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耐高温且保温的复合片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5713发布日期:2018-06-12 21:27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耐高温且保温的复合片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耐高温且保温的复合片材。



背景技术:

家庭取代餐(Home Meal Replacement):非家庭自己烹饪的新鲜、即食或稍微加工即可食用的方便菜肴(Meals that are freshly prepared away from-home and are ready-to-eat or almost ready-to-eat)。目前包装家庭取代餐的包装有APET(即非结晶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VC(即聚氯乙烯)、PP(即聚丙烯)、PS(即聚苯乙烯)、纸张等材料制造,无法适应中餐或者油炸食品的高温保存要求及送餐过程中的保温需求,所以开发耐高温和保温的多功能复合片材,用以解决此类问题。现有技术中热贴工艺使用EVA(即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材质,热贴强度低且影响透明度)。

申请公布号为CN 106003973 A的专利:一种纳米粒子改性聚丙烯复合片材的制备方法,采用简单挤出机熔炼组合物,挤出得到本体以及改性体材料,再利用多层复合制造方法,制备出复合塑料片材,操作简便,所生产的复合片材,具有耐热、力学好等特点。其耐热性好,但保温性不行。授权公告号为CN 101367285 B的专利: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至少包含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所述的第一膜层位于表层并与所述的第二膜层共挤复合,所述的第一膜层是热封层,所述热封层由50~90wt%的非晶聚酯、9.7~49wt%的EVA树脂和0.3~1wt%的抗粘剂构成。其采用EVA热帖,热贴强度低且影响透明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耐高温且保温的复合片材,能适应中餐&油炸品包装的耐高温和保温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耐高温且保温的复合片材,包括依次设置的CPET层、胶水层和EPP层/或EPS层通过干复工艺复合而成。CPET即结晶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微波下近乎透明且可以承受240℃烤炉温度超过60分钟而不变脆。由于其耐高温性,CPET非常适合包装熟肉类,且可以直接用于冷冻食品在传统烤箱和微波炉中进行的加热。由于对材料结晶的高精确控制,CPET适用于–40℃到240℃之间使用。这样就满足了低温冲击强度和高温形状稳定的客户需要。CPET具有很好的空气、水、二氧化碳和氮气的阻隔性能。若复合片材为依次设置的CPET层、胶水层和EPP层/或EPS层通过干复工艺复合而成,透明度好,但有溶剂残留。

一种具有耐高温且保温的复合片材,包括在挤出的CPET层与EPP层/或EPS层之间挤复SPE层而成。

一种具有耐高温且保温的复合片材,包括依次设置的CPET层、EOE层、SPE层和EPP层/或EPS层,挤出的CPET层与挤出的EOE层热贴粘合,并在挤出的EOE层与挤出的EPP层/或EPS层之间挤复SPE层粘合。EPP采用Kaneka公司Eperan-PP系列;EPS采用Kaneka公司KANHD系列。采用SPE,通过挤复工艺用特殊的材料将耐高温层(即CPET层)与保温层(即EPP层或EPS层)粘结,优点是没有溶剂残留,缺点是影响透明度,不过通过选择特殊改性的EMA实现复合片材透明度的提高,能达到与干复工艺相同的水平。通过多层复合结构,赋予了产品同时具有耐高温和保温的性能,提高了内容物的竞争力,减少后续加热的能源消。其中,EPP即聚丙烯塑料发泡材料,EPS即聚苯乙烯泡沫,EOE即阻隔材料层,SPE即改性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SPE采用杜邦的牌号为20D-855的改性EMA。CPET与EOE采用热贴的工艺粘合,即生产CPET时,在薄膜还是热的状态,将EOE放卷,使改性EMA层与热的CPET发生热熔及化学反应,从而达到CPET与EOE粘合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耐高温且保温的复合片材的进一步改进,EOE层为依次设置的改性EMA层、改性PE层、EVOH层、改性PE层、PE层共挤而成。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制成的复合片材的阻隔性能得到提高;其中EVOH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PA为尼龙,PE为聚乙烯。改性PE层是MAH接枝的LLDPE共聚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耐高温且保温的复合片材的进一步改进,SPE层为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MA的重量占比为8~12%。这样的配比能够改善SPE的透明度,使得通过挤复SPE将CPET层与EPP层复合而成的复合片材既不残留溶剂,还具备高的透明度的要求。制造具有耐高温、保温效果的复合片材的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将胶黏剂均匀涂覆于CPET层上形成胶水层,并进行CPET层与EPP层/或EPS层的复合,干燥,熟化,其中施胶量为2.8-3.2g/m2,干燥温度为50-90℃,熟化温度为50-60℃,熟化时间为40-80小时;或包括如下工艺步骤:将挤出的CPET层与挤复的SPE热贴粘合,热贴后熟化,熟化过程为:30~40℃放置36小时,然后在25℃放置12小时,熟化后与EPP层/或EPS层复合而成;或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挤出的CPET层与挤出的EOE层热贴粘合,并在挤出的EOE层与挤出的EPP层/或EPS层之间挤复SPE层粘合。使用干复工艺制成的复合片材其透明度好,不过由于干复使用胶水,因此会有溶剂残留;使用挤复工艺工艺没有溶剂残留,挤复工艺是树脂通过热熔粘合,及高温下熔体在氧气的作用下,分子产生极性氧化基团,分子间的键合力增强,通过挤复SPE可以既不残留溶剂,还具备高的透明度。挤复温度:240~320℃,挤复速度:80~120M/min。优选为挤复温度为280℃,挤复速度为90M/min。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1、通过多层复合结构,赋予了产品同时具有耐高温和保温的性能,提高了内容物的竞争力,减少后续加热的能源消,能适应中餐&油炸品包装的耐高温和保温的要求;

2、通过阻隔材料层的设置,使得制成的复合片材的阻隔性能得到提高;

3、通过挤复SPE复合而成的复合片材既不残留溶剂,还具备高的透明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耐高温且保温的复合片材实施例一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EOE层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中:1、CPET层 2、胶水层 3、EPP层 4、EPS层 5、SPE层 6、EOE层 7、改性PE层 8、EVOH层 10、PE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各个物质的中英文对照如下:

CPET 结晶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EPP 聚丙烯塑料发泡材料

EPS 聚苯乙烯泡沫

SPE 改性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EOE 阻隔材料层

APET 非结晶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VC 聚氯乙烯

PP 聚丙烯

PS 聚苯乙烯

EVOH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PA 尼龙

PE 聚乙烯

EMA 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MA 丙烯酸甲酯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耐高温且保温的复合片材,包括依次设置的CPET层1、胶水层2和EPP层3通过干复工艺复合而成;

制造具有耐高温、保温效果的复合片材的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将胶黏剂均匀涂覆于CPET层1上形成胶水层2,并进行CPET层1与EPP层3的复合,干燥,熟化,其中施胶量为2.8-3.2g/m2,干燥温度为50-90℃,熟化温度为50-60℃,熟化时间为40-80小时。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如图2所示,一种具有耐高温且保温的复合片材,包括依次设置的CPET层1、胶水层2和EPS层4通过干复工艺复合而成;

制造具有耐高温、保温效果的复合片材的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将胶黏剂均匀涂覆于CPET层1上形成胶水层2,并进行CPET层1与EPS层4的复合,干燥,熟化,其中施胶量为2.8-3.2g/m2,干燥温度为50-90℃,熟化温度为50-60℃,熟化时间为40-80小时。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如图3所示,一种具有耐高温且保温的复合片材,包括在挤出的CPET层1和EPP层3之间通过挤复SPE层5而成;SPE层5为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MA的重量占比为8~12%。

制造具有耐高温、保温效果的复合片材的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将挤出的CPET层1与挤复的SPE热贴粘合,热贴后熟化,熟化过程为:30~40℃放置36小时,然后在25℃放置12小时,熟化后与EPP层3复合而成。其中,挤复温度为280℃,挤复速度为90M/min(米/分钟)。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如图4、图5所示,一种具有耐高温且保温的复合片材,包括依次设置的CPET层1、EOE层6、SPE层5和EPS层4,挤出的CPET层与挤出的EOE层热贴粘合,并在挤出的EOE层与挤出的EPP层/或EPS层之间挤复SPE层粘合。EOE层6为依次设置的SPE层5(即改性EMA层)、改性PE层7、EVOH层8、改性PE层7、PE层10共挤而成。SPE层5为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MA的重量占比为8~12%。

制造具有耐高温、保温效果的复合片材的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挤出的CPET层与挤出的EOE层热贴粘合,并在挤出的EOE层与挤出的EPP层/或EPS层之间挤复SPE层粘合。其中,挤复温度为300℃,挤复速度为80M/min。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