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无线网络中的缓冲器管理的协作计时器与重传计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32020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无线网络中的缓冲器管理的协作计时器与重传计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根据美国法典第三十五篇第119条,本申请案主张享有申请号为 61/034512的美国临时申请案的优先权,该美国临时申请案于2008年3月7 日提出申请,题目为宽带无线存取网络的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接收 (Reception of DL HARL for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network),该美国临时案 的主题作为参考在此处加以引证。
本发明是有关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 称HARQ)通信方式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典型的移动电话(cdlular telephone)网络中,用户通信时使用手持话机 (handset)。手持话机通常指移动台(Mobile Station, MS)。移动台与基站(Base Station, BS)进行双向无线通信,并且,该基站为基站网络的一部分。用户的 移动台可最初位于第一基站的通信范围中,并可与第一基站通信。接着,伴 随用户的移动,该移动台从第一基站的通信范围中移出并进入第二基站的通 信范围,移动台开始与第二基站通信。利用这种方式,用户可在由一个基站 的通信区域移动至另一基站的通信区域过程中保持与基站网络的通信。由基 站至移动台的通信可称为下行链路(DownLink, DL)通信,由移动台至基站的 通信可称为上行链路(UpLink, UL)通信。上文所述基站与移动台网络不仅限 于移动电话的通信使用,也可用于多种不同应用的通常使用,并可与多种不 同协议与标准保持一致以达成多种目的,包括实现通用高速数据通信的目的。
在一些上述网络中,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通信受制于干扰,导致通信数 据丢失。因此,有时会使用一种称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简称HARQ)的技 术。在标准的自动重传请求(简称ARQ)方法中,在待传送的数据中加入错误检测位。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中,除加入错误检测位外,还加入错误更正 位。当接收器接收一传送时,接收器使用错误检测位以确定数据是否有丢失。 若数据有丢失,则该接收器能够使用该错误更正位来恢复(译码)该丢失数 据。如果该接收器使用该错误更正位不能够恢复该丢失数据,则该接收器可 使用第二次传送的额外数据(包括更多错误更正信息)来恢复该数据。错误 更正可通过结合来自初始传送的信息与来自一个或多个后续重传的额外信息 来实施。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有几种类型,在一些类型中,重传包括错误 检测及错误更正信息,而不包括数据。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的其它类型 中,重传包括数据,也包括错误检测及错误更正信息。
图1 (现有技术)所示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的简化示意图。区块的
顶部第1行包括数据位2及信道编码位3。在本实施例中,信道编码位3包 括错误检测及错误更正信息。若在从发送器至接收器的第一次传送4中,承 载数据位2的通信信号质量适当,则仅需信道编码位中的少量信道编码位来 恢复接收器处的数据。相应地,在第一次传送4中,仅在通信中传送了数据 位及部分信道编码位。若数据可适当恢复(译码),则无需更多次传送。然 而,若第一次传送4发生错误至一定程度导致在接收器处数据无法恢复(译 码),则尝试第二次传送5。在本技术中,由于接收器并非必需所有信道编 码位来译码数据,因此,在第二次传送中,只发送第一次传送中未发送的部 分信道编码位。若接收器接收第二次传送5并可顺利译码该数据,则无需更 多重传。然而,若接收器仍然无法译码该数据,则实施第三次传送6。类似 地,亦可实施第四次传送7。每一次连续传送通信越来越多的信道编码的信 息,并期望接收器在重传序列的某个点上能够译码以及恢复数据,以排除错 误。
图2 (现有技术)所示为根据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的通信协议的 一帧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帧结构并非实际帧结构,而是此处用以指导 说明的目的的简化示意图。该帧包括下行链路子帧8以及上行链路子帧9。下行链路子帧8来自于基站,并通信至在该基站的通信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 移动台。上行链路子帧9来自于移动台,并通信回传至基站。在基站的通信 范围内可包括多个移动台。为避免多个移动台在同一时间发送多个上行链路
子帧以及互相干扰,基站在下行链路子帧中包括上行链路映射10。上行链路 映射10多个移动台的上行链路通信,其中分别指定通信上行链路子帧的个别
特定移动台以及该移动台将在何时发送该子帧。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 垂直轴线的单位表示可用于通信的不同子信道,水平轴线由左至右表示时间 范围。因此,上行链路子帧在时间轴上紧随下行链路子帧之后出现。在混合 自动重传请求的一个实施例中,基站在通信过程中实施图l所示的第一次传
送4。第一次传送包括多个信息元(Information Elements,简称IEs)以及多个 数据突发。每个突发包括一个或多个子突发。在图2所示的示意图中, BURST#1包括第一子突发(即sub-burst#l) 。 Sub-burst#l包括循环冗余校 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简称CRC校验)码12。 CRC校验码12为错误 检测码。接收器接收第一次传送4,并使用该下行链路映射来确定在下行链 路子帧之后续部分中何处发现sub-bUrSt#l。然后,接收器使用CRC校验码 12检测sub-burst#l的完整性。若CRC校验成功,则确定sub-burst#l的数据 已通信成功,且无需sub-burSt#l的重传。接收器通过返回确认信号 (ACKnowledgement,简称ACK信号)至发送器以响应。接收器在后续上行链 路子帧的一时间发送ACK信号。上行链路子帧的该时间与位置可通过发送 器在上行链路映射的信息元中为接收器预先指定。另一方面,若通过CRC 校验失败指示接收器不能适当译码数据,则接收器在上行链路子帧的指定时 间与位置返回否定应答信号(Negative ACKnowledgement,简称NACK信号)。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ACK信号或NACK信号在上行链路子帧9中的确 认信道13中返回。图2所示的示意图为一简化图。需要理解,对包含ACK 信号或NACK信号的实际上行链路子帧而言,可在包含数据的帧(如本实施 例中的sub-burs说l)之后的几帧传送。若发送器(基站)接收ACK信号,由于子突发的数据已适当译码,则 发送器不再重传子突发。然而,若发送器接收NACK信号,则发送器以第二 次传送5的形式重传该子突发至接收器。当然,第二次传送5发生在一后续 下行链路子帧中。若之后接收器返回ACK信号,则通信完成。若接收器返 回NACK信号,则发送器发送该子突发的再一次重传(第三次重传6)。在 图1与图2的实施例中,在放弃该子突发数据的通信前,发送器可尝试三次 重传(共计四次传送)。
图3 (现有技术)是有关于"二次双态触变(twice-toggling)"问题的信号示 意图。在如图3所示的信号示意图中,由顶部至底部表示时间进行的顺序。 基站使用与一子突发进行通信的一序列号码(标识为AI—SN)来指示该子突 发为先前传送的子突发的一次重传或为一新传送的子突发。若序列号码 AI—SN与先前传送的子突发的序列号码相同,则接收器将本次传送视为先前 子突发的一次重传。若检测到该序列号码AI—SN已发生双态触变,则接收器 将本次传送视为另一子突发的传送。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基站尝试sub-bUrst#l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 发(简称HARQ SUB-BURST#1)的第一次传送14至移动台。CRC校验失 败15,因此,移动台返回NACK信号16。基站接收NACK信号,并通过 sub-burst#l的重传17以响应NACK信号的接收。由于该传送为一次重传, 因此,该重传的序列号码AI—SN为'T,,且该重传的序列号码AI—SN与第-次传送14的序列号码AI—SN相同。移动台接收重传17并仍然无法译码数据。 第二次CRC校验失败18,如标号CRCNOK所示。直到基站在时刻19放弃, SUb-bUrst#l的传送尝试了四次(包括初始传送以及三次重传)。
当在时刻19放弃后,基站尝试第二子突发SUb-burst#2的传送20。由于 传送20为非第一子突发sub-burst弁l的子突发的传送,序列号码AI—SN双态 触变为"0"。然而,在本实施例中传送20并未由移动台接收。星形符号21 指示没有接收到传送。当经过一定时间后,当基站没有接收到ACK信号或NACK信号时,基站在重传22中尝试再次发送sub-burst#2。重传22也没有 被接收到,如星形符号23所指示。当四次尝试后,基站放弃尝试发送第二子 突发sub-burst#2。
然后,基站尝试在通信过程中传送第三子突发,sub-burSt#3。由于传送 24为新子突发的传送,序列号码AI—SN再一次双态触变为"1"。在本实施例 中移动台接收到传送24。由于序列号码AI一SN指示传送24的子突发与先前 已接收的sub-bur^l传送的子突发相同,因此,移动台错误地尝试将传送24 与收集到的先前已接收的sub-bUrSt#l传送的信息相结合。由于移动台没有接 收到使序列号码AI—SN为"O"的sub-burst#2在通信过程中四次尝试中的任何 一次,从而发生该"软性结合(soft combining)"错误。
图4 (现有技术)是有关于"缓冲器溢出"问题的简化示意图。在传送25 中,基站第一次发送子突发sub-burst^。通过CRC校验失败26所指示,移 动台不能适当译码数据。由于移动台可利用HARQ技术实施与额外信道编码 信息的软性结合,因此,移动台将来自第一次传送25的信息留存在移动台中 的软性结合缓冲器中,并返回NACK信号27。基站接收NACK信号并发送 sub-burst#l的重传29。格子状区块28表示当前位于接收器中的软性结合缓 冲器中的sub-burst弁l的信息。该软性结合缓冲器具有用于储存信息的固定存 储器空间,在图4中以标记"软性缓冲器的容量"指示。当三次传送,传送25、 传送29以及传送30后,如星形符号32所指示,移动台没有接收到sub-burst弁l 的第四次传送31。由于移动台未接收到第四次传送31,因此,移动台继续等 待sub-bUrSt#l的第四次传送。因此,移动台继续在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留存 sub-burs说l的信息28,其中,该软性结合缓冲器用以软性结合即将进行的第 四次传送的sub-burst釘的信息。然而,从基站的角度看,Sub-burst#l的第四 次传送失败。因此,基站放弃通信中对sub-burst#l的传送,并在传送32中 传送sub-burst#2。移动台接收到sub-burst#2的传送33,但CRC校验失败。 因此,移动台应在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中储存sub-burst弁2的信息34,用以将来软性结合后续sub-burst#2的重传。推入该软性结合缓冲器的sub-burst#2的信 息34在图4中由纹线区块指示。由于来自sub-burst#l通信失败的sub-burst#l 的信息28在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中仍然占据空间,如图4所示,当sub-burst弁2 的信息34储存进入该缓冲器时,缓冲器可能会溢出。即将储存的sub-burst#2 的部分或全部信息将丢失,从而导致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的性能降低。
为解决上述及其它问题,有时候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系统中使用计时器。 图5 (现有技术)所示为传统移动台计时器在第一种情形下的操作示意图。 所示系统为一种称为"异步重传"类型的系统,在该类型的系统中,传送与基 站的尝试重传间的时间间隔可为不同时段。在这样一个"异步重传"系统中, 多次重传尝试之间具有相对不规则的时间间隔。图5所示为一包含相对短暂 的时间间隔的情形,然而,图6所示为一包含相对长的时间间隔的情形。该 计时器的操作由线35、蝶形符号36以及指左箭头表示。线35指示当移动台 对sub-burst弁l的第一次传送38接收后,该计时器开始计时。通过该CRC校 验失败(标识为CRCNOK) 39所指示,由于sub-burst弁l无法适当译码,该 计时器开始计时一时间间隔。若在经过该时间间隔之前sub-burs说l无法适当 译码,则移动台清除(flush)软性结合缓冲器中Sub-burst#l的信息,以尝试解 决潜在的缓冲器溢出问题。然而在图5所示的情形中,该计时器时间间隔很 长,以致在该计时器失效(expire)之前,已经发生sub-burst#3的传送40。因 此,在这种情形下就出现了先前所述的二次双态触变的问题。移动台接收到 sub-burst#3的不能被译码的传送40,并检测到序列号码AI_SN与sub-burst#l 的传送中的序列号码AI一SN相匹配,且该移动台不正确地尝试将传送40与 储存在该移动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信息软性结合。为了使移动台能够接 收该子突发,基站必须在后续重传41中重传sub-burst弁3。而这是通讯系统所 无法预见的。
图6 (现有技术)为一异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系统中 传统移动台 计时器在第二种情形下的操作示意图。在图6所示的情形中,若sub-burst们到时刻43为止仍未适当译码,计时器设置为在时间间隔42后失效。在如图 所示的情形中,第二次重传44没有到达移动台。在时刻43,计时器失效, 并且,移动台清除软性结合缓冲器中储存的sub-burst^的信息。当清除后, 移动台尝试在传送45中重传sub-burst弁l。然而,由于移动台先前清除了软性 结合缓冲器中的sub-burst^的信息,移动台中的软性结合失败。在最坏情形 下,传送45为sub-burst#l的第四次传送,并且移动台放弃尝试sub-burst弁l 的通信。相应地,在图5的情形中,移动台计时器的失效不合需求地迟,然 而在图6所示的情形中,移动台计时器的失效又不合需求地早。

发明内容
在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通信方式的系统中,接收器(例如,移动台) 从发送器(例如,基站)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传送。在一个特定 实施例中,该系统为适用IEEE 802.16m标准的无线通信系统。
在新的第一方面,该接收器包含等待传送计时器(WAIT—TX—CNT)与 重传计数器(RE一TX—CNT)。若(i)该接收器无法适当译码该混合自动重传 请求子突发,或(ii)在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内确定未接收到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突发的重传,则增大该接收器中的该重传计数器。在该接收器中,该等待传 送计时器用以确定该预定重传延迟时间间隔何时以及是否失效。若该接收器 中的该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一TX—CNT达到最大重传次数(MAX一RE—CNT), 则确定先前储存在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该子突发的信息应从该软性结合缓冲 器中清除,其中,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位于该接收器中用以实现混合自动重传 请求的目的。在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传送发生之前,该发送器与该 接收器之间协商设置该预定重传延迟时间间隔与最大重传次数 MAX—RE_CNT的参数。在协商结束后,发送器通信一个或多个参数至接收 器,以设置接收器中的该预定重传延迟时间间隔与最大重传次数 MAX—RE—CNT。
在新的第二方面,基站具有传送一新的值(例如,重传间隔RI)至该移动台的能力。该接收的移动台配置以使用该新的值来设置该预定重传延迟间 隔的时间,在此期间,若当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最新传送后,移动 台在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内未接收到来自基站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 则移动台中的等待传送计时器机构将失效。在实施例中,该新的值来自该基
站的适用IEEE 802.16的动态增加服务回传(Dynamic Service Addition Response, DSA-RSP)的传送。
在新的第三方面,适用IEEE802.16e的移动台包含计时器机构、软性结 合缓冲器以及处理机构。该计时器机构(LOST—MAP—CNT)追踪当移动台 接收到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后的经过时间量。为实现后续可能的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软性结合的目的,该软性结合缓冲器储存该不能被译码 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若通过计时器 LOST—MAP—CNT指示的该经过时间达到第一阈值时间(THR1),则该处理 机构标记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若在该不能被译 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接收后通过计时器LOST—MAP—CNT指示的 该经过时间达到第二阈值时间(THR2),则在另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 的信息储存入该软性缓冲器之前,该处理机构通过使该软性缓冲器清除己标 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软性缓冲器的溢出。
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然该描述乃以说明本发 明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 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本发明所附的多个附图用以说明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其中,相同的数 字代表相同的组件。
图l (现有技术)为说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的简化示意图。
图2 (现有技术)为说明包含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帧的结构示意图。图3 (现有技术)为称为"二次双态触变"问题的信号示意图。 图4 (现有技术)为称为"缓冲器溢出"问题的简化示意图。
图5 (现有技术)为传统移动台计时器在第一种情形下的操作示意图。 图6 (现有技术)为传统移动台计时器在第二种情形下的操作示意图。 图7为依据新方面的适用IEEE 802.16m的系统操作的信号示意图。该系
统的该移动台实现并包含一新的等待传送计时器,该新的等待传送计时器与
重传计数器交互操作。
图8为该等待传送计时器与该重传计数器在图7所示的信号序列中如何
联合操作。
图9与图10为图7所示该移动台中的该等待传送计时器与该重传计数器 在图7所示的信号序列中如何操作。
图11为该等待传送计时器与该重传计数器在该第一种情形下如何联合 操作以避免图5所示传统系统在第一种情形下遇到的问题的信号示意图。
图12为该等待传送计时器与该重传计数器在该第二种情形下如何联合 操作以避免图6所示传统系统在第二种情形下遇到的问题的信号示意图。
图13为IEEE 802.16e实施例在移动台未接收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 求子突发期间的操作流程图。
图14为该IEEE 802.16e实施例响应该移动台对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 请求的信息的接收的操作流程图。
图15为图13所示处理流程的可选处理流程图。与图13所示的处理流程 相比,图15的处理流程可在移动台未接收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 发期间使用。
图16为图13至图15的实施例的IEEE 802.16e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 请求操作的实施例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根据多个图式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网络以及多个移动台,并使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技术。在特定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系统适用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的标准802.16m、 802.16e或 OFDM相关标准。
图7为适用IEEE 802.16m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操作信号示意图,其中,该 无线通信系统包含基站100以及移动台101。移动台IOO使用一个新的计时 器与一个重传计数器(标识为RE—TX—CNT),该新的计时器在此处称为"等 待传送计数器"(标识为WAITJTX—CNT)。计时器与计数器使用下述一种 新的方式进行交互操作,并以示意图的方式示的如图8。
在图7所示的信号示意图中,示意图从顶部至底部表示时间进行的顺序。 最初,基站与移动台协商并于"预定重传延迟(Predetermined Retransmission Delay,简称PRD)间隔"达成一致,在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中,移动台中的等 待传送计时器将失效。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可指定为一计数值,最大重传延 迟间隔MAX—RE一DELAY。另夕卜,基站及移动台协商并于"最大重传次数"(标 识为MAX—RE_CNT)达成一致。在移动台中,在移动台放弃对子突发的通 信并清除移动台的软性结合缓冲器中先前储存的子突发信息之前,该 MAX一REj:NT确定尝试的最大重传次数。另外,基站与移动台协商并于"重 传间隔(Retransmission Interval, RI)"达成一致。重传间隔RI为基站使用的参 数,并为子突发的连续重传之间的最大允许(permissible)时间间隔。经过协商 后,在 一 个或多个下行链路子帧中,基站将最大重传延迟间隔 MAX—RE一DELAY、最大重传次数MAX—RE—CNT、重传间隔RI、混合自动 重传请求处理的最大次数、以及ACK/NACK延迟时间通信至移动台101。更 具体地,这些参数可在适用IEEE802.16的DSA-RSP动态增加服务回传MAC 管理信息中由基站通信至移动台。与在动态增加服务回传MAC管理信息124 中对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以最大重传延迟间隔MAX一RE—DELAY的形式) 相比,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为重传间隔RI的一个己知功能(function)。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以最大重传延迟间隔MAX—RE—DELAY 的形式)并不从基站通信至移动台,但重传间隔RI从基站通信至移动台,并 且,移动台可从重传间隔RI中计算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即使新的参数正在 通信过程中,用以通信该多个参数的帧结构可为图2所示的通用的传统格式。
移动台101接收该多个参数并储存该多个参数以用于后续移动台101与 基站100的通信。该通信的发生先于如图7所示的该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子突发HARQ SUB-BURST#1的传送102。最初,在传送102之前,移动台 的重传计数器具有如图7所示的零值。在图7中,标记103"RE—TX—CNT=0" 表示该重传计数器当前值。
接着,发生HARQsub-burs说l的第一次传送102。与此同时,基站启动 一个重传(重传间隔RI)计时器。线104指示重传间隔RI计时器开始计时。 蝶形符号105表示重传间隔RI计时器。在所示实施例中,所用多个通信子信 道中的一个具有噪声,并且移动台未接收到传送102的所有信息。移动台使 用与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一起发送的CRC校验码,来检测该通信子突 发的完整性,但是,如图7的标识"CRC NOK"所指示,CRC校验失败。由 于传送102为子突发Sub-burst#l的第一次传送,移动台101中的重传计数器 的数值RE—TX一CNT并未增大,仍然保持为零。需要注意,在图8中,若超 出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或接收到的一次重传(不是首次传送,而是"重"传) 无法译码,则增大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TX—CNT。
然而,移动台101中启动了等待传送计时器。线107指示等待传送计时 器的数值WAIT—TX—CNT开始增大的时刻。蝶形符号108表示该等待传送计 时器。由于传送102无法译码,移动台返回NACK信号109至基站。
由于sub-burst#l的传送102失败,移动台将该第一 sub-burst#l储存在软 性结合缓冲器中,用于后续依据IEEE 802.16m中使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 术,将该第一sub-burs说l与其它sub-burst#l的信息的结合。格子状区块111 表示SUb-burSt#l的信息在软性结合缓冲器(也称为"软性缓冲器")中的储存。标识"软性缓冲器的容量"表示软性缓冲器中的存储器空间的总量。在图7所 示的实施例中,位于软性缓冲器顶部的空白部分112表示软性缓冲器中保留 的自由存储空间。
由于SUb-burst#l的第一次传送102失败,基站100尝试子突发的重传 113。重传113的发生先于重传间隔RI计时器105的失效,从而如符号"x"110 所指示,重传间隔RI计时器停止计时。因此,依据IEEE 802.16m,重传的 序列号码AI一SN"0"与初始传送的序列号码AI—SN"O"相同。移动台101接收 重传113并尝试译码该重传的sub-burst#l。如标识"CRC NOK"所指示,CRC 校验再次失败。由于此次失败,移动台101返回NACK信号114,并将移动 台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TX一CNT增大至值"1"。如线115所指示,再次启 动该新的等待传送计时器。
基站尝试通信sub-burst#l的一次重传117。重传117发生在重传间隔RI 计时器失效之前,从而通过"x"符号116所指示,重传间隔RI计时器停止计 时。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重传117并未到达移动台。星形符号118表示传送 被阻挡或者未到达预期的接收信号强度。因此,等待传送计时器的数值 WAIT—TX—CNT继续增大直到预定重传延迟间隔119失效。指左箭头120指 示等待传送计时器失效。计时器的失效导致移动台中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 RE—TX—CNT由"1"增大至"2"。由于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TX—CNT未达到 最大重传次数MAX_RE—CNT,因此,自动重置该重传计数器并开始对另-一 预定重传延迟间隔计时。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基站没有接收到预期用以响应第二次重传117 的ACK信号或NACK信号。当重传间隔RI计时器达到如指右箭头121所示 的重传间隔RI时,重传间隔RI计时器失效。如图7所示的重传方式在传送 与重传间的时间间隔内为"异步",其中,该重传有可能为移动台在不同时段 所尝试,并且,在所示实施例中,重传间隔RI计时器在重传117后失效。
伴随重传间隔RI计时器在时间121处失效,基站100尝试sub-burst#l的另一次重传122。重传122到达了移动台,但该CRC校验失败,因此,移 动台返回NACK信号123。移动台接收的一次重传不能被译码,导致移动台 中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TX—CNT增大。因此,当接收到重传122,重传 计数器的数值RE—TX—CNT由"2"增大至"3"。然而,"3"为移动台的重传计数 器的最大重传次数MAX—RE—CNT。依据图8陈述的测试,移动台确定己达 到最大重传次数MAX—RE_CNT,并清除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sub-burst#l的 信息,以及如图所示,将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TX—CNT重置为"O"。该等待 传送计时器也被重置但并不启动。
基站IOO接收NACK信号123。在接收到NACK信号123的时刻,由于 基站重传计数器具有值为"3",基站放弃尝试通信sub-burs说l。接着,基站 100尝试在传送126中通信下一个子突发sub-burSt#2。在所示情形中,移动 台接收传送126但再次无法适当译码Sub-burst#2。依据所用混合自动重传请 求的方式,移动台将sub-burst弁2储存在软性结合缓冲器中,以备后续与后续 sub-burst#2的重传软性结合。纹线区块127表示储存在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 sub-burst#2的信息。在有利的一方面,需要注意,由于不可用的sub-burst#l 的信息已在先前从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中清除,因此,当确定sub-bUrSt#2不能 被译码时,为sub-bUrSt#2的信息127在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储存让出空间。 相反地,在图4的现有技术实施例中,由于sub-burs说l的信息28在收到 sub-burst弁2的传送32时仍留存在缓冲器中,因此,该软性结合缓冲器溢出。
图9为说明当接收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时图7的移动台101中的等 待传送计时器与重传计数器的操作流程图。最初,移动台接收该下行链路混 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信息(步骤200),并解析(parse)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 分配信息(步骤201)。该信息为包含多个信息元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下 行链路映射的信息元"。该多个信息元中的 一 个 (DL—HARQ—Chase—SUBBURST—正)通信一特定子突发的一特定分配。从 该分配信息中,该移动台找寻该下行链路子帧中的该特定子突发(例如,SUb-bUrst#l),并尝试译码该子突发的数据(步骤202)。若该子突发可顺利 译码(CRC校验成功),则该移动台产生ACK信号并译码该子突发(步骤 203),清除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中关于该特定子突发的任何先前储存信息(步 骤204),重置并停止等待传送计时器(步骤205),并重置重传计数器(步 骤206)。这些任务可由例如位于移动通信装置内的基带处理器集成电路来 执行。接着,发送该已产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反馈信号(在本实施例中, 为ACK信号)(步骤207)。在一实施例中,该传送的发生通过该基带处理 器将指令通信至该移动通信装置中的另一收发器集成电路来实现。
若确定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步骤202)不能被译码(CRC校验 失败),则该移动台产生NACK信号(步骤208),并重置及启动等待传送 计时器(步骤209)。若确定该子突发(步骤210)为该子突发的第一次传送
(与一次重传相对而言),则重置重传计数器(步骤211)并发送该已产生 的NACK信号(步骤207)。然而,若确定该子突发(步骤210)为一次重 传,则增大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TX—CNT (步骤212)。若确定已增大的 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TX—CNT (步骤213)等于最大重传次数 MAX—RE—CNT,则清除软性结合缓冲器中关于该子突发的任何先前已储存 的信息(步骤214)。重置重传计数器与等待传送计时器(步骤215)并发送 NACK信号(步骤207)。若确定已增大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TX—CNT
(步骤213)不等于最大重传次数MAX—RE—CNT,则不清除该软性结合缓 冲器,亦不重置该计时器与该计数器,并且发送NACK信号(步骤207)。
图IO为说明移动台IOI在未接收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信息期 间的操作流程图。若接收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信息,则处理跳转 至图9顶部的步骤200。否则,只要未接收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 信息,则处理通过图10的步骤继续进行。若在至少一个帧时段内未接收到下 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分配信息(步骤300),则增大等待传送计时器 的数值WAIT—TX—CNT (步骤301)。若确定已增大的等待传送计时器的数值WAIT一TX—CNT (步骤302)未达到最大重传延迟间隔MAX_RE—DELAY 计数值(对应于图7的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119),则处理返回步骤300。若 确定已增大的等待传送计时器的数值WAIT_TX_CNT (步骤302)已达到最 大重传延迟间隔MAX一RE一DELAY计数值,则重置等待传送计数器并增大重 传计数器的数值RE—TX—CNT (步骤303 )。若确定重传计数器的数值 RE—TX—CNT (步骤304)已达到该最大重传次数MAX—RE—CNT,则清除软 性结合缓冲器(步骤305)并重置重传计数器(步骤306)。若确定重传计数 器的数值RE一TX—CNT (步骤305)未达到最大重传次数MAX一RE一CNT,则 处理返回步骤300。
图11为说明等待传送计时器与重传计数器如何联合操作以避免图5所示 在第一种情形下惯常发生的错误软性结合问题。最初,移动台101中的重传 计数器具有一"0"值。移动台接收sub-burs说l的第一次传送400,但是却不能 被译码。由于传送400为第一次传送而非重传,重传计数器的数值 RE一TX一CNT并未增大,仍保持所示"0"。移动台返回NACK信号401。基站 通过发送sub-burst#l的重传402来响应。本次重传也不能被译码。因此,移 动台增大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一TX—CNT至"1",并返回NACK信号。下一 次重传403也不能被译码,因此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TX—CNT增大至"2"。 然而,如图所示移动台未接收到接下来的重传404。因此,移动台中的等待 传送计时器在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后失效。指左箭头405指示该时间耗尽 (timeout)条件。由于该等待传送计时器失效,移动台中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 RE一TX—CNT增大至"3"。 "3"为最大重传次数MAX—RE—CNT,因此,立即清 除该软性结合缓冲器并将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TX—CNT重置为"O"。如图 10中步骤306所指示,WAIT一RE—CNT被重置但并未被重启。接着,当对 sub-burst#2的传送进行四次失败的尝试406-409后,移动台尝试在传送410 中传送一新子突发(sub-burst#3)。即便传送410的序列号码AI_SN ("1") 与最新接收到的传送403的序列号码AI—SN ("1")相同,移动台获知,由于该清除事件,不应尝试进行软性结合。在sub-burst弁3的第一次传送中成功译 码sub-burst#3 。
图12为说明等待传送计时器与重传计数器联合如何操作以避免图6所示
在第二种情形下惯常发生的错误软性结合问题。最初,移动台!01中的重传 计数器具有一"O"值,且基站中的重传计数器具有一"O"值。移动台接收到来 自基站的sub-burst弁l的第一次传送500,但是CRC校验失败,且确定该子突 发不能被译码。由于传送500为sub-burst弁l的第一次传送而非重传,移动台 中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TX一CNT并不增大,仍保持所示"O"。移动台返回 NACK信号501。基站通过发送sub-burst们的一次重传502来响应。本次重 传仍然不能被译码。因此,移动台将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TX—CNT增大至 "1",并返回NACK信号503。在此处所示的第二种情形,移动台未接收到第 三次传送尝试504。因此,在指左箭头505指示的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后, 等待传送计时器失效,且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TX—CNT增大至"2"。由于重 传计数器的数值RE—TX一CNT并未达到最大重传次数MAX_RE—CNT"3",因 此,重置等待传送计时器并立即重启。重启后的等待传送计时器的计时如垂 直线506所指示。在本实施例中,在等待传送计时器再次失效之前,基站尝 试发送sub-burst# 1的第四次传送507 。先前储存在软性缓冲器中的sub-burst# 1 的信息与来自传送507的sub-bUrSt#l的信息的软性结合成功发生,使得CRC 校验成功508。因此,移动台101返回ACK信号509。相应地,避免了图6 所示传统操作的第二种情形下该软性结合缓冲器在时刻43对sub-burs組的 不必要的清除。该新的等待传送计时器与重传计数器联合操作以避免软性结 合缓冲器的过早清除,从而允许发生成功的软性结合。
上述重传计数器(RE—TX—CNT)机构与该等待传送计时器 (WAIT—TX一CNT)可在接收器中实施为一硬件计数器与一硬件计时器,或 为一软件实施的计数器与一软件实施的计时器。在该软件实施的计数器与计 时器的情形中,该机构中的每一个可包含一缓存器或其它类型的连续的存储组件,该软件实施的计数器与计时器的内容可通过软件更新。因此,如此的 软件实施的计数器机构或计时器机构也包括并涉及适量的硬件。
IEEE 802.16e实施例
在上述图7所示适用IEEE 802.16m的系统中,基站与移动台之间协商一 参数(例如,重传间隔RI或最大重传延迟间隔MAX一RE一DELAY),然后, 移动台使用该参数定义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因此,基站设置该预定重传延 迟间隔。然而,在一个适用IEEE802.16e的实施例中,基站与移动台之间并 未协商如此的参数。而是,移动台包含一新的计数器(标识为 LOST—MAP一CNT),且移动台设置该新的计时器将要失效的时间。移动台 在不从基站接收任何重传间隔RI或最大重传延迟间隔MAX—RE—DELAY的 条件下,设置计时器LOST—MAP—CNT的失效时间。在图7的适用IEEE 802.16m的实施例与此处所述适用IEEE 802.16e的实施例之间,存在第二区 别,该第二区别在于该软性缓冲器的清除机构。在图7的实施例中,若重传 计数器的数值RE—TX—CNT达到图8中说明的最大重传次数MAX—RE一CNT, 则清除该软性结合缓冲器。然而,在该802.16e的实施例中,若该新的计时 器指示达到第一阈值时间THR1,则并不清除该软性结合缓冲器;而是,若 该新的计时器达到THR1,标记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该子突发的信息,但 是该已标记信息并不清除。系统持续运作。若在一后续时间,当一另外的混 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将写入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中时,该软性结合缓冲器将 发生溢出,则在该时间(例如,当该新的计时器指示达到第二阈值时间THR2 时),清除先前的已标记信息,从而为该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 息让出空间,并避免软性缓冲器发生溢出。
图13至图16为说明IEEE 802.16e的实施例的操作流程图。IEEE 802.16e 也使用异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重传方式。只要移动台未接收到下行链路混 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即发生图13的处理流程。若未接收到下行链路混合 自动重传请求的信息(步骤600),则增大计时器的数值LOST—MAP—CNT(步骤601)。若已增大的计时器的数值LOST—MAP—CNT指示(步骤602)达到第一阈值时间THR1,则软性缓冲器既不清除亦不标记软性缓冲器中的任何信息。达到第一阈值时间THR1可通过计时器LOST—MAP—CNT的计数值与第一阈值时间THR1的计数值相等来指示。
然而,若确定该第一阈值时间THR1 (步骤602)己达到,则处理继续至确定是否达到第二阈值时间THR2 (步骤603)。达到第二阈值时间可通过计时器LOST—MAP_CNT的计数值与第二阈值时间THR2的计数值相等来指示。若确定第二阈值时间THR2 (步骤603)未达到,则对储存在软性缓冲器中的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进行标记(步骤604),其中,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当前不能被译码。或否则,对储存在该软性缓冲器中的当前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进行指定。名词"blur"用以称呼如此的已标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然后,基站可传送一新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或可继续尝试当前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重传。然而,若确定第二阈值时间THR2 (步骤603)己达到,则确定软性结合缓冲器有溢出危险。清除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已标记的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步骤605)。如何确定两个阈值时间THR1与THR2可与图14相关描述如下。
为响应移动台接收到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信息(步骤606),发生图14的处理流程。解析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分配信息(步骤607)。若确定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步骤608)可顺利译码,则产生ACK信号(步骤609),清除软性缓冲器(步骤610),以及发送已产生的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反馈信号(步骤611)。若确定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步骤608)不能被译码,则产生NACK信号(步骤612)。若确定该传送(步骤613)为新的传送,则重置重传计数器(步骤614)并计算第一阈值时间THR1与第二阈值时间THR2 (步骤61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阈值时间THR1的计算等于(MAX—RE_CNT+1-RE_TX_CNT)*MIN_INTVL ,其中MIN—INTVL为三帧时间。若一帧时间等于五毫秒,则MIN—INTVL即为十五毫秒。第二阈值时间 THR2 的计算等于(THR1+MAX_RE_CNT*MIN—INTVL)。当计算第一阈值时间THR1与第二阈值时间THR2 (步骤615)后,发送该已产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反馈信号
(步骤611)。第一阈值时间THR1与第二阈值时间THR2的值可为时间间隔,次数,或等于时间间隔或次数的计数值,第一阈值时间THR1与第二阈值时间THR2的值依赖于如何实现计时器LOW—MAP_CNT。
若确定该传送(步骤613)并非一次新的传送,则增大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一TX一CNT(步骤616)。若确定己增大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_TX_CNT
(步骤617)不等于最大重传次数MAX—RE—CNT,则按照如上所述计算第一阈值时间THR1与第二阈值时间THR2 (步骤615)。然而,若确定已增大的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TX一CNT (步骤617)等于最大重传次数MAX_RE_CNT,则清除软性缓冲器中的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步骤618)。在另一实施例中存在另外的条件(图中未示)。当重传计数器的数值RE—TX—CNT位于第一阈值时间THR1与第二阈值时间THR2之间时,移动台暂时标识软性缓冲器中内容。若移动台后续确定软性缓冲器即将溢出,则当移动台清除软性缓冲器以避免溢出时,移动台首先清除该已标记的缓冲器中内容。
在执行图13与图14所示处理的移动台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台中的数字基带集成电路包含计时器LOST—MAP—CNT的计时器机构、软性结合缓冲器以及数字处理器,其中,该数字处理器执行储存在处理器可读介质中的指令。该处理器可读介质可例如适量的半导体存储器,该适量的半导体存储器可为移动台的一部分。储存在该存储器中并通过该处理器来执行的软件,可使该处理器执行图13和图14的步骤。在图14的步骤611中,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反馈信号通过移动台的收发集成电路由该移动台传送。
图15为图13的处理流程的一可选处理流程。在图15所示处理中执行图15中的处理步骤600及601-605。因此,所用相同的参考数字用以标识图13与图15中的相同步骤。然而,在图15中,若确定(步骤620)存在连续的DL-MAP缺失,则重置或清除计时器LOST—MAP—CNT (步骤619)。
需要注意,图13与图15描述一个帧时间内执行的操作。在每个帧的开始,该移动台确定是否应跟随图13或图15中的步骤,或者是否应跟随图14的步骤。相应地,如图16所指示,当移动台以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分配信息元接收到DL-MAP时,该移动台执行图14的操作。另一方面,若该移动台未接收到DL-MAP,则该移动台执行图13或图15的操作。
图16为说明图13至图15的实施例的IEEE 802.16e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操作实施例的时序图。在下行链路子帧(i)的开始,基站在DL-MAP中发送一个下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分配信息。该下行链路子帧(i)在图16中标识为"DLi"。基站的操作在上述子帧序列的顶部进行说明,移动台的操作在下述子帧序列的底部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译码不成功,移动台接收该信息并在上行链路子帧(i+l)中将HARQNACK信号返回至基站。该移动台接收该重传,但再次无法成功译码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并返回HARQNACK信号。接着,基站与上行链路子帧(i+4)中重传该分配信息。在本实施例,本次重传被阻挡。该移动台无法译码该分配信息,因此,依据图13或图15的处理流程来增大移动台的计时器的数值LOST—MAP—CNT。
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及阐释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畴。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发明所主张的范围,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方法,包含(a)当收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最新传送后,使用等待传送计数器,确定在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内是否接收到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重传;(b)若在一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内未接收到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重传,则增大重传计数器;(c)若该重传计数器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则清除软性结合缓冲器,其中,该等待传送计数器、该重传计数器及该软性结合缓冲器设置在移动台上,以及步骤(a)至步骤(c)在该移动台上执行。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更包含当该移动台接 收到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重传时,若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不 能被译码,则增大该重传计数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增大该重传计数器的步骤包 含使用计时机构来追踪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的时段,以及,若使用该计时机 构确定该计时到达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结束之时,则重新启动该计时机构, 以追踪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的时段。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为确定 是否己接收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重传的该等待传送计时器所允许的 最大重传延迟间隔。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该预定重传延 迟间隔为时间间隔,该时间间隔开始于该移动台接收到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子突发的该最新传送之时。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该预定重传延 迟间隔为时间间隔,该时间间隔开始于该移动台传送否定应答信号之时。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到该混合自动重传请 求子突发的最新传送后,该等待传送计数器开始对预定重传延迟进行计时; 但若该移动台发送该重传的否定应答信号,则增大该等待传送计数器。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更包含 (d)当该移动台接收到另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时,重置该重传计数器。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更包含 (d)当该移动台接收到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重传后,若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可顺利译码,则重置该重传计数器。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的清除为清除 与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有关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以及 与其它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有关的其他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 仍然储存在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中,并不清除。
11.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为时间 间隔,该时间间隔为该等待传送计数器的一次增大至下一次增大的固定时间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为时段,该时段大致等于多个帧的持续时间。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若该等待传送 计数器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则确定在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内未接收到该混合自 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重传。
14. 一种方法,包含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并尝试译码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 若(i)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不能被译码,或(ii)在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内 未接收到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的重传,则增大重传计数器;以及若该重传计数器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则清除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的两次连续重传间的重传间隔小于该预定重传延迟时间间隔。
16.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更包含若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可顺利译码,则重置该重传计数器。
17.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更包含若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第二突发可顺利译码,则重置该重传计数器。
18. —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含重传计数器机构,当接收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后,若(i)该混合自动 重传请求突发不能被译码,或(ii)在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内该装置未接收到该混 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的重传,则增大该重传计数器;等待传送计时器机构,用以确定该装置未接收到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的重传时,该预定重传延迟间隔是否已失效;以及软性结合缓冲器,若该重传计数器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则清除该软性结 合缓冲器中与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有关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突发的信 息。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更包含-处理器,用以操作耦接于该重传计数器机构以及该等待传送计时器机构,其中,该处理器确定何时清除该软性结合缓冲器。
20.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为移动台。
21.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重传计数器机构包含硬 件计数器,以及该等待传送计时器机构包含硬件计时器。
22.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重传计数器机构为利用 软件实施的计数器,以及该等待传送计时器机构为利用软件实施的计时器。
23. —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将来自基站的值传送至移动台,其中,配置该移动台使用该值来设置预定重传延迟间隔时间,当接收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最新传送后,在该 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内,若该移动台未接收到来自该基站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子突发的重传,则该移动台中的等待传送计时器机构将失效。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值包含于来自与该基站 通信的动态增加服务回传信息中。
25.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值包含于由该基站传送 的适用正EE802.16的传送中。
26. —种方法,包含(a) 使用计时器追踪当移动台接收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 发后的经过时间量;(b) 若该经过时间量达到第一阈值时间,则标记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信 息,其中,该已标记信息为该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 以及(c) 若该经过时间量达到第二阈值时间,则清除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该 已标记信息,其中,步骤(a)至步骤(c)在该移动台上执行,以及其中,该计时 器及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为该移动台的组件。
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更包含(d) 在该移动台上设置重传计数器;(e) 在该移动台上确定第一计数器数值,以对应该第一阈值时间,其中, 步骤(e)所述的确定至少部分基于帧时间参数及该重传计数器指示的重传次 数;以及(f) 在该移动台上确定第二计时器数值,以对应该第二阈值时间。
28. —种装置,包含计时器机构,用以在该装置接收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 后追踪经过时间量;软性结合缓冲器,用以储存该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以及机构,若该计时器指示的该经过时间达到第一阈值时间,则该机构标记 该混合自动重传子突发的信息,以及若该计时器指示的该经过时间达到第二 阈值时间,则该机构控制该软性结合缓冲器清除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
29.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为移动台,其中该 移动台包含集成电路,以及该计时器机构、该软性结合缓冲器及标记该混合 自动重传请求信息的该机构为该集成电路的组件。
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集成电路包含处理器, 该处理器执行复数条指令,其中,该计时器机构为可利用软件实施的计时器, 该计时器包含第一指令集,以及标记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的该机构包含 第二指令集。
31. —种方法,包含(a) 使用计时器在移动台接收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后 追踪经过时间量;(b) 若该经过时间量达到第一阈值时间,则标记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信 息,其中,该已标记信息为该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信息; 以及(c) 若该移动台确定该软性结合缓冲器将要溢出,则清除该软性结合缓冲 器中的该己标记信息,其中,步骤(a)至步骤(c)在该移动台上执行,以及该计 时器以及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为该移动台的组件。
32.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更包含(d) 若该经过时间量达到第二阈值时间,则清除该软性结合缓冲器中的该 已标记信息。
全文摘要
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通信系统中,接收器接收来自发送器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若(i)接收器无法译码子突发,或(ii)在预定重传延迟间隔内未接收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子突发的重传,增大接收器中的重传计数器。若重传计数器达到最大重传次数,清除接收器中软性结合缓冲器中先前储存用以实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目的的子突发的信息。发送器与接收器之间预先协商设置预定重传延迟间隔与最大重传次数的参数。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接收到不能被译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传送后,接收器中一新的计时器指示经过第一阈值时间,标记缓冲器中的信息,若该计时器指示经过第二阈值时间,清除已标记信息。
文档编号H04L1/08GK101682479SQ200980000303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7日
发明者陈义升 申请人: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