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传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438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乘客传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扶梯等乘客传送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防止乘客的脚被夹在梯级和裙部护板之间的梯级的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现有的自动扶梯被构造成多个梯级与沿着导轨安装成环状的梯级链条连接,在驱动该梯级链条时,设置在梯级上的滚轮在导轨上滚动,由此,多个梯级朝着上行方向或者下行方向在出入口地板之间移动。此外,现有的自动扶梯一般被构造成具有栏杆,该栏杆在梯级的两侧竖立地设置在自动扶梯的主体(桁架结构的框架)上;以及裙部护板,该裙部护板位于该栏杆的下部, 并且以隔开间隔的方式分别设置在梯级的两个侧面。此外,被与梯级同步地驱动的环状的扶手由栏杆的周缘引导。以下参照图14对上述现有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结构进行简单的说明。图14是对位于导轨的倾斜部分时的梯级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图示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如图14所示,在梯级1的顶面侧安装有防滑条2,在梯级1的正面侧安装有踢板3。在图14中,加表示防滑条2的表面,2b表示防滑条2的凹槽的底面,3a表示踢板3的表面,3b表示踢板3的凹槽的底面,7表示滚轮。在自动扶梯上发生的乘客事故中,有些是因为乘客将身体伸出到栏杆外而使得身体的一部分被夹在自动扶梯和建筑物之间的事故,有些是因为站立在梯级的侧部而导致脚被夹在梯级和裙部护板之间的事故,而有些是因为脚的位置太偏向行进前侧的一个梯级而使得脚在从倾斜部分朝水平部分转换的部位被夹在梯级和踢板之间的事故,从现状来看, 上述事故是在自动扶梯上发生的乘客事故中比较多见的事故。为了防止上述的各种事故,提醒乘用自动扶梯的乘客注意安全很重要,但仅仅依靠提醒乘客注意安全还不能充分地防止事故。因此,在现有的自动扶梯中,针对身体的一部分被夹在自动扶梯和建筑物之间的事故,通过设置三角型防护设备等来实施防护措施,针对脚被夹在梯级和裙部护板之间的事故,通过设置裙部护板安全开关来实施防护措施,针对脚被夹在梯级和踢板之间的事故,通过将防滑条和踢板的咬合形状设置成每隔二个节距形成凹凸形状以形成脚难以被夹住的形状,由此来实施防护措施。专利文献1 日本国专利特开平10-45365号公报(图12等)可是,针对脚被夹在梯级和裙部护板之间的事故,通常只在自动扶梯的上中下三个部位设置裙部护板安全开关。而另一方面,由于橡胶制的长筒靴和聚氯乙烯制的拖鞋等的鞋表面的摩擦系数高,一旦被夹住后,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很大的向内拉曳的力,所以有可能在裙部护板安全开关动作之前就已经受伤,或者因身体失去平衡而摔倒。以下参照附图对上述长筒靴和拖鞋等被夹在裙部护板之间的情况进行补充说明。 图15是表示向下运行时梯级位于倾斜部分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6是图15的A箭头向视图,图17是图16的B部分的放大图。如上述图所示,在自动扶梯向下进行运行时,如果乘客站立在梯级1的侧部,尤其是在橡胶制的长筒靴4的开口部分与裙部护板5比较紧密地接触的情况下等,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将鞋朝踢板3的内部拉曳的力。另外,图18是表示向上运行时梯级位于倾斜部分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9是图18的C箭头向视图。在自动扶梯向上进行运行时,尤其是在聚氯乙烯制的比较柔软的拖鞋6等与裙部护板5比较紧密地接触的情况下等,同样会产生将拖鞋6的侧面朝防滑条2的内部拉曳的力。因此,为了防止上述事故,需要开发出能够使乘客传送设备变得更为安全和舒适的自动扶梯用的梯级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客传送设备,使得在乘客乘在自动扶梯等乘客传送设备上时,即使不小心鞋子与裙部护板发生了接触,也能够防止脚被夹在梯级和裙部护板之间的事故发生。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其具有框架,该框架设置在建筑结构物上;出入口地板,所述出入口地板分别设置在该框架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 梯级链条,该梯级链条环状连接以在所述出入口地板之间进行循环移动;梯级,该梯级与该梯级链条连接,并且具有防滑条和踢板;栏杆,该栏杆在所述梯级的两侧竖立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上;以及裙部护板,该裙部护板在所述栏杆的下部的位置分别隔开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梯级的两个侧面,所述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踢板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具有从所述踢板的表面突出的高度的第一横档构件,所述第一横档构件具有面对所述裙部护板的第一外侧面、位于该第一外侧面的相反侧的第一内侧面以及构成顶部的第一顶面,在所述第一顶面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形成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被形成为倾斜的形状,使得在沿着与所述第一横档构件的长度方向正交且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交的面截断所述第一横档构件而得到的截面中,使通过连接沿着所述第一外侧面划出的第一假想线、沿着所述第一倾斜面划出的第二假想线以及与所述第一外侧面和所述第一倾斜面相交地划出的第三假想线的交点而形成的假想三角形中的形成在构成一部分所述第一假想线的边与构成一部分所述第二假想线的边之间的内角成为锐角,使由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一内侧面相交而形成的内角成为钝角或者直角。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第一横档构件上形成有第一倾斜面,所以即使在鞋子等与裙部护板紧密地接触的情况下,也因为鞋子等会沿着第一倾斜面变形(参照图6),而能够抑制鞋子等被夹在梯级和裙部护板之间的情况发生。在本发明中,第一横档构件具有从踢板的表面突出的高度,如果在踢板的表面上形成有凹凸条,则第一横档构件具有比该凹凸条的凸部突出得更高的高度。此外,本发明的第一横档构件只要在第一顶面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形成有第一倾斜面即可。因此,在第一顶面的整个面上形成第一倾斜面的结构也包括在本发明的第一横档构件中。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在所述第一顶面上形成有在沿着与所述第一横档构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面截断所述第一横档构件而得到的截面中与所述第一外侧面以及所述第一内侧面垂直相交的第一平坦面,并且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一平坦面沿着所述第一横档构件的长度方向交替地连续形成。在本结构中,由于在第一顶面上交替地形成有第一倾斜面和第一平坦面,所以在通过机械加工对由板材构成的第一横档构件的边缘进行倒角而形成第一倾斜面的情况下, 与在第一顶面的整个面上形成第一倾斜面的情况相比,具有能够缩短机械加工的时间和降低成本的优点。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在所述第一横档构件的内侧附近的位置上,沿着与所述第一横档构件平行的方向设置有具有从所述踢板的表面突出的高度的第一辅助横档构件, 所述第一辅助横档构件的高度在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一内侧面相交的交界线的高度以下。根据本结构,由于在第一横档构件的内侧附近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辅助横档构件,所以能够抑制鞋子等靠近裙部护板(参照图10)。也就是说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并且,由于第一辅助横档构件的高度被限制在第一横档构件的第一倾斜面和第一内侧面相交的交界线的高度以下,所以,即使鞋子等万一越过第一辅助横档构件而与裙部发生了接触, 也能够通过第一倾斜面使鞋子等变形(参照图11)。因此,通过第一倾斜面来防止鞋子等被夹入这一功能不会受到损害。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在所述防滑条的两个侧边的整个边上分别设置有具有从所述防滑条的表面突出的高度的第二横档构件,所述第二横档构件具有面对所述裙部护板的第二外侧面、位于该第二外侧面的相反侧的第二内侧面以及构成顶部的第二顶面,在所述第二顶面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形成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被形成为倾斜的形状,使得在沿着与所述第二横档构件的长度方向正交且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相交的面截断所述第二横档构件而得到的截面中,使通过连接沿着所述第二外侧面划出的第四假想线、沿着所述第二倾斜面划出的第五假想线以及与所述第二外侧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相交地划出的第六假想线的交点而形成的假想三角形中的形成在构成一部分所述第四假想线的边与构成一部分所述第五假想线的边之间的内角成为锐角,使由所述第二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内侧面相交而形成的内角成为钝角或者直角。根据本结构,由于在防滑条上也与踢板一样设置有相同的横档构件,所以具有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的优点。其中,上述发明的第二横档构件具有从防滑条的表面突出的高度,如果在防滑条的表面上形成有凹凸条,则第二横档构件设置成具有比该凹凸条的凸部突出得更高的高度。此外,在本结构中,第二横档构件只要在第二顶面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形成有第二倾斜面即可。因此,在第二顶面的整个面上形成第二倾斜面的结构也包括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横档构件中。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在所述第二顶面上形成有在沿着与所述第二横档构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面截断所述第二横档构件而得到的截面中与所述第二外侧面以及所述第二内侧面垂直相交的第二平坦面,并且所述第二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平坦面沿着所述第二横档构件的长度方向交替地连续形成。在本结构中,由于在第二顶面上交替地形成有第二倾斜面和第二平坦面,所以在通过机械加工对由板材构成的第二横档构件的边缘进行倒角而形成第二倾斜面的情况,与在第二顶面的整个面上形成第二倾斜面的情况相比,具有能够缩短机械加工的时间和降低成本的优点。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在所述第二横档构件的内侧附近的位置,沿着与所述第二横档构件平行的方向设置有具有从所述防滑条的表面突出的高度的第二辅助横档构件,所述第二辅助横档构件的高度在所述第二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内侧面相交的交界线的高度以下。根据本结构,由于在第二横档构件的内侧附近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辅助横档构件, 所以能够抑制鞋子等靠近裙部护板。也就是说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并且,由于第二辅助横档构件的高度被限制在第二横档构件的第二倾斜面和第二内侧面相交的交界线的高度以下,所以,即使鞋子等万一越过第二辅助横档构件而与裙部发生了接触,也能够通过第二倾斜面使鞋子等变形。因此,通过第二倾斜面来防止鞋子等被夹入这一功能不会受到损害。并且,它们的功能与上述第一辅助横档构件的功能相同。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其具有框架,该框架设置在建筑结构物上;出入口地板,所述出入口地板分别设置在该框架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梯级链条,该梯级链条环状连接以在所述出入口地板之间进行循环移动; 梯级,该梯级与该梯级链条连接,并且具有防滑条;栏杆,该栏杆在所述梯级的两侧竖立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上;以及裙部护板,该裙部护板在所述栏杆的下部的位置分别隔开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梯级的两个侧面,所述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滑条的两个侧边的整个边上分别设置有具有从所述防滑条的表面突出的高度的第二横档构件,所述第二横档构件具有面对所述裙部护板的第二外侧面、位于该第二外侧面的相反侧的第二内侧面以及构成顶部的第二顶面,在所述第二顶面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形成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被形成为倾斜的形状,使得在沿着与所述第二横档构件的长度方向正交且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相交的面截断所述第二横档构件而得到的截面中,使通过连接沿着所述第二外侧面划出的第四假想线、沿着所述第二倾斜面划出的第五假想线以及与所述第二外侧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相交地划出的第六假想线的交点而形成的假想三角形中的形成在构成一部分所述第四假想线的边与构成一部分所述第五假想线的边之间的内角成为锐角,使由所述第二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内侧面相交而形成的内角成为钝角或者直角。根据该另一方面的发明,由于在第二横档构件上形成有第二倾斜面,所以即使在鞋子等与裙部护板紧密地接触的情况下,也因为鞋子等会如上所述地沿着第二倾斜面变形,而能够抑制鞋子等被夹在梯级和裙部护板之间。其中,上述另一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横档构件具有从防滑条的表面突出的高度,如果在防滑条的表面上形成有凹凸条,则将第二横档构件设置成具有比该凹凸条的凸部突出得更高的高度。此外,在上述另一方面的发明中,第二横档构件只要在第二顶面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形成有第二倾斜面即可。因此,在第二顶面的整个面上形成第二倾斜面的结构也包括在上述另一方面的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横档构件中。此外,在上述另一方面的发明的结构中,优选在所述第二顶面上形成有在沿着与所述第二横档构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面截断所述第二横档构件而得到的截面中与所述第二外侧面以及所述第二内侧面垂直相交的第二平坦面,并且所述第二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平坦面沿着所述第二横档构件的长度方向交替地连续形成。根据本结构,由于在第二顶面上交替地形成有第二倾斜面和第二平坦面,所以在通过机械加工对由板材构成的第二横档构件的边缘进行倒角而形成第二倾斜面的情况,与在第二顶面的整个面上形成第二倾斜面的情况相比,具有能够缩短机械加工的时间和降低成本的优点。
另外,在上述另一方面的发明的结构中,优选在所述第二横档构件的内侧附近的位置,沿着与所述第二横档构件平行的方向设置有具有从所述防滑条的表面突出的高度的第二辅助横档构件,所述第二辅助横档构件的高度在所述第二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内侧面相交的交界线的高度以下。根据本结构,由于在第二横档构件的内侧附近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辅助横档构件,所以能够抑制鞋子等靠近裙部护板。也就是说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并且,由于第二辅助横档构件的高度被限制在第二横档构件的第二倾斜面和第二内侧面相交的交界线的高度以下,所以,即使鞋子等万一越过第二辅助横档构件而与裙部发生了接触,也能够通过第二倾斜面使鞋子等变形。因此,通过第二倾斜面来防止鞋子等被夹入这一功能不会受到损害。发明效果根据上述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乘客传送设备,由于其将踢板以及/或者防滑条的两侧端部的高度设定得比两侧端部以外的部位高,并且设置了倒角部分(倾斜面),所以即使乘在自动扶梯等乘客传送设备上的乘客的鞋子与裙部护板发生了紧密接触,也能够防止脚被夹在梯级和裙部护板之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D-D截面图。图3是图2所示的第一横档构件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4是图1的E-E截面图。图5是图4所示的第二横档构件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6是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第一横档构件的作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侧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第一横档构件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8 (a)是图7的F-F截面图, 图8(b)是图7的G-G截面图。图9是图7所示的第二横档构件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9 (a)是图7的H-H截面图, 图9(b)是图7的I-I截面图。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横档构件的局部放大截面图,是用于对第一横档构件的结构和作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横档构件的局部放大截面图,是用于对第一横档构件的结构和作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图12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横档构件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横档构件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14是对现有的自动扶梯的位于导轨的倾斜部分时的梯级的一部分进行放大图示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图15是表示现有的自动扶梯向下运行时梯级位于导轨的倾斜部分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6是图15的A箭头向视图。图17是图16的B部分的放大图。图18是表示在现有的自动扶梯向上进行运行时梯级位于导轨的倾斜部分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9是图18的C箭头向视图。图20是对现有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作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符号说明1 梯级2防滑条2a防滑条表面2b防滑条凹槽底面3 踢板3a踢板表面3b踢板凹槽底面4长筒靴5裙部护板6 拖鞋7 滚轮8第一横档构件8a第一倾斜面(第一顶面)8b第一外侧面8c第一内侧面9第二横档构件9a第二倾斜面(第二顶面)9b第二外侧面9c第二内侧面10凹凸条11凹凸条108第一横档构件108d第一平坦面(第一顶面)109第二横档构件109d第二平坦面(第二顶面)208第一横档构件208e第一辅助横档构件308第一横档构件308a第一倾斜面(第一顶面)408第一横档构件408a第一倾斜面(第一顶面)408e顶面(第一顶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的一例的自动扶梯具有框架,该框架设置在建筑结构物上;出入口地板,该出入口地板分别设置在该框架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梯级链条,该梯级链条环状连接以在所述出入口地板之间进行循环移动;多个梯级1,该多个梯级1与该梯级链条连接;栏杆,该栏杆在多个梯级的两侧竖立地设置在框架上;以及裙部护板5,该裙部护板5在栏杆的下部的位置分别隔开间隔地设置在梯级的两个侧面。由于上述自动扶梯的各个结构是已知技术,所以省略了所述结构中的大部分结构的图示。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梯级1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梯级1的侧视图,多个梯级1通过上述环状的梯级链条(未图示) 连接,并且通过滚轮7在未图示的导轨的引导下行走移动。在梯级1的顶面侧安装有防滑条2,在正面侧安装有踢板3。图2是图1的D-D截面图,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梯级的主要部分的详细图。如图2所示,第一横档构件8通过螺钉固定在踢板3的两个侧边。此外,在图2中只示出了设置在踢板3的一个侧边上的第一横档构件8,但实际上在另一个侧边上也设置有第一横档构件8。也就是说两根第一横档构件8分别设置在踢板3的两个侧边。该第一横档构件8的长度与踢板3侧边的长度相同,在将该第一横档构件8安装在踢板3的侧边上后,形成第一横档构件8在整个侧边从踢板3的表面突出的状态。如图2所示,第一横档构件8从踢板3的凹凸条10的凸部的顶部突出的高度为 Li。在构成第一横档构件8的顶部的第一顶面的整个面上形成有朝着内侧向下倾斜的第一倾斜面8a。该第一倾斜面8a的详细形状如图3所示。图3表示在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沿着与长度方向正交的面截断第一横档构件8而得到的截面。如图3所示,第一横档构件8 具有面对裙部护板5的第一外侧面Sb、位于该第一外侧面8b的相反侧的第一内侧面8c以及第一倾斜面8a,第一倾斜面8a被形成为倾斜的形状,使得在连接沿着第一外侧面8b划出的第一假想线、沿着第一倾斜面8a划出的第二假想线以及与第一外侧面8b和第一倾斜面 8a相交地划出的第三假想线的交点而形成的假想三角形中,使形成在构成一部分第一假想线的边与构成一部分第二假想线的边之间的内角α 1成为锐角,使由第一倾斜面8a和第一内侧面8c相交而形成的内角β 1成为钝角。此外,第一横档构件8通过对树脂材料进行成形加工而制成。在第一实施方式例中,在梯级1的防滑条2的两个侧边设置有与第一横档构件8 相同形状的第二横档构件9。以下参照图4和图5对第二横档构件9进行说明。图4是图 1的E-E截面图,图5表示在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沿着与长度方向正交的面截断第二横档构件9而得到的截面。如图4所示,第二横档构件9通过螺钉固定在防滑条2的两个侧边。 此外,在图4中只示出了设置在防滑条2的一个侧边上的第二横档构件9,但实际上在另一个侧边上也设置有第二横档构件9。也就是说两根第二横档构件9分别设置在防滑条2的两个侧边。如图1所示,该第二横档构件9的长度比防滑条2的侧边的长度稍长。更为详细地说,第二横档构件9的长度为防滑条2的侧边的长度加上第一横档构件8的高度而得到的值。因此,在将该第二横档构件9与防滑条2的侧边的一端(图1的右端)对合而进行安装后,形成第二横档构件9在整个侧边从防滑条2的表面突出的状态。并且,从防滑条2 突出的部分(图1的左端)与设置在踢板3上的第一横档构件8的高度相一致,因此,从图 1可以知道,第一横档构件8和第二横档构件9呈连接成一体的形状。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梯级1的与裙部护板5邻近的侧缘部分形成有由第一横档构件8和第二横档构件9构成的凸条。如图4所示,第二横档构件9从防滑条2的凹凸条11的凸部的顶部突出的高度为 L2。在构成第二横档构件9的顶部的第二顶面的整个面上形成有朝向内侧向下倾斜的第二倾斜面9a。以下参照图5进行详细说明。第二横档构件9具有面对裙部护板5的第二外侧面%、位于该第二外侧面9b的相反侧的第二内侧面9c以及第二倾斜面9a,该第二倾斜面 9a被形成为倾斜的形状,使得在连接沿着第二外侧面9b划出的第四假想线、沿着第二倾斜面9a划出的第五假想线以及与第二外侧面9b和第二倾斜面9a相交地划出的第六假想线的交点而形成的假想三角形中,使形成在构成一部分第四假想线的边与构成一部分第五假想线的边之间的内角α 2成为锐角,使由第二倾斜面9a和第二内侧面9c相交而形成的内角β2成为钝角。此外,第二横档构件9通过对树脂材料进行成形加工而制成。以下通过与现有技术进行比较来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作用。图 20是表示在现有的自动扶梯的梯级中长筒靴4的开口部分与裙部护板5在比较紧密地接触时的状态的作用图。在向下进行运行时,尤其是在橡胶制的长筒靴4的开口部分与裙部护板5比较紧密地接触的情况下等,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产生将长筒靴朝踢板3的内部拉曳的力。此时,由于长筒靴4的开口部分与裙部护板5的接触角度θ大,所以踢板3与裙部护板5之间的间隙越大,长筒靴4越容易被夹住。另一方面,图6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中长筒靴4的开口部分与裙部护板5比较紧密地接触时的状态的作用图。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即使橡胶制的长筒靴4的缘部与裙部护板5发生了比较紧密的接触,由于开口部分沿着第一横档构件8的第一倾斜面8a的倾斜角度(倒角的角度)变形,所以能够将长筒靴4的开口部分与裙部护板5的接触角度θ抑制为较小角度。此外,由于在第一倾斜面8a 的宽度(倒角的宽度)W这一宽阔的面上承受与将长筒靴朝内拉曳的摩擦力相反的反作用力,所以能够提高相对于开口部分的变形的刚性。由此,能够防止橡胶制的长筒靴4的缘部被夹在踢板3和裙部护板5之间的事故发生,能够提高安全性。设置在踢板3的两个侧边部分的第一横档构件8能够特别有效地防止脚在自动扶梯向下进行运行时被夹住。在自动扶梯向上进行运行时,尤其是在聚氯乙烯制的比较柔软的拖鞋6等与裙部护板5比较紧密地接触的情况下等,会发生将拖鞋6的侧面朝着防滑条2的内部拉曳的力, 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防滑条2上设置有第二横档构件9,所以根据与上述相同的原理,能够提高相对于鞋子等的变形的刚性,所以能够防止鞋子被夹在防滑条2和裙部护板5 之间的事故发生,能够提高安全性。也就是说,设置在防滑条2的两个侧边部分的第二横档构件9能够特别有效地防止脚在自动扶梯向上运行时被夹住。以下参照图7至图9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第一横档构件和第二横档构件的结构进行说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例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并且省略其说明。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装有第一横档构件108和第二横档构件109时的梯级1的侧视图,图8(a)是图7的F-F截面图,图8 (b)是图7的G-G截面图, 图9(a)是图7的H-H截面图,图9(b)是图7的I-I截面图。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横档构件108沿着踢板3的两个侧边的整体安装在踢板 3的两个侧边,通过螺钉固定在踢板3的表面上。该第一横档构件108从踢板3的凹凸条 10的凸部的顶部突出的高度为Li。第一横档构件108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例中的第一横档构件8的形状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构成顶部的第一顶面的形状与第一横档构件8的形状不同。具体来说是,如图7所示,在第一横档构件108中的范围1的区域形成有图8(a) 所示那样的第一倾斜面8a,在范围2的区域形成有图8(b)所示那样的第一平坦面108d。 也就是说,第一横档构件108的第一顶面上交替地连续形成有第一倾斜面8a和第一平坦面 108d。如图8(b)所示,第一平坦面108d被形成为与第一外侧面8b和第一内侧面8c垂直相交的面。另一方面,如图7和图9所示,第二横档构件109安装在防滑条2的两个侧边的整个边上,并通过螺钉固定在防滑条2的表面。该第二横档构件109从防滑条2的凹凸条11 的凸部的顶部突出的高度为L2,其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例中的第二横档构件9等的形状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构成顶部的第二顶面的形状与第二横档构件9的形状不同。具体来说是,如图7所示,在第二横档构件109中的范围3的区域形成有图9(a) 所示那样的第二倾斜面9a,在范围4的区域形成有图9(b)所示那样的第二平坦面109d。 也就是说,第二横档构件109的第二顶面上交替地连续形成有第二倾斜面9a和第二平坦面 109d。如图9(b)所示,第二平坦面109d被形成为与第二外侧面9b和第二内侧面9c垂直相交的面。根据该结构,也能够通过第一倾斜面8a和第二倾斜面9a来防止鞋子等被夹在裙部护板和梯级之间的间隙中,使得自动扶梯能够进行安全运行。以下参照图10和图11对第一横档构件的第三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例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并且省略其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第一横档构件208设置在踢板3的两个侧边的整个边上。如图10所示,该第一横档构件208 从踢板3的凹凸条10的凸部的顶部突出的高度为Li。在构成第一横档构件208的顶部的第一顶面的整个面形成有朝内侧向下倾斜的第一倾斜面8a。以上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第一横档构件8的结构相同,而第三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第一横档构件208的特征在于在内侧附近的位置上进一步设置有第一辅助横档构件208e。该第一辅助横档构件208e具有与第一横档构件208相同的长度,沿着与第一横档构件208平行的方向设置。第一辅助横档构件208e从踢板3的凹凸条10的凸部的顶部突出的高度为L3,该第一辅助横档构件208e的构成顶部的顶面的整个面均被构造成平坦面。 其中,第一辅助横档构件208e的高度L3低于第一横档构件208的高度Ll,并且与第一横档构件208的第一倾斜面8a和第一内侧面8c相交的交界线的高度相同。此外,该第一辅助横档构件208e与第一横档构件208 —体形成。根据本第三实施方式例,如图10所示,即使长筒靴4的开口部分与裙部护板5发生了比较紧密的接触,也可以在长筒靴4与第一横档构件208发生接触前的阶段,通过使第一辅助横档构件208e与长筒靴4抵接而使长筒靴4变形。因此,能够进一步缩小长筒靴4 的开口部分与裙部护板5的接触角度θ。随着该接触角度θ变小,长筒靴4的开口部分与裙部护板5之间的摩擦力降低,所以能够在事先防止长筒靴4被夹入裙部护板5与踢板 3之间的间隙中。也就是说,由于能够通过第一辅助横档构件208e缩小长筒靴4与裙部护板5的接触角度θ,所以即使长筒靴4与裙部护板5发生了接触,也能够使得长筒靴4在裙部护板5的表面上滑动而与梯级1 一起移动。并且,从图中可以知道,图10所示的接触角度θ小于图6所示的接触角度θ。即使万一长筒靴4的开口部分就要被夹入踢板3和裙部护板5之间的间隙中,但如图11所示,由于开口部分沿着第一横档构件208的呈锐角的第一倾斜面8a变形,所以能够将筒靴4的开口部分与裙部护板5的接触角度抑制在较小的角度,从而能够切实地防止长筒靴4被夹入裙部护板5和踢板3之间的间隙中。也就是说,根据第三实施方式例,首先通过第一辅助横档构件208e来防止长筒靴4被夹入到踢板3和裙部护板5之间的间隙中, 在仍然不能防止而使得长筒靴4就要被夹入该间隙中时,能够通过第一横档构件208来防止长筒靴4被夹入。因此,能够进一步确保安全性。以下参照图12对第一横档构件的第四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该第四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第一横档构件308与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第一横档构件8相比第一倾斜面的形状不同,而除此以外的结构相同。因此,以下仅对第一横档构件308的第一倾斜面308a 的形状进行说明。此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例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如图12所示,第一横档构件308具有面对裙部护板5的第一外侧面Sb、位于该第一外侧面8b的相反侧的第一内侧面8c以及第一倾斜面308a,第一倾斜面308a被形成为倾斜的形状,使得在连接沿着第一外侧面8b划出的第一假想线、沿着第一倾斜面308a划出的第二假想线以及与第一外侧面8b和第一倾斜面308a相交地划出的第三假想线的交点而形成的假想三角形中,使形成在构成一部分第一假想线的边与构成一部分第二假想线的边之间的内角α 成为锐角,使由第一倾斜面308a和第一内侧面8c相交而形成的内角Yl成为直角。根据这一结构,也能够借助第一倾斜面308a使鞋子等变形而缩小接触角度θ,所以能够防止鞋子等被夹入到裙部护板与梯级之间的间隙中。因此,能够使自动扶梯进行安全运行。以下参照图13对第一横档构件的第五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该第五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第一横档构件408与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第一横档构件8相比第一顶面的形状不同,而除此以外的结构相同。因此,以下仅对第一横档构件408的第一顶面的形状进行说明。此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例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如图13所示,第一横档构件408具有面对裙部护板5的第一外侧面Sb、位于该第一外侧面8b的相反侧的第一内侧面8c、第一倾斜面408a以及顶面408e。顶面408e是连接第一外侧面8b和第一倾斜面408a的平坦面,由该顶面408e和第一倾斜面408a构成第一横档构件408的顶部。也就是说,顶面408e和第一倾斜面408a加起来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顶面。此外,第一倾斜面408a被形成为倾斜的形状,使得在连接沿着第一外侧面8b划出的第一假想线、沿着第一倾斜面408a划出的第二假想线以及与第一外侧面8b和第一倾斜面408a相交地划出的第三假想线的交点而形成的假想三角形中,使形成在构成一部分第一假想线的边与构成一部分第二假想线的边之间的内角α 1成为锐角,使由第一倾斜面 408a和第一内侧面8c相交而形成的内角β 成为钝角。根据这一结构,也能够借助第一倾斜面408a使鞋子等变形而缩小接触角度θ,所以能够防止鞋子等被夹入到裙部护板与梯级之间的间隙中。因此,能够使自动扶梯进行安全运行。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例,具有能够防止脚被夹在自动扶梯的梯级和裙部护板之间的事故发生这一优越的效果。并且,也能够将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第一横档构件208的结构、第四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第一横档构件308的结构以及第五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第一横档构件408的结构应用于设置在防滑条2上的第二横档构件的结构中。例如,在设置在防滑条2上的第二横档构件109的内侧附近的位置,在与第二横档构件109平行的方向一体地设置长度与第二横档构件109相同的第二辅助横档构件。并且, 将该第二辅助横档构件从防滑条2的凹凸条11的凸部的顶部突出的高度形成为高度L3。 此外,将该第二辅助横档构件的构成顶部的顶面的整个面形成为平坦面。并且,将第二辅助横档构件的高度L3设定为低于第二横档构件109的高度L2,并且与第二横档构件109的第二倾斜面9a和第二内侧面9c相交的交界线的高度相同。如此,通过采用在第二横档构件上设置第二辅助横档构件的结构,能够获得与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例中所说明的作用和效果相同的作用和效果,所以能够防止鞋子被夹在防滑条2和裙部护板5之间。此外,除了在踢板上设置第一横档构件且在防滑条上设置第二横档构件的结构以外,还可以采用在踢板上设置第一横档构件但不在防滑条上设置第二横档构件的结构,并且也可以采用在防滑条上设置第二横档构件但不在踢板上设置第一横档构件的结构。可以根据安全方面和成本方面的情况适当地选择在踢板和防滑条中的哪一个上设置横档构件, 或在踢板和防滑条上都设置横档构件。例如也可以采用在踢板上设置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第一横档构件108并在防滑条上设置第一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第二横档构件9的结构或者在踢板上设置第三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第一横档构件208并在防滑条上设置第二实施方式例所涉及的第二横档构件109的结构等,也就是说,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例的结构中的形状各不相同的第一横档构件和第二横档构件组合在一个梯级上。此外,也可以将第一横档构件的高度Ll和第二横档构件的高度L2设定为相同的尺寸。当然也可以在自动扶梯以外的乘客传送设备,例如电动通道等的梯级的防滑条部分设置上述第二横档构件。
权利要求
1.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具有框架,该框架设置在建筑结构物上;出入口地板,所述出入口地板分别设置在该框架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梯级链条,该梯级链条环状连接以在所述出入口地板之间进行循环移动;梯级,该梯级与该梯级链条连接,并且具有防滑条和踢板;栏杆,该栏杆在所述梯级的两侧竖立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上;以及裙部护板,该裙部护板在所述栏杆的下部的位置分别隔开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梯级的两个侧面,所述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踢板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具有从所述踢板的表面突出的高度的第一横档构件,所述第一横档构件具有面对所述裙部护板的第一外侧面、位于该第一外侧面的相反侧的第一内侧面以及构成顶部的第一顶面,在所述第一顶面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形成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被形成为倾斜的形状,使得在沿着与所述第一横档构件的长度方向正交且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交的面截断所述第一横档构件而得到的截面中,使通过连接沿着所述第一外侧面划出的第一假想线、沿着所述第一倾斜面划出的第二假想线以及与所述第一外侧面和所述第一倾斜面相交地划出的第三假想线的交点而形成的假想三角形中的形成在构成一部分所述第一假想线的边与构成一部分所述第二假想线的边之间的内角成为锐角,使由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一内侧面相交而形成的内角成为钝角或者直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顶面上形成有在沿着与所述第一横档构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面截断所述第一横档构件而得到的截面中与所述第一外侧面以及所述第一内侧面垂直相交的第一平坦面,并且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一平坦面沿着所述第一横档构件的长度方向交替地连续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横档构件的内侧附近的位置上,沿着与所述第一横档构件平行的方向设置有具有从所述踢板的表面突出的高度的第一辅助横档构件,所述第一辅助横档构件的高度在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一内侧面相交的交界线的高度以下。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滑条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具有从所述防滑条的表面突出的高度的第二横档构件,所述第二横档构件具有面对所述裙部护板的第二外侧面、位于该第二外侧面的相反侧的第二内侧面以及构成顶部的第二顶面,在所述第二顶面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形成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被形成为倾斜的形状,使得在沿着与所述第二横档构件的长度方向正交且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相交的面截断所述第二横档构件而得到的截面中,使通过连接沿着所述第二外侧面划出的第四假想线、沿着所述第二倾斜面划出的第五假想线以及与所述第二外侧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相交地划出的第六假想线的交点而形成的假想三角形中的形成在构成一部分所述第四假想线的边与构成一部分所述第五假想线的边之间的内角成为锐角,使由所述第二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内侧面相交而形成的内角成为钝角或者直角。
5. 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具有框架,该框架设置在建筑结构物上;出入口地板,所述出入口地板分别设置在该框架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梯级链条,该梯级链条环状连接以在所述出入口地板之间进行循环移动;梯级,该梯级与该梯级链条连接,并且具有防滑条;栏杆,该栏杆在所述梯级的两侧竖立地设置在所述框架上;以及裙部护板,该裙部护板在所述栏杆的下部的位置分别隔开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梯级的两个侧面,所述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滑条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具有从所述防滑条的表面突出的高度的第二横档构件,所述第二横档构件具有面对所述裙部护板的第二外侧面、位于该第二外侧面的相反侧的第二内侧面以及构成顶部的第二顶面,在所述第二顶面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形成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被形成为倾斜的形状,使得在沿着与所述第二横档构件的长度方向正交且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相交的面截断所述第二横档构件而得到的截面中,使通过连接沿着所述第二外侧面划出的第四假想线、沿着所述第二倾斜面划出的第五假想线以及与所述第二外侧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相交地划出的第六假想线的交点而形成的假想三角形中的形成在构成一部分所述第四假想线的边与构成一部分所述第五假想线的边之间的内角成为锐角,使由所述第二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内侧面相交而形成的内角成为钝角或者直角。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顶面上形成有在沿着与所述第二横档构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面截断所述第二横档构件而得到的截面中与所述第二外侧面以及所述第二内侧面垂直相交的第二平坦面,并且所述第二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平坦面沿着所述第二横档构件的长度方向交替地连续形成。
7.如权利要求4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横档构件的内侧附近的位置,沿着与所述第二横档构件平行的方向设置有具有从所述防滑条的表面突出的高度的第二辅助横档构件,所述第二辅助横档构件的高度在所述第二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内侧面相交的交界线的高度以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即使乘在自动扶梯等上的乘客的鞋子等因不小心而与裙部护板发生了接触,也能够防止脚被夹在梯级和裙部护板之间的事故发生。在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中,在踢板(3)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具有从踢板(3)的表面突出的高度(L1)的第一横档构件(8),该第一横档构件(8)具有面对裙部护板(5)的第一外侧面(8b)、位于该第一外侧面(8b)的相反侧的第一内侧面(8c)以及构成顶部的第一顶面,在第一顶面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形成有第一倾斜面(8a)。第一倾斜面(8a)的截面被形成为倾斜的形状,使得第一外侧面和第一倾斜面之间的内角成为锐角,并且使得第一倾斜面和第一内侧面的内角成为钝角或者直角。
文档编号B66B29/02GK102190235SQ20111003954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0日
发明者松本达也, 猪濑铁平, 阿部义雄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