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接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7052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接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接料装置。



背景技术:

压铸,是指将熔融合金在高压、高速条件下填充模具型腔,并在高压下冷却成型的铸造方法,是铸造工艺中应用最广、发展速度最快的金属热加工成形工艺方法之一。压铸作为一种先进的有色合金精密零部件成形技术,适应了现代制造业中产品复杂化、精密化、轻量化、节能化、绿色化的要求,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随着压铸设备和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压铸产品的应用范围在现有基础上仍将不断扩大。特别是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压铸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汽车的压铸工件的需求量也逐渐上升。

压铸工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先将大型零件经过切边机,切掉多余边角,目前在对切边后的压铸工件在后期的接送料工作时,大多是采用人工操作,不能满足完全自动化作业的要求,同时由于人工操作动作单一,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很大,极容易产生疲劳,工作效率偏低,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满足自动化生产的需要,减少人工,提高效率的接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接料装置,包括主体支架和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设置在主体支架上端,所述工作台包括水平导轨、滑块和上接料盘,所述水平导轨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滑块设置在水平导轨上,且所述滑块能沿水平导轨在工作台上水平移动,所述上接料盘通过第一翻转铰链设置在滑块上,且所述上接料盘能沿第一翻转铰链转动,所述主体支架上还设置有下接料盘,所述下接料盘通过下接料盘支架设置在主体支架的侧面,所述下接料盘通过第二翻转铰链设置在下接料盘支架上,所述下接料盘能沿第二翻转铰链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接料盘的移动、翻转实现接料以及送料过程,结构简单,满足自动化生产的需要,减少人工,提高效率。

优选的,所述水平导轨包括第一水平导轨和第二水平导轨,所述第二水平导轨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一水平导轨设置在第二水平导轨上,且所述第一水平导轨能沿第二水平导轨移动,所述滑块设置在第一水平导轨上,所述滑块能沿第一水平导轨移动,接料盘通过两层导轨的移动,增加了接料深度,可应用在各种尺寸的切边机上,应用范围广。

优选的,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水平导轨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推料气缸,所述第一推料气缸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水平导轨上,所述第一推料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第一水平导轨和所述第二水平导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推料气缸,所述第二推料气缸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水平导轨上,所述第二推料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平导轨连接,通过推料气缸提供的动力,不仅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也能够满足大型压铸工件的接料送料。

优选的,所述上接料盘、下接料盘均为长方形盒状结构,所述上接料盘平行于水平导轨的一侧为开口结构,所述上接料盘通过第一翻转铰链沿垂直导轨方向转动,所述下接料盘位于上接料盘开口结构一侧的主体支架侧面,且所述下接料盘垂直于导轨一侧为开口结构,所述下接料盘通过第二翻转铰链沿平行导轨方向转动,更方便的实现压铸工件从切边机至输送机的接料送料过程。

优选的,所述主体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一翻转气缸,所述第一翻转气缸设置在上接料盘开口侧的相对侧的主体支架上,且所述第一翻转气缸一端固定在主体支架上,所述第一翻转气缸另一端与上接料盘连接,通过第一翻转气缸提供的动力,不仅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也能够满足大型压铸工件的接料送料。

优选的,所述主体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二翻转气缸,所述第二翻转气缸设置在下接料盘支架的下方远离下接料盘开口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二翻转气缸的一端固定在主体支架上,所述第二翻转气缸的另一端与下接料盘连接,通过第二翻转气缸提供的动力,不仅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也能够满足大型压铸工件的接料送料。

优选的,所述主体支架的侧面还设置有竖直导轨,所述下接料盘支架设置在竖直导轨上,且所述下接料盘支架能沿竖直导轨在主体支架侧面上下移动,可将压铸工件送至不同高度的输送机上,扩大应用范围。

优选的,所述主体支架上还设置有竖直气缸,所述竖直气缸设置在下接料盘的下方,所述竖直气缸一端固定在主体支架上,所述竖直气缸的另一端与下接料盘支架连接,通过竖直气缸的动力,不仅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也能够满足大型压铸工件的接料送料。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两侧通过调节丝杠设置在主体支架上,可调节工作台与主体支架之间的距离,即调节上接料盘的接料位置,可应用在不同高度的切边机上,增大了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接料盘的移动、翻转实现接料以及送料过程,结构简单,满足自动化生产的需要,减少人工,提高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气缸提供的动力,不仅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也能够满足大型压铸工件的接料送料。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导轨的移动,可适用于不同的切边机中,扩大了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接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K向视图。

图中标记为:1、主体支架;2、工作台;3、水平导轨;31、第一水平导轨;32、第二水平导轨;4、滑块;5、上接料盘;6、第一翻转铰链;7、下接料盘;8、下接料盘支架;9、第二翻转铰链;10、第一推料气缸;11、第二推料气缸;12、第一翻转气缸;13、第二翻转气缸;14、竖直导轨;15、竖直气缸;16、调节丝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接料装置,包括主体支架1和工作台2,工作台2设置在主体支架1上端,工作台2包括水平导轨3、滑块4和上接料盘5,水平导轨3设置在工作台2上,滑块4设置在水平导轨3上,且滑块4能沿水平导轨3在工作台2上水平移动,上接料盘5通过第一翻转铰链6设置在滑块4上,且上接料盘5能沿第一翻转铰链6转动,主体支架1上还设置有下接料盘7,下接料盘7通过下接料盘支架8设置在主体支架1的侧面,下接料盘7通过第二翻转铰链9设置在下接料盘支架8上,下接料盘7能沿第二翻转铰链9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接料盘的移动、翻转实现接料以及送料过程,结构简单,满足自动化生产的需要,减少人工,提高效率。

水平导轨3包括第一水平导轨31和第二水平导轨32,第二水平导轨32设置在工作台2上,第一水平导轨32设置在第二水平导轨32上,且第一水平导轨31能沿第二水平导轨32移动,滑块4设置在第一水平导轨31上,滑块4能沿第一水平导轨31移动,接料盘通过两层导轨的移动,增加了接料深度,可应用在各种尺寸的切边机上,应用范围广。

滑块4与第一水平导轨31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推料气缸10,第一推料气缸1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水平导轨31上,第一推料气缸10的另一端与滑块4连接,第一水平导轨31和第二水平导轨3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推料气缸11,第二推料气缸1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水平导轨32上,第二推料气缸11的另一端与第一水平导轨31连接,通过推料气缸提供的动力,不仅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也能够满足大型压铸工件的接料送料。

上接料盘5、下接料盘7均为长方形盒状结构,上接料盘5平行于水平导轨3的一侧为开口结构,上接料盘5通过第一翻转铰链6沿垂直导轨方向转动,下接料盘7位于上接料盘5开口结构一侧的主体支架1侧面,且下接料盘7垂直于导轨一侧为开口结构,下接料盘7通过第二翻转铰链9沿平行导轨方向转动,更方便的实现压铸工件从切边机至输送机的接料送料过程。

主体支架1上还设置有第一翻转气缸12,第一翻转气缸12设置在上接料盘5开口侧的相对侧的主体支架1上,且第一翻转气缸12一端固定在主体支架1上,第一翻转气缸12另一端与上接料盘5连接,通过第一翻转气缸12提供的动力,不仅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也能够满足大型压铸工件的接料送料。

主体支架1上还设置有第二翻转气缸13,第二翻转气缸13设置在下接料盘支架8的下方远离下接料盘7开口结构的一侧,第二翻转气缸13的一端固定在主体支架1上,第二翻转气缸13的另一端与下接料盘7连接,通过第二翻转气缸提供的动力,不仅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也能够满足大型压铸工件的接料送料。

下接料盘7靠近上接料盘5开口一侧的挡板高度小于下接料盘7其他侧面的挡板高度,可防止压铸工件在上接料盘往下接料盘送料过程中滑出。

主体支架1的侧面还设置有竖直导轨14,所述竖直导轨14也为两条平行的线性导轨,所述下接料盘支架8设置在竖直导轨14上,且所述下接料盘支架8能沿竖直导轨14在主体支架1侧面上下移动,可将压铸工件送至不同高度的输送机上,扩大应用范围。

主体支架1上还设置有竖直气缸15,所述竖直气缸15设置在下接料盘7的下方,所述竖直气缸15一端固定在主体支架1上,所述竖直气缸15的另一端与下接料盘支架8连接,

工作台2的两侧通过调节丝杠16设置在主体支架1上,可调节工作台与主体支架之间的距离,即调节上接料盘的接料位置,可应用在不同高度的切边机上,增大了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通过调节丝杠16调整工作台2与主体支架1之间的距离,使上接料盘5与切边机的中心高度一致,当切边机将压铸工件的多余边角切除之后,第一推料气缸10和第二推料气缸11将上接料盘5推入切边机的中心进行接料,接料后,第一推料气缸10和第二推料气缸11退回,第一翻转气缸12上升使上接料盘5沿第一翻转铰链6的中心转动,将压铸工件送入下接料盘7,下接料盘7在接料前一直在最高位待命,接料后迅速下降,在下接料盘7降到底部时,第二翻转气缸13上升使下接料盘7沿第二翻转铰链8的中心转动,下接料盘7翻转将零件倒入准备好的输送机上运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