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厅门异常打开的预警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9429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厅门异常打开的预警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厅门异常打开的预警装置,包括信标发射器及信标接收预警器,信标发射器设于轿厢中,信标接收预警器设于厅门框上,其中:信标发射器为发送短距信号机构并与信标接收预警器在轿厢与厅门框在可设定的范围内水平相对时信号相连,藉由前述结构、构造的结合,解决了厅门异常打开的预警提醒技术问题,从而达成了易安装、易制成以及实现预警提醒、杜绝安全隐患的良好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电梯厅门异常打开的预警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预警机构,尤其是指一种电梯厅门异常打开的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一般只是针对电梯运行状况的安全性进行检测,如电梯的机械故障,或者平层、蹲底、冲顶以及人员在轿厢中被困时发出报警,也就是说是对于电梯的运行的重要参数进行监控、报警,但是,对于电梯厅门异常打开的现象,如图1和图2所示,厅门20异常打开是相对于厅门20正常打开而言的,也就是说:停止/暂停运行的轿厢10与厅门20应该保持“水平相对”(即为轿厢10底部内平面12与厅门20下平面22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厅门20随即打开的情形属于正常打开。然而,当轿厢10相对于厅门20其内平面22大于或者小于下平面22高度时的厅门20打开情形属于异常打开。通俗地讲,异常打开容易使等待乘座电梯的乘客习惯地进入,因此存在踏空等安全隐患。由于这样的安全隐患得不到预警,在业界不能说不是一件憾事。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厅门异常打开的预警
>J-U ρ?α装直。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应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厅门异常打开的预警装置,包括信标发射器及信标接收预警器,信标发射器设于轿厢中,信标接收预警器设于厅门上,其中:信标发射器为发送短距信号机构并与信标接收预警器在轿厢与厅门框水平相对时信号相连。
[000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所述轿厢与厅门水平相对包括轿厢底部内平面与厅门下平面处在同一水平线。
[000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所述信标发射器设于轿厢顶部近靠出入口边缘的中间位置,所述信标接收预警器相对信标发射器以最短距离设于厅门横梁的中间位置,该最短距离等于所述短距信号所能覆盖到的距离。
[000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所述信标接收预警器包括电源单元及其驱动的信标接收器、传感器、微处理器、声光报警器和无线通讯电路。
[000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微处理器通过电路板分别与信标接收器、传感器、声光报警器以及无线通讯电路信号相连并藉由外壳封装成一体。
[000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所述信标接收器与信标发射器发送的短距信号相连。
[001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所述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与该微处理器信号相连。
[001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声光报警器包括发光二极管及扬声器。
[001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的效果:一是成本低廉、容易制成;二是易于安装且不影响原有设备,三是预警提醒、杜绝安全隐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现有技术的轿厢未正常到位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另一现有技术的轿厢未正常到位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方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预警装置设置的位置及呈现轿厢与厅门平行相对示意图。
[0017]图5是图4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呈现了轿厢与厅门未处于平行相对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7呈现了轿厢与厅门未处于平行相对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1 ]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2]请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厅门异常打开的预警装置30,其包括信标发射器31及信标接收预警器32,信标发射器31设于轿厢10中,信标接收预警器32设于厅门框20上,其中:信标发射器31为持续发送短距信号机构并与信标接收预警器32在轿厢10与厅门水平相对时信号相连。
[0023]请参阅图4并结合参阅图5所示,轿厢10是由电机驱动并在井道(未标号)中作上下循环移动的动态机构,而厅门20贯穿井道至楼道并依楼层层数每层都设置,其每层厅门20相对于轿厢10为静态机构且结构相同。图4展示了轿厢10与厅门20水平相对的示意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水平相对也是以轿厢10运行到其中任一厅门20时,其底部内平面12与厅门20的下平面22处在同一水平线为标准,水平相对的目的是方便行人出入。在本实施例中,先以轿厢10与厅门20水平相对为标准,进一步描述该信标发射器31与信标接收预警器32设置的具体位置与间隔距离。如图4呈现了轿厢10与厅门20水平相对时处于最短间距,以此并呈现了其二者的水平相对时使得信标发射器31与信标接收预警器32之间也处于最短间距Si。在本实施例中,信标发射器31具体设于轿厢10顶部11近靠出入口 13边缘的中间位置,该信标发射器31赖于另一设备电源(包括后备电源)供电并持续发出短距信号,该短距信号为等于并限于最短间距Si的覆盖范围。由于此等结构构造不属于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此不再作详细赘述。然而,信标接收预警器32以符合信标发射器31发送短距信号所覆盖的范围为标准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该信标接收预警器32相对信标发射器31 (以最短距离Si)设于厅门20横梁21的中间位置,从而使得该最短距离Si等于短距信号所能覆盖到的距离,也使得信标接收预警器32与信标发射器31之间在短距信号所能覆盖到的位置上相呼应。
[0024]请再参阅图3所示,该信标接收预警器32包括电源单元322及其驱动的信标接收器321、传感器323、微处理器(如MCU) 324、声光报警器325和无线通讯电路326,其中微处理器324通过电路板(未图示)分别与信标接收器321、传感器323、声光报警器325以及无线通讯电路326相连,并藉由外壳封装成一体。在本实施例中,信标接收预警器32与信标发射器31发送的短距信号相连,实际上是信标接收预警器32所包括的信标接收器321与信标发射器31之间的短距信号相连。
[0025]请结合参阅图6及图7所示,通常轿厢10在井道中作上下循环移动时,会出现(因人为失误、电路、机械故障以及程序混乱而导致)未能与厅门20水平相对且厅门异常打开的情形。为了解决异常打开且得不到预警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是根据轿厢移动的特性,利用了信标发射器31与信标接收器321之间短距信号相连(反之断开)的工作原理,并结合传感器323 (为红外传感器)现有检测识别功能,针对厅门打开/关闭状态进行检测并发送(打开/关闭)的信号至微处理器324,当微处理器324接收到厅门打开信号的同时也收到信标接收器321传来的信号,微处理器324会向无线通讯电路326发出信号,无线通讯电路326可与其他相关设备配合,读取轿厢10处于正常的安全运行状态之信息。然而,当微处理器324接收到厅门打开信号,却没有接收到信标接收器321传递的信号,此时微处理器324则向声光报警器325发出信号,当出现声光预警信号时,说明轿厢10没有运行到正常的安全位置,此时预警提醒使用者电梯出现故障,提示乘客禁止乘坐电梯。在本实施例中,该声光报警器325是由发光二极管及扬声器构成。
[0026]综上所述预警机构30,是为了解决厅门异常打开且未预警的技术问题,其以轿厢10为移动特性前提,利用信标发射器31与信标接收器321短距信号相连(大于短距Si,如s2或s3时的信号覆盖不到)的工作原理之手段,达成了安全事故提前预警的良好效果。诚然,该预警装置30也适于工业再现。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厅门异常打开的预警装置,包括信标发射器及信标接收预警器,信标发射器设于轿厢中,信标接收预警器设于厅门框上,其特征在于:信标发射器为发送短距信号机构并与信标接收预警器在轿厢与厅门框水平相对时信号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与厅门水平相对包括轿厢底部内平面与厅门下平面处在同一水平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标发射器设于轿厢顶部近靠出入口边缘的中间位置,所述信标接收预警器相对信标发射器以最短距离设于厅门横梁的中间位置,该最短距离等于所述短距信号所能覆盖到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标接收预警器包括电源单元及其驱动的信标接收器、传感器、微处理器、声光报警器和无线通讯电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通过电路板分别与信标接收器、传感器、声光报警器以及无线通讯电路信号相连并藉由外壳封装成一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标接收器与信标发射器发送的短距信号相连。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与该微处理器信号相连。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光报警器包括发光二极管及扬声器。
【文档编号】B66B5/02GK104071669SQ201410287938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5日
【发明者】戢波, 林维专 申请人:深圳市云特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