达到相互控制而进行信号对接的通信电路。
工作时,电能发送器1接入电网电源,驱动保护电路间歇给线圈Ll发 送探测脉冲,Ll向周围幅射电磁波,当电能接收器2没卡接上电能发送器 1,电能发送器l的通信电路没有收到电能接收器2的反馈信号,电能发送 器1则继续保持间歇发送脉冲,从而达到节能减耗。
当电能接收器2卡接上电能发送器1时,电能接收器2的耦合接收线 圈L2耦合产生电能并通过电能处理和反馈电路传输到控制电路,再经通信 电路使电能发送器2与电能接收器1建立信号对接,实现相互间的无线通 信控制,这样,电能发送器1由此而感知电能接收器2已联接成功便在驱 动保护电路的驱动下为电能接收器2连续发送电能。
传输电能的过程中,电能接收器2中的处理反馈电路收到线圈L2的连 续电能后根据预设的要求进行处理,并把反馈信号通过电磁波、声波或光 波中的任一种形式与电能发送器1建立无线通信,协调控制,不断较正输 出的供电参数,形成稳定的电压或电流输出。
权利要求
1.一种无接触电极的电能耦合装置,包括一由感应耦合应线圈L1、振荡驱动保护电路、控制电路组成的电能发送器,一由感应耦合线圈L2、电能处理和反馈电路、控制电路组成的电能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中分别设有使电能发送器和电能接收器间能达到相互控制而进行信号对接的通信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无接触电极的电能耦合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通信电路的通信方式可以是电磁波、声波或光波中的任一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能传输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感应耦合的无接触电极的电能耦合装置。包括一由感应耦合应线圈L1、振荡驱动保护电路、控制电路组成的电能发送器,一由感应耦合线圈L2、电能处理和反馈电路、控制电路组成的电能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中分别设有使电能发送器和电能接收器间能达到相互控制而进行信号对接的通信电路。确保稳定输出,节能低耗。
文档编号H04B7/00GK101202570SQ20071003122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8日
发明者陈梓平 申请人:陈梓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