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复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7354发布日期:2018-11-13 22:28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复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复合机。



背景技术:

复合机就是将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的材料用粘合剂粘合成为一体。使原有材料得到新的功能。如薄膜和铝箔、薄膜、纸张,无纺布等就经常会用到。亦可和胶片、海绵、布料等复合。常见的软包装材料基本上都是复合成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复合机,使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作效率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复合机,其中,包括相连接的输送机构和复合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供料仓、上料辊、供料辊、导向辊、输送带和驱动电机,所述供料仓包括第一供料仓和第二供料仓,所述供料辊包括第一供料辊和第二供料辊,所述导向辊包括第一导向辊、第二导向辊、第三导向辊和第四导向辊,所述输送带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所述第一供料仓通过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复合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输送带下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导向辊和所述第一供料辊,所述第二供料仓通过所述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三输送带连接,所述第二输送带下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导向辊和所述第三导向辊,所述输送机构的右上角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有所述上料辊,所述上料辊通过所述第三输送带与所述复合机构连接,所述第三输送带下端设置有所述第四导向辊和所述第二供料辊,所述输送机构的右端设置有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分别与所述上料辊、所述供料辊、所述导向辊连接,所述复合机构包括相连接的支架和底座,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置有挤压轮,所述第二连接轴上设置有导引轮,所述挤压轮设置在所述导引轮的上方,所述挤压轮的直径小于所述导引轮的直径,所述导引轮的一侧设置有进料板,所述进料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三输送带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变频电机,所述变频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电机带轮,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连接轴上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电机带轮通过皮带与所述第一带轮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料板靠近所述导引轮处设置有斜板,所述斜板的延长线与所述导引轮轴心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所举实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相连接的输送机构1和复合机构2,所述输送机构1包括供料仓、上料辊3、供料辊、导向辊、输送带和驱动电机4,所述供料仓包括第一供料仓5和第二供料仓6,所述供料辊包括第一供料辊7和第二供料辊8,所述导向辊包括第一导向辊9、第二导向辊10、第三导向辊11和第四导向辊12,所述输送带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所述第一供料仓5通过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复合机构2连接,所述第一输送带下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导向辊9和所述第一供料辊7,所述第二供料仓6通过所述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三输送带连接,所述第二输送带下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导向辊10和所述第三导向辊11,所述输送机构1的右上角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有所述上料辊3,所述上料辊3通过所述第三输送带与所述复合机构2连接,所述第三输送带下端设置有所述第四导向辊12和所述第二供料辊8,所述输送机构1的右端设置有所述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分别与所述上料辊3、所述供料辊、所述导向辊连接,所述复合机构2包括相连接的支架13和底座14,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轴15和第二连接轴16,所述第一连接轴15上设置有挤压轮,所述第二连接轴16上设置有导引轮,所述挤压轮设置在所述导引轮的上方,所述挤压轮的直径小于所述导引轮的直径,所述导引轮的一侧设置有进料板,所述进料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输送带和所述第三输送带连接。

所述底座14上设置有变频电机17,所述变频电机17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电机带轮18,所述第一连接轴15上设置有第一轴承19,所述第二连接轴16上设置有第二轴承20,所述第一轴承19连接有第一带轮21,所述电机带轮18通过皮带与所述第一带轮21连接。

所述进料板靠近所述导引轮处设置有斜板,所述斜板的延长线与所述导引轮轴心重合。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