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小车及门式起重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11250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重机小车及门式起重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起重机小车及门式起重机,包括第一起升机构、第二起升机构和小车架,所述小车架包括横向设置的两根主梁,所述第一起升机构和第二起升机构以小车架沿小车运行方向的中心线为轴线分别设置于所述小车架上的两侧,所述第一起升机构和第二起升机构均包括卷筒,所述卷筒设置于两根主梁之间,所述卷筒的回转轴线平行于小车运行方向。上述起重机小车减轻了小车的整体重量、优化了小车架主梁的刚度及强度,且解决了小车架两主梁受力不均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起重机小车的门式起重机。
【专利说明】一种起重机小车及门式起重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港口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起重机小车及包括上述起重机小车的门式起重机。

【背景技术】
[0002]港口门式起重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其主要工作机构为起重机小车,起重机小车的重量和布置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整机的重量、工作效率和维修方便性能。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门式起重机小车,包括起升机构2’、行走驱动机构3’和小车架,起升机构2’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小车架的左、右两侧,起升机构2’包括卷筒4’、起升驱动装置5和减速机6’,行走驱动机构3’安装于小车架的两端,小车架包括横向设置的两根主梁I’及竖向设置的用于支撑减速机6’的第一支撑梁14’和用于支撑卷筒4’的第二支撑梁13’,两根主梁I’分别为平行设置的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上述卷筒4’横向设置,且卷筒4’的回转轴线垂直于小车运行方向,
[0003]采用图1和图2中所示的小车布置形式,存在以下缺点:
[0004]1、由于卷筒4’的回转轴线垂直于小车运行方向布置,使受力点靠近小车架主梁跨中,影响主梁I’的强度及刚度,进而影响到小车架上机构的安装精度,这也是导致小车啃轨因素之一;
[0005]2、减速机6’和卷筒4’的下方均设有底座,减速机底座和卷筒底座设置在小车中间的第一支撑梁14’和第二支撑梁13’,因此,需布置结构较强的支撑梁予以承重,增加了小车总重;
[0006]3、上述起升机构2’靠近小车的一边主梁布置,使两主梁I’受力不均,在受偏载时更为关出。
[0007]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重量轻、受力均匀且小车架刚度、强度得到提高的起重机小车及门式起重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提供一种重量轻、受力均匀且小车架刚度、强度得到提高的起重机小车。
[0009]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之二是如何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起重机小车的门式起重机。
[0010]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小车,包括第一起升机构、第二起升机构和小车架,所述小车架包括横向设置的两根主梁,所述第一起升机构和第二起升机构以小车架沿小车运行方向的中心线为轴线分别设置于所述小车架上的两侧,所述第一起升机构和第二起升机构均包括卷筒,所述卷筒设置于两根主梁之间,所述卷筒的回转轴线平行于小车运行方向。
[0011]进一步地,两根所述主梁分别为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所述第一主梁和所述第二主梁平行设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起升机构还包括起升驱动装置及与起升驱动装置连接的减速机,所述起升驱动装置沿小车运行方向设置于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之间,所述减速机设置在第一主梁上,所述减速机的一端与第一起升机构的卷筒的一端连接,所述减速机的另一端与起升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起升机构的卷筒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主梁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减速机上设有减速机底座,所述减速机底座固定于第一主梁上,和/或,所述第一起升机构的卷筒上设有卷筒底座,所述卷筒底座固定于第二主梁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小车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承载起升驱动装置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沿小车运行方向设置于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之间,所述支撑梁的一端与第一主梁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主梁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起升驱动装置与所述减速机之间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一端与起升驱动装置连接,其另一端与减速机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装置为联轴器。
[0017]进一步地,所述起升驱动装置为电机。
[0018]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小车架行走的行走驱动机构,所述行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小车架的两端;所述第二起升机构与所述第一起升机构设置相同。
[00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起重机小车,包括第一起升机构、第二起升机构和小车架,所述小车架包括横向设置的两根主梁,所述第一起升机构和第二起升机构以小车架沿小车运行方向的中心线为轴线分别设置于所述小车架上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起升机构和第二起升机构均包括卷筒,上述卷筒设置于两根主梁之间,同时,卷筒的回转轴线平行于小车运行方向。相比现有技术而言,上述卷筒的回转轴线平行于小车运行方向,通过改变起升机构的布置形式,一方面,省略之前用于承载减速机底座和卷筒底座的支撑梁,减轻了小车架的重量,另一方面,将钢丝绳上的力均分到两根主梁上,使小车架受力更加均衡,提高结构件寿命,再一方面,使受力点远离小车架主梁跨中位置,小车架刚度与强度均得到明显提闻。
[0020]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二,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门式起重机,包括起重机小车,所述起重机小车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小车。该门式起重机显然具有上述起重机小车的全部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现有技术中门式起重机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门式起重机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3的俯视图。
[0026]图1和图2的附图标记说明
[0027]1’主梁2’起升机构3’行走驱动机构
[0028]4’卷筒 5’起升驱动装置6’减速机
[0029]7’连接装置 11’第一主梁12’第二主梁
[0030]13’第二支撑梁14’第一支撑梁[0031 ] 图3和图4的【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标记
[0032]I主梁 2第一起升机构3行走驱动机构
[0033]4第一起升机构5起升驱动装置6减速机
[0034]7连接装置 8吊具总成9钢丝绳
[0035]10滑轮 11第一主梁12第二主梁
[0036]13第一卷筒 14第二卷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3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8]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的竖直方向为小车的运动方向。
[0039]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起重机小车包括行走驱动机构3、第一起升机构2、第二起升机构4和小车架,行走驱动机构3安装于小车架的两端,用于驱动小车架行走,小车架包括横向设置的两根主梁1,分别为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平行设置,第一起升机构2和第二起升机构4以小车架沿小车运行方向的中心线为轴线分别设置于所述小车架上的左、右两侧,第一起升机构2和第二起升机构4均包括沿小车运行方向设置于两根主梁I之间的卷筒,该卷筒的回转轴线平行于小车运行方向。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起升机构2上的卷筒为第一卷筒13,第二起升机构4上的卷筒为第二卷筒1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设置中要保证钢丝绳9从卷筒下绳的位置与吊具总成8上架的滑轮10的位置相匹配。
[0040]具体地,鉴于门式起重机小车中,两套起升机构一般同步动作,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起升机构2和第二起升机构4优选为同套装置,此时,第一卷筒13和第二卷筒14的规格亦完全相同。
[0041]如图4所示,第一起升机构2还包括起升驱动装置5及与起升驱动装置5连接的减速机6,起升驱动装置5沿小车运行方向设置于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之间,减速机6设置在第一主梁11上,减速机6的右端与第一卷筒13的上端连接,减速机6的左端与起升驱动装置5连接,第一卷筒13的下端固定于第二主梁12上。具体地,减速机6上设有减速机底座,减速机底座固定于第一主梁11上,第一卷筒13上设有卷筒底座,卷筒底座固定于第二主梁12上。起升驱动装置5通过减速机6带动第一卷筒13转动,使钢丝绳9绕上第一卷筒13或从第一卷筒13放下,以升降重物。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起升驱动装置5优选为电机。
[0042]同时,小车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承载起升驱动装置5的支撑梁,该支撑梁沿小车运行方向设置于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之间,该支撑梁的一端与第一主梁11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主梁12连接。该支撑梁,相比现有技术中设置于减速机底座及卷筒底座且压在小车中间的支撑梁而言,刚性及强度要求均为低些,可有效减轻小车的总重。
[0043]如图4所示,起升驱动装置5与减速机6之间设置有连接装置7,连接装置7 —端与起升驱动装置5连接,其另一端与减速机6连接。上述连接装置7优选为联轴器。
[004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第二起升机构4和第一起升机构2设置相同,具体地,第二起升机构4上当然亦设有第一起升机构2上的所有装置,如起升驱动装置5、减速机6、连接装置7等等,第二起升机构4的布置形式亦当然与第一起升机构2相同。
[004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起重机小车,包括行走驱动机构3、第一起升机构2、第二起升机构4和小车架,第一起升机构2和第二起升机构4以小车架沿小车运行方向的中心线为轴线分别设置于上述小车架上的两侧,且第一起升机构2和第二起升机构4均包括卷筒,相比现有技术而言,上述卷筒沿小车运行方向设置于两根主梁1之间,且卷筒的回转轴线平行于小车运行方向。上述起重机小车具有如下优点:
[0046]第一,通过改变小车起升机构的布置形式,将受力点布置在小车架主梁1上,钢丝绳上的力均分到两根主梁1上,使小车架受力更加均衡,提高结构件寿命;
[0047]第二、通过改变小车起升机构的布置形式,使受力点远离小车架主梁1跨中位置,小车架刚度与强度均得到明显提高,提高了小车上机构的安装精度,并对改善小车啃轨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
[0048]第三,小车布置形式改变后,省略之前用于承载减速机底座和卷筒底座的支撑梁,受力情况得到较大改善,从而减轻了小车架的重量,对产品优化起到很大作用。
[0049]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门式起重机,该门式起重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小车,其显然也具有上述起重机小车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起重机小车,包括第一起升机构(2)、第二起升机构(4)和小车架,所述小车架包括横向设置的两根主梁(I),所述第一起升机构(2)和第二起升机构(4)以小车架沿小车运行方向的中心线为轴线分别设置于所述小车架上的两侧,所述第一起升机构(2)和第二起升机构(4)均包括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设置于两根主梁(I)之间,所述卷筒的回转轴线平行于小车运行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小车,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主梁(I)分别为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所述第一主梁(11)和所述第二主梁(12)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起升机构(2)还包括起升驱动装置(5)及与起升驱动装置(5)连接的减速机¢),所述起升驱动装置(5)沿小车运行方向设置于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之间,所述减速机(6)设置在第一主梁(11)上,所述减速机(6)的一端与第一起升机构(2)的卷筒的一端连接,所述减速机(6)的另一端与起升驱动装置(5)连接,所述第一起升机构(2)的卷筒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主梁(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6)上设有减速机底座,所述减速机底座固定于第一主梁(11)上,和/或,所述第一起升机构(2)的卷筒上设有卷筒底座,所述卷筒底座固定于第二主梁(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承载起升驱动装置(5)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沿小车运行方向设置于第一主梁(11)和第二主梁(12)之间,所述支撑梁的一端与第一主梁(11)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主梁(1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驱动装置(5)与所述减速机(6)之间设置有连接装置(7),所述连接装置(7) —端与起升驱动装置(5)连接,其另一端与减速机(6)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7)为联轴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驱动装置(5)为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小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小车架行走的行走驱动机构(3),所述行走驱动机构(3)安装于所述小车架的两端;所述第二起升机构(4)与所述第一起升机构(2)设置相同。
10.一种门式起重机,包括起重机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小车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起重机小车。
【文档编号】B66C11/04GK204096936SQ201420467088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8日
【发明者】王明, 辛红伟, 马志强 申请人:珠海三一港口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