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391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包括散热器、热管和风扇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脑系统中的电子元件如中央处理器运行时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电子元件的运行稳定性,甚至引起电子元件的损坏。为了满足高频的中央处理器的散热要求,具有散热器、热管和风扇的散热装置得到广泛使用。
常见的散热装置中,散热器通过铝挤形成,其包括用以吸收中央处理器上热量的一底座及从底座上延伸、用以向外散发热量的散热片。热管包括与底座配合的蒸发端和穿设于散热片上的冷凝端,从而将底座上的热量快速传递到散热片上远离底座的部分。风扇通过一风扇固定座而装设于散热器一侧,驱动空气流经散热器,而与散热器进行热交换。该散热装置中,风扇装设于散热器外侧,从风扇吹出的空气主要撞击散热器外侧温度较低的散热片而不是散热器中温度较高的散热片。其结果之一即是流经散热器的空气不能及时充分地将主要集中于散热器中部散热片上的热量带走。此外,该散热装置外侧增设风扇会使其体积增大,导致电脑机壳内本已很小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装置。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第二、第三散热部和一风扇,所述散热部上分别设有若干平行的气流通道。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散热部共同围成一空间,风扇位于该空间内并和第一、第二、第三散热部的其中一个散热部的气流通道共同形成一加强的气流路径,该气流路径与其他两个散热部的气流通道隔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风扇位于散热部所围成的空间内且只和其中一个散热部的气流通道共同形成一加强的气流路径,而该加强的气流路径与其他两个散热部的气流通道隔开,因此,该散热装置总体上占用空间不大的情况下,风扇驱动的空气可以集中地流过该其中一个散热部的气流通道而与该散热部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使该其中一个散热部可以比其他两个散热部更快地散热。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的散热装置的散热器组合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的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看图1至图3,本发明散热装置的实施例包括一散热器组合10、一风扇40、将风扇40固定于散热器组合10上的一风扇座60及一气流导向板80。
请参看图2,该散热器组合10包括作为吸热部的一底座100及作为散热部的若干第一、第二、第三散热片120、140、160。本实施例中,散热器组合10还包括两热管180。热管18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不同选择。
该底座100邻近一端部设有一凹陷部102。该凹陷部102上间隔地设有两固定孔106。散热片120、140垂直地设置于底座100上但不遮住该凹陷部102。散热片160平行于底座100。散热片120介于散热片140、160之间并设有若干气流通道122及横穿散热片120且垂直于气流通道122的结合槽124。散热片140、160也分别设有平行于气流通道122且与气流通道122隔开的气流通道142、162。这些气流通道122、142、162形成气体流经该散热器组合10的通路。本实施例中,散热片120、140、160沿第一方向并排地设置。气流通道122、142、162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与气流通道122相通但与气流通道142、162不相通的一空间(未标号)与散热片120一并设置于散热片142、162之间。每一热管180均为L形,其包括于底座100结合的一蒸发部(未标号)及自蒸发部垂直延伸并穿设于散热片160的冷凝部(未标号),从而将底座100上的热量传递到散热片160上以向外散发。
请参看图1至图3,风扇座60位于散热片120一侧,其包括一主体部62、从主体62底边垂直延伸的一固定边66及从主体62顶边垂直延伸的一结合边68。该本体部62上中央设有与气流通道122相通的一开口63及邻近本体部62四个对角的螺孔64。该固定边66容置固定于底座100的凹陷部102内并设有与底座100的固定孔106对应的通孔67,供固定柱70插入以便将该风扇座60固定于底座100的凹陷部102。该结合边68与散热片120上的结合槽124结合。
该风扇40容置于前述空间内,以减小散热装置所占用的空间。通过螺钉50穿过该风扇40并与风扇座60上的螺孔64配合而将该风扇40固定至风扇座60上。风扇40和散热片120此时都位于散热片140、160之间。风扇40直接对准散热片120的气流通道122并驱动空气穿过风扇座60的开口63而流经散热片120的气流通道122。由于散热片120的气流通道122与散热片140、160的气流通道142、162隔开,风扇40所驱动的空气可以集中地流过气流通道122而与位于散热器组合10中部的散热片120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本实施例中,相通的风扇40和气流通道122共同形成一沿第二方向的加强的气流路径,且该加强的气流路径与气流通道142、162隔开。因此,散热片140、160主要靠自然对流的方式散热,而位于散热片140、160之间的散热片120则通过强制对流的方式散热。可见,相对于散热片140、160而言,散热片120可以更快地向外散热。
该气流导向板80包括位于散热片140、160外侧并从散热片140、160一端继续向外延伸的两侧壁82、84、连接侧壁82、84的阻挡翼86和从至少一侧壁82、84向外延伸的导引翼88。该导向板80可以引导空气向指定的位置流动。该阻挡翼86延伸到散热片120、140、160外,阻止空气发散地向散热器组合10的上方流动。该阻挡翼86和导引翼88共同控制流出散热器组合10后的气流的流动方向。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第二、第三散热部和一风扇,所述散热部上分别设有若干平行的气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散热部共同围成一空间,风扇位于该空间内并和第一、第二、第三散热部的其中一个散热部的气流通道共同形成一加强的气流路径,该加强的气流路径与其他两个散热部的气流通道隔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风扇和第一散热部位于第二和第三散热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风扇和第一散热部的气流通道共同形成该加强的气流路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和第三散热部之间形成与第一散热部的气流通道相通但与第二和第三散热部的气流通道隔开的一空间,风扇容置于该空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底座,该风扇设置于该底座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和第二散热部贴设于该底座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热管,该热管包括与底座结合的一蒸发部及穿过第三散热部的冷凝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风扇固定座,该风扇固定座将风扇固定于底座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座上设有一凹陷部,该其中一个散热部上设有结合槽,该风扇座包括从其底部垂直延伸且容置固定于凹陷部内的固定边及从其顶部垂直延伸且与结合槽结合的结合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气流导向板,该气流导向板上设有用以控制流出所述散热部后的气流的流动方向的阻挡翼和导引翼。
全文摘要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第二、第三散热部和一风扇,所述散热部上分别设有若干平行的气流通道。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散热部共同围成一空间,风扇位于该空间内并和第一、第二、第三散热部的其中一个散热部的气流通道共同形成一加强的气流路径,该加强的气流路径与其他两个散热部的气流通道隔开。因此,该散热装置总体上占用空间不大的情况下,风扇驱动的空气可以集中地流过该其中一个散热部的气流通道而与该散热部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使该其中一个散热部可以比其他两个散热部更快地散热。
文档编号H05K7/20GK1967441SQ20051010156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8日
发明者夏万林, 李涛, 钟勇 申请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