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转移纸的全自动高速复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8703发布日期:2019-01-13 16:43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产转移纸的全自动高速复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转移纸的全自动高速复合机。



背景技术:

复合机就是将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的材料用粘合剂粘合成为一体,使原有材料得到新的功能,如薄膜和铝箔、薄膜、纸张和无纺布等就经常会用到,亦可和胶片、海绵、布料等复合,常见的软包装材料基本上都是复合成品,在生产转移纸的过程中,现有的复合机通常采用热复合的方式,对转移纸进行加热后再进行复合,完成复合后的转移纸在收料时由收料辊进行收卷,由于加热后的转移纸表面温度较高,热量在收料时不易散发,持续堆积在收料辊上,不方便操作人员对收料辊上的转移纸进行搬运收料,容易发生烫伤的安全事故;现有的转移纸在通过加热复合的流程后,存在复合不到位的现象,即在转移纸表面复合不均匀,复合的效果不理想影响转移纸的质量,从而降低了产品的良品率,降低了整体的复合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效果好、复合效率高且安全性强方便收料的用于生产转移纸的全自动高速复合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生产转移纸的全自动高速复合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放卷辊、上胶辊、加热辊、冷却辊和收卷辊,所述上胶辊正上方接触设置有上胶压辊,所述上胶辊下方设置有胶槽,所述上胶辊下部分浸入设置在胶槽中,所述上胶辊和加热辊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上平整辊和设置在上平整辊下方的下平整辊,所述加热辊内部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中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加热辊正上方接触设置有复合压辊,所述加热辊水平高度与冷却辊水平高度相同,所述冷却辊内部设置有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部设置有冷却液介质,所述冷却辊正上方接触设置有挤压辊,所述导向组件下方设置有辅料放卷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移纸纸张经设置在机架上的放卷辊至上胶辊和上胶压辊之间,上胶辊下方设置胶槽,上胶辊浸入胶槽里面后,表面沾染上胶配合上胶压辊对转移纸纸张表面进行上胶,完成上胶后的转移纸纸张经设置在上胶辊和加热辊之间的导向组件导向,从而起到充分拉伸转移纸纸张表面的作用,经过导向拉伸后的转移纸纸张表面不容易出现褶皱,同时导向拉伸后抚平了折叠在一起的转移纸纸张,转移纸纸张进入到加热辊和复合压辊之间进行复合,由设置在导向组件下方的辅料放卷辊提供复合的纸张,在设置在冷却腔内部的电加热管的加热作用下,对转移纸纸张和辅料纸张进行加热复合,完成加热复合后的纸张在进行收卷前,先通过冷却辊,在冷却辊内部设置有冷却腔,冷却腔内部的冷却液介质对加热后带有热量的复合纸张进行换热,以减少纸张表面附带的热量,方便之后的收卷和操作人员的收料,同时在冷却辊的正上方接触设置有挤压辊,对复合后的纸张再进行一次挤压,以提高复合后的纸张表面平整度和复合效果,提高纸张的良品率,减少了复合的检查时间从而提高了复合的效率,将加热辊水平高度设置与冷却辊水平高度相同,该结构用于将复合后的纸张拉直后再进行挤压,进一步提高了纸张表面的平整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效果好、复合效率高且安全性强方便收料的用于生产转移纸的全自动高速复合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辊的一端设置有与冷却腔连通的冷却液进管,所述冷却辊远离冷却液进管的一端设置有冷却液出管。

优选为:所述冷却液进管上设置有抽水泵。

优选为:所述冷却辊的一侧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冷却辊上表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冷却辊的一端设置有与冷却腔连通的冷却液进管,另一端设置有冷却液出管,在冷却腔内部的冷却液介质与完成复合后带有热量的纸张进行充分的换热后,吸收了热量的冷却液介质从冷却液出管导出,新的冷却液从冷却液进管导入,由设置在冷却液进管上的抽水泵作为动力源,时刻保持冷却液的导入,保证对复合后的纸张进行降温换热,在冷却辊的一侧设置有风机,风机处于常开的状态,配合冷却液的换热作用,对冷却辊表面上的纸张进行散热,双重的散热进一步加快纸张的散热效果,提高了散热的效率,结构简单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料放卷辊、上胶辊、收卷辊的水平高度相同且低于加热辊和冷却辊的水平高度。

优选为:所述冷却液出管远离冷却辊的一端与抽水泵的进水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卷辊的水平高度低于冷却辊的水平高度,该设置用于加大复合后的纸张与冷却辊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配合冷却液对纸张进行充分的换热作用;将冷却液出管远离冷却辊的一端与抽水泵的进水端连接,完成换热后的冷却液介质进入到冷却液出管中后,与外部的空气进行换热,散去热量后重新从冷却液进管导入到冷却腔中,该结构用于做到循环利用水资源的作用,节约资源符合节能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冷却辊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转移纸的全自动高速复合机,包括机架1,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上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放卷辊2、上胶辊3、加热辊4、冷却辊5和收卷辊6,所述上胶辊3正上方接触设置有上胶压辊16,所述上胶辊3下方设置有胶槽7,所述上胶辊3下部分浸入设置在胶槽7中,所述上胶辊3和加热辊4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上平整辊8和设置在上平整辊8下方的下平整辊9,所述加热辊4内部设置有加热腔10,所述加热腔10中设置有电加热管11,所述加热辊4正上方接触设置有复合压辊12,所述加热辊4水平高度与冷却辊5水平高度相同,所述冷却辊5内部设置有冷却腔13,所述冷却腔13内部设置有冷却液介质,所述冷却辊5正上方接触设置有挤压辊15,所述导向组件下方设置有辅料放卷辊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移纸纸张经设置在机架1上的放卷辊2至上胶辊3和上胶压辊16之间,上胶辊3下方设置胶槽7,上胶辊3浸入胶槽7里面后,表面沾染上胶配合上胶压辊16对转移纸纸张表面进行上胶,完成上胶后的转移纸纸张经设置在上胶辊3和加热辊4之间的导向组件导向,从而起到充分拉伸转移纸纸张表面的作用,经过导向拉伸后的转移纸纸张表面不容易出现褶皱,同时导向拉伸后抚平了折叠在一起的转移纸纸张,转移纸纸张进入到加热辊4和复合压辊12之间进行复合,由设置在导向组件下方的辅料放卷辊14提供复合的纸张,在设置在冷却腔13内部的电加热管11的加热作用下,对转移纸纸张和辅料纸张进行加热复合,完成加热复合后的纸张在进行收卷前,先通过冷却辊5,在冷却辊5内部设置有冷却腔13,冷却腔13内部的冷却液介质对加热后带有热量的复合纸张进行换热,以减少纸张表面附带的热量,方便之后的收卷和操作人员的收料,同时在冷却辊5的正上方接触设置有挤压辊15,对复合后的纸张再进行一次挤压,以提高复合后的纸张表面平整度和复合效果,提高纸张的良品率,减少了复合的检查时间从而提高了复合的效率,将加热辊4水平高度设置与冷却辊5水平高度相同,该结构用于将复合后的纸张拉直后再进行挤压,进一步提高了纸张表面的平整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效果好、复合效率高且安全性强方便收料的用于生产转移纸的全自动高速复合机。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辊5的一端设置有与冷却腔13连通的冷却液进管21,所述冷却辊5远离冷却液进管21的一端设置有冷却液出管22。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进管21上设置有抽水泵23。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辊5的一侧设置有风机24,所述风机24的出风口朝向冷却辊5上表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冷却辊5的一端设置有与冷却腔13连通的冷却液进管21,另一端设置有冷却液出管22,在冷却腔13内部的冷却液介质与完成复合后带有热量的纸张进行充分的换热后,吸收了热量的冷却液介质从冷却液出管22导出,新的冷却液从冷却液进管21导入,由设置在冷却液进管21上的抽水泵23作为动力源,时刻保持冷却液的导入,保证对复合后的纸张进行降温换热,在冷却辊5的一侧设置有风机24,风机24处于常开的状态,配合冷却液的换热作用,对冷却辊5表面上的纸张进行散热,双重的散热进一步加快纸张的散热效果,提高了散热的效率,结构简单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辅料放卷辊14、上胶辊3、收卷辊6的水平高度相同且低于加热辊4和冷却辊5的水平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出管22远离冷却辊5的一端与抽水泵23的进水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卷辊6的水平高度低于冷却辊5的水平高度,该设置用于加大复合后的纸张与冷却辊5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配合冷却液对纸张进行充分的换热作用;将冷却液出管22远离冷却辊5的一端与抽水泵23的进水端连接,完成换热后的冷却液介质进入到冷却液出管22中后,与外部的空气进行换热,散去热量后重新从冷却液进管21导入到冷却腔13中,该结构用于做到循环利用水资源的作用,节约资源符合节能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