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8676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及装置,所述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包括:在移动终端进入自动休眠时间之前,采集周围一定距离内的生物特征信息;对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生物特征识别,并判断是否识别到生物特征;在识别到生物特征后,激活移动终端屏幕,发送激活指令避免手机自动休眠。本发明在移动终端进入自动休眠状态之前通过使用移动终端前置相机采集周围生物特征并进行生物特征识别,如果识别到生物特征,表示移动终端正处于使用状态,则自动激活终端屏幕,避免由于长时间未操作而误休眠,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专利说明】一种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及装置。【【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使用移动终端过程中,为了减少耗电,用户在超出屏幕待机时间内没有任何操作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会自动进入休眠状态,并关掉屏幕和锁屏。例如,当用户在阅读一段较长的信息时,通常都会超出屏幕待机时间,由于长时间未操作导致移动终端误进入休眠状态,需要用户重新按下电源键激活手机屏幕并解锁才能继续阅读或其他操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通常是设置较长的屏幕待机时间,但这样会影响其他情况下的自动休眠,增加不必要的耗电,用户还需重新设置回较短待机时间,操作不便,且影响用户体验。
[0003]故,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在移动终端使用过程中由于在屏幕待机时间内未操作导致移动终端误休眠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移动终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超出屏幕待机时间内未操作导致移动终端误休眠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包括:
[0006]对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生物特征识别,并判断是否识别到生物特征;
[0007]在识别到生物特征后,激活移动终端屏幕,发送激活指令避免手机自动休眠。
[000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装置,包括:`[0009]生物特征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生物特征采集模块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对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生物特征识别;
[0010]屏幕激活模块:用于在所述生物特征模块识别到生物特征并到达自动休眠时间时激活移动终端屏幕,发送激活指令避免手机自动休眠。
[0011]本发明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及装置在移动终端进入自动休眠状态之前采集周围生物特征并进行生物特征识别,如果识别到生物特征,表示移动终端正处于使用状态,则自动激活终端屏幕,避免由于长时间未操作而误休眠,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0012]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的流程图;
[0014]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的流程图;
[0015]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
[0018]请参考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19]步骤SlOO:在移动终端进入自动休眠时间之前,采集周围一定距离内的生物特征
信息;
[0020]在步骤SlOO中,采集生物特征信息的时间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定,例如,在移动终端进入自动休眠的前5s ;采集生物特征的距离也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设定。
[0021]步骤SllO:对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生物特征识别,并判断是否识别到生物特征,如果识别到生物特征,执行步骤S120 ;如果没有识别到生物特征,执行步骤S130 ;
[0022]在步骤SllO中,生物特征包括人脸、指纹、虹膜、声音等,相应的识别技术有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和语音识别的。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采集移动终端周围一定距离内的人脸是通过移动终端的前置相机实现的,在实施例中以人脸识别为例进行具体的描述,可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实施方式中介绍的识别方式。
[0023]人脸识别特指利用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如PCA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算法等。人脸识别利用计算机生物特征技术从视频中提取人像特征点,利用生物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即人脸特征模板,利用已建成的人脸特征模板与拍摄的图像进行比对,以确定所拍摄的是否为人脸。
[0024]具体来说,通过移动终端前置相机拍摄周围一定距离内的图像,可以是单幅的照片或者一段时间内的视频流,然后检测所拍摄的照片或者视频流中是否有人脸特征,如果有,将人脸特征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然后将分离出的人脸特征与数据库中已登记的人脸模板进行对比,如果分离出的人脸特征与数据库中已登记的人脸模板的相似度满足设定的阈值,则表明移动终端周围有人脸。其中,人脸模板为将登记入库的人脸数据进行建模,并提取人脸特征所生产的人脸特征文件。
[0025]另外,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考虑到移动终端的应用场景,如使用者通过移动终端浏览网页或者阅读小说等,使用者可能并非正面面对移动终端,如使用者躺在床上使用移动终端等情形,移动终端的前置相机所拍摄到的图像中可能只有使用者的部分人脸特征。
[0026]如上 所述的原因,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人脸识别算法进行优化,只需要检测到部分人脸特征即可,比如检测到一只眼睛,或者一张嘴,这样更符合这种应用场景和提高检测速度,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人脸特征模板除了完整的人脸模板外,还对人脸模板的单个特征进行分离并保存,即人脸特征模板包括完整人脸特征的模板和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具体实现时,可以将人脸分解为单个的人脸特征,如人脸上的眼睛、鼻子、嘴等,将这些单个的人脸特征保存,形成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
[0027]在数据库中包括完整人脸特征的模板和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判断拍摄到的图像是否是完整的人脸的图像,如果是,直接将从图像中分离出的完整的人脸特征与完整人脸特征的模板进行比对,否则将从图像中分离出的部分人脸特征与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进行比对,如果比对结果表明所拍摄的图像中存在完整人脸或者单个人脸特征之一,如人脸上的眼睛、鼻子、嘴等,则表明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否则表明移动终端处于闲置状态。
[0028]此外,移动终端中也可以只保存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不保存完整人脸特征的模板。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先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从拍摄到的图像中分离出单个人脸特征,如人脸上的眼睛、鼻子、嘴等。如果所拍摄到的图像是完整的人脸图像,则可以分离出多个单个人脸特征,如果所拍摄的图像是部分人脸图像,则可以分离出一个或者多个人脸特征。然后将分离出的单个人脸特征与保存的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进行比对,如果比对结果表明所拍摄的图像中至少有一个单个人脸特征,则表明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否则表明移动终端处于闲置状态。
[0029]步骤S120:在到达自动休眠时间时激活移动终端屏幕,避免手机自动休眠;
[0030]在步骤120中,在到达自动休眠时间时激活移动终端屏幕,并发送激活指令避免手机自动休眠。
[0031]步骤S130:在到达自动休眠时间时进入自动休眠状态,并关闭屏幕和锁屏。
[0032]请参考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33]步骤S200:监听并记录移动终端屏幕待机时间;
[0034]在步骤S200中,通过移动终端计时器或操作系统监听并记录移动终端屏幕待机时间,移动终端屏幕待机时间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设定。
[0035]步骤S210:根据移动终端屏幕待机时间获取移动终端进入自动休眠的时间;
[0036]在步骤210中,移动终端计时器或操作系统根据移动终端屏幕待机时间获取移动终端进入自动休眠的时间。
[0037]步骤S220:在移动终端进入自动休眠时间之前,采集周围一定距离内的生物特征
信息;
[0038]在步骤S220中,采集周围一定距离内的生物特征信息的时间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定,例如,在移动终端进入自动休眠的前5s ;采集生物特征的距离也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设定。
[0039]步骤S230:对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生物特征识别,并判断是否识别到生物特征,如果识别到生物特征,执行步骤S240 ;如果没有识别到生物特征,执行步骤S250 ;
[0040]在步骤S230中,生物特征包括人脸、指纹、虹膜、声音等,相应的识别技术有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和语音识别的。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采集移动终端周围一定距离内的人脸是通过移动终端的前置相机实现的,在实施例中以人脸识别为例进行具体的描述,可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实施方式中介绍的识别方式。
[0041]人脸识别特指利用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如PCA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算法等。人脸识别利用计算机生物特征技术从视频中提取人像特征点,利用生物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即人脸特征模板,利用已建成的人脸特征模板与拍摄的图像进行比对,以确定所拍摄的是否为人脸。
[0042]具体来说,通过移动终端前置相机拍摄周围一定距离内的图像,可以是单幅的照片或者一段时间内的视频流,然后检测所拍摄的照片或者视频流中是否有人脸特征,如果有,将人脸特征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然后将分离出的人脸特征与数据库中已登记的人脸模板进行对比,如果分离出的人脸特征与数据库中已登记的人脸模板的相似度满足设定的阈值,则表明移动终端周围有人脸。其中,人脸模板为将登记入库的人脸数据进行建模,并提取人脸特征所生产的人脸特征文件。
[0043]另外,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考虑到移动终端的应用场景,如使用者通过移动终端浏览网页或者阅读小说等,使用者可能并非正面面对移动终端,如使用者躺在床上使用移动终端等情形,移动终端的前置相机所拍摄到的图像中可能只有使用者的部分人脸特征。
[0044]如上所述的原因,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人脸识别算法进行优化,只需要检测到部分人脸特征即可,比如检测到一只眼睛,或者一张嘴,这样更符合这种应用场景和提高检测速度,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人脸特征模板除了完整的人脸模板外,还对人脸模板的单个特征进行分离并保存,即人脸特征模板包括完整人脸特征的模板和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具体实现时,可以将人脸分解为单个的人脸特征,如人脸上的眼睛、鼻子、嘴等,将这些单个的人脸特征保存,形成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
[0045]在数据库中包括完整人脸特征的模板和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判断拍摄到的图像是否是完整的人脸的图像,如果是,直接将从图像中分离出的完整的人脸特征与完整人脸特征的模板进行比对,否则将从图像中分离出的部分人脸特征与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进行比对,如果比对结果表明所拍摄的图像中存在完整人脸或者单个人脸特征之一,如人脸上的眼睛、鼻子、嘴等,则表明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否则表明移动终端处于闲置状态。
[0046]此外,移动终端中也可以只保存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不保存完整人脸特征的模板。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先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从拍摄到的图像中分离出单个人脸特征,如人脸上的眼睛、鼻子、嘴等。如果所拍摄到的图像是完整的人脸图像,则可以分离出多个单个人脸特征,如果所拍摄的图像是部分人脸图像,则可以分离出一个或者多个人脸特征。然后将分离出的单个人脸特征与保存的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进行比对,如果比对结果表明所拍摄的图像中至少有一个单个人脸特征,则表明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否则表明移动终端处于闲置状态。
[0047]步骤S240:在到达自动休眠时间时激活移动终端屏幕,避免手机自动休眠,并重新执行步骤S210获取移动终端下一次进入自动休眠的时间;
[0048]步骤S250:判断检测时间是否达到设定的阈值,如果检测时间超过设定的阈值,则进入步骤S260,如果检测时间没有超过设定的阈值,则返回步骤S220,重新启动前置相机,并采集周围一定距离内的生物特征信息;
[0049]在步骤S250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检测时间的阈值,使检测过程持续一段时间,比如设定检测时间的阈值为2秒,如果在2秒之内检测到人脸特征,则表示检测到人脸,如果超过了 2秒还没检测到人脸,才表示没有检测到人脸。
[0050]步骤S260:在到达自动休眠时间时进入自动休眠状态,并关闭屏幕和锁屏。
[0051]可以理解,本发明还可以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身份鉴别功能与移动终端前置相机结合进行用户的身份鉴定,以确保用户移动终端信息安全,具体为:将用户生物特征信息预先存储在移动终端内,在激活移动终端时,通过移动终端前置相机采集生物特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与移动终端内预先存储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如果生物特征吻合,则解锁移动终端屏幕,否则锁定移动终端。[0052]请参考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装置包括:
[0053]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用于在移动终端进入自动休眠时间之前,采集周围一定距离内的生物特征信息;其中,采集生物特征信息的时间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定,例如,在移动终端进入自动休眠的前5s ;采集生物特征的距离也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设定;
[0054]生物特征识别模块:用于对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生物特征识别,并判断是否识别到生物特征,如果识别到生物特征,通过屏幕激活模块激活屏幕;如果没有识别到生物特征,通过屏幕锁定模块锁定屏幕。生物特征包括人脸、指纹、虹膜、声音等,相应的识别技术有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和语音识别的。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采集移动终端周围一定距离内的人脸是通过移动终端的前置相机实现的,在实施例中以人脸识别为例进行具体的描述,可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实施方式中介绍的识别方式。
[0055]人脸识别特指利用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如PCA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算法等。人脸识别利用计算机生物特征技术从视频中提取人像特征点,利用生物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即人脸特征模板,利用已建成的人脸特征模板与拍摄的图像进行比对,以确定所拍摄的是否为人脸。
[0056]具体来说,通过移动终端前置相机拍摄周围一定距离内的图像,可以是单幅的照片或者一段时间内的视频流,然后检测所拍摄的照片或者视频流中是否有人脸特征,如果有,将人脸特征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然后将分离出的人脸特征与数据库中已登记的人脸模板进行对比,如果分离出的人脸特征与数据库中已登记的人脸模板的相似度满足设定的阈值,则表明移动终端周围有人脸。其中,人脸模板为将登记入库的人脸数据进行建模,并提取人脸特征所生产的人脸特征文件。
[0057]另外,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考虑到移动终端的应用场景,如使用者通过移动终端浏览网页或者阅读小说等,使用者可能并非正面面对移动终端,如使用者躺在床上使用移动终端等情形,移动终端的前置相机所拍摄到的图像中可能只有使用者的部分人脸特征。
[0058]如上所述的原因,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人脸识别算法进行优化,只需要检测到部分人脸特征即可,比如检测到一只眼睛,或者一张嘴,这样更符合这种应用场景和提高检测速度,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人脸特征模板除了完整的人脸模板外,还对人脸模板的单个特征进行分离并保存,即人脸特征模板包括完整人脸特征的模板和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具体实现时,可以将人脸分解为单个的人脸特征,如人脸上的眼睛、鼻子、嘴等,将这些单个的人脸特征保存,形成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
[0059]在数据库中包括完整人脸特征的模板和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判断拍摄到的图像是否是完整的人脸的图像,如果是,直接将从图像中分离出的完整的人脸特征与完整人脸特征的模板进行比对,否则将从图像中分离出的部分人脸特征与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进行比对,如果比对结果表明所拍摄的图像中存在完整人脸或者单个人脸特征之一,如人脸上的眼睛、鼻子、嘴等,则表明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否则表明移动终端处于闲置状态。
[0060]此外,移动终端中也可以只保存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不保存完整人脸特征的模板。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先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从拍摄到的图像中分离出单个人脸特征,如人脸上的眼睛、鼻子、嘴等。如果所拍摄到的图像是完整的人脸图像,则可以分离出多个单个人脸特征,如果所拍摄的图像是部分人脸图像,则可以分离出一个或者多个人脸特征。然后将分离出的单个人脸特征与保存的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进行比对,如果比对结果表明所拍摄的图像中至少有一个单个人脸特征,则表明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否则表明移动终端处于闲置状态。
[0061]屏幕激活模块:用于在设定检测时间的阈值内识别到生物特征并到达自动休眠时间时激活移动终端屏幕,避免手机自动休眠;
[0062]屏幕锁定模块:用于在设定检测时间的阈值内没有识别到生物特征且到达自动休眠时间时进入自动休眠状态,并关闭屏幕和锁屏。
[0063]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检测时间的阈值,使检测过程持续一段时间,比如设定检测时间的阈值为2秒,如果在2秒之内检测到人脸特征,则表示检测到人脸,如果超过了 2秒还没检测到人脸,才表示没有检测到人脸。
[0064]请参考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装置包括待机时间监听模块、休眠时间获取模块、生物特征采集模块、人脸识别模块、屏幕激活模块和屏幕锁定模块,其中,
[0065]待机时间监听模块:用于监听移动终端屏幕待机时间;其中,移动终端屏幕待机时间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设定。
[0066]休眠时间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移动终端屏幕待机时间获取移动终端进入自动休眠的时间;
[0067]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用于在移动终端进入自动休眠时间之前,采集周围一定距离内的生物特征信息;其中,采集生物特征信息的时间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定,例如,在移动终端进入自动休眠的前5s ;采集生物特征的距离也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设定;
[0068]生物特征识别模块:用于对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生物特征识别,并判断是否识别到生物特征,如果识别到生物特征,通过屏幕激活模块激活屏幕;如果没有识别到生物特征,通过屏幕锁定模块锁定屏幕;其中,生物特征包括人脸、指纹、虹膜、声音等,相应的识别技术有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和语音识别的。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采集移动终端周围一定距离内的人脸是通过移动终端的前置相机实现的,在实施例中以人脸识别为例进行具体的描述,可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实施方式中介绍的识别方式。
[0069]人脸识别特指利用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如PCA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算法等。人脸识别利用计算机生物特征技术从视频中提取人像特征点,利用生物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即人脸特征模板,利用已建成的人脸特征模板与拍摄的图像进行比对,以确定所拍摄的是否为人脸。
[0070]具体来说,通过移动终端前置相机拍摄周围一定距离内的图像,可以是单幅的照片或者一段时间内的视频流,然后检测所拍摄的照片或者视频流中是否有人脸特征,如果有,将人脸特征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然后将分离出的人脸特征与数据库中已登记的人脸模板进行对比,如果分离出的人脸特征与数据库中已登记的人脸模板的相似度满足设定的阈值,则表明移动终端周围有人脸。其中,人脸模板为将登记入库的人脸数据进行建模,并提取人脸特征所生产的人脸特征文件。
[0071]另外,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考虑到移动终端的应用场景,如使用者通过移动终端浏览网页或者阅读小说等,使用者可能并非正面面对移动终端,如使用者躺在床上使用移动终端等情形,移动终端的前置相机所拍摄到的图像中可能只有使用者的部分人脸特征。
[0072]如上所述的原因,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人脸识别算法进行优化,只需要检测到部分人脸特征即可,比如检测到一只眼睛,或者一张嘴,这样更符合这种应用场景和提高检测速度,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人脸特征模板除了完整的人脸模板外,还对人脸模板的单个特征进行分离并保存,即人脸特征模板包括完整人脸特征的模板和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具体实现时,可以将人脸分解为单个的人脸特征,如人脸上的眼睛、鼻子、嘴等,将这些单个的人脸特征保存,形成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
[0073]在数据库中包括完整人脸特征的模板和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判断拍摄到的图像是否是完整的人脸的图像,如果是,直接将从图像中分离出的完整的人脸特征与完整人脸特征的模板进行比对,否则将从图像中分离出的部分人脸特征与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进行比对,如果比对结果表明所拍摄的图像中存在完整人脸或者单个人脸特征之一,如人脸上的眼睛、鼻子、嘴等,则表明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否则表明移动终端处于闲置状态。
[0074]此外,移动终端中也可以只保存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不保存完整人脸特征的模板。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先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从拍摄到的图像中分离出单个人脸特征,如人脸上的眼睛、鼻子、嘴等。如果所拍摄到的图像是完整的人脸图像,则可以分离出多个单个人脸特征,如果所拍摄的图像是部分人脸图像,则可以分离出一个或者多个人脸特征。然后将分离出的单个人脸特征与保存的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进行比对,如果比对结果表明所拍摄的图像中至少有一个单个人脸特征,则表明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否则表明移动终端处于闲置状态。
[0075]屏幕激活模块:用于在设定检测时间的阈值内识别到生物特征并到达自动休眠时间时激活移动终端屏幕,避免手机自动休眠,并通过休眠时间获取模块重新获取移动终端下一次进入自动休眠的时间,;
[0076]屏幕锁定模块:用于在设定检测时间的阈值内没有识别到生物特征且到达自动休眠时间时进入自动休眠状态,并关闭屏幕和锁屏。
[0077]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检测时间的阈值,使检测过程持续一段时间,比如设定检测时间的阈值为2秒,如果在2秒之内检测到人脸特征,则表示检测到人脸,如果超过了 2秒还没检测到人脸,才表示没有检测到人脸。
[0078]可以理解,本发明还可以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身份鉴别功能与移动终端前置相机结合进行用户的身份鉴定,以确保用户移动终端信息安全,具体为:将用户生物特征信息预先存储在移动终端内,在激活移动终端时,通过移动终端前置相机采集生物特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与移动终端内预先存储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如果生物特征吻合,则解锁移动终端屏幕,否则锁定移动终端。
[0079]本发明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及装置在移动终端进入自动休眠状态之前采集周围生物特征并进行生物特征识别,如果识别到生物特征,表示移动终端正处于使用状态,则自动激活终端屏幕,避免由于长时间未操作而误休眠,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0080]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包括: 对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生物特征识别,并判断是否识别到生物特征; 在识别到生物特征后,激活移动终端屏幕,发送激活指令避免手机自动休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生物特征识别,并判断是否识别到生物特征之前包括: 在移动终端进入自动休眠时间之前,采集周围一定距离内的生物特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移动终端进入自动休眠时间之前,采集周围一定距离内的生物特征信息步骤前还包括:通过移动终端计时器或操作系统监听并记录移动终端屏幕待机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监听并记录移动终端屏幕待机时间步骤后还包括:移动终端计时器或操作系统根据移动终端屏幕待机时间获取移动终端进入自动休眠的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生物特征识别,并判断是否识别到生物特征步骤中,如果没有识别到生物特征,则判断检测时间是否达到设定的阈值,如果检测时间超过设定的阈值,在到达自动休眠时间时进入自动休眠状态,并关闭屏幕和锁屏,如果检测时间没有超过设定的阈值,则重新采集周围一定距离内的生物特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激活移动终端屏幕,避免手机自动休眠步骤后还包括:重新获取移动终端下一次进入自动休眠的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包括人脸、指纹、虹膜和/或声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周围一定距离内的生物特征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前置相机采集周围一定距离内的人脸; 所述对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生物特征识别,并判断是否识别到生物特征包括: 对所述前置相机拍摄的人脸照片或者视频流进行检测,检测出人脸特征,将人脸特征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将分离出的人脸特征与数据库中已登记的人脸模板进行对比,如果所述分离出的人脸特征与数据库中已登记的人脸模板的相似度满足设定的阈值,所述移动终端成功识别出人脸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特征模板包括完整人脸特征的模板和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如果分离出的人脸特征为部分人脸特征,将检测到的部分人脸特征与所述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进行对比;或者, 所述人脸特征模板包括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从所述前置相机拍摄的人脸照片或者视频流中分离出单个人脸特征,将分离出的单个人脸特征与所述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进行对比。
10.一种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物特征识别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生物特征采集模块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对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生物特征识别; 屏幕激活模块:用于在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块识别到生物特征并到达自动休眠时间时激活移动终端屏幕,发送激活指令避免手机自动休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生物特征采集模块,所述生物特征采集模块用于在移动终端进入自动休眠时间之前采集周围一定距离内的生物特征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待机时间监听模块,所述待机时间监听模块用于通过移动终端计时器或操作系统监听并记录移动终端屏幕待机时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休眠时间获取模块,所述休眠时间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移动终端屏幕待机时间获取移动终端进入自动休眠的时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屏幕锁定模块:所述屏幕锁定模块用于在设定的检测时间阈值内没有识别到生物特征且到达自动休眠时间时进入自动休眠状态,并关闭屏幕和锁屏。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屏幕激活模块在识别到生物特征并到达自动休眠时间时激活移动终端屏幕,避免手机自动休眠后通过休眠时间获取模块重新获取移动终端下一次进入自动休眠的时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包括人脸、指纹、虹膜和/或声音。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采集模块为所述移动终端前置相机,所述生物特征为人脸; 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前置相机拍摄的人脸照片或者视频流进行检测,检测出人脸特征,将人脸特征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并用于将分离出的人脸特征与数据库中已登记的人脸模板进行对比,如果分离出的人脸特征与数据库中已登记的人脸模板的相似度满足设定的阈值,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块成功识别出人脸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避免移动终端误休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特征模板包括完整人脸特征的模板和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所述生物特征采集模块采集的人脸特征为部分人脸特征,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块用于将采集到的部分人脸特征与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进行对比;或者, 所述人脸特征模板包括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块用于从所述前置相机拍摄的人脸照片或者视频流中分离出单个人脸特征,将分离出的单个人脸特征与所述单个人脸特征的模板进行对比。
【文档编号】H04M1/725GK103856614SQ201210510570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4日
【发明者】李飞云, 黄石柱, 任桥, 周连江 申请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