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起吊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11509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电动起吊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起吊装置,涉及电力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用具【技术领域】,包括电动葫芦、横梁和立柱,横梁和立柱呈“7”字型设置,横梁自由端设有第一定滑轮,横梁与立柱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定滑轮,电动葫芦的钢丝绳先后绕过第二定滑轮、第一定滑轮后末端捆绑重物,立柱中部设有固定装置。立柱通过固定装置的开口抱箍扣紧在附着物上,再利用紧固螺栓和挡板使立柱固定在附着物上,横梁、立柱、固定装置和电动葫芦均可拆卸,方便携带运输。利用本实用新型操作人员即可轻松将重物吊至所需高度,稳定性、安全性好,吊装速度快,减少了人工用量,减轻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轻便、安全程度高的优点。
【专利说明】电动起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用具,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起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变电站一次设备台架上及配备的变压器台架上起吊重物,按传统的方法为人力吊装提升,吊装200公斤至500公斤的物件一般需要三至六人完成,时间为10分钟至20分钟,而且安全程度低,稳定性差,吊件易晃动,起吊速度和方向也不好把握,对地面工作人员构成安全威胁,再就是由于没有可靠的作业工具,起吊重物上方挂接不牢固,绳索的长短承受力均不好掌握,影响了吊装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轻便、安全程度高的电动起吊装置,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稳定性、安全性、实用性良好。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电动起吊装置,包括电动葫芦、横梁和立柱,所述横梁和立柱呈“7”字型设置,所述横梁自由端设有第一定滑轮,所述横梁与立柱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定滑轮,所述电动葫芦的钢丝绳先后绕过第二定滑轮、第一定滑轮后末端捆绑重物,所述立柱中部设有固定装置。
[0006]优选的,所述立柱为组合式结构,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所述内套管上端与横梁连接,所述内套管设置在外套管内、且通过定位螺钉固定。
[0007]优选的,所述内套管与横梁连接处设有斜拉筋,所述第二定滑轮高度在斜拉筋下方,所述横梁自由端设有挂环,所述第一定滑轮悬挂在挂环上。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滑动套管、开口抱箍和锁紧机构,所述滑动套管与外套管配合,所述开口抱箍为U型槽结构,所述滑动套管固定在U行槽底部外侧、且滑动套管中心线与开口抱箍中心线互相垂直,所述锁紧机构固定设置在开口抱箍开口端两侧。
[0009]优选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双耳锁紧结构和挡板,所述双耳锁紧结构包括两个“门”型支撑架及与之配合的紧固螺栓,所述两个“门”型支撑架对称固定在开口抱箍外侧,所述挡板横跨开口抱箍的开口槽、且两端穿过两个“门”型支撑架的支腿间隙,所述两个“门”型支撑架的连接梁中部设有与紧固螺栓配合的螺纹孔。
[0010]优选的,所述挡板中部宽度与“门”型支撑架的两支腿间宽度适配,所述挡板两端的宽度大于“门”型支撑架的两支腿间宽度。
[0011]优选的,所述电动葫芦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两侧设有提手。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立柱通过固定装置的开口抱箍扣紧在附着物上,再利用锁紧机构的双耳锁紧结构固定牢固,通过调节立柱的内套管在外套管内的长度来确定立柱的高度,利用定位螺钉将内套管与外套管锁紧,电动葫芦的钢丝绳绕过第二定滑轮和第一定滑轮在末端捆绑重物,利用斜拉筋加强内套管与横梁之间的稳固性,立柱为组合式结构、固定装置和电动葫芦均可拆卸,方便携带运输。利用本实用新型操作人员即可轻松将重物吊至所需高度,稳定性、安全性、实用性良好,可以广泛用于高处作业的吊装工作,吊装速度快、性能稳定,重物不会上下左右晃动,以前吊装重物时需要10至20分钟,现在仅需要3至5分钟,原来需要由3至6名工作人员,现在仅需要I名地面工作人员即可完成,工作效率提升了三倍,人工省略了 4倍,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安全可靠性大大提升,自使用该实用新型作业以来,从未发生过重物掉落伤害现象。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操作简便易学,成本低廉,每套装置批量生产仅需要1200元,使用效率良好,受到施工作业人员的好评,具备实用性、可操作性,具备广泛的推广前景,适合在电力系统推广应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的A向视图;
[0015]图3是图1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图3的俯视图;
[0017]图5是图4的右视图;
[0018]图中:1-电动葫芦,2-横梁,3-立柱,4-第一定滑轮,5-第二定滑轮,6-重物,7-固定装置,8-斜拉筋,9-挂环,10-底座,11-提手;31_外套管,32-内套管,33-定位螺钉,71-滑动套管,72-开口抱箍,73-锁紧机构,731-挡板,732-“门”型支撑架,733-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如图1一5所示的一种电动起吊装置,包括电动葫芦1、横梁2和立柱3,所述横梁
2和立柱3呈“7”字型设置,所述横梁2自由端设有第一定滑轮4,所述横梁2与立柱3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定滑轮5,所述电动葫芦I的钢丝绳先后绕过第二定滑轮5、第一定滑轮4后末端捆绑重物6,所述立柱3中部设有固定装置7 ;所述立柱3为组合式结构,包括外套管31和内套管32,所述内套管32上端与横梁2连接,所述内套管32设置在外套管31内、且通过定位螺钉33固定,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立柱3的内套管32在外套管31内的长度来确定立柱3的高度。
[0021]为了增强横梁2与立柱3间的稳固性,所述内套管32与横梁2连接处设有斜拉筋8,所述第二定滑轮5高度在斜拉筋8下方,所述横梁2自由端设有挂环9,所述第一定滑轮4悬挂在挂环9上,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重物6的偏摆方向。
[0022]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固定装置7包括滑动套管71、开口抱箍72和锁紧机构73,所述滑动套管71与外套管31配合,所述开口抱箍72为U型槽结构,所述滑动套管71固定在U行槽底部外侧、且滑动套管71中心线与开口抱箍72中心线互相垂直,所述锁紧机构73固定设置在开口抱箍72开口端两侧。所述锁紧机构73包括双耳锁紧结构和挡板731,所述双耳锁紧结构包括两个“门”型支撑架732及与之配合的紧固螺栓733,所述两个“门”型支撑架732对称固定在开口抱箍72外侧,所述挡板731横跨开口抱箍72的开口槽、且两端穿过两个“门”型支撑架732的支腿间隙,所述两个“门”型支撑架732的连接梁中部设有与紧固螺栓733配合的螺纹孔。根据实际情况将滑动套管71在立柱3上滑动到具体高度,将开口抱箍72扣紧在附着物上,开口端与挡板731 —起将附着物抱紧,利用紧固螺栓733固定牢固。
[0023]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挡板731中部宽度与“门”型支撑架732的两支腿间宽度适配,所述挡板731两端的宽度大于“门”型支撑架732的两支腿间宽度。这样挡板731两端设置在两个“门”型支撑架732的支腿间隙内,末端加宽后使挡板731不至于从“门”型支撑架732的支腿间滑脱。
[0024]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电动葫芦I设置在底座10上,所述底座10两侧设有提手11。施工时利用提手11可以更方便地搬运电动葫芦1,
[0025]具体实施时,立柱3通过固定装置7的开口抱箍72扣紧在附着物上,再利用锁紧机构73的双耳锁紧结构固定牢固,通过调节立柱3的内套管32在外套管31内的长度来确定立柱3的高度,利用定位螺钉33将内套管32与外套管31锁紧,电动葫芦I的钢丝绳绕过第二定滑轮5和第一定滑轮4在末端捆绑重物6,利用斜拉筋8加强内套管32与横梁2之间的稳固性,立柱3为组合式结构、固定装置7和电动葫芦I均可拆卸,总重量不足200公斤,方便携带运输。利用本实用新型操作人员即可轻松将重物6吊至所需高度,稳定性、安全性、实用性良好,可以广泛用于高处作业的吊装工作,吊装速度快、性能稳定,重物不会上下左右晃动,以前吊装重物时需要10至20分钟,现在仅需要3至5分钟,原来需要由3至6名工作人员,现在仅需要I名地面工作人员即可完成,工作效率提升了三倍,人工省略了4倍,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安全可靠性大大提升,自使用该实用新型作业以来,从未发生过重物掉落伤害现象。
[002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简便,操作简便易学,成本低廉,每套装置批量生产仅需要1200元,使用效率良好,受到施工作业人员的好评,具备实用性、可操作性,具备广泛的推广前景,适合在电力系统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葫芦(I)、横梁(2)和立柱(3),所述横梁(2 )和立柱(3 )呈“ 7 ”字型设置,所述横梁(2 )自由端设有第一定滑轮(4 ),所述横梁(2 )与立柱(3)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定滑轮(5),所述电动葫芦(I)的钢丝绳先后绕过第二定滑轮(5)、第一定滑轮(4)后末端捆绑重物(6),所述立柱(3)中部设有固定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为组合式结构,包括外套管(31)和内套管(32),所述内套管(32)上端与横梁(2)连接,所述内套管(32)设置在外套管(31)内、且通过定位螺钉(33)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32)与横梁(2)连接处设有斜拉筋(8 ),所述第二定滑轮(5 )高度在斜拉筋(8 )下方,所述横梁(2 )自由端设有挂环(9),所述第一定滑轮(4)悬挂在挂环(9)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7)包括滑动套管(71)、开口抱箍(72)和锁紧机构(73),所述滑动套管(71)与外套管(31)配合,所述开口抱箍(72 )为U型槽结构,所述滑动套管(71)固定在U行槽底部外侧、且滑动套管(71)中心线与开口抱箍(72)中心线互相垂直,所述锁紧机构(73)固定设置在开口抱箍(72)开口端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73)包括双耳锁紧结构和挡板(731),所述双耳锁紧结构包括两个“门”型支撑架(732)及与之配合的紧固螺栓(733),所述两个“门”型支撑架(732)对称固定在开口抱箍(72)外侧,所述挡板(731)横跨开口抱箍(72)的开口槽、且两端穿过两个“门”型支撑架(732)的支腿间隙,所述两个“门”型支撑架(732)的连接梁中部设有与紧固螺栓(733)配合的螺纹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731)中部宽度与“门”型支撑架(732)的两支腿间宽度适配,所述挡板(731)两端的宽度大于“门”型支撑架(732)的两支腿间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葫芦(I)设置在底座(10)上,所述底座(10)两侧设有提手(11)。
【文档编号】B66D3/04GK204096996SQ201420554784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5日
【发明者】安学东, 魏菲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 国网河北威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