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1217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包装膜。



背景技术:

目前,包装膜被应用于多个不同的领域,优点是: 1、适应于包装各种形状的商品,增加产品外观吸引力; 2、薄膜能够紧贴商品,具有透明性,外形美观,清洁亮丽; 3、包装好的商品具有卫生性、保洁性,密封包装,防尘阻湿; 4、具有良好的防震撞性、防冲击性、以及良好的保护性能; 5、被包装的商品具有紧密性和固定性,小部件不会在包装中东倒西歪。鉴于以上优先,包装膜被广泛使用,在外贸出口、造纸、五金、塑料化工、建材、食品医药行业。

现有技术中的包装膜在满足弹性或缓冲性能的同时,美观度不够;或者在外形美观的同时,缓冲性能不能达到要求。专利申请号为201420657334.1的实用新型专利型公开了一种包装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薄膜层、黏着层、无纺布层及第二薄膜层。但是该实用新型缓冲性只能从单方面保证,且外形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膜,通过缓冲泡和珍珠棉层的双重保证,缓冲性和韧性均较好,外形美观,同时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实用性较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装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珍珠棉层、第一薄膜层、粘着层、第二薄膜层、第二珍珠棉层,所述第一珍珠棉层和第二珍珠棉层上设有多个贯通孔,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上设有多个缓冲泡,缓冲泡的形状成心形,缓冲泡穿过贯通孔, 第一珍珠棉层和第二珍珠棉层上设有纵加强筋和横加强筋,纵加强筋和横加强筋交错分布将包装膜分成多个包装单元。

优选的是,所述贯通孔的孔径为0.5-1cm。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贯通孔间隔分布在第一珍珠棉层和第二珍珠棉层的表面。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缓冲泡的孔径为0.5-1cm。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均为聚酯薄膜 。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珍珠棉层和第二珍珠棉层上的纵加强筋和横加强筋垂直设置。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珍珠棉层切面为波浪形。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珍珠棉层切面为波浪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包装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珍珠棉层、第一薄膜层、粘着层、第二珍珠棉层、第二薄膜层,所述第一珍珠棉层和第二珍珠棉层上设有多个贯通孔,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上设有多个缓冲泡,缓冲泡的形状成心形,缓冲泡穿过贯通孔, 第一珍珠棉层和第二珍珠棉层上设有纵加强筋和横加强筋,纵加强筋和横加强筋交错分布将包装膜分成多个包装单元。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泡和珍珠棉层的双重保证,缓冲性和韧性均较好,外形美观,同时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装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珍珠棉层1、第一薄膜层2、粘着层3、第二薄膜层5、第二珍珠棉层4,所述第一珍珠棉层1和第二珍珠棉层4上设有多个贯通孔6,第一薄膜层2和第二薄膜层5上设有多个缓冲泡7,缓冲泡7的形状成心形,缓冲泡7的颜色也可以设置为红色、黄色等多种不同的颜色,加强美观度和视觉效果。缓冲泡7穿过贯通孔6, 第一珍珠棉层1和第二珍珠棉层4上设有纵加强筋8和横加强筋9,纵加强筋8和横加强筋9交错分布将包装膜分成多个包装单元多个包装单元相互拼接,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的大小进行剪裁,方便剪裁的同时,稳定性和缓冲性能均较好。

如图3所示,贯通孔6的孔径为0.5-1cm。所述贯通孔6间隔分布在第一珍珠棉层1和第二珍珠棉层5的表面。所述缓冲泡7的孔径为0.5-1cm。第一薄膜层2和第二薄膜层5均为聚酯薄膜 。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珍珠棉层1和第二珍珠棉层4上的纵加强筋8和横加强筋9垂直设置,由于第一珍珠棉层1和第二珍珠棉层4上设有多个贯通孔6,因此第一珍珠棉层1和第二珍珠棉层4上势必由于贯通孔6的影响,整体韧性会有所下降,通过纵加强筋8和横加强筋9,在不影响缓冲新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整体韧性。

所述第一珍珠棉层1切面为波浪形,所述第二珍珠棉层4切面为波浪形。进一步增加缓冲效果,在第一薄膜层2和第二薄膜层5上局部的缓冲泡7受力被挤破时,波浪形第一珍珠棉层1和第二珍珠棉层4能够作为补充,进一步起到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膜,通过缓冲泡和珍珠棉层的双重保证,缓冲性和韧性均较好,外形美观,同时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实用性较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