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扬声器及使用该扬声器的电子设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于各种音响设备及信息通信设备的扬声器及使用该扬声器的电子设备和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图16对现有的扬声器进行说明。图16表示的是现有的扬声器的剖视图。如图16所示,被磁化的磁体1与具有中心杆3A的下部板3结合,上部板2结合在磁体1的与下部板3结合的相反侧,从而构成外磁型的磁路4。并且,在该磁路4上结合有框架6,在该框架6的周边部结合有振动板7。另外,在该振动板7上结合有音圈8,并且,将该音圈8插入上述磁路4的磁隙5,从而构成扬声器。在该现有扬声器中,作为其总高度方向的构成,其构成是框架6结合在磁路4上而构成的所谓的层叠方式的结合构成。因此,扬声器的总高度尺寸,最低也要磁路4和框架6 的合计尺寸。最近,在AV商品领域中,液晶和等离子体等的薄型电视的普及显著,对于扬声器的总高度尺寸的薄型化要求也非常强烈。并且,在移动商品领域中,手机的多功能化和薄型化显著,在该领域中,对于扬声器的薄型化要求也非常强烈。另一方面,在车载领域中,将对应地球环境为目的的节能化作为目标的活动中,对于扬声器的小型化、薄型化、轻量化的要求也非常强烈。根据这些背景,针对所述现有扬声器,对于小型化、薄型化、轻量化的开发逐步强化。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中,以现有扬声器的结构谋求薄型化时,对应于市场要求已达到界限,需要增加对扬声器结构上的新的改革。因此最近特别是,为实现该薄型化的扬声器的开发日益强化。而且,作为涉及该申请的发明的先行技术文献信息,例如,在专利文献1 中公示。如上所述,在现有扬声器中,在维持其结构的状态下谋求薄型化时,存在对应于市场要求已达到界限的课题。在此之上进一步,从市场方面考虑,关于提高以节能化为目的扬声器的变换效率,关于进一步提高声压级,被提出要求。为对应这些,现有状况是为了有效使用磁体的磁能,不得不使用大体积的磁体,或追加消除磁体(cancel magnet),从而构成排斥磁路。无论如何,都有包含磁体的磁路的体积增大的趋势,更加难以实现薄型化。专利文献1特开2005-512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可实现薄型化的优越的扬声器。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具有以下构成。S卩,本发明提供一种扬声器,包括磁路,其具备具有在中央部设置有凹坑或孔的中心杆的下部板、结合于该下部板的磁体、结合在该磁体的与所述下部板相反侧的上部板;框架,其结合于该磁路;振动板,其结合于该框架;以及音圈,其结合于该振动板,并且其一部分配置于磁路的磁隙,其中,振动板的比与音圈结合的结合部靠内周侧向磁路侧突出,并且插入中心杆的中央部的凹坑或孔。通过将振动板的一部分插入在磁路的下部板上形成的凹坑或孔中来构成扬声器, 从而将振动板的一部分收容在磁路的高度内构成扬声器。根据该构成,可实现扬声器的薄型化,其工业价值非常大。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剖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其他一例的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其他的第2例的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其他的第3例的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其他的第4例的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其他的第5例的剖视图。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其他的第6例的剖视图。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其他的第7例的剖视图。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其他的第8例的剖视图。图10是构成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的下部板和磁体以及上部板的外观图。图11是构成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的下部板和磁体以及上部板的其他一例的外观图。图12是构成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的下部板和磁体以及上部板的其他的第2例的外观图。图13是构成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的下部板和磁体以及上部板的其他的第3例的外观图。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子设备的外观图。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16是现有的扬声器的剖视图。图中21-磁体,22-上部板,23-下部板,23A-中心杆,23B-孔,23C-护板,24-磁路,25-磁隙,27-振动板,28-音圈,29-缓冲器,30-第一辅助磁体,31-第二辅助磁体, 32-屏蔽罩,33、33A-网,40-扬声器,41-壳体,42-放大器,43-播放器,50-汽车。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相同的部分用同样的符号, 且省略其说明。(实施方式1)
5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将磁体21结合在下部板23上,该下部板23具有在中央部设置有孔 23B的中心杆23A,将上部板22结合在该磁体21的与下部板23结合的相反侧,从而构成磁路M。并且,框架沈结合在该磁路M上,振动板27结合在该框架沈上,音圈观结合在该振动板27上,并且使该音圈观插入上述磁路M的磁隙25中,从而构成扬声器。在此,该振动板27采用相比和音圈28结合的结合部靠内周侧的截面形状向磁路 M侧突出的倒穹顶形状,且形成为插入中心杆中央部的孔2 的构成。根据该构成,可在磁路M的高度内收容振动板27的一部分,可谋求薄型化。或者,振动板27的一部分始终插入中心杆中央部的孔2 的构成,不是必须的。如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可以采用振动板27在中立(neutral)状态时不插入孔23B,当振动板 27振动时振动板27的一部分插入孔23B的构成。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其他一例的剖视图。在该扬声器中,将处于中立状态的振动板27用双点划线表示,在该状态下振动板 27没有插入孔23B。另一方面,将振动板27处于振动时的状态,特别是向图2下方振动时的状态用实线表示,在该状态下,振动板27插入孔23B。通过上述构成,也能够在磁路M的高度内收容包含振动板27的振动时在内的广义上的一部分,从而可实现薄型化。并且,当振动板27的振动大时,还可降低振动板27与中心杆23A的一部分或其他部分引起接触等的可能性。以上,对设置于下部板23的中心杆23A的中央部的孔2 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这种实施方式,孔2 也可以为凹坑。另外,由于将向磁路对侧突出的振动板27的形状采用倒穹顶形状,能够实现基于振动板深度的形状刚性,通过来自倒穹顶形状的良好指向性的实现,从而可得到失真少且稳定的音响特性和音质。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其他的第2例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可以采用在上部板22的与磁体21结合的结合侧的相反侧,还设置有与磁体21反向磁化的第一辅助磁体30的构成。通过采用这种构成,第一辅助磁体30发挥作为消除磁体的效果,可提高磁隙25内的主磁通,降低漏磁通。由此,可实现进一步提高扬声器的声压级和降低漏磁通。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其他的第3例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可以采用在下部板23的与磁体21结合的结合侧的相反侧,还设置有与磁体21反向磁化的第二辅助磁体31的构成。通过采用这种构成,第二辅助磁体31发挥作为消除磁体的效果,可提高磁隙25内的主磁通,降低漏磁通。由此,可实现进一步提高扬声器的声压级和降低漏磁通。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其他的第4例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可以采用在图4所示的构成中再设置屏蔽罩32的构成。S卩,在第二辅助磁体31的与下部板23结合的结合侧的相反侧,设置屏蔽罩32。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基于屏蔽罩32的效果进一步降低漏磁通,能够进一步实现提高扬声器的声压级和降低漏磁通。如以上说明,磁体的数量不只1个,可分割为如2个、3个的多个,通过实施相互反向的磁化,可提高磁路M整体的磁利用效率。S卩,将1个磁体的体积2分割或3分割,构成包含辅助磁体的磁路,即使为相同体积,也能够提高磁路整体的磁利用效率。因此,可用相同的磁体的体积,实现更大的声压级。并且,换言之,通过设置成包含辅助磁体的磁路构成,在实现相同的声压级时,可减少合计的磁体的体积,或降低磁体的总高度尺寸。由此,可薄型化。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其他的第5例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可以采用设置缓冲器四的构成,该缓冲器四与振动板27的比和音圈观结合的结合部靠内周侧以及框架沈或者磁路M的一部分结合。作为附加缓冲器四的结果,可进一步提高振动板27和结合于该振动板27的音圈观的支承性能,可提高降低间隙不良所带来的高耐输入化等的品质及可靠性。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其他的第6例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可以采用在下部板23上设置网33的构成。作为该网33的结合部位,通过设置成下部板23的中心杆的孔2 的内侧面,能够在不提高扬声器的总高度尺寸的情况下结合网33。另外,该网33可以为防尘网或制动网,或兼有这两种功能的结构。在该网33为防尘网的情况下,具于除去从下部板23的中心杆的孔2 侵入磁隙25等的尘和埃或铁粉等还有水滴等的效果,可降低由于异物侵入导致的间隙不良。在该网33为制动网的情况下,通过控制从下部板23的中心杆的孔23B出入的空气的量,可实施振幅和最低共振频率的调整,从而可自由调整音响特性和音质。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其他的第7例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可以采用将下部板23的中心杆23A延长作为振动板27的护板23C, 从而能够保护振动板27的中心部的构成。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其他的第8例的剖视图。如图9所示,可以采用在护板23C上设置网33A,从而能够实施防尘和制动的构成。(实施方式2)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的截面图和在图2表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的其他一例相同。因此,使用图2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的主要构成和其作用、动作进行说明。该扬声器具备磁路M,该磁路M包括下部板23、结合于下部板23的磁体21、结合于磁体21的与下部板23相反的一侧的上部板22。并且,该扬声器具备结合于磁路M的框架沈、结合于框架沈的振动板27、以及音圈观。音圈观结合于振动板27,并且其一部分配置于由磁路M的下部板23和上部板22 构成的直线状的磁隙25。下部板23具有底面部和设置于与底面部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侧壁部,侧壁部的背面多个相对配置,在其大致中央部形成空间23B。由于该下部板23的形状是该实施方式 2的特征,所以后面进行详细说明。使振动板27的比和音圈观结合的结合部靠内周侧向磁路M侧突出,并且,该振动板27的突出部,在该振动板27的中立状态下(用双点划线表示),不插入下部板23的大致中央部的空间23B。并且,该振动板27的突出部在该振动板27振动时,特别是振动板27
7向图2的下方振动时(用实线表示),插入下部板23的大致中央部的空间23B。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的下部板23和磁体21以及上部板22的外观图在图10中表示。如图10所示,下部板23是由片状的金属体折弯形成的。在该实施方式2中,下部板23通过将片状的金属体折弯形成,从而具备底面部和设置于与底面部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侧壁部。并且,将该折弯形成的4个片状的金属体的侧壁部的背面相对配置,在其大致中央部形成空间23B。以包围该折弯形成的4个片状的金属体的侧壁部的方式,在其上配置磁体21,进而在磁体21上配置上部板22,从而形成磁路24。通过采用这样的形状能够提高上部板22、 磁体21、下部板23的生产率和材料使用效率。图11表示的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的下部板23和磁体21以及上部板22的其他一例的外观图。如图11所示,可以是将磁体21分割为多个的构成。并且,可以使该磁体21的分割数与下部板23的分割数相等。或者,如图11所示,可以是将上部板22分割为多个的构成。并且,可以使该上部板22的分割数与下部板23的分割数相等。再者,如图11所示,可以使上部板22的分割数与磁体21的分割数相等。另外,在图11中,使下部板23和磁体21以及上部板22以相等数目分割的方式记载,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对下部板23和磁体21以及上部板22中任一项或两项分割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是仅对磁体21、或仅对上部板22、或仅对磁体21和上部板22分割的实施方式。再者,也可以是它们的分割数不同的实施方式。通过采用这种形状也能够提高上部板22、磁体21、下部板23的生产率和材料使用效率。再者,磁体21可以为棒状。同样,上部板22也可以为棒状。磁体21和上部板22 两者都可以为棒状,也可以是磁体21和上部板22的任一个为棒状。通过采用这种形状也能够提高上部板22、磁体21、下部板23的生产率和材料使用效率。图12表示的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的下部板23和磁体21以及上部板22的其他的第2例的外观图。如图12所示,例如,可以是将下部板23分割为2个,不分割磁体21和上部板22。 并且,下部板23可以是将片状的金属体以如图12所示的形状折弯形成。以包围该折弯形成的2个片状的金属体的4面的侧壁部的方式在其上配置磁体21,进而在磁体21上配置上部板22,从而形成磁路M。通过采用这种形状也能够提高上部板22、磁体21、下部板23的生产率和材料使用效率。图13表示的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的下部板23和磁体21以及上部板22的其他的第3例的外观图。如图13所示,例如,可以将下部板23分割为2个,不分割磁体21和上部板22。并且,下部板23可以是将片状的金属体以如图13所示的形状折弯形成。以包围该折弯形成的2个片状的金属体的4面的侧壁部的方式在其上配置磁体21,进而在磁体21上配置上部板22,从而形成磁路对。通过采用这样的形状也能够提高上部板22、磁体21、下部板23的生产率和材料使用效率。
振动板27的比和音圈观结合的结合部靠内周侧如上所述形成为向磁路M侧突出的结构,该振动板27的突出部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倒穹顶形状。并且,可以将发挥防尘网或音响负载调整用网的两项或其中任一项的功能的网结合在下部板23的大致中央部的空间23B的内侧面。将振动板27的突出部的截面形状做成倒穹顶形状所产生的效果或结合网而产生的效果,由于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没有变化,所以省略其说明。(实施方式3)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子设备的外观图。该实施方式中,搭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以及具备向该扬声器输入的电信号的放大部的电路,构成作为电子设备的音频用的小型系统。如图14所示,将本发明的扬声器40装入壳体41构成扬声器系统,还包括作为输入该扬声器40的电信号的放大部的放大器42、将输入到该放大器42的信号源输出的播放器43,从而构成作为电子设备的音频用的小型系统。通过使用在扬声器40的磁路M的高度内插入振动板27的一部分而实现薄型化的扬声器,可实现音频用的小型系统等的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薄型化、轻量化,进而随之而来的材料消减所带来的低成本化。并且,可提高声压级和降低漏磁通。并且,该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扬声器搭载于作为电子设备的音频用的小型系统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在电视等的影像设备和手机等的移动体通信设备等的电子设备上搭载本发明的扬声器的实施方式。即,只要是可搭载扬声器的电子设备,均能适用本发明。(实施方式4)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作为装置的汽车的剖视图。该实施方式中,搭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和该扬声器的动力源(未图示),构成作为装置的汽车。即,如图15所示,扬声器40搭载于汽车50的后托架而构成。根据该构成,可实现作为装置的汽车50的轻量化进而可实现低成本化。还能够实现提高声压级、降低漏磁通与节能化。并且,该实施方式对搭载于作为装置的汽车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该实施方式的装置也可以是列车和船舶等的移动装置、还可以是住宅等结构物。即,只要是搭载扬声器的装置,均能适用本发明。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扬声器、电子设备及装置能适用于需要小型化、薄型化、轻量化、低成本化、进而需要提高声压级、降低漏磁通等的影像音响设备和信息通信设备、游戏设备等电子设备、还有汽车等的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扬声器,包括磁路,其具备多个下部板、结合于所述多个下部板的磁体、结合在所述磁体的与所述多个下部板相反侧的上部板; 框架,其结合于所述磁路;音圈,其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磁路的由所述多个下部板和所述上部板构成的磁隙;以及振动板,其结合于所述框架,所述多个下部板分别具备多个底面部和设置于与所述多个底面部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多个侧壁部,形成有由所述多个侧壁部围成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中, 所述多个下部板分别由片状的金属体折弯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中, 所述磁体分割为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其中, 所述磁体分割为与所述多个下部板数量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其中, 所述上部板分割为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其中, 所述上部板分割为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其中, 所述上部板分割为与所述多个下部板数量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其中, 所述上部板分割为与所述磁体数量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其中, 所述磁体是棒状。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其中, 所述上部板是棒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多个下部板分别具有面向所述空间的多个内侧, 所述扬声器还具备结合在所述多个下部板的所述多个内侧的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扬声器,其中, 所述网是防尘网。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扬声器,其中, 所述网是音响负载调整用网。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振动板具有与所述音圈结合的结合部和所述振动板的比所述结合部靠内周侧向所述磁路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插入所述空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突出部只在所述振动板振动时插入所述空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振动板的所述突出部的截面形状是倒穹顶形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中,在所述上部板的与所述磁体结合的结合侧的相反侧,还设置有与所述磁体反向磁化的第一辅助磁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中,在所述多个下部板的与所述磁体结合的结合侧的相反侧,还设置有与所述磁体反向磁化的第二辅助磁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扬声器,其中,在所述第二辅助磁体的与所述多个下部板结合的结合侧的相反侧,还设置有屏蔽罩。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中,设置有缓冲器,该缓冲器结合于所述框架及所述磁路中的一方和所述振动板的比与所述音圈结合的结合部靠内周侧。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中,所述多个下部板向所述空间的内侧进一步延长而形成护板。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扬声器,其中, 在所述护板上设置有网。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扬声器,其中, 所述网是防尘网。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扬声器,其中, 所述网是制动网。
25.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搭载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还包括具备输入所述扬声器的电信号的放大部的电路。
27.一种装置,其中,搭载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 还包括所述扬声器的动力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音响领域及信息通信领域的扬声器,提供一种可实现薄型化的扬声器。为此,本发明的扬声器是将振动板的一部分插入形成在磁路的下部板的中心杆的凹坑或孔,从而构成扬声器。由此,可在磁路的高度内收容振动板的一部分,从而可实现扬声器的薄型化。
文档编号H04R9/02GK102572654SQ20121000847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4日
发明者下川床刚, 久保和隆, 伊藤哲, 佐野浩司, 本田一树, 福山敬则, 隅山昌英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