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子装置机壳侧边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816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电子装置机壳侧边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电子装置机壳侧边的固定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固定笔记本型计算机机壳侧边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业的进步,消费性电子装置的外型设计逐渐成为产品进入市场的关键因素,对较为成熟的电子产品而言,外型美感和实用牢固已逐渐取代功能需求,成为消费者购买时的主要考虑的项目;市场上多数产品的功能与运算速度均差别有限,计算机机壳的边框设计正逐渐成为产品开发上的重点。边框设计越美观,组接越牢固,拆卸维修越便利,越有可能成为消费者市场选购上的主流选择。
图4A、图4B即为现有用于固定笔记本型计算机机壳的边框设计,这部分是以笔记本型计算机的键盘模块为例,其中,图4A是该键盘模块的上、下机壳板60、61与侧边框65组装示意图,图4B则是组装在一体后的示意图。
现有设计是将预先设计完成的印刷电路板与计算机机构组件置于该键盘模块的上、下机壳板60、61间,进行夹置组合,还利用三个边框件65,接合在该键盘模块的三面边框位置,接合方式是利用这些边框件65上的卡勾部,以卡勾方式固定在该键盘模块的三面侧边,固定该上、下机壳板60、61,使其不会分离,并保护该上、下机壳板60、61间的印刷电路板与计算机机构组件。
该现有设计是采用卡勾方式进行组合,因此,当使用者要拆卸该键盘模块进行维修或更换零部件时,必需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反向拆卸,解除该三边框件的卡勾固定状态;由以结构可以看出,拆卸操作极为费力不便,且拆卸时若施力不当,可能造成这些卡勾部的变形或断裂,导致边框件的失效;再者,若使用者多次组卸这些边框件,也可能使其卡勾部的应力集中处因长期受力出现材料疲劳状态,大为减低其可靠度与使用寿命。
此外,该现有边框件设计也有固定不够牢固的缺点,若为加强其接合牢固性,势必要再增加其它机构固定组件,进一步增加边框件组卸时的不便,不符消费、使用需求,成为电子装置机构设计者的两难选择。
因此,如何开发一种用于电子装置机壳侧边的固定装置,提高侧边固定的组卸便利性,还能够兼顾牢固的需求,确已为此相关设计领域迫切待解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组卸的用于电子装置机壳侧边的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固定牢固的用于电子装置机壳侧边的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可靠性的用于电子装置机壳侧边的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拆卸时不会造成结构破坏的用于电子装置机壳侧边的固定装置。
为达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电子装置机壳侧边的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该电子装置的上壳件与下壳件,该固定装置包括该固定装置包括侧边框件,包括外露表面与分别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卡槽部,形成在该第一表面上,与该上壳件的凸缘边卡合固定;止挡部,形成在该第二表面上,紧贴在该下壳件的边缘并固定;以及锁固部,形成在该侧边框件上,朝向相对于该外露表面的方向延伸,锁固组件与该锁固部进一步固定该上壳件、侧边框件与下壳件,并令该上壳件、侧边框件的外露表面与下壳件成为该电子装置的外壳。
上述锁固部是具有螺丝孔的凸缘部,该锁固组件是螺丝钉,且该卡槽部的卡槽形状是配合该上壳件的凸缘边,该止挡部的形状配合该下壳件的边缘,限制该侧边框件的移动自由度,进行固定。
同时,当该诸如笔记本型计算机键盘模块的电子装置完成固定组合后,该卡槽部、止挡部与锁固部位于该电子装置的内部。
因此,本实用新型侧边框件的卡槽部与止挡部设计,可限制该侧边框件的移动自由度,还借该锁固部作进一步固定,不但具有便于组卸、固定牢固的优点,同时固定动作不需要用力的卡扣动作,充分兼固了高可靠性、结构不会被破坏的需求,大幅解决现有固定结构的两难问题。


图1A及图1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机壳侧边固定结构与电子装置上、下机壳固定完成后的仰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机壳侧边固定结构与电子装置上、下机壳固定完成后的剖视图;以及图4A及图4B是现有用于固定笔记本型计算机机壳的边框设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用于电子装置机壳侧边的固定装置,实施例如图1A、图1B所示,它包括侧边框件10、卡槽部20、止挡部25以及锁固部30。
该侧边框件10具有外露表面11以及分别相对的第一表面12与第二表面13;同时,该第一表面12上形成有沿该第一表面12延伸的卡槽部20,利用该卡槽部20与该电子装置上壳件40的凸缘边41卡合固定;该第二表面13上则形成有沿该第二表面13延伸的止挡部25,利用该止挡部25紧贴该电子装置下壳件50的边缘51并固定。
此外,如图1A所示,该侧边框件10上延伸有多个凸缘状的锁固部30,这些锁固部30是向相对于该外露表面11的方向延伸,且每一锁固部30上均具有锁固孔32,借由锁固组件31进一步贯穿该上壳件40、锁固部30与下壳件50进行锁固固定,并令该上壳件40、侧边框件10的外露表面11与下壳件50成为该电子装置的外壳。上述锁固部30可以是具有螺丝孔的凸缘部,此时该锁固组件31是螺丝钉,此组合也可以是其它具有锁固功能的组件设计。
从图2、图3可更清楚看到该侧边框件10与该电子装置的上壳件40、下壳件50的组合固定关系。由图2的仰视图可看到上述锁固组件31(螺丝钉)贯穿该电子装置下壳件50的位置示意图;由图3的剖视图,可看到该上壳件40的边缘具有凸缘边41,该卡槽部20的卡槽形状配合该上壳件40的凸缘边41,进行卡合固定,该固定可限制该侧边框件10在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同时,该下壳件50具有弧状边缘51,该止挡部25的形状是配合该下壳件50的弧状边缘51,紧贴在该弧状边缘51内侧,由此限制该侧边框件10向左与向上移动的自由度,完成固定。
上述卡槽部20与止挡部25的形状是根据电子装置的上壳件40、下壳件50而定的,仅需要利用其相互位置关系,限制其移动自由度即可;例如,本实施例中,该侧边框件10的外露表面11即是该卡槽部20的一部分,但是此并非其外形的唯一设计。
同时,当该电子装置完成组装固定后,该上壳件40、侧边框件10的外露表面11与下壳件50成为该电子装置的外壳,此时,该侧边框件10的卡槽部20、止挡部25与锁固部30位于该电子装置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是笔记本型计算机的键盘模块,因此,当该电子装置完成组装固定后,该上壳件40与下壳件50间还包括有预先设计配置的印刷电路板暨计算机机构组件;同时,该上壳件40上也安装有键盘按键,该下壳件50内则安装有电池组件。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该侧边框件的卡槽部与止挡部设计,限制该侧边框件移动的自由度,再借由该锁固部作进一步固定,不但具有便于组卸且固定牢固的优点,同时固定过程中不需要用力的卡扣动作,充分兼固了高可靠性、结构不会被破坏的需求,大幅解决现有固定结构的两难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机壳侧边的固定装置,固定该电子装置的上壳件与下壳件,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包括侧边框件,包括外露表面与分别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卡槽部,形成在该第一表面上,与该上壳件的凸缘边卡合固定;止挡部,形成在该第二表面上,紧贴在该下壳件的边缘并固定;以及锁固部,形成在该侧边框件上,朝向相对于该外露表面的方向延伸,锁固组件与该锁固部进一步固定该上壳件、侧边框件与下壳件,并令该上壳件、侧边框件的外露表面与下壳件成为该电子装置的外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侧边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锁固组件贯穿该上壳件、锁固部与下壳件进行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侧边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锁固部是具有螺丝孔的凸缘部,该锁固组件是螺丝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侧边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槽部沿着该第一表面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侧边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槽部的卡槽形状配合该上壳件的凸缘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侧边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挡部沿着该第二表面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侧边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挡部的形状配合该下壳件的边缘。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侧边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露表面是该卡槽部的一部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侧边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电子装置完成固定组合后,该卡槽部位于该电子装置的内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侧边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电子装置完成固定组合后,该止挡部位于该电子装置的内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侧边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电子装置完成固定组合后,该锁固部位于该电子装置的内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侧边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电子装置完成固定组合后,该上壳件与下壳件间还包括印刷电路板。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侧边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电子装置完成固定组合后,该上壳件与下壳件间还包括机构组件。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侧边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是笔记本型计算机的键盘模块。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电子装置机壳侧边的固定装置,固定该电子装置的上壳件与下壳件,该固定装置包括侧边框件,包括外露表面与分别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卡槽部,形成在该第一表面上,与该上壳件的凸缘边卡合固定;止挡部,形成在该第二表面上,紧贴在该下壳件的边缘并固定以及锁固部,形成在该侧边框件上,朝向相对于该外露表面的方向延伸,该上壳件、侧边框件的外露表面与下壳件成为该电子装置的外壳;本实用新型不但具有便于组卸且固定牢固的优点,同时其固定动作又不需要用力,充分兼固了高可靠性、结构不会被破坏的需求。
文档编号H05K5/04GK2819284SQ200520114210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0日
发明者杨永吉, 罗友发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