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染发剂包装盒的铝塑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5479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染发剂包装盒的铝塑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膜,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染发剂包装盒的铝塑复合膜,属于包装领域。



背景技术:

用于包装染发剂的容器一般利用复合膜封口,以利于产品的运输或携带。现有技术中的复合膜结构不合理,复合膜封口后,染发剂里面的分子渗透至复合膜内以后会降低复合膜的性能,从而降低复合膜的封口性能,不利于产品的运输或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染发剂包装盒的铝塑复合膜,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用于染发容器的复合膜结构不合理、封口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染发剂包装盒的铝塑复合膜,包括聚酯层、尼龙层、铝箔层和聚乙烯层,所述尼龙层通过聚氨脂胶粘剂粘接于聚酯层与铝箔层之间,所述聚乙烯层通过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粘接于所述铝箔层上,并且,所述铝箔层位于尼龙层与所述聚乙烯层之间;

所述聚酯层上通过聚氨酯粘接剂粘接有透明保护层,所述聚酯层位于透明保护层与尼龙层之间;

所述铝箔层包括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与下层之间设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通过聚氨酯胶粘剂粘接于上层与下层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聚乙烯层通过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粘接于所述铝箔层上,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可以有效地避免染发剂中的分子向上渗透而损坏复合膜,优化了复合膜的使用性能,进而提高了复合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透明保护层主要起到保护聚酯层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避免聚酯层上的印刷物被损坏,延长了复合膜的使用寿命。加强层的设置主要用于提高复合膜的强度,复合膜具有较高的强度,有利于复合膜的粘贴,优化了复合膜的性能。

一种可选的方案,在所述加强层上设置有筋条,所述筋条与加强层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筋条呈网格状设置在加强层上。筋条的设置提高了加强层的强度,优化了复合膜的使用性能。筋条的另一个作用是提高了加强层的摩擦系数,进而提高了加强层与上层、下层的粘接强度,优化了复合膜的使用性能。

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加强层上均布有通孔。通孔使得聚氨酯胶粘剂可以通过,进而使得聚氨酯胶粘剂可以直接将上层与下层粘接在一起,提高了上层与下层的粘接强度,进而优化了复合膜的性能。

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上层和下层上均设有网格状花纹。增大了上层、下层的摩擦系数,提高了上层、下层的粘接强度。

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尼龙层上设有增大尼龙层摩擦系数的花纹,所述花纹凹入尼龙层内,在所述尼龙层上还均布有沿尼龙层厚度方向贯穿尼龙层的孔体。花纹的设置增大了尼龙层的摩擦系数,提高了尼龙层的粘接性能。孔体的设置提高了聚酯层和铝箔层的粘接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染发剂包装盒的铝塑复合膜,具有如下优点:

1、聚乙烯层通过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粘接于所述铝箔层上,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可以有效地避免染发剂中的分子向上渗透而损坏复合膜,优化了复合膜的使用性能。

2、加强层的设置使得复合膜具有一定的强度,有利于复合膜的粘贴。

3、透明保护层的设置可以避免聚酯层上的图案被磨损,延长了复合膜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染发剂包装盒的铝塑复合膜的主视图;

附图2是加强层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染发剂包装盒的铝塑复合膜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染发剂包装盒的铝塑复合膜,包括聚酯层1、尼龙层2、铝箔层3和聚乙烯层4,所述尼龙层2通过聚氨脂胶粘剂粘接于聚酯层1与铝箔层3之间,所述聚乙烯层4通过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粘接于所述铝箔层3上,并且,所述铝箔层3位于尼龙层2与所述聚乙烯层4之间;

如图1所示,所述尼龙层2上设有增大尼龙层2摩擦系数的花纹,所述花纹凹入尼龙层2内,在所述尼龙层2上还均布有沿尼龙层2厚度方向贯穿尼龙层2的孔体。孔体的设置主要用于使聚氨酯胶粘剂通过,以提高聚酯层1与铝箔层3的粘接强度。

如图1所示,所述聚酯层1上通过聚氨酯粘接剂粘接有透明保护层5,所述聚酯层1位于透明保护层5与尼龙层2之间,透明保护层5是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的层状结构,透明材料可以为塑料等;

如图1、图2所示,所述铝箔层3包括上层6和下层7,所述上层6与下层7之间设有加强层8,所述加强层8通过聚氨酯胶粘剂粘接于上层6与下层7之间,在所述加强层8上设置有筋条9,所述筋条9与加强层8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筋条9呈网格状设置在加强层8上,所述加强层8上均布有通孔10,通孔10沿加强层8的厚度方向贯穿加强层8。通孔10主要用于使聚氨酯胶粘剂通过,以提高上层6与下层7的粘接强度。所述上层6和下层7上均设有网格状花纹。网格状花纹的设置有利于提高铝箔层3的粘接强度。

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粘贴性能,进而优化了复合膜的使用性能。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本说明书后,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这些修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