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89309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转向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转向组装置,包含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旋动座及枢接于旋动座的乘载架。旋动座具有相互枢接且呈多向转动的第一座体及第二座体,使第一连接座及第二连接座分别枢接于第一座体及第二座体,并依第一座体及第二座体呈单向往复转动。当转向组装置沿着螺旋状的轨道位移时,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及旋动座会配合轨道扭转的轨道面所产生的角度变化进行摆动,抵消其角度变化,使乘载架保持于在垂直状态,避免产生现有技术的问题,更增添整体实用性。
【专利说明】转向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一种转向组装置,尤指适用于住宅楼梯,特别为导轮与轨道呈平面接触的转向组装置,并提供转向功能。
【背景技术】
[0002]一般住宅楼梯间所设置的升降椅作为残障或行动不便者于上下楼梯时的辅具。升降椅采用两平行设置的圆柱状导轨作为传动机构,但两平行设置的圆柱状导轨占据楼梯间较多空间,且不美观;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遂研发出一种「轨道式运送装置」,用以进一步简化升降椅的传动机构。其特点在于现有乘载架仅利用一呈多边形柱状体的导轨产生支撑及传动,具有不占空间的优点,但设于楼梯转弯处时,则必须以近似螺旋状的扭转状态呈现,此时现有乘载架在位移时,则容易因为现有轨道具有多种扭转角度,而让现有乘载架产生卡住或倾倒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乘载架转向功能,以解决乘载架在移动时产生卡住及倾倒的问题,并增添整体实用性。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组装置,其包含:
[0005]第一连接座,具有第一基部及枢接于第一基部的导轮;
[0006]第二连接座,具有第二基部及枢接于第二基部的导轮;
[0007]旋动座,具有第一座体及第二座体,第一座体及第二座体相互枢接以呈多向转动,而第一连接座枢接于第一座体并呈单向往复转动,第二连接座枢接于第二座体并呈单向往复转动;
[0008]乘载架,枢接于旋动座的第一座体及第二座体。
[0009]所述的转向组装置,其中,该旋动座的第一座体及第二座体分别枢接有摆动柱,使摆动柱的摆动方向垂直于第一连接座及第二连接座的转动方向。
[0010]所述的转向组装置,其中,该第一连接座及第二连接座的每一导轮侧表面形成有斜向的下抵持面,乘载架枢接有辅助轮,辅助轮侧表面形成有斜向的上抵持面。
[0011]所述的转向组装置,其中,该第一连接座的第一基部枢设有露出第一基部底面的载重轮,该第二连接座的第二基部枢设有露出第二基部底面的载重轮。
[0012]凭借上述,使转向组装置沿着螺旋状的轨道旋转上下位移时,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及旋动座会配合轨道的扭转的轨道面所产生的角度变化进行摆动,以抵消其角度变化,让乘载架一直保持于在垂直状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构件的立体分解图(一);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构件的立体分解图(二);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18]图6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示意图(一);
[0019]图7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示意图(二);
[0020]图8为本实用新型载重轮另一组装状态的侧视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0_转向组装置;1_第一连接座;11_第一基部;111-枢接孔;12-导轮;121-侧抵持面;122_下抵持面;13、14_载重轮;2_第二连接座;21_第二基部;211-枢接孔;22_导轮;221_侧抵持面;222_下抵持面;23、24_载重轮;3_旋动座;31_第一座体;311-对接部;312_枢接部;313_镂空部;314_枢孔;32_第二座体;321_球形接头;322_枢接部;323_镂空部;324_枢孔;4_摆动柱;41_枢接部;42_枢孔;5-插销;6-乘载架;61_连接部;62_连接杆;63_辅助轮;631_侧抵持面;632_上抵持面;64_旋动齿盘;641-齿部;7_轨道;71_轨道面;72_传动板;721_穿孔;8_驱动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组装置10包含第一连接座1、第二连接座2、旋动座3及乘载架6,其中:
[0023]该第一连接座I具有第一基部11、两导轮12及载重轮13。载重轮13枢设于第一基部11,并露出第一基部11底面,两导轮12枢接于第一基部11两侧。第一基部11设有枢接孔111 ;每一导轮12侧表面形成有侧抵持面121以及斜向的下抵持面122。
[0024]该第二连接座2具有第二基部21、两导轮22及载重轮23。载重轮23枢设于第二基部21,并露出第二基部21底面,两导轮22枢接于第二基部21两侧。第二基部21设有枢接孔211 ;每一导轮22侧表面形成有侧抵持面221以及斜向的下抵持面222。
[0025]该旋动座3具有第一座体31及第二座体32。第一座体31具有对接部311、枢接部312、镂空部313及枢孔314 ;第一座体31的枢接部312枢接于第一连接座I的枢接孔111,使第一连接座I沿第一座体31呈单向往复转动。第二座体32具有球形接头321、枢接部322、镂空部323及枢孔324 ;第二座体32的枢接部322枢接于第二连接座2的枢接孔211,使第二连接座2沿第二座体32呈单向往复转动。第二座体32的球形接头321对接于第一座体31的对接部311形成枢接,让第一座体31及第二座体32呈多向转动。而第一座体31及第二座体32的镂空部(313、323)内分别设有摆动柱4,每一摆动柱4两侧具有枢接部41及枢孔42,而第一座体31的枢孔314及第二座体32的枢孔324内均枢设有插销5,使每一摆动柱4的枢孔42枢设至插销5。
[0026]该乘载架6具有连接部61、连接杆62、辅助轮63及旋动齿盘64。使连接杆62枢接于连接部61底部,而辅助轮63枢接于连接杆62,旋动齿盘64连接于连接杆62。乘载架6与旋动座3的组合方式,是通过乘载架6的连接部61枢接于两摆动柱4的枢接部41,使乘载架6与旋动座3的第一座体31及第二座体32形成枢接。该辅助轮63侧表面形成有侧抵持面631以及斜向的上抵持面632。本较佳实施例的驱动方式是在乘载架6的连接部61上设有驱动马达8。
[0027]请参阅图4至图7所示,图中为表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转向组装置10使用于预设轨道7的使用状态。该转向组装置10可应用于升降椅(图未示),让升降椅连接于乘载架6的连接部61。该轨道7为多边形的柱状体,且为连续旋转向上及旋转向下的螺旋状态,其表面形成有多数相对扭转的轨道面71,轨道7下方设有传动板72。转向组装置10的第一连接座I及第二连接座2分别位于轨道7两侧,旋动齿盘64所设置的齿部641与传动板72所穿设的穿孔721相啮合;而第一连接座I及第二连接座2的载重轮(13、23)为抵靠于轨道7上表面。
[0028]请参阅图8所示,图中表示第一连接座I的第一基部11两侧设有载重轮14,以及在第二连接座2的第二基部21两侧设有载重轮24,用以抵持于轨道7的两轨道面71,更能平衡重量。本实用新型的载重轮(14、24)亦可设为三个以上,用以与轨道7的多数轨道面71相对应。
[0029]由于转向组装置10具有转向功能,使旋动座3呈多向转动,而转向组装置10的第一连接座I及第二连接座2依旋动座3呈单向往复转动,且摆动柱4的摆动方向垂直于第一连接座I及第二连接座2的转动方向,进而使转向组装置10可产生万向摆动;因此驱动转向组装置10位移时,转向组装置10会配合轨道面71的扭转角度产生相对于该角度的扭转摆动,进而抵消多数轨道面71在不同高度时的扭转角度,以带动乘载架6在螺旋状的轨道7上位移时,依然可保持于垂直状态,进而让升降椅在位移时可一直保持与地面垂直平稳移动,而不会有倾倒或卡住等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可解决先前技术所产生的卡住与倾倒的问题,提升整体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向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连接座,具有第一基部及枢接于第一基部的导轮; 第二连接座,具有第二基部及枢接于第二基部的导轮; 旋动座,具有第一座体及第二座体,第一座体及第二座体相互枢接以呈多向转动,而第一连接座枢接于第一座体并呈单向往复转动,第二连接座枢接于第二座体并呈单向往复转动; 乘载架,枢接于旋动座的第一座体及第二座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动座的第一座体及第二座体分别枢接有摆动柱,使摆动柱的摆动方向垂直于第一连接座及第二连接座的转动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座及第二连接座的每一导轮侧表面形成有斜向的下抵持面,乘载架枢接有辅助轮,辅助轮侧表面形成有斜向的上抵持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座的第一基部枢设有露出第一基部底面的载重轮,该第二连接座的第二基部枢设有露出第二基部底面的载重轮。
【文档编号】B66B9/08GK203682816SQ201320882219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杨甡生 申请人:幸福树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