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复合板材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8728发布日期:2019-01-13 16:43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复合板材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板材加工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复合板材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复合板材广泛应用于建筑或是装修中,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兴盛以及要求的提高,复合板材的生产加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复合板材的寿命,降低形变概率,必须对复合板材进行烘干定型。现有的烘干技术包括高温水循环加热烘干和高温加热烘干,将复合板材置于带孔的支撑板上,然后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烘干,这样的方法有两个不足,一个是烘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水分,水分的凝结聚集会造成烘干箱内部的积水,久而久之影响设备使用,有时还会有水滴滴到复合板材表面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对于烘干过程中水分的处理有一些方法,比如通过冷凝形成水滴,然后设置导流槽导出的方法,该方法一方面是清除水分不彻底,另一方面导致烘干箱内部结构过于复杂,容易损坏难以修理。另外就是将复合板材放置在固定不动的支撑板上,会造成底面的烘干不彻底,影响复合板材整体的烘干效果。

随着建筑中环保要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复合板材烘干带来的污染问题,因此对于复合板材烘干过程中释放的污染物的清理也应受到关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复合板材烘干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分处理不彻底、烘干效果不好以及烘干过程中释放的污染物处理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新型复合板材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箱包括进料台和出料台;烘干辊,所述烘干辊两端均设有圆形固定转盘,所述圆形固定转盘分别活动连接在烘干箱前后内壁上,所述烘干辊与液压缸电连接;加热板,所述加热板铺设于烘干箱上下前后四个内壁上;风循环系统,所述风循环系统包括负压吸引装置、空气干燥吸附装置和吹风机,所述负压吸引装置位于烘干箱靠近出料台一侧的内壁上,所述空气干燥吸附装置位于烘干箱上部,所述负压吸引装置、空气干燥吸附装置和吹风机依次通过空气管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吹风机包括气泵、吹风管道和若干吹风口,所述气泵通过空气管道与空气干燥吸附装置相连,所述吹风管道设于烘干箱上下两个内壁顶部,所述吹风口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在吹风管道上。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辊有若干个,且平行等间距设置在烘干箱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干燥吸附装置包括过滤网、银离子纳米层和竹炭层。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板由碳纤维加热管构成。

本实用新型结构自动化程度高,烘干均匀,工作效率高,同时对烘干过程中释放的污染物起到了吸附清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复合板材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烘干箱;1-1-进料台;1-2-出料台;2-烘干棍;2-1-圆形固定转盘;3-加热板;4-风循环系统;4-1-负压吸引装置;4-2-空气干燥吸附装置;4-3-吹风机;4-3-1-吹风管道;4-3-2-吹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复合板材烘干装置,包括一个烘干箱,烘干箱的进口处和出口处分别设有进料台和出料台,便于本装置与前后工序装置的衔接,使复合板材顺利进入烘干箱内部;在烘干箱内部设有烘干辊,所述烘干辊有若干个,且平行等间距设置在烘干箱内部。所述烘干辊两端均设有圆形固定转盘,所述圆形固定转盘分别活动连接在烘干箱前后内壁上,所述烘干辊与液压缸电连接,在液压缸的控制下,圆型固定转盘进行前转和后转的往复运动,从而带动烘干辊上的复合板材进行前后移动,确保复合板材底部能够无死角均匀受热。在烘干箱上下前后四个内壁上还铺设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由碳纤维加热管构成。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风循环系统,图中箭头所示即为风循环的路径。所述风循环系统包括负压吸引装置、空气干燥吸附装置和吹风机,所述负压吸引装置位于烘干箱靠近出料台一侧的内壁上,所述空气干燥吸附装置位于烘干箱上部,所述负压吸引装置、空气干燥吸附装置和吹风机依次通过空气管道连接。所述吹风机包括气泵、吹风管道和若干吹风口,所述气泵通过空气管道与空气干燥吸附装置相连,所述吹风管道设于烘干箱上下两个内壁顶部,所述吹风口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在吹风管道上。由负压吸引装置吸取烘干箱内的空气进入空气干燥吸附装置,通过空气干燥吸附装置中的过滤网、银离子纳米层和竹炭层后,除掉毛刺杂质、水蒸气以及释放的污染物,接着进入吹风机,在气泵的作用下进入吹风管道,并通过吹风口进入烘干箱,从而为烘干箱内带来干燥的空气,另一方面,吹风过程也使加热板释放的热量能够更加均匀的到达复合板材上,使复合板材同一表面的受热更均匀。

本实用新型结构自动化程度高,烘干均匀,工作效率高,同时对烘干过程中释放的污染物起到了吸附清除作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