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气动液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4792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气动液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液压千斤顶。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气动液压千斤顶,其在液压油缸的活塞杆顶升后,要控制其落下时,通常采用铰链或拉杆打开回油阀或气动卸油装置打开回油阀。但无论用那一种方式,在活塞杆落下时都无法控制它落下的速度。在同等举升吨位下,根据设计压力不同,活塞杆直径大小是不一样的。设计压力越低,活塞杆直径越大,油缸内的储油量也就越多,负载下降的速度就慢,但是空载下降的速度也慢,工作效率低,而且体积大,很笨重。若要减小液压油缸体积和重量就必须将活塞杆直径做小,其压力就越高,油缸内的储油量也就越少,在负重载时,活塞杆落下就特别快。活塞杆下降太快会导致发生负载晃动、倾斜或顶位脱落等各种危险情况,无法保证财产和人生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气动液压千斤顶,其可克服现有气动液压千斤顶的上述缺点。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现提供以下具体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气动液压千斤顶,包括有操纵杆、主箱体、气动液压增压泵、液压油缸,气动液压增压泵安装在主箱体内,主要包括气缸体、油路块和气动卸油块,其中气动卸油块包括卸油块体和依工作关系顺序装设于卸油块体内的三通、卸油端盖、卸油活塞、卸油栓,卸油栓通向主回油路并与主回油路内第一钢球和第一弹簧配合工作,主回油路侧壁连通一支回油路,支回油路一端通向大回油通路,大回油通路为“凸”字形通孔,“凸”字形通孔内自上而下装有第二弹簧、第二钢球和钢球托,钢球托在下面托住第二钢球使钢球悬空,第二弹簧压在第二钢球上,大回油通路通过油路块通向液压油缸;支回油路的下侧还开有一小回油通路,小回油通路是一个很小的通孔,其穿过大回油通路“凸”字形通孔的孔肩通向大回油通路“凸”字形通孔底孔并最后通向液压油缸。本实用新型的卸油块在原有的卸油块主回油路的基础上通过一条支油路增设了各一条大、小回油通路,即设计了一自动限流装置,其能实现液压油缸活塞杆在空载或负载时下降速度快与慢的自动转换,即在负载下降时,它的下降速度会变的缓慢,以提高安全性能;当负载落地,千斤顶空载时,它的下降速度就会变的快,以提高工作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气动液压千斤顶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油缸和气动卸油块组合连接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卸油块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卸油块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如图1 2所示,一种改进的气动液压千斤顶,包括有操纵杆1、主箱体2、气动液压增压泵、液压油缸4,气动液压增压泵安装在主箱体内,主要包括气缸体6、油路块7和气动卸油块5,其中气动卸油块(如图 3 4所示)包括卸油块体501和依工作关系顺序装设于卸油块体内的三通505、卸油端盖 503、卸油活塞502、卸油栓504,卸油栓通向主回油路11并与主回油路内第一钢球A和第一弹簧A'配合工作,主回油路侧壁连通一支回油路12,支回油路12—端通向大回油通路 13,大回油通路为“凸”字形通孔,“凸”字形通孔内自上而下装有第二弹簧B'、第二钢球B 和钢球托,钢球托在下面托住第二钢球B使钢球悬空,第二弹簧B'压在第二钢球B上,大回油通路13通过油路块7通向液压油缸4 ;支回油路12的下侧还开有一小回油通路14,小回油通路14是一个很小的通孔,其穿过大回油通路“凸”字形通孔的孔肩131通向大回油通路“凸,,字形通孔底孔并最后通向液压油缸。在千斤顶举升并负载时,因液压油缸4内的压力通过回油油路作用在第二钢球B 上,克服第二弹簧B'的弹力使钢球向上顶在“凸”字形通孔的孔肩131上,堵住大回油通路 13,而堵住大回油通路13却不会堵住一小回油通路14。当负载要下降时,打开气动开关, 压缩空气从三通505进入,推动卸油活塞502,带动卸油栓504顶开第一钢球A,油缸内的高压液压油通过小回油通路14,经支回油路12和主回油路11被卸回油箱。由于小回油通路 14是一个很小的通孔,回油量被有效限制,流量很小,所以负载缓慢、平稳落下,保证安全性能。当负载着地后,油缸内就失去压力,这时第二弹簧B'就会弹开第二钢球B而打开大回油通路13,此时油缸内的油就会通过大回油通路13经支回油路12和主回油路11被卸回油箱,因为大回油通路13的孔径大,其流量也就大,所以活塞杆应能快速落下,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1. 一种改进的气动液压千斤顶,包括有操纵杆(1)、主箱体O)、气动液压增压泵、液压油缸G),气动液压增压泵安装在主箱体内,主要包括气缸体(6)、油路块(7)和气动卸油块(5),其中气动卸油块包括卸油块体(501)和依工作关系顺序装设于卸油块体内的三通 (505)、卸油端盖(503)、卸油活塞(502)、卸油栓(504),卸油栓通向主回油路(11)并与主回油路内第一钢球(A)和第一弹簧(A')配合工作,其特征在于主回油路侧壁连通一支回油路(12),支回油路(12) —端通向大回油通路(13),大回油通路为“凸”字形通孔,“凸” 字形通孔内自上而下装有第二弹簧(B')、第二钢球(B)和钢球托,钢球托在下面托住第二钢球(B)使钢球悬空,第二弹簧(B')压在第二钢球(B)上,大回油通路(13)通过油路块 (7)通向液压油缸⑷;支回油路(12)的下侧还开有一小回油通路(14),小回油通路(14) 是一个很小的通孔,其穿过大回油通路“凸”字形通孔的孔肩(131)通向大回油通路“凸”字形通孔底孔并最后通向液压油缸。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气动液压千斤顶,包括有操纵杆、主箱体、气动液压增压泵、液压油缸,气动液压增压泵主要包括气缸体、油路块和气动卸油块,其中气动卸油块包括卸油块体、三通、卸油端盖、卸油活塞、卸油栓,卸油栓通向主回油路并与主回油路内第一钢球和第一弹簧配合工作,主回油路侧壁连通一支回油路,支回油路一端通向大回油通路,大回油通路为“凸”字形通孔,其内自上而下装有第二弹簧、第二钢球和钢球托,大回油通路通过油路块通向液压油缸;支回油路的下侧还开有一小回油通路,其穿过大回油通路“凸”字形通孔的孔肩通向大回油通路并最后通向液压油缸。该气动液压千斤顶在负载下降时,速度缓慢,提高安全性;在空载下降时速度会变的快,提高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66F3/25GK202131048SQ20112003309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30日
发明者周立寿, 许漫渠 申请人:福州斯耐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