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汽缸缸盖的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57582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汽缸缸盖的吊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效率较高的发动机汽缸缸盖的吊具。
背景技术
发动机作为一种动力设备,其将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带动负载工作。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动机的排量要求越来越大,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汽缸是一种将燃烧气体的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气动执行元件,其为发动机中较为重要的零部件。依据发动机的排量要求,发动机的汽缸的个数一般为3、4、6、8、10、12或更多,而每个汽缸均具有一个缸盖。在发动机的装配过程中,需要将汽缸的缸盖与汽缸的其他组成零部件安装为一体,这就需要使用吊具将缸盖从生产工位吊运至装配工位。目前,发动机汽缸缸盖的吊具单次只能吊装一个缸盖,单个发动机的缸盖的安装则需要多次吊装才可完成。尤其针对重型发动机,缸盖的吊装次数将更多。显然,该技术耗时较长,导致发动机汽缸的装配效率较低,并且工人的劳动强度亦较大。综上所述,如何改进发动机汽缸缸盖的吊具的结构,以提高发动机汽缸的装配效率,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汽缸缸盖的吊具,该吊具能够提高汽缸的装配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汽缸缸盖的吊具,包括左侧吊拉机构、右侧吊拉机构、第一吊臂、第二吊臂、左侧挂架和右侧挂架,所述第一吊臂和所述第二吊臂呈X形铰接,所述第一吊臂的上端和所述第二吊臂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左侧吊拉机构和所述右侧吊拉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吊臂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吊臂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右侧挂架和所述左侧挂架,所述左侧挂架和所述右侧挂架组合形成多个缸盖连接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吊臂和所述第二吊臂分别沿着所述右侧挂架和所述左侧挂架的长度方向阵列,相邻的所述第一吊臂之间和相邻的所述第二吊臂之间分别通过左侧吊轴和右侧吊轴固定连接,所述左侧吊拉机构和所述右侧吊拉机构分别通过所述左侧吊轴和所述右侧吊轴与所述第一吊臂和所述第二吊臂活动连接。优选地,还包括左侧拉簧,所述左侧拉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吊轴和所述第二吊臂连接。优选地,还包括右侧拉簧,所述右侧拉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右侧吊轴和所述第一吊臂连接。优选地,所述左侧吊拉机构或所述右侧吊拉机构为吊链。[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汽缸缸盖的吊具包括左侧吊拉机构、右侧吊拉机构、第一吊臂、第二吊臂、左侧挂架和右侧挂架,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呈X形铰接,第一吊臂的上端和第二吊臂的上端分别与左侧吊拉机构和右侧吊拉机构活动连接,第一吊臂的下端和第二吊臂的下端分别连接右侧挂架和左侧挂架,左侧挂架和右侧挂架组合形成多个缸盖连接部。将缸盖连接于左侧挂架和右侧挂架所形成的缸盖连接部之后,向上拉动左侧吊拉机构和右侧吊拉机构,使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的下端夹紧,保证缸盖与左侧挂架和右侧挂架的可靠连接,即可实施吊运。通过上述描述可知,与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发动机汽缸缸盖的吊具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具设置了可同时与多个缸盖连接的挂架,在单次吊装过程中可方便地完成多个缸盖的吊运,操作耗时较短,从而提高了汽缸的装配效率。同时,该吊具可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尤其针对重型发动机,上述吊具所具有的上述技术效果更为显著。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汽缸缸盖的吊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2中:吊环11、吊链21、吊耳31、左侧吊轴41、右侧吊轴42、第一吊臂51、第二吊臂52、左侧挂架61、右侧挂架62、左侧拉簧71、右侧拉簧72、中轴81、拉杆9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汽缸缸盖的吊具,该吊具能够提高发动机汽缸的装配效率。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汽缸缸盖的吊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I和图2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汽缸缸盖的吊具包括吊环11、左侧吊拉机构、右侧吊拉机构、第一吊臂51、第二吊臂52、左侧挂架61和右侧挂架62。左侧吊拉机构和右侧吊拉机构均连接于吊环11,保证吊运缸盖的驱动装置与该吊具的连接。第一吊臂51和第二吊臂52呈X形铰接,第一吊臂51的上端和第二吊臂52的上端分别与左侧吊拉机构和右侧吊拉机构活动连接,第一吊臂51的下端和第二吊臂52的下端分别连接右侧挂架62和左侧挂架61,左侧挂架61和右侧挂架62组合形成多个缸盖连接部,该缸盖连接部在工程实际应用中一般为六个。上述左侧吊拉机构和/或右侧吊拉机构可为钢丝绳。使用时,将缸盖连接于左侧挂架61和右侧挂架62所形成的缸盖连接部之后,向上拉动左侧吊拉机构和右侧吊拉机构,使第一吊臂51和第二吊臂52的下端夹紧,保证缸盖与左侧挂架61和右侧挂架62的可靠连接,操作驱动装置即可实施吊运。通过上述描述可知,与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发动机汽缸缸盖的吊具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具设置了可同时与多个缸盖连接的挂架,在单次吊装过程中可方便地完成多个缸盖的吊运,操作耗时较短,从而提高了发动机汽缸的装配效率。同时,该吊具可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尤其针对重型发动机,上述吊具所具有的上述技术效果更为显著。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吊臂51和第二吊臂52分别沿着右侧挂架62和左侧挂架61的长度方向阵列,相邻的第一吊臂51之间和相邻的第二吊臂52之间分别通过左侧吊轴41和右侧吊轴42固定连接,而第一吊臂51和第二吊臂52的铰接则通过中轴81实现。左侧吊拉机构和右侧吊拉机构均通过吊耳31分别与左侧吊轴41和右侧吊轴42连接,从而实现其分别与第一吊臂51和第二吊臂52的活动连接。此方案中,分别与左侧挂架61和右 侧挂架62连接的第二吊臂52和第一吊臂51的个数增多,使得左侧挂架61和右侧挂架62受到的拉力更大,且缓解两者在吊运过程中发生的摆动,其工作稳定性随之提高。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该吊具还包括左侧拉簧71,左侧拉簧71的一端与左侧吊轴41连接,另一端通过设置于第二吊臂52上的拉杆91与第二吊臂52连接。左侧拉簧71对左侧吊轴41和第二吊臂52施加弹性力,促使左侧吊拉机构施加于第二吊臂52的拉力作用于第一吊臂51,从而增加该吊具的挂架的张开力,以此平衡第一吊臂51和第二吊臂52作用于缸盖的夹紧力,避免缸盖受力后产生过大的形变,增强该吊具的实用性。同理地,还可设置右侧拉簧72,该右侧拉簧72的两端分别与右侧吊轴42和第一吊臂51连接。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上述左侧吊拉机构和/或右侧吊拉机构还可为吊链21。相对于钢丝绳,吊链可更可靠地传递更大的拉力,且使用安全、使用寿命较长。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动机汽缸缸盖的吊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汽缸缸盖的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吊拉机构、右侧吊拉机构、第一吊臂(51)、第二吊臂(52)、左侧挂架(61)和右侧挂架(62),所述第一吊臂(51)和所述第二吊臂(52)呈X形铰接,所述第一吊臂(51)的上端和所述第二吊臂(52)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左侧吊拉机构和所述右侧吊拉机构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吊臂(51)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吊臂 (52)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右侧挂架¢2)和所述左侧挂架(61),所述左侧挂架¢1)和所述右侧挂架¢2)组合形成多个缸盖连接部。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臂(51)和所述第二吊臂(52) 分别沿着所述右侧挂架¢2)和所述左侧挂架¢1)的长度方向阵列,相邻的所述第一吊臂 (51)之间和相邻的所述第二吊臂(52)之间分别通过左侧吊轴(41)和右侧吊轴(42)固定连接,所述左侧吊拉机构和所述右侧吊拉机构分别通过所述左侧吊轴(41)和所述右侧吊轴(42)与所述第一吊臂(51)和所述第二吊臂(52)活动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侧拉簧(71),所述左侧拉簧(71) 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吊轴(41)和所述第二吊臂(52)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右侧拉簧(72),所述右侧拉簧(72) 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右侧吊轴(42)和所述第一吊臂(51)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吊拉机构或所述右侧吊拉机构为吊链(2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汽缸缸盖的吊具,该吊具包括左侧吊拉机构、右侧吊拉机构、第一吊臂、第二吊臂、左侧挂架和右侧挂架,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呈X形铰接,第一吊臂的上端和第二吊臂的上端分别与左侧吊拉机构和右侧吊拉机构活动连接,第一吊臂的下端和第二吊臂的下端分别连接右侧挂架和左侧挂架,左侧挂架和右侧挂架组合形成多个缸盖连接部。使用时,将缸盖连接于缸盖连接部之后,向上拉动左侧吊拉机构和右侧吊拉机构,使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的下端夹紧,保证缸盖的可靠连接,即可实施吊运。上述吊具在单次吊装过程中可方便地完成多个缸盖的吊运,操作耗时较短,从而提高了汽缸的装配效率。同时,该吊具可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B66C1/28GK202465040SQ20122002370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8日
发明者董沪远 申请人: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