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组件及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5571发布日期:2019-12-13 18:21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摄像头组件及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摄像头组件及机器人。



背景技术:

移动机器人通过摄像头捕捉路标可实现精确定位。对于路标图像的采集往往需要补光灯进行补光,以提升图像采集质量。因此,摄像头组件是进行上述路标定位的必要组件。而补光灯也是实现上述功能的必要硬件。补光灯通常集成在摄像头组件中。补光灯一旦损坏,需要及时更换。然而,现有的摄像头组件,通常要将整个摄像头组件拆卸下来,才能对补光灯进行更换,维护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有鉴于上述的现有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头组件及机器人,可对补光灯实现快速拆卸,降低维护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头组件,包括:

摄像头模组、基座、补光灯板、透光片以及盖体,所述透光片设置于所述基座的顶部,所述基座具有内腔,所述摄像头模组和所述补光灯板均设置于所述内腔并位于所述透光片之下,所述盖体盖装于所述基座并盖于所述透光片之上。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拆开盖体即可直接更换补光灯板,而无需将整个摄像头组件拆开,降低了维护成本,提升了维修效率。

其中,还包括密封圈,所述补光灯板和所述透光片的中心均具有通孔,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伸出所述补光灯板的通孔,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透光片的通孔内并套装于所述摄像头。

由此,密封圈对基座内的摄像头模组、补光灯板进行防水和防尘。

其中,所述基座包括贯通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内腔中,所述安装部具有相背设置的内安装台和外安装台,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于所述内安装台并使所述摄像头模组的摄像头穿过所述安装部,所述补光灯板安装于所述外安装台。

在这种情况下,将补光灯板设置于安装部的外部,方便从基座的顶部将补光灯板拆出。

其中,所述基座为贯通结构,所述基座的顶部具有承载台,所述透光片抵持于所述承载台。

由此,便于在拆开盖体后,从基座顶部直接移除透光片,以更换补光灯板。

其中,所述盖体卡装于所述基座。在这种情况下,使盖体的拆装更加便捷。

其中,所述盖体的顶部具有环状压盖,所述环状压盖覆盖所述透光片的外周。

由此,既可以对透光片进行限位,又增加了透光的面积,进而提升补光效果。

其中,所述透光片为不可见光透光片。在这种情况下,可降低可见光对于图像采集的干扰。

其中,所述补光灯板上设置红外灯。由此,通过红外光进行补光,可提升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质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包括如上所述的摄像头组件。由此,机器人的补光灯板可以是实现快捷拆装。

其中,所述摄像头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器人的顶部。在这种情况下,尽可能降低了遮挡物对于摄像头采集图像的干扰。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摄像头组件及机器人,通过拆开盖体即可直接更换补光灯板,而无需将整个摄像头组件拆开,降低了维护成本,提升了维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头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头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头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器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头组件1包括摄像头模组10、基座20、补光灯板30、透光片40以及盖体50。透光片40设置于基座20的顶部。基座20具有内腔。摄像头模组10和补光灯板30均设置于内腔并位于透光片40之下。盖体50盖装于基座20并盖于透光片40之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拆开盖体即可直接更换补光灯板,而无需将整个摄像头组件拆开,降低了维护成本,提升了维修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盖体50和基座20的外周均可以大体呈圆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头模组10朝向盖体50延伸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头组件1还包括密封圈60。补光灯板30和透光片40的中心均具有通孔。摄像头模组10包括摄像头11。摄像头11伸出补光灯板30的通孔。密封圈60设置于透光片40的通孔内并套装于摄像头11。由此,密封圈对基座内的摄像头模组、补光灯板进行防水和防尘。

在一些示例中,补光灯板30和透光片40可以均呈圆环状。由此,可以便于与基座20安装。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20包括贯通的安装部21。安装部21设置于基座20的内腔中。安装部21具有相背设置的内安装台211和外安装台212。摄像头模组10还包括安装板12。安装板12固定于内安装台211并使摄像头模组10的摄像头11穿过安装部12。补光灯板30安装于外安装台212。在这种情况下,将补光灯板设置于安装部的外部,方便从基座的顶部将补光灯板拆出。

在一些示例中,安装板12可以设置摄像头模组10的电路。安装板12与内安装台211可以通过螺丝固定。补光灯板30与外安装台212可以通过螺丝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20为贯通结构。基座20的顶部具有承载台23。透光片40抵持于承载台23。由此,便于在拆开盖体后,从基座顶部直接移除透光片,以更换补光灯板。

在一些示例中,承载台23可以大体呈环状设置。透光片40可以通过胶粘固定于承载台23。在这种情况下,透光片40与承载台23的连接处可实现防水密封。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50卡装于基座20。在这种情况下,使盖体的拆装更加便捷。

在一些示例中,盖体50可以具有环绕的外壁。外壁上可以设置凸起结构51。基座20也可以具有环绕的外壁。外壁上可以设置凹部结构22。凸起结构51可卡持于凹部结构22内部。由此,盖体50可卡装于基座20。可以理解的是,盖体50的外壁和基座20的外壁只需具有对应的卡扣结构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50盖体的顶部具有环状压盖52。环状压盖52覆盖透光片40的外周。由此,既可以对透光片进行限位,又增加了透光的面积,进而提升补光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头模组10、安装部21、基座20、补光灯板30、透光片40、盖体50大体自下而上依次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透光片40为不可见光透光片。在这种情况下,可降低可见光对于图像采集的干扰。

在本实施方式中,补光灯板30上设置红外灯。由此,通过红外光进行补光,可提升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质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补光灯板30上的红外灯朝向盖体50的开口方向设置。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机器人100。机器人100包括如上所述的摄像头组件1。由此,机器人的补光灯板可以是实现快捷拆装。关于摄像头组件1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头组件1设置于机器人100的顶部。在这种情况下,尽可能降低了遮挡物对于摄像头采集图像的干扰。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更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