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内饰用薄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9767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空内饰用薄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航天领域对内饰材料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轻质、阻燃、抗污耐腐蚀、耐磨损等等性能,常规的车辆使用级别的内饰薄膜材料强度低,安装加工性能差,保温效果差,质量重,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使用中容易出现的受潮等问题,维护费用高,不适于长时间服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航空内饰用薄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航空内饰用薄膜复合材料,包含材料层、铝箔层和网格层,材料层的材料为pvdf、pvf或peek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材料层的厚度为18-25微米,网格层为尼龙66纤维,尼龙66纤维平纹编织或者交叉编织,每两根纤维间距为2-3.5mm,铝箔层的厚度为6.5-12微米;所述材料层设置在铝箔层的一侧,网格层铺设在铝箔层的另一侧。

优选的,所述材料层经过电晕处理。

优选的,所述材料层、铝箔层和网格层通过胶水复合,复合胶水的配比为:马来酸混合物:丙酮:聚氨酯=(0.75-1):3:(0.3-0.4),其中马来酸混合物包含:氯乙烯81%、醋酸乙烯酯17%、马来酸2%。

一种航空内饰用薄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材料层经过电晕处理;将网格层以经纬向为基础的平纹编织或者交叉编织;将材料层、网格层和铝箔层通过复合机复合,复合过程中使用的胶水配比为:马来酸混合物:丙酮:聚氨酯=(0.75-1):3:(0.3-0.4),其中马来酸混合物包含:氯乙烯81%、醋酸乙烯酯17%、马来酸2%;复合后经过1-2小时恒温处理,处理温度为90-110℃。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航空内饰用薄膜复合材料,相较于一般的内饰材料,其具有质量轻,面密度较小,阻燃性能好等优点,在层结构上减少一层pet材料的使用;其制备方法可以实现量产,具有效率高、良品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航空内饰用薄膜复合材料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航空内饰用薄膜复合材料,包含材料层1、铝箔层2和网格层3,材料层1的材料为pvdf、pvf或peek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材料层1的厚度为18-25微米,网格层3为尼龙66纤维,尼龙66纤维平纹编织或者交叉编织,每两根纤维间距为2-3.5mm,铝箔层2的厚度为6.5-12微米;所述材料层1设置在铝箔层2的一侧,网格层3铺设在铝箔层2的另一侧。

上述航空内饰用薄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将材料层1经过电晕处理;将网格层3以经纬向为基础的平纹编织或者交叉编织;将材料层1、网格层3和铝箔层2通过复合机复合,复合过程中使用的胶水配比为:马来酸混合物:丙酮:聚氨酯=(0.75-1):3:(0.3-0.4),其中马来酸混合物包含:氯乙烯81%、醋酸乙烯酯17%、马来酸2%;复合后经过1-2小时恒温处理,处理温度为90-110℃。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内饰用薄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薄膜复合材料包含材料层、铝箔层和网格层,材料层的材料为PVDF、PVF或PEEK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材料层的厚度为18‑25微米,网格层为尼龙66纤维,尼龙66纤维平纹编织或者交叉编织,每两根纤维间距为2‑3.5mm,铝箔层的厚度为6.5‑12微米;所述材料层设置在铝箔层的一侧,网格层铺设在铝箔层的另一侧;本发明的航空内饰用薄膜复合材料,相较于一般的内饰材料,其具有质量轻,面密度较小,阻燃性能好等优点,在层结构上减少一层PET材料的使用;其制备方法可以实现量产,具有效率高、良品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马汝军;陈照峰;张鑫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市君悦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30
技术公布日:2018.0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