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060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托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机托架。



背景技术:

手机托架是在手机盒子类虚拟现实头戴中用于承载手机的部件,分为托架、左侧卡扣组件与右侧卡扣组件三部分。其中一侧卡扣组件主要用于手机USB与头戴USB接口的连接,默认通过一个扭簧将卡扣旋紧,工作时将卡扣用手逆时针抬起即可。另外一侧卡扣组件承担着锁紧手机保证手机可以稳定可靠的固定在托架上的功能。锁紧卡扣的开启操作是否流畅以及是否结构稳定可靠,是用户对于手机盒子的第一感官体验,因此锁紧卡扣的设计显得尤其重要。目前的锁紧卡扣的卡扣盖通过扭簧与底盖连接,扭簧在当卡扣盖打开时产生扭转力,用于支撑卡扣盖保持打开状态,该种结构主要存在的缺陷是扭簧不易安装且安装时容易压反,导致每件产品开启压力不一致,造成产品性能不统一,卡扣打开时按钮压力反馈不清晰,开启时所需压力较大、所需按压时间较长,用户体验较差,此外,目前锁紧卡扣采用按钮和滑块的配合结构,滑块的底部结构不合理,导致当卡扣盖打开时滑块与底盖之间存在晃动间隙,无法在卡扣盖打开时保持完全开启状态,可能因为用户手持角度不同而绕轴晃动,造成其状态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手机托架的锁紧卡扣采用扭簧导致容易压反、导致产品性能不一致以及手感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手机托架,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手机托架,包括托架本体、设置于所述托架本体一端的锁紧卡扣,所述锁紧卡扣包括卡扣盖、按钮、滑块、支架、弹性机构、以及底盖,所述卡扣盖扣设在所述底盖上,所述卡扣盖前部开有支架口,所述支架与所述支架口相扣合,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卡扣盖与所述底盖之间,所述支架包括向外翻折支撑在所述托架本体上的横挡边以及与所述横挡边连接的下翻边,所述滑块的顶部具有开口朝上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前侧壁向外倾斜,所述弹性机构设置在所述滑块与所述下翻边之间,所述按钮穿过所述卡扣盖,并且所述按钮的下端伸入至所述导向槽内,与所述导向槽的前侧壁相抵接,所述底盖的上表面形成有止挡块,所述止挡块与所述滑块的底部相抵接,当所述按钮受到向下的按压力时,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止挡块发生向前的位移,直至所述滑块的底部完全脱离所述止挡块时所述锁紧卡扣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底盖上具有用于支撑所述卡扣盖的两个底盖侧边,所述卡扣盖包括两个扣盖侧边和盖顶,所述底盖侧边上开有缺口,所述扣盖侧边上形成有凸柱,所述凸柱支撑在所述缺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凸柱设置在所述扣盖侧边的外表面,所述凸柱为圆柱,所述缺口的内表面为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盖顶上开有容所述按钮穿过的按钮口。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槽的前侧壁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向前凸出的导向柱,所述弹性机构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所述弹簧的自由端与所述下翻边相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翻边的内表面形成有向前延伸的导向筋,所述滑块的两侧具有与所述导向筋相配合的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筋对称设置,所述导向筋的内侧面固定有滑轨,所述滑轨插入至所述滑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横挡边还连接有向上翻折的上翻边,所述上翻遍向上延伸与所述盖顶相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按钮的底端具有与所述导向槽的前侧壁相配合的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按钮的两侧具有向外凸出的台阶,所述扣盖侧边的内侧具有与所述台阶相配合的限位台,所述台阶位于所述限位台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的手机托架,通过将滑块的顶部设置开口朝上的导向槽,导向槽的前侧壁向外倾斜,按钮在压力作用下向下移动,由于导向槽的前侧壁向外倾斜,所以向下的力一部分分解为滑块向前的推力,推动滑块在压簧的反向作用力下向前移动,当滑块继续向前移动时,滑块与止挡块脱离,止挡块的限位作用失效,卡扣盖连同与其连接的结构一起绕轴旋转,并在弹性机构的作用下,滑块的底部压紧底盖,一方面可以避免现有的使用扭簧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另外一方面在卡扣打开后,滑块的底部可以压紧底盖,弹性机构挤压滑块使整个卡扣与底盖之间没有晃动间隙,不会对安放手机的操作造成影响。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所提出的手机托架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锁紧卡扣的分解图;

图3是图1中锁紧卡扣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锁紧卡扣再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锁紧卡扣打开时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手机托架,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托架本体1、设置于所述托架本体1一端的锁紧卡扣2,锁紧卡扣2包括卡扣盖21、按钮22、滑块23、支架24、弹性机构25、以及底盖26,卡扣盖21扣设在底盖26上,卡扣盖21前部开有支架口,支架24与所述支架口相扣合,滑块23设置在卡扣盖21与底盖26之间,支架24包括向外翻折支撑在托架本体1上的横挡边241以及与横挡边241连接的下翻边242,滑块23的顶部具有开口朝上的导向槽231,导向槽231的前侧壁向外倾斜,弹性机构25设置在滑块23与下翻边242之间,按钮22穿过卡扣盖21,并且按钮22的下端伸入至导向槽231内,与导向槽231的前侧壁相抵接,底盖26的上表面形成有止挡块27,止挡块27与滑块23的底部相抵接,当按钮22受到向下的按压力时,滑块23相对于止挡块27发生向前的位移,直至滑块23的底部完全脱离止挡块27时锁紧卡扣2打开。本实施例的手机托架,如图3-图5,为按钮22被按下卡扣打开的分解图,通过将滑块的顶部设置开口朝上的导向槽,导向槽的前侧壁向外倾斜,按钮22在压力作用下向下移动,由于导向槽231的前侧壁向外倾斜,所以向下的力一部分分解为滑块23向前的推力,推动滑块23压缩弹性机构向前移动,当滑块继续向前移动时,滑块23与止挡块27脱离,止挡块27的限位作用失效,卡扣盖21连同与其连接的结构一起绕轴旋转,并在弹性机构25的作用下,滑块的底部压紧底盖,一方面可以避免现有的使用扭簧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另外一方面在卡扣打开后,滑块的底部可以压紧底盖,弹性机构挤压滑块使整个卡扣与底盖之间没有晃动间隙,不会对安放手机的操作造成影响。

如图2所示,底盖26上具有用于支撑卡扣盖21的两个底盖侧边261,卡扣盖21包括两个扣盖侧边211和盖顶212,底盖侧边261上开有缺口262,扣盖侧边211上形成有凸柱215,凸柱215支撑在缺口262内,按钮被按压时,向下的力一部分分解为滑块向前的推力,推动滑块压缩弹性机构向前移动,当滑块与止挡块脱离后,弹性机构向恢复形变的方向施加作用力,推动滑块的底部压紧底盖,卡扣盖21连同与其连接的结构一起绕凸柱215旋转。其中,弹性机构可以采用弹簧或者其他在压缩时发生形变,并且自由状态下能够恢复的弹性装置实现。盖顶212上开有容所述按钮22穿过的按钮口213,按钮22插入至按钮口213中,用户通过按压按钮22的顶部实现对按钮22的操作。

凸柱215设置在扣盖侧边211的外表面,为了防止卡扣盖21绕凸柱215旋转时若因转轴形状不规则容易被卡住且转动动作不流畅,凸柱215优选采用圆柱的结构形式,缺口262的内表面为弧面,圆柱与弧面相配合的结构,保证开启动作连贯流畅。

如图2所示,导向槽231的前侧壁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向前凸出的导向柱232,本实施例中的弹性机构25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导向柱232上,弹簧的自由端与所述下翻边242相抵接。按钮22被按压时,向下的力一部分分解为滑块23向前的推力,推动滑块23压缩弹簧向前移动,弹簧发生形变,当滑块23与止挡块27脱离后,弹簧的恢复力推动滑块23运动,使得滑块23的底部与底盖26的上表面接触,并且将其压紧,使整个卡扣与底盖之间没有晃动间隙,不会对安放手机的操作造成影响。

下翻边242的内表面形成有向前延伸的导向筋243,滑块23的两侧具有与导向筋243相配合的滑槽233。导向筋对称设置,所述导向筋的内侧面固定有滑轨244,滑轨244插入至所述滑槽233内,滑槽233沿着滑轨244运动。

横挡边241还连接有向上翻折的上翻边245,上翻边245向上延伸与盖顶212相抵接,用于将卡扣盖21的支架口堵上,一方面防止卡扣有开口容易落入灰尘,另外一方面美观。

为了使得当按钮22向下挤压滑块23时施加作用力均匀,优选按钮22的底端具有与导向槽231的前侧壁相配合的斜面。

按钮22的两侧具有向外凸出的台阶221,扣盖侧边211的内侧具有与所述台阶相配合的限位台214,台阶221位于限位台214的下方,限位台214用于对按钮22进行限位,防止按钮22从按钮口213的顶部脱离出。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