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消臭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1815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消臭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菌消臭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面料大多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现有的面料大多具有穿著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视觉高贵、触觉柔美等特点,但在人们长时间劳作和运动时体表会通过汗腺和毛孔排出一定的汗液,汗液中存在大量的细菌,且气味较臭,吸附在面料上十分影响人们穿着的舒适感,在现有抗菌消臭面料中,例如申请号为201320111862.2的实用新型专利,采用甲壳素纤维纱线针织而成,抗菌消臭针织面料具有双面提花组织结构,抗菌消臭针织面料上设有多个镂空结构,该专利虽然透气性能好,但并不能对细菌进行吸附消臭,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抗菌消臭面料的质量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消臭针织面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消臭针织面料,包括底布层,所述底布层包括大豆蛋白纤维层,所述大豆蛋白纤维层的上表面设有木棉纤维层,所述木棉纤维层的上表面设有第二竹炭纤维层,所述底布层的上表面设有粘胶纤维,所述粘胶纤维的上表面设有复合柔布层,所述复合柔布层包括壳聚糖纤维,所述壳聚糖纤维的上表面设有甲壳素纤维,所述甲壳素纤维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竹炭纤维,所述复合柔布层分别通过第一加固套线和第二加固套线与底布层相连,所述第一加固套线和第二加固套线包括涤纶纤维,所述涤纶纤维的内侧设有羊毛纤维,所述涤纶纤维的中心处设有中空孔,所述中空孔的内壁设有网眼布,所述复合柔布层的顶端设有聚酯纤维,所述复合柔布层的上表面设有绒线,所述绒线贯穿聚酯纤维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网眼布的上表面设有檀香油布。

优选的,所述网眼布的下表面设有第三竹炭纤维层。

优选的,所述涤纶纤维的直径不小于D。

优选的,所述绒线的外壁设有氟单体水性聚氨酯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抗菌消臭针织面料,通过复合柔布层和底布层的配合,大豆蛋白纤维层提高底布层的柔软度,第二竹炭纤维层对底布层内的细菌进行吸附,壳聚糖纤维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第一竹炭纤维对复合柔布层内的细菌进行吸附,第一加固套线、第二加固套线和粘胶纤维的配合提高复合柔布层与底布层连接的稳定性,可对面料中的细菌进行吸附消臭,满足了人们对于抗菌消臭面料的质量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柔布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绒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加固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网眼布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布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聚酯纤维,2、复合柔布层,201、第一竹炭纤维,202、甲壳素纤维,203、壳聚糖纤维,3、绒线,4、粘胶纤维,5、底布层,501、第二竹炭纤维层,502、木棉纤维层,503、大豆蛋白纤维层,6、氟单体水性聚氨酯层,7、第一加固套线,701、涤纶纤维,702、羊毛纤维,703、中空孔,704、网眼布,705、檀香油布,706、第三竹炭纤维层,8、连接线,9、第二加固套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抗菌消臭针织面料,包括底布层5,所述底布层5包括大豆蛋白纤维层503,通过设置大豆蛋白纤维层503提高底布层5的柔软度,提高了与肌肤接触的舒适度,所述大豆蛋白纤维层503的上表面设有木棉纤维层502,通过木棉纤维层502提高了底布层5的柔韧性,所述木棉纤维层502的上表面设有第二竹炭纤维层501,通过设置第二竹炭纤维层501对底布层5内的细菌进行吸附,所述底布层5的上表面设有粘胶纤维4,所述粘胶纤维4的上表面设有复合柔布层2,所述复合柔布层2包括壳聚糖纤维203,通过壳聚糖纤维203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对皮肤过敏者有预防效果,所述壳聚糖纤维203的上表面设有甲壳素纤维202,所述甲壳素纤维202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竹炭纤维201,通过第一竹炭纤维201对复合柔布层2内的细菌进行吸附,所述复合柔布层2分别通过第一加固套线7和第二加固套线9与底布层5相连,通过第一加固套线7、第二加固套线9和粘胶纤维4的配合提高复合柔布层2与底布层5连接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加固套线7和第二加固套线9包括涤纶纤维701,所述涤纶纤维701的直径为40D,通过将涤纶纤维701的直径设定为40D可在方便连接的同时提高第一加固套线7和第二加固套线9的柔韧性,所述涤纶纤维701的内侧设有羊毛纤维702,通过羊毛纤维702进一步提高第一加固套线7和第二加固套线9的柔韧性,所述涤纶纤维701的中心处设有中空孔703,所述中空孔703的内壁设有网眼布704,所述网眼布704的上表面设有檀香油布705,通过檀香油布705可提高面料的香气味,所述网眼布704的下表面设有第三竹炭纤维层706通过设置第三竹炭纤维层706进一步提高了面料的吸附细菌效果,所述复合柔布层2的顶端设有聚酯纤维1,所述复合柔布层2的上表面设有绒线3,所述绒线3的外壁设有氟单体水性聚氨酯层6,通过绒线3和氟单体水性聚氨酯层6提高了布料的防水性,所述绒线3贯穿聚酯纤维1的外壁。

大豆蛋白纤维层503提高底布层5的柔软度,第二竹炭纤维层501对底布层5内的细菌进行吸附,壳聚糖纤维203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第一竹炭纤维201对复合柔布层2内的细菌进行吸附,第一加固套线7、第二加固套线9和粘胶纤维4的配合提高复合柔布层2与底布层5连接的稳定性,涤纶纤维701和羊毛纤维702提高第一加固套线7和第二加固套线9的柔韧性,聚酯纤维1和绒线3提高了布料的防水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