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组件和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6296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组件和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发明领域本发明涉及电子组件和其制造方法。
相关技术描述当前,在液晶显示单元等中,带载封装(TCP)(tape carrier package)方法和玻璃上芯片(COG)(chip on glass)方法被主要用于显示面板和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驱动器之间的连接。


图1A是示出常规TCP类型液晶组件结构的图示,而图1是在图1A内沿线A-A’获得的剖视图。在该液晶组件中,如图1B所示,多个栅极TCP(驱动器电路板)12和源极TCP14通过相应的各向异性的导电薄膜(ACF)17分别连接到显示面板1的栅极终端区域和源极终端区域。栅极TCP12和源极TCP14还通过相应的ACF17分别连接到栅极印刷电路板(PWB)13和源极PWB15。栅极PWB13和源极PWB被焊接到连接到外部电路板的相应的柔性印刷电路(FPC)16。在以上所述的TCP类型液晶组件中,分别从栅极PWB12和源极PWB15将信号和电源电压(以后这些有时选择性地简称为“信号”)直接提供给所有的栅极TCP12和所有的源极TCP14。
已经提出了无衬底类型的液晶组件,它不再需要用于上述TCP类型液晶组件的PWB。
例如,日本特许公开No.2001-188246(文献1,图9)揭示了无衬底结构,其中,如图2所示,平板引线18和19分别引到显示面板11的栅极终端区域和源极终端区域。将通过FPC16的输入信号顺序地通过平板引线18或19从一个TCP到其邻近的TCP传送到多个栅极TCP12或源极TCP14。
图3A是示出COG类型液晶组件结构的示意图,而图3B是在图3A内沿线A-A’的剖视图。
如图3A所示,在COG类型液晶组件中,多个源极驱动器IC24(以后,驱动器IC简称为IC)和源极FPC25被置于显示面板11的源极终端区域。同样地,多个栅极IC22和栅极FPC23被置于显示面板的栅极终端区域。如图3B所示,栅极IC22和源极IC24通过相应的ACF17连接到显示面板11,而同样,栅极FPC23和源极FPC25也通过相应的ACF17连接到显示面板11。
COG类型液晶组件存在一问题,即相比TCP类型液晶组件,显示面板11的框架宽度(终端区域的宽度)很大。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液晶显示组件,例如,揭示于日本特许公开No.2000-137445(文献2,图1)。图4是揭示于文献2中的液晶组件的部分示意图。该液晶组件包括梳状的FPC25,它具有向相邻的源极IC24之间的空间突出的部分。每个源极IC24在两端通过显示面板上的端点(terminal)29连接到FPC25。由于具有这种结构,该液晶组件的框架宽度就比图3A和3B中所示的液晶组件的框架宽度小。
以上描述的常规液晶组件具有以下问题。图1A和1B中所示的TCP类型液晶组件在批量生产上具有长时间的追踪记录,但它具有部件数量庞大且包括材料成本和装配成本的生产成本很高的问题。该液晶组件还具有由于从显示面板11延伸的大PWB从而使组件的装配工作变得复杂的缺点。
相反地,图2所示的无衬底液晶组件相比以上所述的TCP类型液晶组件具有较少的部件,因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在这种类型的液晶组件中,其中从FPC16的输入信号传送到多个TCP,显示面板11上的引线阻抗必须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但是,由于平板引线18和19通常采用薄膜沉积工艺制成,所以其阻抗相比形成在TCP上的引线阻抗就相当高。因此,如果通过增加显示面板11的尺寸使相邻的TCP彼此远离,则结果表面阻抗对显示质量的影响将变得很明显。同样,如果由于显示面板11的高清晰度而使TCP的数量增加,则由一个FPC所发送信号的TCP的数量也增加。在这种情况中,同样,显示质量会受到不利的影响。通常根据显示面板的尺寸确定所用FPC的数量。例如,VGA类的具有2个FPC,XGA类的具有3个FPC而UXGA类的具有4个或更多的FPC。
如上所述,在TCP类型且无衬底类型的液晶组件中,特别是对于大尺寸的组件,很难同时实现制造成本降低和高清晰度。
图3A和3B中所示的COG类型具有较少部件,因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但存在着显示面板11的框架宽度很大的问题。当液晶组件应用到笔记本个人计算机时,框架宽度的增加是很关键的。即使在应用到对框架宽度相对较少限制的装置,诸如监视器和电视机时,也不希望增加显示面板11的尺寸,因为这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图4所示的COG类型液晶组件比图3A和3B所示的COG类型液晶组件具有更小的框架宽度。但是,将IC24连接到FPC25的工艺很复杂,因此增加了安装成本。
此外,在图3A和3B及图4所示的COG类型液晶组件中,用于将信号输出到显示面板11的IC22和24的输出端的连接间距比TCP类型中的连接间距窄。因此,当在显示面板11上的信号引线的间距限制(最小值)相同时,在到达显示像素区域之前的信号线行进长度比TCP类型中的长并因此IC22和24以及显示像素区域之间的距离比TCP类型中的长。因此,框架长度同样地增加。
发明概述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提供具有很小的框架宽度并可以应用于所有类型的电子设备的电子组件,还提供了用于制造电子组件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制造步骤并具有很低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电子组件包括具有多个电路元件、连接到多个电路元件的多个信号线和置于终端区域的多个板终端的电路板,和置于电路板的终端区域上的输入板、第一驱动器电路板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其中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各自都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多个输出端电气连接到电路板的多个信号线,输入板具有用于传送外部信号输入的多个主要引线线路,以及从多个主要引线线路分叉的多个第一分支引线线路和多个第二分支引线线路,且多个第一分支引线线路和多个第二分支引线线路通过多个电路板的板终端分别电气连接到第一驱动器电路板的多个输入端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的多个输入端。
较佳地,终端区域包括沿电路板的x方向配置的x终端区域,且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被置于x终端区域上从而在x方向上彼此相邻,输入板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带状部分和从该带状部分沿和x方向相交的y方向延伸的多个突出部分,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各自都置于两个相邻的突出部分之间,且多个第一和第二分支引线线路在这些个突出部分上行进。
较佳地,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各自的多个输入端定义了置于至少两个在x方向上彼此隔开的区域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输入端组,且多个第一分支引线线路和多个第二分支引线线路各自确定在x方向上彼此隔开的不同区域内对应第一侧和第二侧输入端组从主要引线线路分叉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支引线线路组。
较佳地,多个突出部分包括具有连接到第一驱动器电路板的第二侧分支引线线路组和连接到第二驱动器电路板的第一侧分支引线线路组的突出部分。
较佳地,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各自都具有在x方向上彼此隔开的第一和第二边界,第一驱动器电路板的多个输入端位于靠近第一驱动器电路板的第一边界,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的多个输入端位于靠近第二驱动器电路板的第一边界。
较佳地,多个突出部分包括在x方向彼此相邻的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分,第一突出部分具有第一分支引线线路,第二突出部分具有第二分支引线线路。
较佳地,在沿垂直于电路板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和输入板的带状部分相互部分交迭。
较佳地,输入板的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分、第一驱动器电路板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同时弯曲来形成相对电路板的预定角度。
较佳地,电子组件包括m(m≥3)个驱动器电路板且各个驱动器电路板包括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输入板具有m组多个分支引线线路,这些分支引线线路包括对应于m个驱动器电路板的多个第一分支引线线路和多个第二分支引线线路,电路板的多个板终端包括用于分别连接到m组多个分支引线线路的输入端的多个板终端,用于电路板上输入板的多个板终端形成n(n≥3)个板终端组,这包括第一、第二、…、第k、第(k+1)、…、第n组,n个板终端组中的每一个包括用于以预定间距沿x方向排列的输入板的多个板终端,且在至少两个板终端组中,第k板终端组内的预定间距Pk和第(k+1)板终端组中的预定间距Pk+1具有Pk<Pk+1的关系。
较佳地,电子组件还包括置于沿和x方向相交的y方向排列的电路板的y终端区域上的第三和第四驱动器电路板,第三和第四驱动器电路板各自都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多个输出端电气连接到电路板的多个信号线,多个输入端通过输入板接收信号。
输入板可以较佳地是FPC或其它合适的结构。
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上述电子组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电路板的终端区域的预定区域上形成各向异性的导电薄膜、配置输入板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从而通过各向异性的导电薄膜部分交迭终端区域的预定区域,并将输入板及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同时结合到各向异性的导电薄膜从而通过多个多个板终端将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的多个输入端电气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分支引线线路并将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的多个输出端电气连接到多个信号线。
参考附图并结合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其它特点、元素、特性、步骤和优点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概述图1A是示出常规TCP类型液晶组件结构的示意图,而图1B是图1中沿线A-A’得到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常规无衬底类型液晶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3A是示出常规COG类型液晶组件结构的示意图,而图3B是图3A中沿线A-A’得到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另一个常规COG类型液晶组件结构的示意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子组件的平面图,而图5B是图5A中区域5B的部分放大图。
图6A和6B分别是图5B中沿线6A-6A’和线6B-6B’得到的剖视图。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子组件的修改。
图8A是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子组件的另一个改进的平面图,而图8B和8C是图8A中沿线8B-8B’和线8C-8C’得到的剖视图。
图9A和9B示出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子组件的又一个改进。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子组件的又一个改进。
图11A是本发明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液晶组件的平面图,而图11B是图11A中区域11B的部分放大图。
图12A、12B和12C分别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液晶组件、COG类型液晶组件和无衬底类型液晶组件的视图,它们的示出是用于比较源极终端区域的宽度。
图13示出用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液晶组件、TCP类型液晶组件和COG类型液晶组件的制造工艺的流程图,作为比较。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图5A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子组件70的平面图,而图5B是图5A内区域5B的部分放大图。
如图5A和5B所示,电子组件70包括电路板72,和输入板76以及置于电路板72的终端区域74上的多个驱动器电路板78。电路板72包括电路元件(未示出)、连接到电路元件的信号线80和置于终端区域74上的板终端82。驱动器电路板78包括用于将信号提供到电路板72的信号线80的驱动电路77。驱动器电路板78还包括输入端84和输出端86。输出端86电气连接到电路板72的信号线80。连接到外部电路板的输出板76包括用于从外部电路板所接受的信号的主要引线线路88和从主要引线线路88分叉的分支引线线路90。分支引线线路90通过电路板72的板终端82电气连接到驱动器电路板78的输入端84。
在电子组件70中,外部的信号输入以输入板76的主要引线线路88和分支引线线路90、电路板72的板终端82和驱动器电路板78的输入端84的顺序被提供到各个驱动器电路板78。即,为了将信号从输入板76传送到驱动器电路板78,在输入板76和驱动器电路板78之间不需要另外的板。相比图1所示的TCP类型,这降低了部件的数量。由于部件数量的降低,提高了制造工艺中的工作能力(装配工作能力),并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安装成本)。
同样,在电子组件70中,外部的信号输入将通过输入板76的主要引线线路88传送,随后通过分支引线线路90提供到各个驱动器电路板78,并不如图2所示的无衬底类型中,通过置于电路板上的线路顺序地传送到相邻的驱动器电路板。通过这种信号提供方式,可以防止信号衰减,从而可以将稳定的信号提供到各个驱动器电路板。因此,使用该较佳实施例的电子组件70的独特结构,就可以获得大尺寸、高清晰度的电子设备。
此外,在电子组件70中,不同于COG类型,驱动器电路板78置于电路板72上。因此,防止了如COG类型中的框架宽度增加。同样,可以防止如COG类型中的电路板的成本增加。
例如,电路板72的终端区域74沿x方向延伸的电路板74的边缘放置。在这种情况中,输入板76和多个驱动器电路板78置于沿x方向延伸的终端区域74上,其中,多个驱动器电路板78沿x方向彼此相邻放置。
较佳地,薄膜上芯片(COF)(chip on film)较佳地用于每个驱动器电路板78中。可供选择地,可以使用TCP。特别地,当待传送的信号数量很大(例如,40)时,COF是合适的。对于输入板76,优选使用FPC。如以下将描述的,这些COF、TCP和FPC是可弯曲的。因此,通过使用用于驱动器电路板78和输入板76的这些元件,可以获得进一步降低组件尺寸的额外效果。
各向异性的导电薄膜(ACF)92较佳地用于驱动器电路板78和电路板72之间的电气连接以及输入板76和电路板72之间的电气连接。下文中,将参考图6A和6B描述这些板之间的电气连接的特殊实例。图6A和6B分别是图5B中沿线6A-6A’和线6B-6B’的剖视图。
如图6A所示,驱动器电路板78的输入端84和用于置于电路板72上的驱动器电路板的板终端82B通过各向异性的导电薄膜92彼此连接,而输入板76的分支引线线路90和用于置于电路板72上的输入板的板终端82A通过各向异性的导电薄膜92彼此连接。板终端82A和82B通过板线82C彼此电气连接。这样,实现了输入板76、驱动器电路板78和电路板72之间的电气连接。
这些板之间的电气连接不限于上述的方式。例如,通过适当地确定输入板76和驱动器电路板78的形状和/或分支引线线路90和输入端84的位置,分支引线线路90和输入端84可以彼此靠近,从而可以使用单个板终端实现这些板之间的电气连接,而不必提供板线82C。
如图6B所示,电路板72的信号线80和驱动器电路板78的输出端86通过各向异性的导电薄膜92彼此电气连接。
下文中,将参考图5A、5B、6A和6B描述制造上述电子组件70的方法。
各向异性的导电薄膜92形成于电路板72的终端区域74的预定区域上。输入板76和多个驱动器电路板78被置于相对电路板72从而通过各向异性的导电薄膜92和终端区域74的预定区域交迭,随后在压力下同时和各向异性的导电薄膜接合。聚合物薄膜(例如,聚酰亚胺薄膜)较佳地用作输入板76和驱动器电路板78的基底。因此,这些板可以同时接合到终端区域74而不存在衬底厚度不同的问题。
通过以上所述的接合,驱动器电路板78的输入端84和输入板76的分支引线线路90通过电路板72的板终端82彼此电气连接。同样,驱动器电路板78的输出端86和电路板72的信号线80彼此电气连接。
在上述电子组件70的制造方法中,输入板76和驱动器电路板78可以同时和各向异性的导电薄膜72接合。相比如1A和1B所示的TCP类型和图3A、3B和图4所示的COG类型,这简化了制造工艺并降低了制造步骤的数量。
如图5A和5B所示,电路板72可以具有沿和x方向相交(通常约90°)的y方向延伸的另一个终端区域75,且多个驱动器电路板79沿一直线置于终端区域75上。类似驱动器电路板78,驱动器电路板79通过输出端94将信号提供给电路板72上的信号线80。例如,电路板79通过它们的输入端96接收来自输入板76。即,共用输入板76将信号既提供给置于终端区域74上的驱动器电路板78也提供给置于终端区域75上的驱动器电路板79。通过使用将信号提供给驱动器电路板78和79的共用输入板76,只需要一点和外部电路板连接。这降低了制造成本并改善了制造工艺的工作能力。例如,可以通过装配于电路板72的终端区域75上的线路将信号传送到相邻的驱动器电路板79。
在以上描述中,通过使用输入板76将信号提供给置于电路板72的终端区域74上的驱动器电路板78。作为改进,如图7所示,通过使用输入板76可以将信号提供到置于终端区域75上的驱动器电路板79。这种结构具有可以防止发送到驱动器电路板79的信号衰减的优点。图7所示的电子组件的缺点在于必须至少两个用于接收外部信号的点。但是,对于大尺寸的电子设备,由这种结构获得的优点胜过其缺点。同样,对于大尺寸电子设备,可以将每个输入板76分开从而形成两个或更多的输入板。
通过使用具有上述独特结构的该较佳实施例的电子组件,有可能提供防止信号衰减的更高质量的电子设备。特别是,在将本发明应用到30英寸或30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显示器时,使用上述独特的结构可以得到显著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输入板76包括沿x方向延伸的带状部分76A和从带状部分76A沿y方向延伸的多个突出部分76B。主要引线线路在带状部分76A上行进,而分支引线线路90在突出部分76B上行进。多个驱动器电路板78被置于每两个相邻的突出部分76B之间的位置。换句话说,驱动器电路板78和突出部分76B交替放置。
在较佳的实施例中,输入端84被置于每个驱动器电路板78上靠近驱动器电路板78的一个边界78A的区域,该驱动器电路板78在x方向上彼此隔开。一个驱动器电路板78对应一个突出部分76B,并接收来自在对应突出部分76B上行进的线路90的信号。
例如,如将在以下另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输入端84可以被置于每个驱动器电路板78的至少两个区域中,其中每个驱动器电路板78沿x方向彼此隔开。在这种情况中,将进一步减少终端区域的宽度。
为了进一步降低终端区域74的宽度,电子组件70可以如以下的特殊实例构建。
在图8A、8B和8C中示出一个特殊实例。图8A是该实例的电子组件的平面图,而图8B和8C分别是图8A中沿线8B-8B’和线8C-8C’得到的剖视图。在这种电子组件中,驱动器电路板78被安排来和输入板76的带状部分76交迭,如沿和电路板72垂直的方向上所观察的。通过输入板76和驱动器电路板78之间的这种交迭,可以进一步减少终端区域的宽度。
图9A和9B中示出另一个特殊实例。图9A和9B分别是对应图8A中沿线8B-8B’和线8C-8C’的剖视图。在这种电子组件中,输入板76的突出部分76B和驱动器电路板78同时弯曲从而形成相对电路板72的预定角度。FPC、COF和TCP装置是可弯曲的。因此,如上所述,当FPC用于输入板76而COF或TCP用于驱动器电路板78时,可以通过用以上所述的方式弯曲PFC和COF或TCP来降低电子组件的外部尺寸。
在电子组件70中,可以将信号提供到使用具有单个衬底的输入板76的多个驱动器电路板78。此外,输入板76和驱动器电路板78可以在压力作用下同时和电路板72接合。但是,随着输入板76长度(沿x方向)的增加,将不可能以和输入板76的整个长度上相同的对准精度使输入板76和电路板72对准。为了解决该问题,电路板72上的输入板的板终端82A的排列间距可以如以下描述地确定,由此确保输入板76和电路板72之间的电气连接,而不用复杂的对准工作。
参考图10,假定在电路板72上安装总共m(m≥3,图10中m=6)个驱动器电路板78。还假定在输入板76上提供对应m个驱动器电路板78的m组分支引线线路90(用于将信号传送到m个驱动器电路板78)。注意到图10中,每个驱动器电路板78接收来自位于两端的分支引线线路的信号,输入板76的突出部分的数量为m+1。
假定用于电路板82上的输入板的板终端82A形成n(n≥3,图10中n=7)个板终端组83,它包括沿x方向的第一、第二、…、第k、第(k+1)、…、第n组,每一个包括用于以预定间距沿x方向排列的输入板的多个板终端82A。在这种电子组件中,对每个板终端组设定间距,从而使第k板终端组83内的间距Pk和第(k+1)板终端组83内的间距Pk+1具有Pk<Pk+1的关系。即,当终端区域上的板终端组83的位置从中间向终端区域(沿x方向)的两端更远时,每个板终端组83内的间距逐步变大。使用这种独特结构,可以可靠地确保输入板76和电路板72之间的电气连接。
图10所示的结构的特殊实例如下。
在中间(左起第四个)的板终端组83内用于输入板的板终端82A的间距较佳地约0.2毫米,而在两端(左起第一个和第七个)的板终端组83内用于输入板的板终端组82A的间距较佳地约0.4毫米。用于输入板的板终端82A的间距从中间的板终端组83向两边的逐渐变大(以左起第四、第三、第二和第一的顺序,和左起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的顺序)。平均间距较佳地约0.3毫米。输入板76上的线路(终端)的间距也设定来对应用于输入板的板终端82A的间距。
通常,FPC的尺寸精度相对其长度约0.1%。当将300毫米长的FPC用于输入板76并和作为基准的FPC的中心对准时,FPC两端的位移将是约0.15毫米(=(300毫米/2)×0.1%)。通过如上所述配置板终端82A,可以防止在输入板76和电路板72的连接期间由于位移而产生的故障,并因此提升了生产率。
接着,将参考图11A和11B描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液晶组件100。上述电路板72对应液晶组件中的显示面板31。显示面板31包括用于驱动像素的TFT,例如,作为电路元件,和作为信号线80且连接到TFT的源极线和栅极线。显示面板31还包括源极终端区域32和栅极终端区域34。在源极终端区域32上,安装了多个源极驱动器电路板36和输入FPC(输入板)38。源极驱动器电路板36具有用于将信号提供给源极线的驱动电路。在栅极终端区域34上,安装了多个栅极驱动器电路板40。
源极驱动器电路板36和栅极驱动器电路板40较佳地是COF。允许在驱动电路(IC芯片)的底部上大量线路行进的COF,适用于包括大量待传送信号(例如,40或更多)的传输应用中。
在该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1B所示,每个源极驱动器电路板36的输入端39都置于驱动器电路板36的两个区域上,该两个区域沿x方向彼此隔开。即,输入端39置于每个源极电路板36的两个边界处。应注意,虽然图11B示出包括部分两个源极驱动器电路板36的区域,但如图11B所示的右侧源极驱动器电路板36的右边界和左侧源极驱动器电路36的右边界具有相同的结构。在一个源极驱动器电路板38的输入端39中,置于源极驱动器电路板38的左边界上的输入端被共同称为第一侧输入端组39L,而置于其右边界上的输入端被共同称为第二输入端组39R。
输入FPC38具有用于将源极驱动信号(源极信号和电源极电压)42传送到各个源极驱动器电路板36的主要引线线路(主要引线线路还标为42)、用于直接将电压(例如,反型电压)43提供到显示面板的引线线路和从主要引线线路分叉的分支引线线路。分支引线线路44确定在不同区域内从主要引线线路分支的第一侧分支引线线路组44L和第二侧分支引线线路组44R,该不同区域沿x方向彼此分开。第一侧分支引线线路组44L电气连接到第一输入端组39L,而第二侧分支引线线路44R电气连接到第二侧输入端组39R。
输入FPC38的每个突出部分使第二侧分支引线线路组44R连接到左侧驱动器电路板36而使第一侧分支引线线路组44L连接到右侧驱动器电路板36。
如上所述,在液晶组件100中,每个驱动器电路板36的输入端都置于两个区域,它们分别接收来自位于驱动器电路板36的两侧上的分支引线线路的信号。因此,相比图5A和5B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仅将输入端置于每个驱动器电路板36的一个边界上的情况,置于每个驱动器电路板36的一个边界上的输入端数量可以减半。这使得有可能减少终端区域32的宽度32W,并因此减少液晶组件的框架区域。应注意,如果需要更小尺寸的输入FPC38,则如图5A和5B所示的仅从一侧接收信号的结构是较佳的。
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该较佳实施例的液晶组件100。
在液晶组件100中,通过输入FPC38的输入端46提供栅极驱动信号(栅极信号和电源极电压)41、源极驱动信号(源极信号和电源极电压)42和直接提供到显示面板的电压43。即,液晶组件100通过共用输入FPC38的一点接收全部信号。
通过置于显示面板31上面板引线线路将通过FPC输入端46的输入的栅极驱动信号41发送到栅极驱动器电路板40。虽然在图11A中没有详细示出,但栅极驱动器电路板40的信号/电源极线路通过面板引线线路级联。例如,将在日本特许公开No.2001-188246中详细描述。
直接提供到显示面板31的电压(例如,反型电压)43、通过FPC输入端46的输入,通过置于输入FPC38上的引线线路被提供到显示面板32上的反型电极47。
在液晶组件100中,源极驱动器电路板36和输入FPC38可以彼此交迭,如图8A到8C所示。在这种情况中,组件的外部尺寸可以进一步减少。如果对尺寸没有限制,则该交迭是不必要的。
还可以通过将驱动器电路板36和输入FPC38弯曲来进一步减少液晶组件的外部尺寸,如图9A和9B所示。较佳地由具有约40微米或更薄的基底厚度的弹性材料制成的驱动器电路板36和输入FPC38可以弯曲到任意位置。
以下,将详细描述该较佳实施例的液晶组件100的各个部件。
显示面板31包括两个衬底和置于它们间的液晶层。
一个衬底(TFT衬底)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源极总线(源极线)、栅极总线(栅极线)、TFT和像素电极。TFT设置在靠近源极线和栅极线的交叉处。像素电极通过TFT连接到源极线和栅极线。底板较佳地由例如约315毫米长×237毫米宽和约0.7毫米厚的硅酸硼铝玻璃制成。源极线和栅极线较佳地由Al薄膜制成。像素电极较佳地由诸如氧化铟锡(ITO)薄膜的透明导电薄膜制成。
另一个衬底(滤色衬底)较佳地包括底板和滤色层和置于底板上的反型电极。底板较佳地由例如约313毫米长×235毫米宽和约0.7毫米厚的硅酸硼铝玻璃制成。滤色较佳地由颜料分散(pigment dispersion)类型的丙烯酸树脂制成。反型电极较佳地由诸如ITO薄膜的透明导电薄膜制成。
TFT衬底和滤色衬底使用密封剂结合在一起,且液晶层被置于两个衬底之间作为根据电压改变其相关显示状态的显示介质层。
源极驱动器电路板36和栅极驱动器电路板40较佳地是COF,它们每一个都较佳地由约28毫米长×6.5毫米宽且约40微米厚的聚酰亚胺基底制成。约12微米厚的Cu图形(pattern)形成于基底上,且例如具有约18毫米长×1.5毫米宽的尺寸的IC45形成于Cu图形上。除了和显示板31连接的部分,用阻焊剂密封该Cu图形。用于树脂涂层包围IC45。
输入FPC38较佳地由例如具有约300毫米长×50毫米宽且约25微米厚的尺寸的聚酰亚胺基底制成。在每个基底的两侧面上都形成约18微米厚的Cu图形,且这些侧上的Cu图形通过通孔彼此连接。除了和显示板31连接的部分和外部电路板外,用涂层保护Cu图形。
以下,将参考图12A到12C比较该较佳实施例的液晶组件100的源极终端区域32的宽度和常规液晶组件的源极终端区域的宽度。图12A示出液晶组件100,图12B示出图4所示的COG类型的液晶组件,而图12C示出图2所示的无衬底型液晶组件。
从图12A到12C可以看到,该较佳实施例的液晶组件100的源极终端区域的宽度A1比COG类型中的宽度A2和无衬底型中的宽度A3要小,其中A1<A3<A2。
即,在该较佳实施例的液晶组件100中,显示板31的源极终端区域32内的线路区域B和源极驱动器电路板36/输入FPC38和显示板31之间的连接所需的连接区域C两者都小于其它类型的液晶组件中的对应区域,其中B1<B3<B2且C1<C3<C2。应注意,区域D不直接影响显示单元的尺寸,因为可以通过将源极驱动器电路板36和输入FPC38弯曲来减少该区域。
以下,将描述用于制造液晶组件100的方法。
首先,各向异性的导电薄膜(ACF)被形成于显示板31的栅极终端区域34和源极终端区域32的预定区域上。
通过将源极驱动器电路板36和栅极驱动器电路板40的输入和输出端与显示板31的显示板终端49对准来将源极驱动器电路板36和栅极驱动器电路板40置于显示板31上。源极驱动器电路板36和栅极驱动器电路板40的输出端的间距较佳地约60微米,而其输入端的间距较佳地为300微米。
随后,通过将输入FPC38的终端和显示板31的显示板终端49对准把输入FPC38置于显示板31上。如在上述驱动器电路板中,输入FPC38的终端的间距较佳地约300微米。
因此,使用线形热压接合工具在约200℃将栅极驱动器电路板40、源极驱动器电路板36和输入FPC38与显示板32接合。源极驱动器电路板36和显示板31之间的连接以及输入FPC38和显示板31之间的连接同时进行。这样,制作了该较佳实施例的液晶组件。
上述制造方法和用于TCP类型组件和COG类型组件的制造方法相比,工艺简单、具有制造步骤少且生产量高的特点。
将该较佳实施例的制造液晶组件100的方法和图1A和1B所示的TCP类型组件的制造方法和图3A和3B以及图4所示的COG类型组件的制造方法比较。图13示出各个制造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由图13可知,TCP类型和COG类型包含两个接合步骤。即,在TCP类型中,TCP接合和PWB接合是分开进行的。在COG类型中,驱动器IC接合和FPC接合是分开进行的,因为驱动器IC和输入FPC的高度不同。
相反地,在该较佳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输入FPC和驱动器电路板可以同时接合,并因此,可以将制造步骤的数量降低到TCP类型和COG类型的三分之二。这使得相比常规方法降低生产(装配)成本成为可能。
该较佳实施例和常规TCP类型(图1A和1B)、无衬底型(图2)和COG类型(图3A和3B和图4)的比较结果在下表1中示出。如表1所示,该较佳实施例的液晶组件被确定在所有检测的项中都非常良好。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各种较佳实施例,提供了具有很小的框架宽度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电子设备的电子组件。此外,提供了用于制造电子组件的方法,该方法无需复杂的制造工艺且制造成本低廉。
本发明适用于高清晰度、大尺寸设备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电子设备,包括电视机、笔记本个人计算机和监视器。
在参考较佳实施例描述本发明时,对于本技术领域内的熟练的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是,所揭示的发明可以以多种方式修改且可以采用除了上述之外的许多实施例。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旨在覆盖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本发明的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它具有多个电路元件、连接到所述多个电路元件的信号线和置于终端区域上的多个板终端;以及输入板、第一驱动器电路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它们置于电路板的终端区域上;其中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各自都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所述多个输出端电气连接到电路板的多个信号线;输入板具有用于传送外部输入信号的多个主要引线线路,和从多个主要引线线路分出的多个第一分支引线线路和多个第二分支引线线路;以及多个第一分支引线线路和多个第二分支引线线路通过电路板的多个板终端分别电气连接到第一驱动器电路板的多个输入端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的多个输入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区域包括沿电路板的x方向排列的x终端区域,且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设置于所述x终端区域上使之沿x方向彼此相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区域包括沿电路板的x方向排列的x终端区域,且输入板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带状部分和从所述带状部分沿和x方向相交的y方向延伸的多个突出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各自设置于彼此相邻的一对所述突出部分之间,多个第一和第二分支引线线路沿所述多个突出部分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各自的多个输入端确定位于至少两个沿x方向彼此隔开的区域之间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输入端组,多个第一分支引线线路和多个第二分支引线线路各自确定在沿x方向彼此隔开的不同区域内对应第一侧和第二侧输入端组从主要引线线路分叉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支引线线路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各自的多个输入端确定位于沿x方向彼此隔开的至少两个区域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输入端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分支引线线路和多个第二分支引线线路各自确定在沿x方向彼此隔开的不同区域内对应第一侧和第二侧输入端组从主要引线线路分叉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分支引线线路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输入板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带状部分和从所述带状部分沿和x方向相交的y方向延伸的多个突出部分,且所述多个突出部分包括具有连接到第一驱动器电路板的第二侧分支引线线路组和连接到第二驱动器电路板的第一侧分支引线线路组。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各自具有沿x方向彼此隔开的第一和第二边界,第一驱动器电路板的多个输入端位于靠近第一驱动器电路板的第一边界,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的多个输入端位于靠近第二驱动器电路板的第一边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突出部分包括沿x方向彼此相邻的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分,所述第一突出部分具有第一分支引线线路,而所述第二突出部分具有第二分支引线线路。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沿和电路板基本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和输入板的带状部分彼此部分交迭。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输入板的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分、第一驱动器电路板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被弯曲来形成相对电路板的预定角度。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组件包括包含第一第二驱动器电路板的m(m≥3)个驱动器电路板,输入板具有m组多个分支引线线路,所述多个分支引线线路包括分别对应m个驱动器电路板的多个第一分支引线线路和多个第二分支引线线路,电路板的多个板终端包括用于分别连接m组多个分支引线线路的输入板的多个板终端,用于电路板上的输入板的多个板终端形成n(n≥3)个板终端组,这包括第一、第二、…、第k、第(k+1)、…、第n组,n个板终端组中的每一个包括用于以预定间距沿x方向排列的输入板的多个板终端,第k板终端组内的预定间距Pk和第(k+1)板终端组中的预定间距Pk+1具有Pk<Pk+1的关系。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沿和x方向相交的y方向排列的电路板的y终端区域上的第三和第四驱动器电路板,每个第三和第四驱动器电路板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多个输出端电气连接到电路板的多个信号线,多个输入端通过输入板接收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输入板是FPC。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是COF。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输入板以及第一和第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是可弯的。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电子组件是液晶组件。
19.制造电子组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电路板的终端区域的预定区域上形成各向异性的导电薄膜;安装输入板以及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从而通过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薄膜部分交迭终端区域的预定区域;以及将输入板以及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同时接合到各向异性导电薄膜从而将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电路板的多个输入端通过电路板的多个板终端电气连接到输入板上的第一和第二分支引线线路,并从而将第一第二驱动器电路板的多个输出端电气连接到电路板上的多个信号线。
全文摘要
电子组件包括具有电路元件、连接着电路元件的信号线和置于终端区域上的板终端的电路板,以及置于电路板的终端区域上的输入板和驱动器电路板。每个驱动器电路板都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出端电气连接到电路板的信号线。输入板具有用于传送外部信号输入的主要引线线路,和从主要引线线路分叉的分支引线线路。分支引线线路通过电路板的板终端电气连接到驱动器电路板的输入端
文档编号H05K1/14GK1499246SQ20031010463
公开日2004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28日
发明者榊阳一郎, 阳一郎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