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自锁装置及电梯轿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1679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电梯轿厢自锁装置及电梯轿厢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厢自锁装置及电梯轿厢,属于电梯领域,电梯轿厢自锁装置包括:电磁阀,电磁阀的端部为横向运动的活动端,活动端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转动臂,转动臂分别设置在电磁阀的两端,转动臂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的轴心线竖向设置,转动臂绕第一转动轴转动;转动臂的端部均设置有摩擦部,摩擦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电梯导轨的空隙;电磁阀的活动端分别与转动臂连接,用于带动转动臂绕第一转动轴转动。电磁阀根据电源的情况快速反应,在断电的瞬间,电磁阀迅速做出反应,活动端带动摩擦部恢复原位,以便于摩擦部与电梯导轨之间发生摩擦,电梯轿厢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停止运动。
【专利说明】电梯轿厢自锁装置及电梯轿厢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电梯轿厢自锁装置及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0002]电梯轿厢是用以承载和运送人员、物资的厢形空间,一般与电梯导轨滑动配合,实现电梯轿厢的上下运动。
[0003]现有的电梯轿厢上一般都会设置自锁装置,即安全钳,在电梯轿厢速度超过额定速度的115%时才能使限速器动作带动安全钳工作使电梯轿厢停止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下降的距离较大并且速度较快,会对乘坐人员造成安全隐患,并且,电梯突然停止时冲击力较大,严重危害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厢自锁装置及电梯轿厢,旨在使上述问题得到改盡口 ο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电梯轿厢自锁装置,包括:电磁阀,电磁阀的端部为横向运动的活动端,活动端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转动臂,转动臂分别设置在电磁阀的两端,转动臂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的轴心线竖向设置,转动臂绕第一转动轴转动;转动臂的端部均设置有摩擦部,摩擦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电梯导轨的空隙;电磁阀的活动端分别与转动臂连接,用于带动转动臂绕第一转动轴转动。
[0007]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的工业零件,从原理上主要分为三大类:直动式、分布直动式和先导式,通电时活动端向外运动,断电时活动端恢复原位;转动臂可以绕第一转动轴转动从而形成一个杠杆,可以带动端部的摩擦部靠近或远离电梯导轨;摩擦部与电梯导轨贴合时产生摩擦力,防止电梯轿厢向上或向下运动,两个摩擦部对电梯导轨形成挤压,电梯轿厢的受力平衡,不会发生晃动。电梯导轨并不属于电梯轿厢自锁装置的组成部分,只用于限定电梯轿厢自锁装置的安装位置。
[0008]活动端与转动臂连接,利用杠杆原理控制摩擦部的状态,电磁阀通电时,活动端带动转动臂远离电梯导轨,从而使得摩擦部与电梯导轨分离,二者之间不接触,不会影响电梯轿厢的正常运动;电梯轿厢非正常运行时,电磁阀断电,活动端带动转动臂恢复原位,即摩擦部与电梯导轨贴合,摩擦部与电梯导轨之间摩擦,防止电梯轿厢向上或向下运动。
[0009]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摩擦部包括凸轮,转动臂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的轴心线横向设置,凸轮套设于第二转动轴的外侧并绕第二转动轴转动。凸轮可以绕第二转动轴转动,凸轮的圆周面到第二转动轴的轴心线之间的距离不等,安装时,控制在断电情况下的凸轮的圆周面到第二转动轴的轴心线的最小距离与电梯导轨到第二转动轴的轴心线距离相等;电梯轿厢非正常运行时,电磁阀断电,电梯轿厢会在惯性的作用下向上或向下运动一小段距离,凸轮与电梯导轨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凸轮绕第二转动轴转动一定的角度,由于凸轮与电梯导轨接触的距离变大,导致转动臂产生轻微的变形,由于转动臂有恢复原样的趋势,从而挤压凸轮,凸轮与电梯导轨之间的压力变大从而导致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凸轮与电梯导轨之间更不容易滑动,使得电梯轿厢更加稳定。带有凸轮的摩擦部从与电梯导轨贴合到远离电梯导轨的过程中,需要先使电磁阀通电,然后使电梯轿厢反向运动一段距离,使凸轮发生一定的转动,以便于使凸轮的直径较小的圆周面距离电梯导轨最近。
[0010]进一步地,摩擦部还包括锁定块,锁定块设置在电梯导轨和凸轮之间,锁定块的靠近电梯导轨的一侧为平面,凸轮的圆周面抵住锁定块的远离电梯导轨的一侧,锁定块与转动臂的端部滑动配合。若凸轮与电梯导轨直接接触产生摩擦,由于凸轮与电梯导轨接触的面积较小,摩擦力较小,在凸轮与电梯导轨之间增设锁定块后,由于锁定块的靠近电梯导轨的一侧为平面,即锁定块与电梯导轨接触的部分为一个平面,摩擦力会相应增大,保障电梯轿厢的稳定性;锁定块与转动臂的端部滑动配合保证凸轮的转动可以推动锁定块靠近电梯导轨。
[0011 ] 进一步地,锁定块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滑块,转动臂的端部两侧设置有第一滑道,第一滑道横向设置,第一滑块嵌设在第一滑道内并来回滑动。第一滑块和第一滑道滑动配合,凸轮转动时,会抵住锁定块,锁定块与第一滑块为一个整体,第一滑块带动锁定块在第一滑道内来回滑动,从而实现锁定块与电梯导轨之间的锁定。当然也可以将第一滑块设置在转动臂的端部两侧,将第一滑道设置在锁定块的两侧,锁定块和转动臂的端部也可以采用其他滑动配合方式,只要能实现锁定块可以相对于转动臂运动即可。
[0012]进一步地,第二转动轴的外侧套设有使凸轮转动复位的复位扭簧。电磁阀通电后,由于凸轮与锁定块之间不再存在压力,但若是凸轮不发生转动,则锁定块的位置也不会变化,有可能使得锁定块无法与电梯导轨脱离,从而仍然会产生摩擦力,影响电梯轿厢的正常运动,因此在第二转动轴的外侧套设一个复位扭簧,复位扭簧可以带动凸轮恢复至原位,从而使得凸轮与锁定块脱离,凸轮与锁定块之间存在间隙,即使锁定块与电梯导轨之间出现接触,也不会使二者之间存在压力,从而消除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保障电梯导轨的正常运动。
[0013]进一步地,转动臂和锁定块之间设置有使锁定块恢复原位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转动臂和锁定块连接。电磁阀通电后,若凸轮无法发生转动,则会使凸轮始终抵住锁定块,电磁阀通电后,仍然可能导致锁定块与电梯导轨接触产生摩擦力,使得凸轮继续转动挤压锁定块,影响电梯轿厢的工作状态;复位弹簧使得锁定块有远离电梯导轨的受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凸轮发生旋转从而使锁定块远离电梯导轨;当然,如果复位弹簧配合使凸轮恢复原位的复位扭簧,则会使效果更好。
[0014]进一步地,锁定块包括锁定板与连接件,连接件与转动臂的端部滑动配合,锁定板能够与电梯导轨贴合;连接件的靠近电梯导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滑道,第二滑道竖向设置,锁定板的两侧设置有在第二滑道内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块,锁定板的远离电梯导轨的一侧与凸轮为齿轮啮合。第二滑块可以在第二滑道内上下滑动,使得锁定板可以与连接件发生相对运动,为凸轮与锁定板之间的齿轮啮合提供方便。凸轮与锁定板之间采用齿轮啮合,凸轮转动时会带动锁定板沿第二滑道上下运动,主要由两个作用:第一,凸轮与锁定板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只要锁定板与电梯导轨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就会使凸轮发生相对转动,避免了由于凸轮与锁定板之间接触面积小造成的相对滑动;第二,锁定块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滑动,与电梯导轨接触后,电梯轿厢仍然可以向上或向下运动很小的距离,为电梯轿厢停止提供一定的缓冲,避免电梯轿厢急刹导致的乘坐人员不适以及电梯轿厢带动锁定板与电梯导轨发生相对运动产生的磨损。
[0015]进一步地,凸轮为偏心轮,转动臂的远离电梯导轨的一侧均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转动臂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凸轮的圆弧面到第二转动轴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偏心轮的圆周面到第二转动轴的轴心线之间的距离变化较为平滑,使得凸轮转动过程中不会突然向转动臂施加过大的力,保护转动臂,当然凸轮并不局限于偏心轮;限位块限定转动臂的最大变形角度,凸轮转动一定角度后,由于转动臂无法继续发生弯曲,使得凸轮无法继续转动,避免出现凸轮与电梯导轨的接触部分为凸轮的最大直径时,由于转动臂仍然可以弯曲导致的凸轮绕过该部分持续发生转动的状况。
[0016]进一步地,转动臂上设置有压力调节弹簧,压力调节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转动臂连接。压力调节弹簧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起始状态时转动臂的预应力,从而调整转动臂的起始位置。
[0017]一种电梯轿厢,包括:厢体,厢体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嵌设电梯导轨的滑槽,滑槽沿电梯导轨上下滑动;至少一个上述的电梯轿厢自锁装置,电梯轿厢自锁装置设置在厢体的顶部,电磁阀和第一转动轴均与厢体的顶部固定,摩擦部分别设置在电梯导轨的两侧。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磁阀根据电源的情况快速反应,在通电的情况下,活动端带动摩擦部远离电梯导轨,电梯轿厢正常运动;在断电的瞬间,电磁阀迅速做出反应,活动端带动摩擦部恢复原位,以便于摩擦部与电梯导轨之间发生摩擦,电梯轿厢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停止运动,防止电梯轿厢由于非正常运行而导致的电梯轿厢在惯性作用下向上或向下运动,反应时间短、响应迅速,消除电梯轿厢非正常移动造成的安全隐患,保障乘坐人员的人身安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梯轿厢自锁装置俯视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电梯轿厢自锁装置俯视图;
[0021]图3为图2的A部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的B部示意图;
[0023]图5为图3的C-C剖视图;
[00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电梯轿厢俯视图。
[0025]电磁阀101 ;转动臂102 ;活动端103 ;第一转动轴104 ;摩擦部105 ;电梯导轨106 ;凸轮107 ;第二转动轴108 ;锁定块109 ;第一滑块110 ;第一滑道111 ;复位扭簧112 ;复位弹簧113 ;锁定板114 ;连接件115 ;第二滑道116 ;第二滑块117 ;限位块118 ;压力调节弹簧119 ;厢体 1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梯轿厢自锁装置俯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梯轿厢自锁装置包括电磁阀101和两个转动臂102,电磁阀101的端部为横向运动的活动端103,活动端103为两个,电磁阀101既可以为两个单向电磁阀,也可以为一个双向电磁阀;转动臂102的一端分别设置在电磁阀101的两端,两个转动臂102交叉设置,转动臂102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轴104,第一转动轴104的轴心线竖向设置,第一转动轴104位于两个转动臂102的交叉点,转动臂102绕第一转动轴104转动;转动臂102的远离电磁阀101的端部均设置有摩擦部105,摩擦部105与转动臂102 —体成型,摩擦部105的靠近电梯导轨106的一侧为平面,当然,摩擦部105的结构并不限于此,摩擦部105可以为块状、球状等各种结构,只要能实现与电梯导轨106摩擦即可,摩擦部105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电梯导轨106的空隙;电磁阀101的活动端103分别与转动臂102连接,用于带动转动臂102绕第一转动轴104转动。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横向与竖向为相对的方向,竖向是指将电梯轿厢自锁装置安装到电梯轿厢上后,电梯轿厢的上下运动方向;横向是指与电梯轿厢的上下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
[0027]电磁阀101是用电磁控制的工业零件,从原理上主要分为三大类:直动式、分布直动式和先导式,通电时活动端103向外运动,电梯轿厢非正常运行时,电磁阀101断电,活动端103恢复原位;转动臂102可以绕第一转动轴104转动从而形成一个杠杆,可以带动端部的摩擦部105靠近或远离电梯导轨106 ;摩擦部105与电梯导轨106贴合时产生摩擦力,防止电梯轿厢向上或向下运动,两个摩擦部105对电梯导轨106形成挤压,电梯轿厢的受力平衡,不会发生晃动。电梯导轨106并不属于电梯轿厢自锁装置的组成部分,只用于限定说明电梯轿厢自锁装置的安装位置。
[0028]活动端103与转动臂102连接,利用杠杆原理控制摩擦部105的状态,通电时,活动端103带动转动臂102远离电梯导轨106,从而使得摩擦部105与电梯导轨106分离,二者之间不接触,不会影响电梯轿厢的正常运动;电梯轿厢非正常运行时,电磁阀101断电,活动端103带动转动臂102恢复原位,即摩擦部105与电梯导轨106贴合,摩擦部105与电梯导轨106之间摩擦,防止电梯轿厢向上或向下运动。
[0029]电磁阀101根据电源的情况快速反应,在通电的情况下,活动端103带动摩擦部105远离电梯导轨106,电梯轿厢正常运动;在断电的瞬间,电磁阀101迅速做出反应,活动端103带动摩擦部105恢复原位,以便于摩擦部105与电梯导轨106之间发生摩擦,电梯轿厢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停止运动,防止电梯轿厢由于非正常运行而导致的电梯轿厢在惯性作用下向上或向下运动,反应时间短、响应迅速,消除电梯轿厢非正常运行造成的安全隐患,保障乘坐人员的人身安全。
[003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电梯轿厢自锁装置俯视图;图3为图2的A部示意图;图4为图3的B部示意图;图5为图3的C-C剖视图。如图2-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电梯轿厢自锁装置与实施例1相比,改进点在于:两个摩擦部105左右对称,每个摩擦部105均包括凸轮107,凸轮107也可以为任意形状,转动臂10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转动轴108,第二转动轴108的轴心线横向设置,凸轮107套设于第二转动轴108的外侧并绕第二转动轴108转动。凸轮107可以绕第二转动轴108转动,凸轮107的圆周面到第二转动轴108的轴心线之间的距离不等,安装时,控制在断电情况下的凸轮107的圆周面到第二转动轴108的轴心线的最小距离与电梯导轨106到第二转动轴108的轴心线距离相等;电梯轿厢非正常运行时,电磁阀101断电,,电梯轿厢会在惯性的作用下向上或向下运动一小段距离,凸轮107与电梯导轨106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凸轮107绕第二转动轴108转动一定的角度,由于凸轮107与电梯导轨106接触的距离变大,导致转动臂102产生轻微的变形,由于转动臂102有恢复原样的趋势,从而挤压凸轮107,凸轮107与电梯导轨106之间的压力变大从而导致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凸轮107与电梯导轨106之间更不容易滑动,使得电梯轿厢更加稳定。带有凸轮107的摩擦部105从与电梯导轨106贴合到远离电梯导轨106的过程中,需要先使电磁阀101通电,然后使电梯轿厢反向运动一段距离,使凸轮107发生一定的转动,以便于使凸轮107的直径较小的圆周面距离电梯导轨106最近。活动端103与转动臂102之间还可以设置间隙调节螺栓。转动臂102并排设置。
[0031]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摩擦部105还包括锁定块109,锁定块109设置在电梯导轨106和凸轮107之间,锁定块109的靠近电梯导轨106的一侧为平面,凸轮107的圆周面抵住锁定块109的远离电梯导轨106的一侧,锁定块109与转动臂102的端部滑动配合。若凸轮107与电梯导轨106直接接触产生摩擦,由于凸轮107与电梯导轨106接触的面积较小,摩擦力较小,在凸轮107与电梯导轨106之间增设锁定块109后,由于锁定块109的靠近电梯导轨106的一侧为平面,即锁定块109与电梯导轨106接触的部分为一个平面,摩擦力会相应增大,保障电梯轿厢的稳定性;锁定块109与转动臂102的端部滑动配合保证凸轮107的转动可以推动锁定块109靠近电梯导轨106。
[0032]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如图5所示,锁定块109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滑块110,转动臂102的端部两侧设置有第一滑道111,第一滑道111横向设置,第一滑块110嵌设在第一滑道111内并来回滑动。第一滑块110和第一滑道111滑动配合,凸轮107转动时,会抵住锁定块109,锁定块109与第一滑块110为一个整体,第一滑块110带动锁定块109在第一滑道111内来回滑动,从而实现锁定块109与电梯导轨106之间的锁定。当然也可以将第一滑块110设置在转动臂102的端部两侧,将第一滑道111设置在锁定块109的两侧,锁定块109和转动臂102的端部也可以采用其他滑动配合方式,只要能实现锁定块109可以相对于转动臂102运动即可。
[0033]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第二转动轴108的外侧套设有使凸轮107转动复位的复位扭簧112,复位扭簧112的两端分别抵住凸轮107和第二转动轴108。电磁阀101通电后,由于凸轮107与锁定块109之间不再存在压力,但若是凸轮107不发生转动,则锁定块109的位置也不会变化,有可能使得锁定块109无法与电梯导轨106脱离,从而仍然会产生摩擦力,影响电梯轿厢的正常运动,因此在第二转动轴108的外侧套设一个复位扭簧112,复位扭簧112可以带动凸轮107恢复至原位,从而使得凸轮107与锁定块109脱离,凸轮107与锁定块109之间存在间隙,即使锁定块109与电梯导轨106之间出现接触,也不会使二者之间存在压力,从而消除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保障电梯导轨106的正常运动。
[0034]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如图3、图4所示,转动臂102和锁定块109之间设置有使锁定块109恢复原位的复位弹簧113,复位弹簧113为拉簧,复位弹簧113的两端分别与转动臂102和锁定块109连接。电磁阀101通电后,若凸轮107无法发生转动,则会使凸轮107始终抵住锁定块109,电磁阀101通电后,仍然可能导致锁定块109与电梯导轨106接触产生摩擦力,使得凸轮107继续转动挤压锁定块109,影响电梯轿厢的工作状态;复位弹簧113使得锁定块109有远离电梯导轨106的受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凸轮107发生旋转从而使锁定块109远离电梯导轨106 ;当然,如果复位弹簧113配合使凸轮107恢复原位的复位扭簧112,则会使效果更好。
[0035]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如图3-图5所示,锁定块109包括锁定板114与连接件115,连接件115与转动臂102的端部滑动配合,锁定板114能够与电梯导轨106贴合;连接件115的靠近电梯导轨10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滑道116,第二滑道116竖向设置,锁定板114的两侧设置有在第二滑道116内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块117,锁定板114的远离电梯导轨106的一侧与凸轮107为齿轮啮合。第二滑块117可以在第二滑道116内上下滑动,使得锁定板114可以与连接件115发生相对运动,为凸轮107与锁定板114之间的齿轮啮合提供方便。凸轮107与锁定板114之间采用齿轮啮合,凸轮107转动时会带动锁定板114沿第二滑道116上下运动,主要由两个作用:第一,凸轮107与锁定板114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只要锁定板114与电梯导轨106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就会使凸轮107发生相对转动,避免了由于凸轮107与锁定板114之间接触面积小造成的相对滑动;第二,锁定块109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滑动,与电梯导轨106接触后,电梯轿厢仍然可以向上或向下运动很小的距离,为电梯轿厢停止提供一定的缓冲,避免电梯轿厢急刹导致的乘坐人员不适以及电梯轿厢带动锁定板114与电梯导轨106发生相对运动产生的磨损。当然,也可以直接在锁定块109上设置滑块,在转动臂102的端部两侧设置斜向上或斜向下的滑槽,锁定板114的远离电梯导轨106的一侧与凸轮107为齿轮啮合。
[0036]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凸轮107为偏心轮,转动臂102的远离电梯导轨106的一侧均设置有限位块118,限位块118与转动臂102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凸轮107的圆弧面到第二转动轴108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偏心轮的圆周面到第二转动轴108的轴心线之间的距离变化较为平滑,使得凸轮107转动过程中不会突然向转动臂102施加过大的力,保护转动臂102,当然凸轮107并不局限于偏心轮;限位块118限定转动臂102的最大变形角度,凸轮107转动一定角度后,由于转动臂102无法继续发生弯曲,使得凸轮107无法继续转动,避免出现凸轮107与电梯导轨106的接触部分为凸轮107的最大直径时,由于转动臂102仍然可以弯曲导致的凸轮107绕过该部分持续发生转动的状况。
[0037]作为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转动臂102上设置有压力调节弹簧119,压力调节弹簧119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转动臂102连接。压力调节弹簧119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起始状态时转动臂102的预应力,从而调整转动臂102的起始位置。
[003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电梯轿厢俯视图。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厢,包括厢体120和一个实施例2提供的电梯轿厢自锁装置,厢体120设置有一个用于嵌设电梯导轨106的滑槽,滑槽沿电梯导轨106上下滑动;电梯轿厢自锁装置设置在厢体120的顶部,电磁阀101和第一转动轴104均与厢体120的顶部固定,摩擦部105分别设置在电梯导轨106的两侧。厢体120沿厢体120顶面的垂直方向上下滑动,第一转动轴104的轴心线与厢体120的顶面垂直,第二转动轴108的轴心线与厢体120的顶面平行并且与相邻的电梯导轨106的侧面平行,活动端的运动方向与厢体120的顶面平行。当然,电梯轿厢并不仅仅限于这些部件,还可以有轿厢架、称量装置、照明装置、通风装置等。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轿厢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端部为横向运动的活动端,所述活动端为至少两个; 至少两个转动臂,所述转动臂分别设置在所述电磁阀的两端,所述转动臂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轴心线竖向设置,所述转动臂绕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所述转动臂的端部均设置有摩擦部,所述摩擦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电梯导轨的空隙;所述电磁阀的活动端分别与所述转动臂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转动臂绕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摩擦部包括凸轮,所述转动臂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轴心线横向设置,所述凸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侧并绕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厢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部还包括锁定块,所述锁定块设置在所述电梯导轨和所述凸轮之间,所述锁定块的靠近所述电梯导轨的一侧为平面,所述凸轮的圆周面抵住所述锁定块的远离所述电梯导轨的一侧,所述锁定块与所述转动臂的端部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轿厢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块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转动臂的端部两侧设置有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横向设置,所述第一滑块嵌设在所述第一滑道内并来回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轿厢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侧套设有使所述凸轮转动复位的复位扭簧。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和所述锁定块之间设置有使所述锁定块恢复原位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臂和所述锁定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块包括锁定板与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转动臂的端部滑动配合,所述锁定板能够与所述电梯导轨贴合;所述连接件的靠近所述电梯导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竖向设置,所述锁定板的两侧设置有在所述第二滑道内上下滑动的第二滑块,所述锁定板的远离所述电梯导轨的一侧与所述凸轮为齿轮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为偏心轮,所述转动臂的远离所述电梯导轨的一侧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转动臂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凸轮的圆弧面到所述第二转动轴的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上设置有压力调节弹簧,所述压力调节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臂连接。
10.一种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包括: 厢体,所述厢体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嵌设电梯导轨的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电梯导轨上下滑动; 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自锁装置,所述电梯轿厢自锁装置设置在所述厢体的顶部,所述电磁阀和所述第一转动轴均与所述厢体的顶部固定,所述摩擦部分别设置在电梯导轨的两侧。
【文档编号】B66B5/18GK204079151SQ201420622420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3日
【发明者】任文强 申请人:任文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