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传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438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乘客传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扶梯、电动通道等乘客传送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将引导靴安装在梯级上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乘客传送设备具有框架,该框架设置在建筑结构物上;出入口地板,所述出入口地板设置在该框架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梯级,所述梯级连接成环状以在两端的出入口地板之间进行循环移动;导轨,所述导轨安装在框架上,用于沿着规定的移动路径引导梯级;以及裙部护板,该裙部护板同样安装在框架上,并且位于梯级的移动方向两侧的位置上,自动扶梯的梯级具有防滑条,该防滑条供乘客站立;踢板,该踢板构成各个梯级的台阶部分;支架(在自动扶梯中,该支架通常被称为“三角形支架”),该支架设置在所述防滑条和踢板的侧端部分,将在导轨上行走的滚轮支撑成能够旋转;以及引导靴,该引导靴安装在支架上。引导靴与裙部护板的表面滑动接触,用于限制梯级的在左右方向上的运动,并且防止有异物夹入形成在裙部护板和梯级之间的间隙部分中。另一方面,电动通道的梯级没有踢板部分,而由防滑条、支架、滚轮和引导靴构成。作为现有的乘客传送设备的梯级,已知有采用铝压铸件等将防滑条和支架(如果是自动扶梯的梯级,则还包括踢板)成型为一体而成的梯级,或者采用不锈钢等分别制作上述构件后用螺栓等结合构件将所述构件一体地组装起来而成的梯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O图9表示由铝压铸件制成的自动扶梯用的梯级,其中符号2表示梯级,符号5表示裙部护板。此外,图中的符号11表示防滑条,12表示踢板,13表示三角形支架,14表示前部滚轮,15表示用于安装前部滚轮14的前轴,16表示后部滚轮,17表示用于安装后部滚轮16 的后轴,18表示引导靴。从图9可以知道,在由铝压铸件制成的自动扶梯用的梯级2上,在三角形支架13的外表面一体地形成有用于将引导靴18安装在三角形支架13的外表面上的凸部13a,引导靴18例如通过螺栓等被安装在该凸部13a的前端部分。另一方面,在通过组装由不锈钢等制作的各个零部件而成的梯级2中,由于成本方面的原因,无法做到一体地形成用于将引导靴18安装在三角形支架13的外表面上的凸部13a。因此在这种梯级2中,作为将引导靴18安装在三角形支架13上的方法,已知有以后加工的方式将与三角形支架13分别制作的凸部13a或者用于取代凸部13a的引导靴安装部安装在三角形支架13的外表面上的方法,此时,与由铝压铸件制成的自动扶梯用的梯级相比,同样存在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大幅度上升以及组装作业繁琐等问题。专利文献1 日本国专利特开2004-1614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在该乘客传送设备中,通过组装分别制作的零部件来制造梯级,并且通过低成本和切实的方式将引导靴安装在该梯级上,从而能够降低成本并实现良好的组装作业性。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其被构造成具有框架,该框架设置在建筑结构物上;出入口地板,该出入口地板设置在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多个梯级,所述梯级连接成环状以在上述出入口地板之间进行循环移动;裙部护板,该裙部护板安装在所述框架上,并且位于所述梯级的移动方向的两侧;以及引导靴,该引导靴安装在所述梯级的侧面,并与所述裙部护板滑动接触,在所述乘客传送设备中,所述梯级具有供乘客站立的防滑条、安装在该防滑条的侧端部分的支架、将所述防滑条和所述支架结合成一体的结合构件以及对所述防滑条和所述支架的结合进行加强的加强板,所述引导靴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加强板上。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制造一种价格低廉的乘客传送设备,该乘客传送设备由于不需要设置安装引导靴用的特殊构件,所以能够降低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实现良好的组装作业性,同时还能够防止异物夹入形成在裙部护板和梯级之间的间隙部分中。此外,按照具有上述结构的乘客传送设备,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还被构造成所述引导靴具有滑动接触部分和两根连接脚,该滑动接触部分由具有适度弹性的低摩擦材料构成,该两根连接脚从所述滑动接触部分的一个面朝着相同方向突出,所述引导靴通过使上述两根连接脚中的一根与所述加强板的正面抵接且另一根与所述加强板的背面抵接而安装在所述加强板上。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即使梯级的移动方向即引导靴相对于裙部护板的滑动方向成为反方向,也能够将引导靴在加强板上的安装强度保持为相同的强度,所以能够提高乘客传送设备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此外,即使两根连接脚中的某一根受到了损伤,也能够防止引导靴从加强板上脱落,因此具有良好的故障无碍性(fail safe) 0此外,按照具有上述结构的乘客传送设备,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还被构造成在所述连接脚的前端部分形成有卡止爪,并且在所述加强板的规定位置开设有与所述卡止爪卡合的卡合孔,通过使所述卡止爪与所述卡合孔卡合,将所述引导靴安装在所述加强板上。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只需使卡止爪与卡合孔进行搭扣式结合就能够在加强板上安装引导靴,所以能够简化乘客传送设备的安装作业。此外,按照具有上述结构的乘客传送设备,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还被构造成在所述连接脚的前端部分开设有螺栓贯穿孔,并且在所述加强板的规定位置也开设有螺栓贯穿孔,通过穿过所述螺栓贯穿孔的螺栓和与所述螺栓螺合的螺母将所述引导靴安装在所述加强板上。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通过螺栓和螺母对加强板和引导靴进行紧固,所以能够牢固地将引导靴安装在加强板上,由此能够提高乘客传送设备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由于引导靴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对防滑条和支架的结合进行加强的加强板上,所以不需要在支架上设置安装引导靴用的特殊构件,从而能够降低将引导靴安装在支架上所需的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同时能够实现良好的组装作业性。由此,能够以低成本制造一种乘客传送设备,该乘客传送设备能够防止异物夹入形成在裙部护板和梯级之间的间隙部分中。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梯级的侧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梯级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引导靴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引导靴安装在加强板上时的状态的截面图。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引导靴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引导靴的立体图。图8是用于电动通道的梯级的侧视图。图9是由铝压铸体等一体形成的梯级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符号说明1出入口地板2 梯级3 栏杆4移动扶手5裙部护板6 框架7a、7b 导轨11防滑条12 踢板13三角形支架14前部滚轮15 前轴16后部滚轮17 后轴18A、18B、18C 引导靴21 螺栓22 螺母23 支架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扶梯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从图1可以知道,本例的自动扶梯具有出入口地板1,该出入口地板1设置在建筑物的各个楼层的楼板上;多个梯级2,所述梯级2连接成环状以在下部楼层的出入口地板1和上部楼层的出入口地板1之间进行循环移动;栏杆3,该栏杆3设置在梯级2的移动方向的两侧;移动扶手4,该移动扶手4沿着栏杆3的外周与梯级2在相同的方向上进行循环移动;以及裙部护板5,该裙部护板5设置在栏杆3的下部。如图3所示,栏杆3和裙部护板5安装在框架6上。该框架6架设在下部楼层的楼板和上部楼层的楼板之间,用于对自动扶梯的整体进行支撑。在该框架6的规定的部分安装有梯级2的导轨7a、7b。如图2和图3所示,梯级2具有防滑条11,该防滑条11供乘客站立;踢板12,该踢板12构成各个梯级2的台阶部分;三角形支架13,该三角形支架13设置在所述防滑条 11和踢板12的侧端部分;前部滚轮14,该前部滚轮14通过前轴15由三角形支架13支撑成可以旋转;后部滚轮16,该后部滚轮16通过后轴17由三角形支架13支撑成可以旋转;加强板19,该加强板19安装在防滑条11和三角形支架13之间,用于提高上述各个构件11、 13之间的结合强度;以及引导靴18A,该引导靴18A安装在加强板19的端部,并且位于三角形支架13的外表面侧。防滑条11和踢板12由不锈钢板形成,三角形支架13、前轴15、后轴17以及加强板19由钢板形成。所述各个构件分别单独地制作,其中防滑条11与踢板12 之间以及防滑条11与三角形支架13之间由螺栓等结合构件组装成一体。此外,加强板19 也通过螺栓等结合构件组装在防滑条11和三角形支架13上。引导靴18A中的至少与裙部护板5滑动接触的部分由具有适度弹性的低摩擦材料形成。作为该材料,可以列举出聚缩醛类树脂和聚四氟乙烯树脂等。图4表示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引导靴18A,从图4可以知道,本实施例的引导靴 18A由被形成为圆板状的滑动接触部分18a、两根连接脚18b、18c以及两根卡止爪18d构成,其中两根连接脚18b、18c从该滑动接触部分18a的背面侧相平行地突出,两根卡止爪 18d分别隔开规定的间隔形成在各个连接脚18b、18c的前端部分的内表面。上述构件由具有适度弹性的低摩擦材料一体地构成。所述两根连接脚18b、18c以彼此之间隔开能够让加强板19插入的间隙的方式形成。此外,从图4和图5可以知道,所述两根连接脚18b、18c 不是隔着滑动接触部分18a的中心相对向地形成,而是形成在从滑动接触部分18a的中心朝前后偏移的位置上。形成在各个连接脚18b、18c上的两根卡止爪18d的间隔被形成为在卡止爪18d与后述的卡合孔19a、19b卡合时能够让卡止爪18d在必要的范围内进行弹性变形的大小。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用于安装该引导靴18A的加强板19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开设有两个用于对卡止爪18d进行卡止的卡合孔19a、19b。如图5所示,在安装引导靴18A时,将加强板19插入两根连接脚18b、18c之间。然后,从加强板19的正面侧将形成在连接脚18b上的卡止爪18d插入卡合孔19a内,同时从加强板19的背面侧将形成在连接脚18c上的卡止爪18d插入卡合孔19b内。插入到卡合孔19a、19b内的卡止爪18d在插入过程的初期被卡合孔19a、19b按压而向内弹性变形,在通过卡合孔19a、19b后的阶段,依靠其自身的弹性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从而被卡止在卡合孔 19a、19b 内。本例的引导靴18A具有从滑动接触部分18a的一个面朝着相同方向突出的两根连接脚18b、18c,该两根连接脚18b、18c中的一根与加强板19的正面抵接,另一根与加强板 19的背面抵接,所以即使梯级2的移动方向即引导靴18A相对于裙部护板5的滑动方向成为反方向,也能够将引导靴在加强板19上的安装强度保持在相同的程度,从而能够提高乘客传送设备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此外,即使两根连接脚18b、18c或者卡止爪18d中的某一根受到了损伤,也能够防止引导靴18A从加强板19上脱落,因此具有良好的故障无碍性。另外,本例的引导靴18A被构造成具有卡止爪18d,并且能够通过使该卡止爪18d与开设在加强板19上的卡合孔19a、19b卡合而安装到加强板19上,由此,引导靴18A能够方便地安装在加强板19上,所以能够简化乘客传送设备的安装作业。图6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引导靴18B。从图6可以知道,本例的引导靴18B 的特征在于从滑动接触部分18a的背面侧突出有长度不同的两根连接脚18b、18c,所述两根连接脚18b、18c隔着滑动接触部分18a的中心相对向地设置。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引导靴18A相同,所以采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对应的部分,并省略其说明。本例的引导靴18B仅通过使两根连接脚18b、18c的形成位置不同,就具有与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引导靴18A相同的效果。图7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引导靴18C。从图7可以知道,本例的引导靴18C 的特征在于不具有卡止爪18d,并且在两根连接脚18b、18c上分别开设有螺栓贯穿孔18e。 本例的引导靴18C通过使开设在加强板的规定位置上的未图示的螺栓贯穿孔和分别开设在两根连接脚18b、18c上的螺栓贯穿孔18e相一致,并在该状态下将螺栓21穿过所述螺栓贯穿孔,使螺母22与螺栓21的螺纹部分螺合而安装在加强板19上。此外,在图7的示例中,在两根连接脚18b、18c上各开设了两个螺栓贯穿孔18e,但螺栓贯穿孔18e的数量没有限制,可以设定成1个以上的任意数。在本例的引导靴18C中,由于能够通过螺栓21和螺母22紧固加强板19和引导靴18C,所以能够将引导靴18C牢牢地固定在加强板19上,由此能够提高乘客传送设备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自动扶梯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电动通道中。在适用于电动通道时,如图8所示,梯级2不具有踢板12,并且用四边形的支架 23来代替三角形支架13。其他部分与自动扶梯所具有的梯级相同,所以采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对应的部分,并省略其说明。此外,在图8中图示了前部滚轮14和后部滚轮16,但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个滚轮。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能够用于自动扶梯和电动通道等乘客传送设备。
权利要求
1.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具有框架,该框架设置在建筑结构物上;出入口地板,所述出入口地板设置在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多个梯级,所述梯级连接成环状以在所述出入口地板之间进行循环移动;裙部护板,该裙部护板安装在所述框架上,并且位于所述梯级的移动方向的两侧;以及引导靴,该引导靴安装在所述梯级的侧面,并与所述裙部护板滑动接触,所述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梯级具有供乘客站立的防滑条、安装在该防滑条的侧端部分的支架、将所述防滑条和所述支架结合成一体的结合构件以及对所述防滑条和所述支架的结合进行加强的加强板,所述引导靴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加强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靴具有滑动接触部分和两根连接脚,该滑动接触部分由具有适度弹性的低摩擦材料构成,该两根连接脚从所述滑动接触部分的一个面朝着相同方向突出,所述引导靴通过使所述两根连接脚中的一根与所述加强板的正面抵接且另一根与所述加强板的背面抵接而安装在所述加强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脚的前端部分形成有卡止爪,并且在所述加强板的规定位置开设有与所述卡止爪卡合的卡合孔,通过使所述卡止爪与所述卡合孔卡合,将所述引导靴安装在所述加强板上。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脚的前端部分开设有螺栓贯穿孔,并且在所述加强板的规定位置也开设有螺栓贯穿孔,通过穿过所述两个螺栓贯穿孔的螺栓和与所述螺栓螺合的螺母将所述引导靴安装在所述加强板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其具有框架(6),该框架(6)设置在建筑结构物上;出入口地板(1),所述出入口地板(1)设置在该框架(6)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多个梯级(2),所述梯级(2)连接成环状以在出入口地板(1)之间进行循环移动;以及裙部护板(5),该裙部护板(5)安装在框架(6)上,并且位于梯级(2)的移动方向两侧的位置上。梯级(2)具有防滑条(11),该防滑条(11)供乘客站立;支架(13或23),其安装在梯级(2)的侧端部分;加强板(19),该加强板(19)用于提高所述防滑条(11)和支架之间的结合强度,所述构件通过结合构件结合,引导靴(18A、18B或18C)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加强板的端部。
文档编号B66B23/12GK102190238SQ20111003954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5日
发明者松本达也, 猪濑铁平, 阿部义雄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