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配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7357发布日期:2020-05-26 18:3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配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移动终端配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移动终端(如手机等)也趋向于多功能化及高价值化。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获取的组成部分,人们对于移动终端的使用频率也日渐提高,但长时间抓握手机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疲劳感甚至疾病。

现有的“手机指环”等配件,能够与移动终端配合以减轻人们抓握移动终端的压力。但是,这类产品通常需要(使用双面胶等材料)粘贴在移动终端表面,除了装卸不方便外,因为所使用黏合材料的质量或者温度、使用时间长等原因,会出现脱落的现象,给用户带来手机跌落等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配件,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配件,移动终端配件包括主体、第一可伸缩连接件和第二可伸缩连接件,第一可伸缩连接件连接于主体,第一可伸缩连接件包括第一固定安装部,第一固定安装部设于第一可伸缩连接件远离主体的一端。第二可伸缩连接件连接于主体,第二可伸缩连接件包括第二固定安装部,第二固定安装部设于第二可伸缩连接件远离主体的一端,第二可伸缩连接件的伸长方向与第一可伸缩连接件的伸长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配件还包括第一护角固定部和第二护角固定部,第一护角固定部与第一固定安装部连接,第二护角固定部与第二固定安装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护角固定部设有第一配合槽,第一配合槽的开口方向朝向主体;第二护角固定部设有第二配合槽,第二配合槽的开口方向朝向主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配件还包括壳体,壳体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可伸缩连接件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二可伸缩连接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可伸缩连接件包括第一弹性拉绳,第一弹性拉绳的两端连接于主体;第一弹性拉绳相对主体弯折形成第一固定安装部;第二可伸缩连接件包括第二弹性拉绳,第二弹性拉绳的两端连接于主体;第二弹性拉绳相对主体弯折形成第二固定安装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配件还包括第三可伸缩连接件,第三可伸缩连接件连接于主体,第三可伸缩连接件的伸长方向位于第一可伸缩连接件的伸长方向和第二可伸缩连接件的伸长方向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配件还包括第四可伸缩连接件,第四可伸缩连接件连接于主体,第四可伸缩连接件的伸长方向与第三可伸缩连接件的伸长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体设有容置腔,容置腔适于收纳第一可伸缩连接件、第一固定安装部、第二可伸缩连接件、第二固定安装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配件还包括第一调节件,第一调节件设置于主体,并连接于第一可伸缩连接件,以调节第一可伸缩连接件相对主体伸长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配件还包括第二调节件,第二调节件设置于主体,并连接于第二可伸缩连接件,以调节第二可伸缩连接件相对主体伸长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配件,第一可伸缩连接件和第二可伸缩连接件均可相对远离主体进行伸长,且伸长方向相反,第一固定安装部和第二固定安装部可与移动终端连接,以将移动终端配件便捷地固定连接于移动终端。用户抓握移动终端时,手放置于移动终端配件与移动终端之间,便于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抓握,且防止移动终端的跌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配件的拆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配件移除壳体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配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配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移动终端配件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移动终端配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组件。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

作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switchedtelephonenetwork,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subscriber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电子设备”以及/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communicationsservice,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配件100,移动终端配件100包括主体110、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和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连接于主体110,且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可相对主体110伸长。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连接于主体110,且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可相对主体110伸长,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的伸长方向与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的伸长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200以手机为例,移动终端200为方形,其具有四个转角。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和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均可相对远离主体110进行伸长,并分别连接于移动终端200处于同一对角线上的两个转角,从而实现移动终端配件100与移动终端200进行连接。用户抓握移动终端200时,用户的手放置于移动终端配件100与移动终端200之间,便于用户对移动终端200的抓握,且防止移动终端200的跌落。

主体110朝向移动终端200的一侧为平面,以对用户放置于移动终端200和移动终端配件100之间的手进行抵持。主体110朝向移动终端200的一侧也可以具有弧度,该弧度可以贴合用户的手背设置,以提高用户的手抵持于主体110时的感受。主体110的截面可以为方形、圆形、不规则图形等,在此不作限定。本实施例中主体110大致呈长方形。

进一步地,主体110设有容置腔111,容置腔111适用于收纳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和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和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收容于容置腔111时,可以减小移动终端配件100所占的空间,使移动终端配件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再者,移动终端配件100受到外力撞击时,主体110能够对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和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进行保护。

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连接于主体110,并相对主体110伸长或缩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连接于主体110的转角,并朝向移动终端200的转角伸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可以连接于主体110的任意位置,并朝向移动终端200的转角伸长。

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包括第一固定安装部131,第一固定安装部131设于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远离主体110的一端。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可以为弹性件,如弹性拉绳或弹性带,通过弹性形变实现相对主体110的长度伸长和缩短。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可以为机械伸缩装置,通过机械结构的变化实现相对主体110的长度伸长和缩短。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包括第一弹性拉绳133,第一弹性拉绳133的两端连接于主体110,第一弹性拉绳133相对主体110弯折形成第一固定安装部131。其中,第一固定安装部131用于套设移动终端200的转角,从而实现第一弹性拉绳133与移动终端200的连接。

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连接于主体110,并相对主体110伸长或缩短,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的伸长方向和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的伸长方向相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连接于主体110的转角,并朝向移动终端200的转角伸长。其中,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连接于主体110的转角与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连接于主体110的转角为处于主体110同一对角线上的两个转角,且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连接于移动终端200的转角和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连接于移动终端200的转角为处于移动终端200同一对角线的两个转角。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可以连接于主体110的任意位置,且伸长方向与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的伸长方向相反。

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包括第二固定安装部151,第二固定安装部151设于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远离主体110的一端,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可以为弹性件,如弹性拉绳或弹性带,通过弹性形变实现相对主体110的长度伸长和缩短。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可以为机械伸缩装置,通过机械结构的变化实现相对主体110的长度伸长和缩短。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包括第二弹性拉绳153,第二弹性拉绳153的两端连接于主体110,第二弹性拉绳153相对主体110弯折形成第二固定安装部151。其中,第二固定安装部151用于套设移动终端200的转角,从而实现第二弹性拉绳153与移动终端200的连接。

进一步地,通过第一固定安装部131和第二固定安装部151与移动终端200的连接,可以实现移动终端配件100与移动终端200的连接。当用户的手放置于移动终端配件100和移动终端200之间时,即使用户的手脱离与移动终端200抓握的状态时,移动终端配件100能够通过对用户的手的抵持而保障移动终端200不会掉落。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的伸长方向和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的伸长方向相反,以使第一固定安装部131所连接的移动终端200的转角和第二固定安装部151所连接的移动终端200的转角为处于移动终端200同一对角线上的两个转角,从而移动终端配件100与用户的手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提高移动终端配件100对用户的手的抵持力。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的伸长方向和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的伸长方向相反,其可以分别连接于移动终端200相平行的两条侧边,从而实现移动终端配件100便捷地固定连接于移动终端200。需要说明的是,伸长后的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和伸长后的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连接于移动终端200的位置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配件100还包括第一调节件120,第一调节件120设置于主体110,并连接于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以调节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相对主体110伸长的长度。例如,移动终端配件100适配于手机时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相对主体110伸长的长度,与移动终端200是配件适配于平板电脑时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相对主体110伸长的长度是不同的,通过第一调节件120的调节可以使移动终端配件100适配于不同尺寸的移动终端200,扩大了移动终端配件100的适用范围。

若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包括第一弹性拉绳133,第一弹性拉绳133的两端以缠绕的方式与第一调节件120连接。其中,通过调节第一弹性拉绳133缠绕第一调节件120的长度,可以减少第一弹性拉绳133相对主体110伸长的长度,从而使第一固定安装部131能较好地与移动终端200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移动终端配件100还包括第二调节件140,第二调节件140设置于主体110,并连接于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以调节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相对主体110伸长的长度。第二调节件140的作用与第一调节件120的作用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配件100还包括壳体160,壳体160套设于移动终端200的外周,以对移动终端200进行保护。壳体160设有第一连接部161和第二连接部163,第一连接部161与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连接,第二连接部163与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连接。

其中,第一连接部161设有与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适配的凹槽,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与第一连接部161连接时,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可以连接或嵌设于该凹槽,以便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背离移动终端200的一侧表面与壳体160背离移动终端200的一侧表面共面。同时,该凹槽可以用于导向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相对主体110伸长的方向。

相应地,第二连接部163设有与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适配的凹槽,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与第二连接部163连接时,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可以连接或嵌设于该凹槽,以便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背离移动终端200的一侧表面与壳体160背离移动终端200的一侧表面共面。同时,该凹槽可以用于导向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相对主体110的伸长方向。

进一步地,壳体160还设有容置槽165,容置槽165用于收容主体11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主体110容置于容置槽165时,主体110背离容置槽165的一侧表面与壳体160背离移动终端200的一侧表面共面,从而使用移动终端配件100时,也能确保移动终端200的外表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配件100,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和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均可相对远离主体110进行伸长,且伸长方向相反,第一固定安装部131和第二固定安装部151可与移动终端200连接,以将移动终端配件100便捷地固定连接于移动终端200。用户抓握移动终端200时,手放置于移动终端配件100与移动终端200之间,便于用户对移动终端200的抓握,且防止移动终端200的跌落。

再者,通过设置第一调节件120对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相对主体110的长度进行调节,以及设置第二调节件140对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相对主体110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使移动终端配件100适配于不同尺寸的移动终端200,扩大了移动终端配件100的适用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移动终端配件300,移动终端配件300与移动终端配件100的结构相类似,类似部分结构请参照移动终端配件100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移动终端配件300还包括第一护角固定部370和第二护角固定部390,第一护角固定部370与第一固定安装部(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二护角固定部390与第二固定安装部(图中未示出)连接。在实际使用时,第一护角固定部370和第二护角固定部390分别与移动终端200的转角连接,以对移动终端200的转角进行保护。即使移动终端200不慎跌落,第一护角固定部370和第二护角固定部390能够对移动终端200对应的转角提供缓冲,减少因跌落带给移动终端200的损害。

进一步地,第一护角固定部370设有第一配合槽371,第一配合槽371的开口方向朝向主体110,第二护角固定部390设有第二配合槽391,第二配合槽391的开口方向朝向主体110。第一护角固定部370与移动终端200的转角连接时,移动终端200的转角容置于第一配合槽371,也即,第一护角固定部370包裹移动终端200的转角,以较好地对移动终端200的转角进行保护。第二护角固定部390与移动终端200的转角连接时,移动终端200的转角容置于第二配合槽391,也即,第二护角固定部390包裹移动终端200的转角,以较好地对移动终端200的转角进行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终端配件300也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壳体的结构可参照移动终端配件100的壳体,第一护角固定部370和第二护角固定部390可以嵌入该壳体预先留有的凹槽,从而使第一护角固定部370背离移动终端200的一侧表面和第二护角固定部390背离移动终端200的一侧表面均与壳体背离移动终端200的一侧表面平齐。因此,使用移动终端配件300时,也能确保移动终端200的外表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配件300,通过设置用于与移动终端200的转角进行连接的第一护角固定部370和第二护角固定部390,在移动终端配件300与移动终端200连接时,移动终端配件300能够对移动终端200对应的转角提供缓冲,减少因跌落带给移动终端200的损害。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配件400,移动终端配件400与移动终端配件300的结构相类似,类似部分结构请参照移动终端配件300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移动终端配件400还包括第三可伸缩连接件460,第三可伸缩连接件460连接于主体110,第三可伸缩连接件460的伸长方向位于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的伸长方向和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的伸长方向之间。例如,第三可伸缩连接件460、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和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分别连接于移动终端200的四个转角中的三个,以通过与移动终端200的多点连接,提高移动终端配件400与移动终端200的连接稳固性。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配件400还包括第四可伸缩连接件480,第四可伸缩连接件480连接于主体110,第四可伸缩连接件480的伸长方向与第三可伸缩连接件460的伸长方向相反。例如,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和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连接于移动终端200的同一对角线上的两个转角,第三可伸缩连接件460和第四可伸缩连接件480连接于移动终端200的另一对角线上的两个转角。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可伸缩连接件460和第四可伸缩连接件480的结构与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或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的结构相同,其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或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在此不作赘述。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配件400还包括分别与第三可伸缩连接件460和第四可伸缩连接件480对应连接的两个护角固定部,护角固定部的结构与第一护角固定部370(或第二护角固定部390)相同,其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第一护角固定部370(或第二护角固定部390),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配件400还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壳体设有与第三可伸缩连接件460和第四可伸缩连接件480对应连接的两个连接部,连接部的具体结构和壳体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移动终端配件300中的壳体和连接部,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配件400,通过设置第一可伸缩连接件130、第二可伸缩连接件150、第二可伸缩连接件460和第四可伸缩连接件480,在移动终端配件400与移动终端200连接时,可以实现与移动终端200四个转角的连接,从而通过与移动终端200的多点连接,提高移动终端配件400与移动终端200的连接稳固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仅为表面接触,或者通过中间媒介的表面接触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