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加热装置和具有这样一种感应加热装置的烹饪炉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447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感应加热装置和具有这样一种感应加热装置的烹饪炉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一种烹饪位置的一种感应加热装置以及具有一个这样的感应加热装置的一种烹饪炉灶。
具有感应加热装置的一种烹饪炉灶的构造例如已经由DE 198 17197 A1得知了。在那里将各个感应线圈-在一定条件下卷绕在自身的支架上-布置在一个感应烹饪区的一个接收槽里。这些感应线圈与一个集中的供电装置连接,此供电装置或者设计用于所有的感应加热装置或者用于至少两个感应加热装置。一个烹饪区控制装置对应于预先规定的功率等级将信号传递至供电装置,用于对各自的感应加热装置相应地进行供电。
此外由DE 199 35 835 A1已知,在一个烹饪炉灶上对两个烹饪位置感应地用感应加热装置进行加热,而对其它烹饪位置则用辐射加热体进行加热。对于所述两个感应加热装置设有一个共同的供电装置,它根据控制命令对一个或两个感应加热装置进行供电。这两个感应加热装置尤其可以设计成配对的所谓双模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设计提出一种开头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以及一种装有此感应加热装置的烹饪炉灶,用它们就可以排除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首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实现烹饪炉灶的所希望的构造。
此任务的解决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感应加热装置以及具有权利要求21的特征的烹饪炉灶来实现。本发明的有利的以及优选的设计方案是其它权利要求的主题,并在以下详细地加以说明。通过明确的参考而使权利要求中的条文成为说明书的内容。
按照本发明规定感应线圈布置或者固定在一个支架装置上,这也可以按如下来进行将绕组线卷绕到支架装置上。在支架装置上一方面设有一个供电部件,它将输入的电压、尤其是单相的电网电压转变成一种用于对感应线圈的功率控制。为此供电部件具有一个电力电子装置(Leistungselektronik)和一个控制电子装置,为此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具有供电接线和电控接线。此外还设有一个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至少使所述功率部件冷却或者说输入冷风。最后,将所述感应加热装置设计成已装配完成或者连接完成的结构单元。这意味着它可以预先加工完成,这样它只是还需要在组装时装入一个烹饪炉灶里,并进行电气接通。其它步骤就有利地不必要了。
因此通过本发明可以快速而方便地对一种具有至少这样一种感应加热装置的烹饪炉灶区进行组装。感应加热装置还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功能单元,它完全可以象否则的话例如辐射加热体那样很简单地连接起来,并且不需要附加的电力电子装置。那么例如在一个所谓四烹饪区炉灶中可以装入四个加热装置,其中任意数量的烹饪区可以用按照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构成。对于炉灶的构造来说这并不起重要的作用,因为与已知的按照背景技术的感应炉灶相比舍弃了单独的供电装置或者电力电子装置。这例如也有如下优点此外必需用于集中的或共同的供电装置的空间就空出来了。这又提高了在炉灶上设置加热装置用的结构间隙。此外也就可以设计提出经济有利的较小系列的各自为完全任意的并且是不同布置的加热装置,这些加热装置具有感应加热装置和辐射加热装置所组成的组合。
感应线圈有利地是扁平的并由一层并排卷绕的导体组成,也就是说是单层的。为此支承装置也基本是平坦的,例如是盘状的。它全面地支承感应线圈或者说支承在其整个面积上,尽管它可能具有单一的孔或穿孔。
供电部件可能具有一些元件,该供电部件在一块线路板上或者通常来说在一块元件支座上承载这些元件。该元件支座有利地基本上平行于感应线圈。特别有利的是在一个唯一的元件支座上设置控制电子装置和/或电力电子装置的所有电气元件,尤其是双面地进行。
通风装置可以有利地是一种通常集成起来的并且相对较小的通风器,它只是还必须电连接。这种通风器一方面可以固定在支承装置上,其中它有利地通过螺钉或者制动连接机构等直接固定在其上面。但它也可以直接固定在元件支座上或者说与之连接。通过间隔垫片或类似装置它也可以贴靠在支承装置上。
有利地在元件支座和支承装置之间设有间隔垫片,它用于使元件支座相对于支承装置并因此在感应装置之内准确地定位。一方面这里可以通过一种从外面压紧的贴靠来进行定位。另一方面元件支座可以与支承装置进行机械地固定连接,例如通过上述的间隔垫片来实现。这样一种连接应该是可以松脱开的,尤其是对于修理或者要更换时。
原则上可以设置一个封盖,它封盖住或者包围住感应加热装置的不同的元件、尤其是所述元件支座。封盖有利地是基本上封闭的或者说围包住的,因此形成总体上基本为封闭的结构单元。当然为了穿过电线设有开孔并用作为通风孔。
封盖按照一种第一实施例可以是壳罩形的,也就是具有一个表面,从该表面在主要范围里伸出一个侧面边缘。它既可覆盖住元件支座的表面又可以在侧面上一直移到支承装置。同时可以将封盖仅固定在支承装置上、或者说将固定装置如销钉或螺钉插入到该支承装置里。封盖可以紧靠在元件支座上、或者至元件支座的间隔垫片上。那么例如就可以将元件支座如此固定在封盖上,从而使该元件支座被封盖压向支承装置并且有利地通过间隔垫片而贴靠在其上面。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支承装置至少在其外面部位里具有一个伸出的侧面边缘,该侧面边缘整个地或者很大程度上可以是环绕的。支承装置本身可能形成一种壳罩状的接收腔用于接收首先是供电部件以及通风装置。这些部件可以固定在接收腔里,有利的是它们直接固定在支承装置上。接收腔可以用一个封盖封闭住。此处可以规定这个封盖基本上置放于支承装置的伸出的侧面边缘上。同时它可以是一种扁平的盖。此外首先在一种接纳了感应加热装置主要表面的元件支座中可以规定封盖尽可能少地贴靠在该元件支座上以便不使之弯曲。备选地可以在支承装置的中间范围里设置一个间隔垫片并且除了一种侧向外部的固定之外产生了一种对供电部件或者元件支座的集中紧固或固定。封盖也可以作用在所述范围里,因为它的力则通过经间隔垫片的连接而直接传导到支承装置上。这种间隔垫片可以与支承装置连接成一体、或者说是集成的组成部分。首先在一种塑料构件的设计方案中间隔垫片可以由此伸出。
可以使用于感应加热的支承装置由至少两个支承部件构成。一个支承部件在此可以是感应线圈的一个扁平的支承体或者承载着感应线圈。另一个支承部件可以支承供电部件或者其元件支座或者与之连接。这些支承部件可以有利地相互连接起来,其中一种固定的并同时可松脱开的机械连接则提供了一种有利的装配以及修理的方案。
另一个支承部件可以是基本为盘状的和扁平的。一个第二支承部件同样也可以是一种盘,其中首先伸出一个侧面边缘,以便为供电部件构成一种壳罩状的接收腔。侧面边缘可以是基本上是环绕的,具有相同的高度。在所述接收腔里例如可以通过间隔垫片使元件支座固定在第二支承部件上。间隔垫片可以在此集成地从第二支承部件伸出。为了封闭住结构单元或者接收腔,那么可以设有一个基本为盘状的封盖,正如它以前已经说明过的那样。
通常有利地规定结构单元的一个环绕的侧面边缘或者一个封盖在一定范围内构成了整个侧面边缘,其中可能存在有小的部段,它们具有开孔或者凹槽。通过该开孔或凹槽可以使供电部件的接线或类似件想外伸出。所述开口首先可以用于更方便地装入带有伸出的接线的供电部件。这种在侧面边缘上的断开部位可以通过在另一部件上对应的伸出部段来封闭或覆盖住。特别有利的是在感应加热装置部件上设有一个这样的开口,在所述部件上固定有元件支座,尤其是当元件支座在附加于支承装置上之前预先固定在一个壳罩状封盖上的话。
对于加热装置的一种简单构造来说有利地只设置一个唯一的元件支座用于供电部件。在其上面既设有电力电子装置也设有控制电子装置。此时可以规定电力电子装置的元件、尤其是这些不太受干扰场侵扰的元件布置在指向感应线圈的那一侧面上。这首先有利的是,如果元件支座尽可能远地离开感应线圈布置在结构单元上。特别有利的是控制电子装置的零部件、尤其是敏感的元件布置在元件支座的背离的侧面上。
感应加热装置用的供电部件或电力电子装置有利地设有一个唯一的晶体管变频器。该晶体管变频器可以构成一个带有感应线圈的并联振荡回路用于限制元件消耗。此外可以与感应线圈实现一种最佳的匹配、尤其是电参数方面。
电力电子装置有利地具有一冷却物体,在该冷却物体上尤其设置了一个上面所述的晶体管变频器或其它的功率元件。这种冷却物体也可以例如用作上述间隔垫片中的一个。它由于结构稳定同样也可以由铝制成,机械固定连接地或传力地装入。
首先用来冷却供电部件或者电力电子装置的通风装置可以布置在感应线圈和元件支座或者供电部件之间,也就是说完全集成于感应装置的结构单元里。此时它为了进行控制以及供电,有利地与供电部件或者元件支座连接。
冷空气流向可以这样来设计,使得在背离感应线圈的一侧面处(该侧面在使用时通常为底侧面)通过一个或多个明确规定的抽吸孔输入或者抽吸冷空气。这些抽吸孔靠近通风装置而设置,尤其直接设置在其下面。通风装置将冷空气首先吹向供电部件或电力电子装置或者一个为此所设的冷却物体。接着使冷空气流在其余的电力电子装置并且也在其余的控制电子装置旁边流过。然后它可以从加热装置里流出。为此有利地规定了在支承装置的中间部位里设有一个开孔,冷空气可以经该开孔流出。这里尤其对于装入在一个封盖之下、如一个玻璃陶瓷炉灶盖板之下来说可以规定如下在感应线圈和炉灶盖板下侧面之间设有一定的气隙,为几毫米。通过这种中间空腔可以使冷空气向外选出,其中最好产生一种基本为径向向外传播的并且流经过所有感应线圈的冷空气流。此处也可以设有一个空气引导元件。也还可以有感应线圈的冷却装置。冷空气已经冷却了感应加热装置的其它部分并因此达到了一个一般来说相当高的温度,这在此处并无妨碍。通常的感应线圈的温度相容性远高于电气元件的,一般高于200℃。
通过将一个通风装置直接布置在也还能冷却感应线圈本身的加热装置上,就可以放弃其余的热防护装置。这样使构造更简单而且装配得更快。
在感应线圈的一个自由中间部位里加热装置可以具有一个温度传感器。用该传感器可以检测到在其上方延伸的封盖或者炉灶板的温度。为此有利地这样来设计温度传感器,使它贴靠在具有导热接触的底面上既用于确定地定位、也用于温度测量。若是一种通过中心延伸的冷空气流那就使之在温度传感器旁流过。
有利地规定了感应加热装置的已完成的结构单元侧面地只是稍微伸出感应线圈本身。因此整个结构单元的结构相对比较紧凑。尤其是因此完全可以相对紧凑而节省位置地在一个烹饪炉灶里除了其它的加热装置如辐射加热体之外还布置一个这样的感应加热装置。
在感应线圈的支承装置上尤其在外面部位里和/或在中央中间部位里可以设置或者设计有间隔元件,它们突出于感应线圈之上,并用于靠紧在一个在其上方延伸的烹饪区板上用于一个规定的间距。
一种按照本发明的烹饪炉灶具有多个加热装置,其中至少一个装置是上述的感应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固定在烹饪炉灶上,尤其是或者在一个封住底侧的支承槽上,或者在一个封住上侧的烹饪区板上。在这样一种烹饪炉灶里,按照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和传统的辐射加热体尤其是组合在一起。
烹饪炉灶具有一个操纵装置,它具有操纵构件和控制装置。因此可以产生取决于操纵的控制信号,它们被至少直接送至一个感应加热装置或者它的控制电子装置。此外设有所述烹饪炉灶的电源部件,并使电线直接从电源部件通向感应加热装置的供电部件的电力电子装置。供电部件取决于控制信号而对感应线圈供电。因此就可以取消一种另外的电力电子装置,它通常集中地设置用于对多个感应线圈进行供电。
也可以设置机电的能量调节器—如它由DE 198 33 983 A1已知的那样—来代替一种用操纵元件、例如象接触开关对烹饪炉灶进行控制。它们包含一种有节拍的(taktende)机械开关,这种开关产生开关信号或者说当连接有辐射加热体时使这些加热体直接施加上功率。在相应调准时可以将这些电开关信号也传给感应加热装置的控制电子装置。一方面这种控制电子装置在连续运行时可以识别出所设定的功率大小、并且然后对于用相应的功率大小连续地将功率给感应线圈的输入进行调定。另一方面它可以有节拍地驱动感应线圈,类似于象一个辐射加热体那样,也就是说虽然只对于某些时间,但是用全部功率进行工作。
这些以及其它的特征除了由权利要求书得知以外也由说明书和附图得知,其中各个特征分别可以本身单独地或者以几个组合起来的形式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并在其它领域里得以实现,并且可以是有利的以及本身受保护的实施方式,对于这些实施方式此处提出了保护的要求。将本申请细分成各个部分以及中间小标题并不限制按这些标题所作说明的普遍有效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概略地作了表示并在以下进行详细的说明。附图所示为
图1一种感应加热装置的零部件和已装配完成的状态;图2图1所示感应加热装置的一种变型方案;图3图1所示感应加热装置的另一种变型方案;图4对应于图1的具有一个整体的支承装置的一个感应加热装置的详细视图;图5按图4所示一个感应线圈的组装,在该线圈上从下面既安装一个元件支座、也安装一个壳罩状的封盖;图6图5所示的元件支座在封盖里的布置的从斜上方的视图;图7一种按照本发明的烹饪炉灶,它具有布置在一个接收槽里的加热装置和在其上面的玻璃陶瓷炉灶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中表示了一种所谓感应加热装置11,其中上面部分解体成其主要的零部件。感应线圈13由一种绕组线15的多个线匝14组成,有一个内接线16a和一个外接线16b。在中央部位里有一个具有引线19的温度传感器18。
感应线圈13由一个支承装置20支承住或者说布置在该支承装置20上。支承装置20有利地由塑料组成并且基本为扁平和成板状的。在它上面成型出间隔垫片22,有关这些垫片的功能还要更准确地详细加以说明。此外,如由图4可以更好地看到的那样,在底边上对应的槽座24里装有长的扁平的铁氧体磁心并将其固定在上面。此外支承装置20还具有透孔27,通过该透孔可以使感应线圈13的接线16以及温度传感器18的接线19通向下面。
在支承装置20下面是电气装置30或者说一个元件支座31,尤其是一种线路板。它在其上边主要装有电力电子装置33,而在其下边主要装有控制电子装置37。电力电子装置33例如包括有一个晶体管34连同冷却物体35。电力电子装置33的其它元件是通常在一种感应加热装置的电力电子装置中就存在的那种元件。控制电子装置37中的元件同样也是通常的元件、尤其也是集成电路的或者较小的元件。
电气装置30因此构成了供电部件并在以下还要更准确地加以说明。一个通风装置39、有利的是一种集成的通风器-例如象一种径向通风器,被安装或者接装在供电部件30上,尤其是对于冷却物体35并因此对于晶体管34有直接的冷却作用。
从下方将一个封盖40装在感应装置11上。封盖由一个基本平坦的封盖板41组成,从该盖板起伸出一个基本为环绕的侧面边缘42。封盖40有利地由塑料制成。
在支承装置20下方或者说首先在感应线圈13和铁氧体磁心25的下方可以在装配后状态下布置一块铝板26,用于屏蔽位于下方的供电部件30。
图1最下面表示了装配起来的感应加热装置11。封盖40或者说其侧面边缘42基本上在周围够到了支承装置20或者其外边缘,以构成一个封闭的结构单元。感应线圈13直接放在支承装置20上。在其间隔垫片22上又贴靠着供电部件30或者元件支座31,并且尤其是用螺钉拧紧或固定住。感应线圈13的接线16固定在供电部件30的对应接线上,例如将绕组线15直接在接触区上焊住。通风装置39侧面置于冷却物体35旁边。通过所标出的在封盖40下面部分里或者说在封盖板41里的冷风开孔44进行冷空气的抽吸。它们也可以备选地设于侧面边缘42上,这要根据通风装置39的类型和布置来定。冷风流经过冷风开孔44并到达冷却物体35。从那里起冷风流过元件支座31或者电力电子装置33的其它表面。然后它通过中间的透孔27在温度传感器18旁边向上流过,并在一个在其上方延伸的炉灶板的底侧面和感应线圈13的上侧面之间径向向外传播。那样就可以使所有被流经过的零部件都冷却。
图2表示了如图1中相同的感应线圈113的一种变型方案。这种感应线圈贴靠在一个第一支承装置120a上,后者只是一块扁平的板并且有相应的孔座124a用于铁氧体磁心125。支承装置的第二部分是下部件120b。在该部件上既设有间隔垫片122,也有侧面边缘121,后者有利地设计成基本为环绕的并封闭感应加热装置111。
供电部件130以及通风装置139同样也相应于图1所示的那样。结构单元向下通过一个封盖140封闭住,该封盖只由一个扁平的封盖板141组成,也就是没有侧面边缘等。
由装配起来的感应加热装置111可见感应线圈113如何同样也象供电部件130那样贴靠在一个分成两部分的支承装置上,该支承装置具有上支座120a和下支座120b。供电部件130或者元件支座131贴靠在间隔垫片122上并固定在其上面。与图1相比,也就是说支承装置设计成两个部分,并且自身就具有侧面边缘121。与此相反封盖则并没有侧面边缘。
在图3中,类似于象在图1和2中那样,又设有同一种感应线圈213连同一个支座的上部部分220a。供电部件230和通风装置239也相当于前面附图中所示的那些部件。支承装置在这里也设有一个下支座220b,也就是说是一种分成两个部分的支承装置。当然间隔垫块222设计成单独的构件并且同样单独地装入。下支座220b又具有伸出的侧面边缘221。封盖240向下相应于图2中所示的那样,也就是只是一个平坦的封盖板241。
由图3中最下面的感应加热装置211的装配后的状态可见除了不是成型在支承装置220上的间隔垫片222之外都相应于图2所示的那样。
在图4中详细表示了图1所示感应加热装置11的构造。圆的感应线圈13置于支承装置20上。在基本为扁平的支承装置20的底侧面上一方面形成多个间隔垫片22。另外还设有轮辐状槽座24,扁平的铁氧体磁心25可以放入该槽座里并固定住。此外又设置相应成形的铝板26,此铝板在如同支承装置20那样同样的位置上具有透孔27,尤其用于穿过接线。间隔垫片22也穿过铝板26。可见到一个短的侧面边缘件21在一个位置上如何伸出于支承装置20。对此在下面还要进一步讨论。
图5中由略有不同的立体视图表示了感应加热装置11的总装配。除了已经在图4中所述的零部件之外,还表示出了供电部件30。它具有一个元件支座31,在该元件支座上设有电力电子装置33,同样如晶体管34连同冷却物体35那样。直接在冷却物体35上连有通风器39并将冷风直接吹到其上面。同时要注意到元件支座31紧接在晶体管34后面就终止,并因此冷却物体35超出该元件支座。
元件支座31向右过渡到一个接线部段32。该接线部段32具有至少两个插接接线片,它们尤其用于电源接线,也就是构成功率接线或者说从外部连接到电力电子装置33的接线。至控制电子装置37的控制接线并没有表示出来,但可以容易地通过对应的插接连接片或者扁形插塞式端子来实现。
在元件支座31下方是封盖40,它基本设计成壳罩形的。但在接线部段32的范围里在侧面边缘42里设有缺口。此外在这里下部封盖板41相应地伸出足够远,使它也支承住接线部段32或者说向下封盖住。侧面边缘42里的缺口43也就用于使在这里的接线部段32能够从在其它情况下封闭的感应加热装置11里伸出去。为了使缺口43又封闭住,在支承装置20上设有小段的侧面边缘21。
图6以斜俯视图表示出,供电部件30如何装入封盖40里。可以清楚地见到,通风器39位于靠近冷却物体35处。另外还可见到,接线部段32是如何通过缺口43而向外伸出的,并因此是可以良好接近的。另外还可见到,元件支座31大约盖住封盖板41面积的2/3,其中它基本上设计成三角形的,而且并不完全跟随封盖板41的圆的外形。在元件支座31的底面上还设有控制电子装置37,但此处无法见到。
图7表示一个整体的烹饪炉灶50。它包括一个炉灶板51,例如由玻璃陶瓷制成,该炉灶板设有一个围绕的框架52,例如由金属制成。在一个例如同样也是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的接收槽54里设置了各种不同的加热装置,其中在该实施例中两个左边的加热装置是辐射加热体55,两个右边的是按照本发明的不同大小的感应加热装置11。
在接收槽里在后面中间部位里设有一个电源接线57,所述烹饪炉灶50用此接线例如就可以如通常情况那样连接到家用的三相接线上。连接电缆58a从电源接线57直接接到所述两个感应加热装置11或者它们的接线部段32上。此外连接电缆58b还接到一个控制装置60上,该控制装置对辐射加热体55直接供电。为此控制装置60例如可以具有接触开关用于操作人员,这些开关在炉灶板51的上侧面上用相应的标记61进行标识。因此就可以输入控制信号或者操作指令了,尤其是用于选择烹饪位置或者加热装置以及用于调定功率大小。对于辐射加热体55来说,控制装置60在内部例如通过功率继电器来实现这,所述功率继电器借助于连接电缆58b使各自所选出的辐射加热体55连接于电源接线57,并因此以全功率加载,尤其有节拍运行时。
对于感应加热装置11设有从控制装置60出来的控制导线59,它给感应加热装置11的各自的控制电子装置37输送相应的指令。因为电力电子装置33通过连接电缆58a直接与电源接线57连接,因此在感应加热装置11上的控制电子装置37可以直接供电或者控制供电。
如由图7可见,按照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11在按本发明的烹饪炉灶50里其外形尺寸设计成相当于通常的加热装置那样,例如象辐射加热体55。由于它们设计成自给自足的结构单元,具有自身的控制装置和自身的电力电子装置,因此烹饪炉灶50绝对不需要集中的电力电子装置或供电装置。反正在每个烹饪炉灶中强制地都设有一个电源接线57。按照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11也可以在它们的布置方面自由地变化。在烹饪炉灶50里只要设置连接电缆58和控制导线59,这不会引起大的问题。除此之外感应加热装置11有利地具有与辐射加热体55相类似的外形尺寸,尤其也要考虑其高度。那么在一定情况下甚至可以应用同样的具有弹簧夹子或类似物的紧固装置,这就可以在一种所谓混合炉灶中使感应加热装置可以更加自由地布置。
权利要求
1.用于一烹饪位置的感应加热装置(11,111,211),它具有一感应线圈(13,113,213),该感应线圈布置或者固定在一支承装置(20,120,220)上,其特征在于,-在支承装置(20,120,220)上设有一供电部件(30,130,230)用于将输入的电压转换成用于感应线圈(13,113,213)的功率控制,-供电部件具有一电力电子装置(33,133,233)和一控制电子装置(37,137,237),-设有一通风装置(39,139,239)用于至少所述电力电子装置,-感应加热装置(11,111,211)具有供电接线和电控接线,以及-感应加热装置是已装配完成的和/或已接线完成的结构单元。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装置(20,120,220)是扁平的、尤其是盘状的,其中支承装置占有如感应线圈(13,113,213)那样同样的面积、或者说全面积地支承住这些感应线圈。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供电部件(30,130,230)具有一个线路板或者一个元件支座(31,131,231),该元件支座最好基本平行于感应线圈(13,113,213)地延伸,并承载电力电子装置(33,133,233)和/或控制电子装置(37,137,237)。
4.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通风装置(39,139,239)固定在支承装置(20,120,220)上,尤其是直接固定在其上面或者说与之连接。
5.按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通风装置(39,139,239)直接固定在元件支座(31,131,231)上或者说与之连接,并且同样也通过间隔垫片(22,122,222)而贴靠在支承装置(20,120,220)上。
6.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元件支座(31,131,231)通过间隔垫片(22,122,222)贴靠着支承装置(20,120,220),其中它尤其是通过间隔垫片与支承装置机械地固定连接,其中最好是一个封盖(40,41,42)覆盖住或者包围住该元件支座(31),其中尤其是所述封盖基本为壳罩状地构成,并形成一个接收腔,并且既盖住元件支座的表面,又在侧面(42)上一直如此到达支承装置(20),因此所述做好了的感应加热装置(11)作为结构单元基本上被封闭住了。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封盖(40)只是固定在支承装置(20)上和/或在至一个元件支座(31)的间隔垫片(22)上,最好在外边缘(42)部位里。
8.按权利要求1至6中之一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装置(120,220)至少在外面部位里具有一个突出的、基本为环绕布置的侧面边缘(121,221),用于构成一种壳罩状的接收腔。
9.按权利要求3和8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具有电力电子装置(133,233)、控制电子装置(137,237)和/或通风装置(139,239)的元件支座(131,231)或一个线路板,这些装置尤其构成了供电部件,它们固定在支承装置(120,220)的接收腔里,最好固定在支承装置上。
10.按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壳罩状接收腔用一个封盖(140,240)封闭住,其中该封盖基本上置于支承装置(120,220)的伸出的侧面边缘(121,221)上,并且最好是一种扁平的盖,其中它尤其是基本上设置于侧面边缘的部位里。
11.按权利要求8至10中之一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支承装置(120,220)的中间部位里设有至少一个间隔垫片(122,222)用于使供电部件(130,230)或者元件支座(131,231)位置准确地布置在其上面,其中尤其是间隔垫片与支承装置连接为一个整体或者说是集成的组成部分。
12.按权利要求8至11中之一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装置(120,220)由至少两个支座部件(120a,b;220a,b)组成,其中一个支座部件(120a,220a)平面地支撑住感应线圈(113,213),而另一个支座部件(120b,220b)则支承住供电部件(130,230)或者一个元件支座(131,231)、或者与之连接,其中支承装置的所述两个部件最好牢固地并可以松拆开地相互连接起来,而且尤其是第一支座部件(120a,220a)基本为盘状的,最好是没有突出的侧面边缘。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支座部件(120b,220b)具有一个环绕的侧面边缘(121,221),用来形成一个壳罩状接收腔用于供电部件(130,230)或者元件支座(131,231),其中侧面边缘最好从一个盘状中间部分突出来。
14.按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供电部件(130,230)或者元件支座(131,231)固定在第二支座部件(120b,220b)上,其中所述第二支座部件最好具有间隔垫片(122,222)用于贴靠在元件支座上,其中它们尤其与第二支座部件(120b,220b)集成地构成一个单元。
15.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供电部件(30,130,230)具有一个唯一的元件支座(31,131,231)用于电力电子装置(33,133,233)和控制电子装置(37,137,237),其中最好是电力电子装置的元件布置在元件支座的指向感应线圈(13,113,213)的侧面上,而且元件支座布置在结构单元的远离感应线圈的那一端上。
16.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供电部件(30,130,230)或者包含在其中的电力电子装置(33,133,233)具有一个唯一的晶体管变频器(34,134,234),并形成一个带有感应线圈(13,113,213)的并联振荡回路。
17.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通风装置(39,139,239)布置在感应线圈(13,113,213)和供电部件(30,130,230)或者元件支座(31,131,231)之间,其中它最好在供电部件或者在元件支座上设有电接线并连接起来。
18.按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个背离开感应线圈(13,113,213)的侧面上、尤其是在底侧面上,在通风装置(39,139,239)部位里设有一抽吸孔(44,144,244)用于冷空气,该通风装置抽吸冷空气并引向供电部件(30,130,230)或者电力电子装置(33,133,233)或者一冷却物体(34,134,234),其中最好设有一种冷风导向装置,它在电力电子装置之后使冷风流在控制电子装置(37,137,237)旁边流过,并经过支承装置(20,120,220)里的一个中间开孔(27,127,227)而经过感应线圈的敞开的中间区域从结构单元里流出。
19.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自给自足的结构单元,用于连接于一个相对于功率的产生来说未加调节的供电电压(57)、例如象电源电压,并用来连接于控制信号用于设定功率的调节或者功率输出的大小。
20.按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一个结构单元,其中它基本上向外部是封闭的,和/或作为装好的结构单元在其侧面伸展部位上只是少量地超出感应线圈(13,113,213)的侧面伸展部位。
21.具有多个烹饪位置和各自对应的加热装置的烹饪炉灶,其中烹饪炉灶(50)有一个支承槽(54),在该支承槽里放入了加热装置(11,55)并将其固定在那里,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加热装置是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11)。
22.按权利要求21所述的烹饪炉灶,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一个操纵装置(60,61),其中有一个控制装置用于产生取决于操纵的控制信号,其中该控制信号直接传输给一个感应加热装置(11)。
23.按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烹饪炉灶,其特征在于,它具有电磁的能量调节器,该能量调节器包含有一种有节拍的机械开关,其电开关信号直接送给一个感应加热装置(11)。
24.按权利要求21至23中之一所述的烹饪炉灶,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一个电源部件(57),最好具有一个滤波器,其中烹饪炉灶(50)的一个感应加热装置(11)直接与电源部件连接。
全文摘要
用于烹饪炉灶(50)上一个烹饪位置的一种感应加装置(11)设计成自给自足的结构单元。为此它具有一个支承装置(20),该支承装置除了感应线圈(13)外还支承住具有电力电子装置(33)和控制电子装置(37)的元件支座(31)。在所述感应加热装置(11)上只设有关于功率加载的控制信号用的控制接线(59)以及至电源接头(57)的直接连接。控制电子装置(37)自己在电力电子装置(3)上承担功率加载。这种感应加热装置(11)从外形尺寸来说有利地设计得如同通常的辐射加热体(55)。
文档编号H05B6/42GK1943274SQ200680000082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31日
发明者W·施林, R·多尔瓦特 申请人:E.G.O.电气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