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导通卡以及导通触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1840发布日期:2019-02-01 19:3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导通卡以及导通触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导通卡以及导通触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等电子装置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电子装置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常常需要对电子装置进行复位、系统更新、数据下载等特殊操作,从而满足用户在系统无法使用时修复系统的要求。

以数据下载为例,现有的电子装置触发下载模式的方式通常是通过电源键、音量键的组合按压来实现的,但这种方式容易造成误操作,比如移动终端放在口袋或者包里误触碰电源键以及音量按键,或者在关机和调节音量时,不小心触发了组合按键的按压,引起移动终端进入下载模式,用户会误认为是手机故障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壳体,设置有插孔;电路板,设置于壳体内;卡座,设置于电路板上,且位于壳体内;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设置于电路板上与卡座对应的区域,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在一导通卡经插孔插入卡座时通过导通卡彼此导通,以使电子装置进入预定工作模式;信号传输引脚组件,设置于电路板上与卡座对应的区域,信号传输引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信号传输引脚,信号传输引脚组件在一功能卡经插孔插入卡座时与功能卡之间进行信号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通卡,该导通卡包括:卡体;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均设置于卡体上;导电部,设置于卡体上,在导通卡插入一电子装置的卡座时,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通过导电部导通,且第一引脚与电子装置的第一电连接部电连接,第二引脚与电子装置的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通触发系统,该导通触发系统包括:电子装置和导通卡,电子装置为上述的电子装置,导通卡为上述的导通卡。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电子装置包括:壳体,设置有插孔;电路板,设置于壳体内;卡座,设置于电路板上,且位于壳体内;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设置于电路板上与卡座对应的区域,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在一导通卡经插孔插入卡座时通过导通卡彼此导通,以使电子装置进入预定工作模式;信号传输引脚组件,设置于电路板上与卡座对应的区域,信号传输引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信号传输引脚,信号传输引脚组件在一功能卡经插孔插入卡座时与功能卡之间进行信号传输。通过导通卡插入卡座时将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导通,使电子装置进入预定工作模式,从而不需要对电子装置进行拆卸即可进入预定工作模式,并且可以避免音量键和电源键组合的方式进入预定工作模式的方式,可以防止误操作,进一步地,由于在插入功能卡时,功能卡是与信号传输引脚组件电接触,不会触发预定工作模式,从而不会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路板和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基带芯片与第一电连接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导通卡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导通卡沿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另一实施例的导通卡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功能卡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导通触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路板和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包括壳体10、电路板11、卡座12、第一电连接部13、第二电连接部14以及信号传输引脚组件15。

壳体10上设置有插孔101。壳体具有正面10a、反面10b、上侧面10c、下侧面10d、左侧面10e和右侧面10f。可选地,插孔101可以设置于右侧面10f,以适应大部分用户的右手使用习惯。应理解,插孔可以设置于上侧面10c、下侧面10d、左侧面10e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电路板11固定于壳体10的内部。例如,在一种情况下,壳体10可以包括前壳和后壳,前壳与后壳固定并将电路板11夹持在前壳和后壳之间。当然,电路板11固定于壳体10内部的方式不限于上述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卡座12可以固定在电路板11上,且卡座12也位于壳体10内部。卡座12的位置与插孔101的位置对应,以使得功能卡或者导通卡能够经插孔插入卡座12。

卡座12可以是单独的TF卡座或者单独的SIM卡座,应理解,卡座12还可以是既用于容纳TF卡又用于容纳SIM卡的卡座。例如,将TF卡和SIM卡放置于同一卡托上,然后将卡托、放置在卡托上的TF卡和SIM卡一同插入卡座。应理解,卡座12还可以是固定在壳体10上的,而不限于固定在电路板11上的情况。

第一电连接部13和第二电连接部14设置于电路板11上,且第一电连接部13和第二电连接部14设置在卡座12对应的区域。

信号传输引脚组件15设置于电路板11上,且信号传输引脚组件15位于卡座12对应的区域,信号传输引脚组件15包括至少一个信号传输引脚151。信号传输引脚组件15包括的信号传输引脚151的数量与功能卡的类型对应。例如,TF卡有八个引脚,SIM卡有六个引脚。

可选地,第一电连接部13和第二电连接部14分别经卡座12上对应的通孔外露。每一个信号传输引脚均经卡座12上对应的通孔外露。此处外露是指相对于卡座12外露,而不是相对于壳体10的外露。

可选地,第一电连接部13和第二电连接部14的位置对应于卡座12的第一区域,如图2所示,信号传输引脚组件15的位置对应于卡座12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位置不同。

通过上述方式,使得仅在功能卡插入时,功能卡不会将第一电连接部13和第二电连接部14导通,而仅在导通卡插入时才能达到导通第一电连接部13和第二电连接部14的效果,从而仅在导通卡插入时才能出发预定工作模式,不会影响用户正常的使用功能卡。

可选地,第一电连接部13和第二电连接部14的位置对应于卡座12的中间区域,信号传输引脚组件15的位置对应于卡座12的边缘区域。应理解,这种情形适用于TF卡的信号传输引脚组件15位于边缘区域的情形。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功能卡是SIM卡时,第一电连接部13和第二电连接部14的位置可以对应于卡座12的边缘区域,信号传输引脚组件15的位置对应于卡座12的中间区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只要二者位于不同区域即可。

第一电连接部13和第二电连接部14在导通卡经插孔101插入卡座12时通过导通卡彼此导通,以使电子装置进入预定工作模式。

可选地,预定工作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复位模式、强制下载模式、系统恢复模式、系统更新模式等。

可选地,第一电连接部13为第一焊盘,第二电连接部14为第二焊盘。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通过在电路板11上进行化金处理形成。

信号传输引脚组件15在功能卡经插孔101插入卡座12时与功能卡之间进行信号传输。

可选地,导通卡与功能卡的形状相同。

请结合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基带芯片与第一电连接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电子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电路板11上的基带芯片16,基带芯片16包括模式触发引脚161,第一电连接部13通过电路板上的走线与模式触发引脚电连接,第二电连接部14通过电路板11上的走线接地或者高电平信号。

第二电连接部14具体是接地还是高电平信号取决与预定工作模式是什么模式以及电子装置的电子硬件架构。

例如,在预定工作模式是强制下载模式时,在高通平台下,第二电连接部14需要连接1.8V的高电平信号,从而使得在导通卡插入时,第一电连接部13和第二电连接部14导通,第一电连接部13上的电压也为1.8V从而使得1.8V电压作用于模式触发引脚161,触发强制下载模式。

同样以预定工作模式是强制下载模式为例,在MTK平台下,第二连接部14需要接地,从而使得导通卡插入时,第一电连接部13和第二电连接部14导通,使得模式触发引脚161接地,触发强制下载模式。

可选地,功能卡或者导通卡可以是直接插入卡座12中,或者也可以是先将功能卡或者导通卡放置在卡托上,然后再将承载了功能卡或者导通卡的卡托插入卡座12中。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部13和第二电连接部14依次沿垂直于导通卡或者功能卡的插入方向a1的方向a2设置。

应理解,第一电连接部13和第二电连接部14依次沿导通卡或者功能卡的插入方向a1设置。

请结合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导通卡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导通卡20包括卡体21、第一引脚22、第二引脚23、导电部24。

可选地,卡体21的形状与SIM卡或TF卡相同。应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卡体21可以采用任意形状,只要能插入卡座12即可。

第一引脚22和第二引脚23均设置于卡体21上。

导电部24设置于卡体21上,在导通卡20插入一电子装置的卡座12时,第一引脚22和第二引脚23通过导电部24导通,且第一引脚22与电子装置的第一电连接部13电连接,第二引脚14与电子装置的第二电连接部14电连接。

可选地,第一引脚22和第二引脚23位于卡体21的中间区域。

导电部24为设置于卡体21表面的金属走线。

请参阅图5,图5是图4中导通卡沿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第一引脚22为第一金属弹片22,第二引脚23为第二金属弹片23,导通卡20插入电子装置的卡座12时,第一金属弹片22和第二金属弹片23均被挤压,并分别导电部24电接触。

第一金属弹片22和第二金属弹片23均呈弓形,第一金属弹片22的两端均与卡体21连接,第二金属弹片23的两端均与卡体21连接,导电部24从第一金属弹片22的两端之间穿过,且导电部24从第二金属弹片23的两端之间穿过。换言之,导电部24从第一金属弹片22的两端之间延伸至第二金属弹片23的两端之间。

请参阅图6,图6是另一实施例的导通卡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脚为第一金属弹片32,第二引脚为第二金属弹片33,第一金属弹片32的一端与导电部34电连接,第一金属弹片32的另一端不与卡体31表面接触;第二金属弹片33的一端与导电部34电连接,第二金属弹片33的另一端不与卡体31的表面接触。

可选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依次沿垂直于导通卡20的插入方向的方向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依次沿导通卡或者功能卡的插入方向设置。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功能卡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功能卡包括功能卡卡体41和设置在功能卡卡体41上的多个功能引脚42。

多个功能引脚42设置在卡体的边缘区域。在功能卡插入电子装置的卡座12上时,多个功能引脚42与电子装置的信号传输引脚151一一对应的电连接,并实现与电子装置功能卡之间的信号传输。

功能卡可以为SIM卡或者TF卡。图中示意的为TF卡,但并非对此做限定。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导通触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导通触发系统包括电子装置51和插置于电子装置51中的导通卡52。电子装置51为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导通卡52为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导通卡。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电子装置包括:壳体,设置有插孔;电路板,设置于壳体内;卡座,设置于电路板上,且位于壳体内;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设置于电路板上与卡座对应的区域,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在一导通卡经插孔插入卡座时通过导通卡彼此导通,以使电子装置进入预定工作模式;信号传输引脚组件,设置于电路板上与卡座对应的区域,信号传输引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信号传输引脚,信号传输引脚组件在一功能卡经插孔插入卡座时与功能卡之间进行信号传输。通过导通卡插入卡座时将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导通,使电子装置进入预定工作模式,从而不需要对电子装置进行拆卸即可进入预定工作模式,并且可以避免音量键和电源键组合的方式进入预定工作模式的方式,可以防止误操作,进一步地,由于在插入功能卡时,功能卡是与信号传输引脚组件电接触,不会触发预定工作模式,从而不会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