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装置及使用该固定装置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0404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固定装置及使用该固定装置之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及使用该固定装置之设备。
背景技术
一物体,例如电路板通常是通过若干螺丝方式固定于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内部。因 此,每次安装或者拆卸电路板需要转动多颗螺丝,比较繁琐。尤其有些电子设备,例如测试 用电子设备,经常需要更换电路板,从而使用螺丝固定电路板的方式显更加不便与繁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快速便捷固定一物体的固定装置。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该固定装置之设备。一种固定装置包括本体、开设于所述本体上的开口、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上至少 一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包括相对设置的抵压件和支撑臂。所述抵压件包括与本体连接的基 部以及连接于基部上并位于开口之上的抵压部。所述支撑臂自所述本体上向开口内延伸, 且支撑臂位于所述抵压部之下。所述支撑臂在外力作用下可沿着外力方向发生形变,所述 抵压部和所述支撑臂之间形成一定间隙以将一被固定物夹持于其内。一种具有固定装置之设备,其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将所述第二部件固定 于所述第一部件上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本体、开设于所述本体上的开口、以及设 置在所述本体上至少一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包括相对设置的抵压件和支撑臂。所述抵压件 包括与本体连接的基部以及连接于基部上并位于开口之上的抵压部。所述支撑臂自所述本 体延伸并向开口内延伸,且所述支撑臂位于所述抵压部之下。所述支撑臂在外力作用下可 沿着外力方向发生形变,所述抵压部和所述支撑臂之间形成一定间隙以将所述第二部件夹 持于其内。上述固定装置和使用上述固定装置可通过支撑臂和抵压部可直接将一物体固定 于其上,能够快速且方便安装一物体。


图1为第一较佳实施方式具有固定装置之设备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之固定装置和被固定物组合之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之固定装置和被固定物组合之另一角度立体图。图4为图1所示之固定装置立体图。图5为图4所示固定装置的III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4所示固定装置的IV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5所示固定装置分解图。图8为图1所示之设备的VIII-VIII剖视图。图9为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局部分解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看图1所示之设备300包括第一部件302、第二部件200及用于将第二部件 200固定于第一部件302上的固定装置100。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部件302为接地之机壳 302,该第二部件200为电路板200。请参看图2至图4,固定装置100包括本体10、开设于本体10上的开口 20、以及设 置在本体10上且位于开口 20内的若干定位部30。本体10大致呈矩形,其上开设有开口 20从而使本体10呈一框体状。优选地,开口 20的形状根据被固定物(第二部件200)形状确定。例如,若被固定物为矩形状,则开口 20 可开设为矩形状;若被固定物可为圆形状,则开口 20可开设为圆形状。在本实施例中,被固 定物为矩形,即作为第二部件200的电路板200为矩形,因此,在本体10上开设一矩形开口 20,并使本体10具有围成矩形开口 20的一对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12a和第二侧壁12b,以 及一对相互平行的且与第一侧壁12a和第二侧壁12b连接的第三侧壁14a和第四侧壁14b。 第三侧壁14a与第一侧壁12a和第二侧壁12b相邻的位置上设置有两个凹陷16。凹陷16 是自第三侧壁14a向内凹陷而形成,且凹陷16位于第三侧壁14a的上边沿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装置100共包括四个定位部30。该四个定位部30两两相 对地设置在本体10上,并且分别与矩形电路板200 (被固定物)的四个顶角相对应。四个 定位部30可分为两种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侧壁12a和第二侧壁12b上且分别与第三侧壁 14a相连的第一定位部30a ;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侧壁12a和第二侧壁12b上且分别靠 近第四侧壁14b的第二定位部30b。请结合参看图5至图7,每一第一定位部30a包括支撑臂40、与支撑臂40相对设 置的抵压件50、以及固定在支撑臂40上的弹性体60。抵压件50设置在第三侧壁14a的凹 陷16处。支撑臂40分别自第一侧壁12a或第二侧壁12b与第三侧壁14a相连的一端上向 开口 20内延伸形成。抵压件50是设置在本体10上的勾状体。抵压件50包括基板51和设置于基板51 上并与基板51共同构成一勾状的抵压部53。基板51沿着第三侧壁14a向上延伸而成,且 末端位于凹陷16处。抵压部53自基体51末端上延伸而出且遮挡于开口 20之上。抵压部 53顶部为一背向凹陷16的斜面,且该斜面上上开设一开槽530。从开槽530位置施加一沿 着第一侧壁12a或者第二侧壁12b并远离开口 20的方向的作用力于抵压部53上,可掰动 抵压部53偏离原始位置,而向凹陷16偏移。支撑臂40是自第一侧壁12a或者第二侧壁12b上分别向第二侧壁12b或第一侧 壁12a,即开口 20内延伸而出的矩形板,且支撑臂40位于抵压部53之下。支撑臂40在开 口 20深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其在第一侧壁12a或者第二侧壁12b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而 其在第一侧壁12a或者第二侧壁12b延伸的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其在第三侧壁14a或者第四 侧壁14b的延伸方向的尺寸。支撑臂40的中部向远离抵压部53的一侧弯折从而使支撑臂40具有与本体10连 接的基部43、供弹性体60放置的承载部45、以及圆滑地连接于基部43和承载部45之间的 弧形连接部41。由于对支撑臂40进行弯折设置,即,使支撑臂40具有弧形连接部41,从而 支撑臂40在外力作用下易于沿着连接部41弯折方向形变,即向弯折方向偏移。
基部43面向抵压部53的上表面430与承载部45面向抵压部53的上表面450处 于同一水平面上。上表面430、450与抵压部53之间形成一间隙,且该间隙的间距比电路板 200的厚度小。承载部45与其上表面450相背的下表面(图未示)上倾斜延伸出一卡合部 421。卡合部421包括与第三侧壁14a平行放置的矩形块状挡块423以及自承载部45远离 第三侧壁14a的一侧上延伸并连接至挡块423中部上的滑杆425。滑杆425与承载部45之 间的夹角为钝角。承载部45在背向卡合部421相对的一侧上还垂直延伸出一卡勾427 (如 图6所示)。弹性体60具有导电性,其包括矩形的顶部61、以及分别自顶部61相对两侧同向延 伸的支脚63和定位件65。顶部61盖设于承载部45之上、支脚63位于卡设于卡合部421 上以及定位件65卡合于卡勾427上。支脚63自顶部61上倾斜延伸并通过开口 20露出本体10之外。支脚63与顶部 61之间的夹角小于卡合部421与承载部45之间的夹角。支脚63的尾端向上弯折,即往顶 部61的方向弯曲。支脚63还设有一倒T字形的开槽630,其包括相互连通的滑槽631和 安装槽633。安装槽633的开口面积大于开口滑槽631的开口面积。安装槽633与支脚63 的尾端相邻。安装槽633和滑槽631的开口面积大于滑杆425横截面积,且滑槽631的开 口面积小于挡块423的横截面积,安装槽633的开口面积大于挡块423的横截面积。支脚 63可以通过安装槽633从滑杆425上套设于卡合部421上。定位件65自顶部61上垂直向下弯折并与支脚63相对。定位件65上与卡勾427 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一孔650,卡勾427穿过开孔650将定位件65卡设于其上。每一第二定位部30b也分别包括支撑臂40、抵压件50以及弹性体60。第二定位 部30b与第一定位部30a不同在于其支撑臂40和抵压件50是设置在第一侧壁12a和第 二侧壁12b上,且远离第三侧壁14a而与第四侧壁14b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固定装置100还包括若干导引部70。导引部70是分别自支撑臂40和第三侧壁 14a上延伸而出的凸肋,且导引部70的顶部皆设置成圆角。导引部70平行地设置于支撑臂 40的上方或者平行地设置于第三侧壁14a上且位于两个凹陷16之间,在固定被电路板200 时起到导引作用,有利于操作。下面具体描述如何使用固定装置100固定电路板200于电子设备300中。请参看图8,欲使电路板200即被固定物固定在电子设备300中,首先将固定装置 100通过卡合、粘结、螺合的方式固定于机壳302内,且使弹性体60的支脚63支撑于机壳 302上;接着将电路板200四个角分别与定位部30相对应后放置;再接着分别在电路板200 相对各个定位部30的位置上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使支撑臂40沿着连接部41折弯的方向 偏移,而电路板200在导引部70和抵压部53斜面的导引作用向下随着支撑臂40偏移的方 向移动一定距离后夹持于支撑臂40和抵压件50之间。另外,弹性体60具有导电性,从而 使电路板200上静电通过机壳302传导至地。欲取出电路板200时,只要向远离开口 20方 向掰动第二定位部30b上的抵压部53,使抵压部53沿着第一侧壁12a和第二侧壁12b向远 离开口 20的方向偏移,从而解除抵压部53对电路板200的抵压,电路板200在支撑臂40 的作用下可自动弹出第二定位部30b,然后将电路板200拉出第一定位部50a和50b即可取 下电路板200 ;或者掰动第二定位部30b上的抵压部53使抵压部53解除对电路板200的 抵压后,再扳动第一定位部30a上的抵压部53使第一定位部30a的抵压部53也解除对电路板200的抵压即可取下电路板200。请参看图9,其为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100’。固定装置100’与固定装置 100的区别在于,固定装置100’使用铝箔片/铜箔片80等作为导电体,取代弹性体60作为 导电体。且使铝箔片/铜箔片80置于承载部45上且与机壳302连接,铝箔片/铜箔片具 有的导电性能,能够更好地防止电路板上产生静电。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若被固定物不需要防止静电,固定装置100可以省去弹性体 以及省去支撑臂上的卡合部和卡勾。上述固定装置和使用上述固定装置可通过支撑臂和抵压部可直接将被固定物固 定于其上,安装方便,并通过扳动抵压部使被固定物与抵压部分离,从而可拆卸被固定物, 拆卸方便。另外,电路板200上蓄积的静电可通过弹性体60传导至地,从而防止电路板200 的静电放电损坏其上的电子器件。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 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本体、开设于所述本体上的开口、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上至少一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包括相对设置的抵压件和支撑臂,所述抵压件包括与本体连接的基部以及连接于基部上并遮挡于开口之上的抵压部,所述支撑臂自所述本体上向开口内延伸,且支撑臂位于抵压部之下,所述支撑臂在外力作用下可沿着外力方向发生形变,所述抵压部和所述支撑臂之间形成一定间隙以将一被固定物夹持于其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和所述支撑臂之间具有小 于所述被固定物的厚度的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向远离 开口的一侧偏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自中部向远离抵压部一侧 弯折使支撑臂具有与所述本体连接的基部、承载部、以及圆滑地连接于所述基部和承载部 之间的弧形连接部。
5.一种具有固定装置之设备,其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将所述第二部件固定于 所述第一部件上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本体、开设于所述本体上的开 口、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上至少一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包括相对设置的抵压件和支撑臂,所 述抵压件包括与本体连接的基部以及连接于基部上并位于开口之上的抵压部,所述支撑臂 自所述本体延伸并向开口内延伸,且所述支撑臂位于所述抵压部之下,所述支撑臂在外力 作用下可沿着外力方向发生形变,所述抵压部和所述支撑臂之间形成一定间隙以将所述第 二部件夹持于其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和所述支撑臂之间具有小 于所述被固定物的厚度的间隙。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向远离开口 的一侧偏离。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自中部向远离抵压部一侧弯折 使支撑臂具有与所述本体连接的基部、承载部、以及圆滑地连接于所述基部和承载部之间 的弧形连接部。
9.如权利要求5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为电路板,所述 第一部件接地,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一导电体,所述导电体设置于所述支撑臂上,且与所述 第一部件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所述导电体为一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够 发生弹性形变,所述弹性体包括固定在所述支撑臂上的顶部以及连接于所述顶部远离所述 抵压件一侧的支脚,所述支脚自所述顶部上向远离所述抵压部的方向倾斜延伸,并从所述 开口穿出所述本体并支撑于所述第一部件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顶部上并 与所述支脚相对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抵压件的一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上开设有一开槽,所述固定件上 开设有一开孔,所述承载部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一扣合部和一卡勾,所述扣合部包括挡块 及与所述承载部倾斜连接且连接于所述挡块中部的滑杆,所述支脚通过所述开槽可滑动地扣合于所述扣合部上;所述固定件通过所述开孔固定在所述卡勾上。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为铝箔片或者铜箔片。
全文摘要
一种固定装置包括本体、开设于所述本体上的开口、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上至少一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包括相对设置的抵压件和支撑臂。所述抵压件包括与本体连接的基部以及连接于基部上并位于开口之上的抵压部。所述支撑臂自所述本体上向开口内延伸,且支撑臂位于所述抵压部之下。所述支撑臂在外力作用下可沿着外力方向发生形变,所述抵压部和所述支撑臂之间形成一定间隙以将一被固定物夹持于其内。
文档编号H05K7/12GK101990382SQ200910305380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7日
发明者徐世龙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