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12928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包含一第一外壳件以及一内壳件。第一外壳件向内凹陷而具有一握持槽,且第一外壳件具有形成握持槽的一握持板。握持板具有相对的一接触面以及一抵顶面。接触面为形成握持槽的一槽壁面。内壳件设置于第一外壳件的一侧。内壳件自一表面凸起至少一支撑件。支撑件抵靠于握持板的抵顶面。其中,内壳件与支撑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因此,握持槽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
【专利说明】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特别是一种具有握持槽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使用者对于各种电子装置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举例来说,由于使用者会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电子装置,因而电子装置是否便于携带就成为了重要的问题。再者,为了因应使用者携带电子装置的需求,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提供使用者握持的部位的结构强度也需要改善。
[0003]如上所述,如何设计一种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以提供一种便于携带且具有较佳结构强度以供使用者握持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就成为了研究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以解决先前技术中的问题,并提供一种便于携带且具有较佳结构强度以供使用者握持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包含一第一外壳件以及一内壳件。第一外壳件向内凹陷而具有一握持槽,且第一外壳件具有形成握持槽的一握持板。握持板具有相对的一接触面以及一抵顶面。接触面为形成握持槽的一槽壁面。内壳件设置于第一外壳件的一侧。内壳件自一表面凸起至少一支撑件。支撑件抵靠于握持板的抵顶面。其中,内壳件与支撑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000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外壳件另具有形成握持槽的一连接板。连接板连接于握持板。连接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连接面以及一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连接接触面。第二连接面连接抵顶面,且第二连接面面对内壳件的表面。
[0007]在一实施例中,抵顶面上另设有至少一凸肋。支撑件抵靠抵顶面上的凸肋。
[0008]在一实施例中,内壳件具有至少一破孔。支撑件的对两端连接破孔的相对两端缘。
[0009]在一实施例中,支撑件的数目为二。
[0010]在一实施例中,内壳件凸起至少一理线架。理线架与支撑件自内壳件的同侧凸出。
[0011]在一实施例中,理线架介于二支撑件之间。
[0012]在一实施例中,凸肋的数目为六,且每一支撑件抵靠三凸肋。
[0013]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另包含一第二外壳件。第二外壳件结合于第一外壳件。内壳件夹设于第一外壳件与第二外壳件之间。第二外壳件具有一显不窗口。
[001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外壳件及内壳件的材质为金属。
[0015]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由于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第一外壳件具有一握持槽,因而使用者可以握持握持槽来携带。另一方面,由于内壳件表面的支撑件抵靠于握持槽的握持板的抵顶面,因而支撑件可以分散握持板所受的力量,进而改善了握持槽的结构强度以供使用者握持。再者,由于内壳件与支撑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因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并且在制程上更为省时且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
[0016]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均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装设显示屏幕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1B为图1A的具脚架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第一外壳件与内壳件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1C为图1A的具脚架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内壳件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0]图1D为图1A的具脚架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内壳件的部分结构上视图。
[0021]图1E为图1D沿E-E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0023]在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字眼是用以区分图式中的不同组件、组成、区域。这些字眼并非用以限制组件、组成、区域。也就是说,在不脱离本提案的精神和范围内,所叙述的第一组件、第一组成、第一区域也可以是第二组件、第二组成、第二区域。
[0024]在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关于方向的字眼仅是针对图式中各组件相对关系进行说明。也就是说,在不脱离本提案的精神和范围内,所叙述甲在乙的上方也可以是乙在甲的上方。
[0025]首先,请参阅图1A至图1E。图1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装设显示屏幕的立体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具脚架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第一外壳件与内壳件的分解示意图。图1C为图1A的具脚架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内壳件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图1D为图1A的具脚架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内壳件的部分结构上视图。图1E为图1D沿E-E剖切线的剖切示意图。
[0026]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10包含一第一外壳件100以及一内壳件200。第一外壳件100及内壳件200的材质例如但不限于为金属。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10另包含一第二外壳件300,然并不以此为限。在以下叙述中,电子装置是以整合式全功能计算机(All-1n-One, ΑΙ0)作为举例说明,而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10则为整合式全功能计算机的壳体。
[0027]第一外壳件100向内凹陷而具有一握持槽110,因而使用者可将部份手指伸入握持槽110内来便于携带电子装置。详细来说,第一外壳件100具有相连的一握持板120以及一连接板130。握持板120及连接板130共同形成握持槽110。更详细来说,握持板120具有相对的一接触面121以及一抵顶面122。另一方面,连接板13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连接面131以及一第二连接面132。第一连接面131连接接触面121。第二连接面132连接抵顶面122。其中,第一连接面131与接触面121属于第一外壳件100的外表面,并且接触面121与第一连接面131为形成握持槽110的一槽壁面。另一方面,第二连接面132与抵顶面122则属于第一外壳件100的内表面。如此,当使用者握持握持槽110时,使用者是接触接触面12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面131为一弧面,因而可更方便使用者将手指伸入握持槽110内。
[0028]第二外壳件300结合于第一外壳件100。因此,第一外壳件100与第二外壳件300可共同构成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10的外观件。详细而言,第二外壳件300具有一显不窗口310,以匹配装设于第一外壳件100、第二外壳件300之间的一显不屏幕20。如此一来,使用者可通过显示窗口 310而接受显示屏幕20所提供的显示画面。
[0029]内壳件200设置于第一外壳件100的一侧,并且内壳件200夹设于第一外壳件100与第二外壳件300之间。详细来说,内壳件200具有一表面210,而连接板130的第二连接面132是面对内壳件200的表面210。
[0030]内壳件200自表面210朝第一外壳件100凸起至少一支撑件400,并且内壳件200具有至少一破孔201。破孔201对应于支撑件400,并且支撑件400的相对两端连接破孔201的相对两端缘。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壳件200与支撑件40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举例来说,可以透过例如冲压的制程而在板件上同时形成支撑件400以及对应支撑件400的破孔201。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400的数目为二,并且二支撑件400之间保持一距离,而上述支撑件400的数目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1]支撑件400抵靠于握持板120的抵顶面122。如此一来,当使用者握的部分手指位于握持槽110内而施力于握持板120的接触面121时,支撑件400可以分散握持板120所受的力量而可避免握持板120因为受力过大而变形。因此,增加了握持槽110的结构强度。
[0032]在本实施例及部分其它实施例中,内壳件200还可凸起至少一理线架220。理线架220与支撑件400自内壳件200的同侧凸出。亦即,理线架220与支撑件400均是朝第一外壳件100的方向而凸起。在本实施例中,理线架220的数量为三,且其中一理线架220系介于二支撑件400之间。须注意的是,由于内壳件200与支撑件40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因而二支撑件400之间可具有额外的空间来设置理线架220,如此可进一步提升内壳件200上的结构空间利用率。
[0033]此外,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抵顶面122上另设有至少一凸肋123。支撑件400抵靠抵顶面122上的凸肋123。凸肋123可进一步加强握持板120的结构强度,以避免握持板120因为受力过大而变形。
[0034]此外,本实施例的凸肋123的数目为六,且每一支撑件400抵靠三凸肋123。须注意的是,上述支撑件400及凸肋123的数目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5]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由于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第一外壳件具有一握持槽,而可便于使用者携带。另一方面,由于内壳件的表面的支撑件抵靠于握持板的抵顶面,因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再者,由于内壳件与支撑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因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并且在制程上更为省时且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
[0036]此外,由于内壳件与支撑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因而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还可在支撑件之间额外设置理线架,如此可进一步提升内壳件上的结构空间利用率。
[0037]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当可做些许的变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包含: 一第一外壳件,所述第一外壳件向内凹陷而具有一握持槽,且所述第一外壳件具有形成所述握持槽的一握持板,所述握持板具有相对的一接触面以及一抵顶面,所述接触面为形成所述握持槽的一槽壁面;以及 一内壳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壳件的一侧,所述内壳件自一表面凸起至少一支撑件,所述至少一支撑件抵靠于所述握持板的所述抵顶面; 其中,所述内壳件与所述至少一支撑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外壳件另具有形成所述握持槽的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握持板,所述连接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连接面以及一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连接所述接触面,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所述抵顶面,且所述第二连接面面对所述内壳件的所述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所述抵顶面上另设有至少一凸肋,所述至少一支撑件抵靠所述抵顶面上的所述至少一凸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所述内壳件具有至少一破孔,所述至少一支撑件的对两端连接所述至少一破孔的相对两端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所述至少一支撑件的数目为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所述内壳件凸起至少一理线架,所述至少一理线架与所述二支撑件自所述内壳件的同侧凸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所述少一理线架介于所述二支撑件之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所述抵顶面上设有六凸肋,且所述二支撑件分别抵靠所述六凸肋其中三个。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另包含一第二外壳件,结合于所述第一外壳件,所述内壳件夹设于所述第一外壳件与所述第二外壳件之间,所述第二外壳件具有一显不窗口。
10.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外壳件及所述内壳件的材质为金属。
【文档编号】H05K5/02GK204090365SQ201420483190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6日
【发明者】许少慈, 蔡佳霖, 吴俊鞍 申请人:英冠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