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列车的复合板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1797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列车的复合板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列车的复合板材。



背景技术:

随着动车和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车体上的板材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这些列车上多采用复合板材作为结构件,复合板材具有结构轻、刚度好等优点。如,公告号为CN20175592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具有多夹心层结构的复合板》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夹心层结构的复合板,夹心层为功能性高分子泡沫材料,通过粘接、扣接等方式结合在一起,满足了多方面性能的需求。

实际使用过程中,复合板材需要通过安装结构安装在列车上,安装结构可以为卡扣结构、螺栓结构等。申请人在研发测试过程中发现,当复合板材受到较大冲击时,板材上的安装结构处最容易受损,但现有技术中还鲜有对安装结构进行加强处理的复合板材,本实用新型在此方向上进行了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列车的复合板材,强度高,具有很强的冲击承受能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列车的复合板材,包括上盖板、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设有夹心泡沫层,该复合板材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设于上盖板上的第一通孔、设于夹心泡沫层上的第二通孔、设于下盖板上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中设有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上下对齐形成安装孔。

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板材安装时,一般直接通过卡扣件或螺钉安装,这种简单的安装方式会使板材的安装处结构脆弱,受到大的冲击时容易破损。本实用新型中,在夹心泡沫层上的安装位置设置有加强块,可以显著增强安装区域的强度,使板材能够抵御较大的冲击力;本申请中,安装孔分布在板材的四周。

作为优选,所述上盖板为碳纤/玻纤复合层,具体的,包括两层碳纤层和一层玻纤层,碳纤层中的碳纤维的排布方式为(0,90),玻纤层中的玻璃纤维的排布方式为(45,-45);所述下盖板为树脂/碳纤/玻纤复合层,具体的,包括一层树脂层、两层碳纤层和三层玻纤层,树脂纤维和碳纤维的排布方式为(0,90),三层玻璃纤维的排布方式为(45,-45)/(0,90)/(45,-45);所述加强块为玻纤复合块,其中包括若干层玻纤层,玻纤层中的玻璃纤维的排布方式为(0,90)/(45,-45)交替排布。该结构中,层层复合的板材结构具有很好的强度,且板材重量轻。

作为优选,所述上盖板厚度为1mm,下盖板厚度为2.5mm,夹心泡沫层厚度为15mm;在节省材料成本的同时,能够满足实际性能需要。

作为优选,所述上盖板和/或下盖板的外表面覆盖有芳纶纤维层,提高了板材的耐冲击能力,保护碳纤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复合板材采用玻纤、碳纤、树脂的复合结构,中间夹有夹心泡沫层,强度高且成本低;且在安装结构中设有加强块,显著强化了安装处的强度,增加了板材的抗冲击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复合板材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复合板材所使用的紧固螺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见图1,一种用于列车的复合板材,包括上盖板1、下盖板3,所述上盖板1和下盖板3之间设有夹心泡沫层2,该复合板材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设于上盖板1上的第一通孔11、设于夹心泡沫层2上的第二通孔21、设于下盖板3上的第三通孔31,所述第二通孔41中设有加强块4,所述加强块4上设有第四通孔41;所述第一通孔11、第三通孔31、第四通孔41上下对齐形成安装孔,该安装孔中可插入螺钉将复合板进行固定。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板1为碳纤/玻纤复合层,具体的,包括两层碳纤层和一层玻纤层,碳纤层中的碳纤维的排布方式为(0,90),玻纤层中的玻璃纤维的排布方式为(45,-45);所述下盖板3为树脂/碳纤/玻纤复合层,具体的,包括一层树脂层、两层碳纤层和三层玻纤层,树脂纤维和碳纤维的排布方式为(0,90),三层玻璃纤维的排布方式为(45,-45)/(0,90)/(45,-45);所述加强块4为玻纤复合块,其中包括30层玻纤层,玻纤层中的玻璃纤维的排布方式为(0,90)/(45,-45)交替排布。该结构中,层层复合的板材结构具有很好的强度,且板材重量轻。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板1厚度为1mm,下盖板3厚度为2.5mm,夹心泡沫层2厚度为15mm,加强块4厚度为15mm,且加强块4为圆环状,可嵌在第二通孔21中,此外,本发明中的上盖板1和/或下盖板3的外表面覆盖有芳纶纤维层,提高了板材的耐冲击能力,保护碳纤维。

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将复合板材进行固定的紧固螺钉,该紧固螺钉上设有可卡在安装孔中的窄缩部53,该窄缩部53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片51和第二限位片52,其中,第二限位片52的一侧延伸出螺钉安装座55,其上装有螺钉54;该紧固螺钉上还设有安装操作孔511,可以旋转螺钉54将其固定。

申请人对复合板材进行冲击力测试实验和分析发现,复合板材收到冲击后,板材上的安装结构附近的夹心泡沫层受力最大,若缺少加强块结构,安装结构附近容易产生变形或损坏;本申请中,加强块结构的添加,改变了安装结构附近的夹心泡沫层的应力水平,使其不会变形或损坏。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复合板材采用玻纤、碳纤、树脂的复合结构,中间夹有夹心泡沫层,强度高、质量轻且成本低;且在安装结构中设有加强块4,显著强化了安装处的强度,增加了板材的抗冲击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