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266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轿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设置有轮椅利用者用的操作盘的电梯轿厢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梯轿厢中,为了使轮椅利用者能够操作,区分于通常的操作盘,存在在轿厢内侧壁面的比较低的位置上设置有轮椅利用者用的操作盘的情况。在这样的电梯轿厢中,以往将轮椅利用者用的操作盘的操作面设置在与轿厢的壁面同一个面上。因此,在乘坐轮椅的利用者操作设置在操作面上的目的层站按钮等的情况下,在与操作盘之间隔着轮椅的一部分,因此有难以操作的问题。此外,提出了如下构成使设置在低的位置上的操作盘的操作面以稍稍向上的方式相对于壁面倾斜,对于一般的电梯利用者也容易操作。但是,在该电梯轿厢中,操作面以稍稍向上的方式倾斜,所以操作面的下部就会比壁面更向轿厢的内侧突出,会产生一般的利用者与该突出部分碰撞等问题。为了防止该问题,还考虑了在操作盘的一部分上一体地设置扶手从而防止与操作盘的碰撞,但并不充分。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轮椅利用者容易操作操作盘,并具备也能够可靠地防止一般的利用者与操作盘的碰撞的扶手的电梯轿厢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案的电梯轿厢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操作盘,设置在从轿厢的出入口观察处于侧方的壁面的、轮椅利用者能够操作的高度位置上,设置有目的层站按钮的操作面与所述壁面相比向轿厢内突出了规定高度;以及一对扶手,沿着该操作盘的两侧边在纵向上设置在该操作盘的两侧方的所述壁面上,形成为,沿着其长度方向的外边距离所述壁面的高度,位于比所述操作面高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案的电梯轿厢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操作盘,设置在从轿厢的出入口观察处于侧方的壁面的、轮椅利用者能够操作的高度位置上,设置有目的层站按钮的操作面与所述壁面相比向轿厢内突出了规定高度;以及扶手,沿着该操作盘的两侧边及下边以U字状设置在该操作盘周围的所述壁面上,形成为,沿着其长度方向的外边距离所述壁面的高度,位于比所述操作面高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案的电梯轿厢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操作盘,设置在从轿厢的出入口观察处于侧方的壁面的、轮椅利用者能够操作的高度位置上,设置有目的层站按钮的操作面与所述壁面相比向轿厢内突出了规定高度;以及L字及反L字状的扶手,在该操作盘的两侧方的所述壁面上,由沿着该操作盘的两侧边的纵向部分和从这些纵向部分的下端分别向操作盘的外方延伸的横向部分构成,形成为,沿着所述纵向部分的长度方向的外边距离所述壁面的高度,位于比所述操作面高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案的电梯轿厢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三方案的任一个电梯轿厢装置中,使所述操作面从所述壁面的突出高度为所述轿厢的里侧比所述轿厢的出Λ口侧高地使操作面倾斜。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案的电梯轿厢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三方案的任一个电梯轿厢装置中,使所述操作面从所述壁面的突出高度为所述操作盘的下部比所述操作盘的上部高地使操作面倾斜。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案的电梯轿厢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案的电梯轿厢装置中,所述扶手的沿着所述操作面的两侧面的部分的长度方向外边部,沿着所述操作面倾斜。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案的电梯轿厢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案的电梯轿厢装置中,使所述扶手的横向部分为,其前端部的距离所述壁面的高度比与所述纵向部分连接的基端部的高度低,而使所述横向部分倾斜。根据上述构成,轮椅利用者在乘坐轮椅的状态下能够容易地操作操作盘,而且也能够可靠地防止一般的利用者与操作盘碰撞。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轿厢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操作盘部分与扶手一起表示的立体图。图3是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操作盘部分与其它扶手形状一起表示的立体图。图4是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操作盘部分与另外其它扶手形状一起表示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轿厢装置的俯视图。图6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的操作盘部分与扶手一起表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该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将其操作盘部分取出而表示的立体图。在这些图中,轿厢11设置在未图示的建筑物的井道内,由未图示的马达等来升降驱动。在该轿厢11的一面上设置有具有开闭门12的乘客的出入口 13。此外,在其内部,在与其出入口 13邻接的壁面Ila的、一般乘客能够操作的高度位置上,设置有一般乘客用的操作盘14。此外,从出入口 13观察,在侧方的壁面Ilb上,在乘坐轮椅的利用者能够操作的比较低的高度位置上,设置有轮椅利用者用的操作盘15。在该操作盘15的操作面16上设置有目的层站按钮和楼层显示器等。该操作盘15以其操作面16比壁面更向轿厢11内突出了规定高度(例如200mm左右)的形状安装在壁面上。在设置有该操作盘15的壁面上,沿着该操作盘15的两侧边在纵向上设置有一对扶手17。该一对扶手17形成为横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沿着长度方向的外边距离壁面的高度位于比操作面16高30mm左右的位置,保护操作面16不受来自侧方的碰撞物体的碰撞。此外,沿着该扶手17的长度方向的外边侧部和操作盘15的侧边的间隔,可以是能抓住扶手17的外周的程度的间隔,例如构成为保持2(T30mm左右的间隔。并且,将该扶手17的长度设定为与操作盘的纵向的尺寸相同,或比其稍大。另外,扶手17的材质为金属、树脂、木材中的任一种均可,其横截面如上所述那样为圆形或椭圆形等外周形状为曲面的形状。此处,使操作盘15从壁面Ilb的突出高度突出了 200mm左右,因此在乘坐轮椅的利用者进行操作的情况下,从轿厢11的出入口 13进入了轿厢内的利用者如图1所示那样与设置在侧方壁面Ilb上的操作盘15的操作面16斜向对置。在该情况下,轮椅的前部和轮椅利用者的膝盖部分进入操作盘15的下方,因此操作盘15的操作面16位于与轮椅利用者接近的位置,目的层站按钮的操作等变得格外容易。此外,在该操作盘15的两侧设置有沿着其两侧边的一对纵向的扶手17,将沿着其长度方向的外边距离壁面Ilb的高度设定为比操作面16高,因此通过该扶手能够有效防止一般的电梯使用者从侧方碰撞到从壁面Ilb突出的操作盘15上。因此,能够防止一般的电梯使用者由于与操作盘15的侧边角部触碰而负伤,反之也能够防止操作盘15由于与使用者的碰撞而损伤。此外,扶手17与操作盘15接近地设置,因此在轮椅利用者操作操作盘15时,通过一只手抓住该扶手17,轮椅被固定在操作盘15的接近位置上,轮椅利用者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通过另一只手来操作操作面16上的目的层站按钮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相对于操作盘15设置有一对纵向的扶手17,但是,也可以如图3所示那样地设置U字状的扶手21来取代该一对扶手17。该U字状的扶手21沿着操作盘15的两侧边及下边设置。该扶手21也形成为,沿着长度方向的外边距离壁面Ilb的高度位于比操作面16高30mm左右的位置。此外,沿着该扶手21的长度方向的外边侧部和操作盘15的侧边的间隔可以是能抓住扶手21的外周的程度的间隔,例如构成为保持2(T30mm左右的间隔。该U字状的扶手21相对于上述一对纵向的扶手17具有保护操作盘15的下边部的水平部分。此处,在轮椅利用者没有乘坐在轿厢11内,而一般使用者中有儿童的情况下,存在儿童的头部与操作盘15的下边角部触碰的情况。但是,U字状的扶手21具有保护操作盘15的下边部的水平部分,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儿童的头部与操作盘15的下边角部触碰而负伤。并且,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操作盘15的两侧方的壁面Ilb上,设置有L字及反L字状的扶手23R、23L。即,这些L字及反L字状的扶手23R、23L由沿着操作盘15的两侧边的纵向部分和从这些纵向部分的下端分别向操作盘15的外方(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向部分构成。该L字及反L字状的扶手23R、23L也形成为,沿着长度方向的外边距离壁面Ilb的高度位于比操作面16高30mm左右的位置。此外,沿着纵向部分的长度方向的外边侧部和操作盘15的侧边的间隔,可以是能抓住纵向部分的外周的程度的间隔,例如构成为保持2(T30mm左右的间隔。这些L字及反L字状的扶手23R、23L具有沿着操作盘15的两侧边的纵向部分和从这些纵向部分的下端向操作盘15的外方延伸的横向部分,因此通过这些纵向部分和横向部分,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一般使用者从侧方碰撞操作盘1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具有与壁面Ilb平行的操作面16的操作盘15,但是也可以如图5及图6所示那样地,使用以操作面26朝向轿厢11的出入口 13侧的方式倾斜着的操作盘25。即,使操作盘25从壁面Ilb的突出高度为,轿厢11的里侧(图示左侧)比轿厢11的出入口 13侧(图示右侧)高地使操作面26倾斜。[0032]当成为这样的形状时,如图5所示,从出入口 13进入了轿厢内的轮椅利用者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朝向出入口 13侧的操作面26,进一步提高操作性。此外,也可以使以朝向该出入口 13侧的状态倾斜着的操作面26如图示那样地还向上稍稍倾斜。即,使操作盘25从壁面Ilb的突出高度为下部比上部高地也使操作面26向上稍稍倾斜。已确认当这样也使操作面26向上稍稍倾斜时,轮椅利用者更加容易进行对设置在操作面26上的目的层站按钮的操作。对于这样的形状的操作盘25,也可以设置图2 图4所示的一对扶手17或U字状的扶手21、甚至L字及反L字状的扶手23R、23L。图图4所示的各扶手17、21、23R、23L距离壁面Ilb的高度一样,为相对于壁面Ilb平行的形状,但是如图5及图6所示,也可以使用扶手的沿着操作面26的两侧面的纵向部分的长度方向外边部沿着操作面26倾斜的扶手31。图5及图6中表示了 L字及反L字状的扶手31R、31L的情况,分别具有向操作盘15的外方延伸的横向部分。在这样的L字及反L字状的扶手31R、31L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也可以使这些横向部分的前端部的距离壁面Ilb的高度比与纵向部分连接的基端部的高度低地倾斜。当如图5那样地形成L字及反L字状的扶手31R、31L时,与一般使用者碰撞的可能性低的从操作盘25离开的位置的、距离内壁Ilb的高度变低,因此不会较大损害轿厢11内的收容能力。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而并非意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且能够在不脱离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或主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和与其等同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梯轿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操作盘,设置在从轿厢的出入口观察处于侧方的壁面的、轮椅利用者能够操作的高度位置上,设置有目的层站按钮的操作面与所述壁面相比向轿厢内突出了规定高度;以及一对扶手,沿着该操作盘的两侧边在纵向上设置在该操作盘的两侧方的所述壁面上,形成为,沿着其长度方向的外边距离所述壁面的高度,位于比所述操作面高的位置。
2.一种电梯轿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操作盘,设置在从轿厢的出入口观察处于侧方的壁面的、轮椅利用者能够操作的高度位置上,设置有目的层站按钮的操作面与所述壁面相比向轿厢内突出了规定高度;以及扶手,沿着该操作盘的两侧边及下边以U字状设置在该操作盘周围的所述壁面上,形成为,沿着其长度方向的外边距离所述壁面的高度,位于比所述操作面高的位置。
3.一种电梯轿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操作盘,设置在从轿厢的出入口观察处于侧方的壁面的、轮椅利用者能够操作的高度位置上,设置有目的层站按钮的操作面与所述壁面相比向轿厢内突出了规定高度;以及L字及反L字状的扶手,在该操作盘的两侧方的所述壁面上,由沿着该操作盘的两侧边的纵向部分和从这些纵向部分的下端分别向操作盘的外方延伸的横向部分构成,形成为,沿着所述纵向部分的长度方向的外边距离所述壁面的高度,位于比所述操作面高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广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操作面从所述壁面的突出高度为所述轿厢的里侧比所述轿厢的出入口侧高地使操作面倾斜。
5.如权利要求广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操作面从所述壁面的突出高度为所述操作盘的下部比所述操作盘的上部高地使操作面倾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轿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扶手的沿着所述操作面的两侧面的部分的长度方向外边部,沿着所述操作面倾斜。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轿厢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扶手的横向部分为,其前端部的距离所述壁面的高度比与所述纵向部分连接的基端部的高度低,而使所述横向部分倾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置有轮椅利用者用的操作盘的电梯轿厢装置。该电梯轿厢装置中,轮椅利用者容易操作操作盘,并具备也能够可靠地防止与一般的利用者碰撞的扶手。从轿厢(11)的出入口(13)观察处于侧方的壁面(11b)的轮椅利用者能够操作的高度位置上所设置的操作盘(15)的、设置有目的层站按钮的操作面(16),与壁面(11b)相比向轿厢内突出了规定高度。此外,在该操作盘(16)的两侧方的壁面(11b)上,沿着该操作盘(15)的两侧边在纵向上设置有一对扶手(17),形成为,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上边距离壁面(11b)的高度位于比操作面(16)高的位置。
文档编号B66B1/46GK202848818SQ20122047471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日
发明者池田恭一 申请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