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机接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2816发布日期:2019-02-01 20:21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机接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料装置,尤其涉及复合机接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复合机就是将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的材料(如铝箔、薄膜、纸张等等)用粘合剂粘合在一块;现有的复合机接料机构包括:左绕料辊和右绕料辊,右挤压辊可在靠近左挤压辊和远离左挤压辊的位置之间移动;使用时,将左绕料辊和右绕料辊的材料均穿过左挤压辊和右挤压辊之间,并在左挤压辊与右挤压辊的挤压下粘合之后绕过牵引导辊即可。

但是现有复合机接料机构在右挤压辊向远离左挤压辊方向运动时,左右两侧的材料均随右挤压辊运动,而导致在任意一侧材料用完需要接料时,存在以下缺陷:

(1)如图1所示,在右侧材料用完进行接材料时,由于左侧材料始终随右挤压辊运动,此时需要一个操作员将左侧材料脱离右挤压辊,同时另一操作员将新材料搭在右挤压辊上,之后在右挤压辊和左挤压辊的配合挤压下才可实现重新接料,操作复杂、且耗费人力多。

(2)如图2所示,在左侧材料用完进行接材料时,由于驱动机构的驱动行程较大,使得右挤压辊的运动行程较大,导致右挤压辊对右侧材料的张力变化较大,影响后续张力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成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机接料装置,其通过第一限位导辊和第二限位导辊实现对左右两侧材料的限位,以避免左右两侧材料随右挤压辊运动,进而简化操作程序,降低人力损耗,并确保成品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复合机接料装置,包括机架,右挤压辊,安装件,驱动机构,以及均枢接在所述机架上的左挤压辊、上限位导辊、下限位导辊、牵引导辊和两根绕料辊;两所述绕料辊分置于左右两侧;所述上限位导辊和所述下限位导辊均位于所述左挤压辊的右侧;所述上限位导辊位于所述左挤压辊和所述右挤压辊的上方,并与所述左挤压辊之间形成供材料穿过的第一通道;所述下限位导辊位于所述左挤压辊和所述右挤压辊的下方,并与所述左挤压辊之间形成供材料穿过的第二通道;所述牵引导辊位于所述下限位导辊的右侧,并与所述下限位导辊之间形成供材料穿过的第三通道;所述右挤压辊枢接在所述安装件上,并用于与所述左挤压辊配合挤压穿过所述第一通道的材料;所述安装件可左右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在左右移动时联动所述右挤压辊靠近或远离所述左挤压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安装件移动;所述上限位导辊和所述下限位导辊均位于所述右挤压辊的运动行程内。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开设有沿所述安装件移动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安装件上开设有供导轨活动插装的导槽。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的数量有两条,两所述导轨上下分置并平行设置;所述安装件上开设有两所述导槽,两所述导槽与两所述导轨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安装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限位导辊位于两所述绕料辊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下限位导辊位于两所述绕料辊之间。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左挤压辊的右侧设置上限位导辊和下限位导辊,上限位导辊设置在左挤压辊和右挤压辊的上方,且下限位导辊设置在左挤压辊和右挤压辊的下方,在两侧材料依次穿过第一、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后,下限位导辊对左侧材料实现限位作用,且上限位导辊和下限位导辊对右侧材料实现限位作用;而使得在右侧接新料时,下限位导辊限制了左侧材料随右挤压辊向右运动,而无需拨动左侧材料,简化工序;同时,上限位导辊和下限位导辊均在右挤压辊的运动行程内,在左侧接新料时,由于上限位导辊和下限位导辊的限位作用,使得右侧的料不会一直随右挤压辊向远离左挤压辊的方向运动,可避免因右挤压辊运动行程而造成右侧材料所受张力变化较大的情况,进而确保粘合后成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复合机接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右侧接新料);

图2为现有复合机接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左侧接新料);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复合机接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机架;20、右挤压辊;30、安装件;40、驱动机构;50、左挤压辊;60、上限位导辊;70、下限位导辊;80、牵引导辊;90、绕料辊;100、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3所示的一种复合机接料装置,包括机架10,右挤压辊20,安装件30,驱动机构40,以及均枢接在机架10上的左挤压辊50、上限位导辊60、下限位导辊70、牵引导辊80和两根绕料辊90,两根绕料辊90分置于左右两侧,并均用于供材料100绕设;上限位导辊60和下限位导辊70均位于左挤压辊50的右侧;上限位导辊60位于左挤压辊50和右挤压辊20的上方,并与左挤压辊50之间形成供材料100穿过的第一通道;下限位导辊70位于左挤压辊50和右挤压辊20的下方,并与左挤压辊50之间形成供材料100穿过的第二通道;牵引导辊80位于下限位导辊70右侧,并与下限位导辊70之间形成供材料100穿过的第三通道;右挤压辊20枢接在安装件30上,并用于与左挤压辊50配合挤压穿过第一通道的材料100;安装件30可左右移动地安装在机架10上,并在左右移动时联动右挤压辊20靠近或远离左挤压辊50;驱动机构40用于带动安装件30移动;上限位导辊60和下限位导辊70均在右挤压辊20的运动行程内,即上限位导辊60和下限位导辊70在右侧材料100的运动行程内,可使右侧材料100在随右挤压辊20移动至上限位导辊60和下限位导辊70的位置时被限位,而不继续随右挤压辊20运动。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使用本复合机接料装置时,将两根绕料辊90的材料100均穿过第一通道,之后采用驱动机构40带动安装件30移动,使右挤压辊20靠近左挤压辊50而与左挤压辊50配合挤压两材料100,并使两材料100粘合,之后将粘合的材料100穿过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此时,下限位导辊70对左侧绕料辊90的材料100(以下简称左侧材料100)实现限位,上限位导辊60和下限位导辊70对右侧绕料辊90的材料100(以下简称右侧材料100)实现限位;而在右侧材料100用完接新料时,随着右挤压辊20朝远离左挤压辊50的方向运动,左侧材料100在下限位导辊70的限位作用下不会因自重或外部力作用向右运动,此时仅需将右侧材料100搭在上限位导辊60上,再配合驱动机构40带动右挤压辊20靠近左挤压辊50,之后在左挤压辊50和右挤压辊20的配合挤压下即可完成重新接料,无需人为手动拨动左侧材料100,简化工序,降低人工损耗;同时,在左侧材料100用完接新料时,驱动机构40带动右挤压辊20远离左挤压辊50,此时右侧材料100随挤压辊运动而远离左挤压辊50,如此仅需将左侧的料搭在左挤压辊50上,再配合驱动机构40带动右挤压辊20靠近左挤压辊50,之后在左挤压辊50和右挤压辊20的配合挤压下即可完成重新接料,上述过程中,在右挤压辊20往远离左挤压辊50运动过程中,由于上限位导辊60和下限位导辊70的限位作用,右侧材料100因自重或外部力作用在随右挤压辊20运动至上限位导辊60和下限位导辊70所在的位置时,便不再随右挤压辊20运动,可避免因右挤压辊20运动行程而造成右侧材料100所受张力变化较大的情况,进而确保粘合后的品质。

再者,采用驱动机构40进行驱动,可降低劳动强度。

为提高安装件30运动稳定性,具体地,机架10上开设有沿安装件30移动方向延伸的导轨;安装件30上开设有供导轨活动插装的导槽,安装件30运动时,安装件30沿导辊延伸方向运动,此时导轨与导槽的配合,限制了安装件30运动自由度,而避免其运动晃动或者偏移;上述安装件30可为安装板、安装块、安装杆等等。

更具体地,导轨的数量有两条,两导轨上下分置并平行设置;安装件30上开设有两导槽,两导槽与两导轨一一对应设置,上下分置可避免上下晃动,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再者,还可设置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两条以上的导辊。

上述的驱动机构40可采用丝杆与丝杆螺母配合的结构,其中安装件30安装在丝杆螺母上;本实施例优选以下实施方式:驱动机构40包括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机架10上,伸缩气缸的伸缩杆与安装件30固定连接;在气缸的伸缩杆伸缩过程中,即可实现带动安装件30运动,结构简单。

具体地,上限位导辊60位于两根绕料辊90之间,此时,上限位导辊60与左侧的绕料辊90之间存在间隙,进一步避免左侧材料100与上限位导辊60接触,而可便于将右侧材料100搭在在上限位导辊60;再者,相对将上限位导辊60设置在右侧绕料辊90的右侧,可缩短右侧材料100左右移动的距离,进一步降低右侧材料100受右挤压辊20的影响程度。

进一步地,下限位导辊70位于两根绕料辊90之间。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