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延聚丙烯CPP阻隔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8827发布日期:2019-07-19 22:03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延聚丙烯CPP阻隔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薄膜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流延聚丙烯CPP阻隔膜。



背景技术:

流延膜是通过熔体流涎骤冷生产的一种无拉伸、非定向的平挤薄膜,有单层流涎和多层共挤流涎两种方式。与吹膜相比,其特点是生产速度快,产量高,薄膜的透明性、光泽性、厚度均匀性等都极为出色。同时,由于是平挤薄膜后续工序,如印刷、复合等都极为方便,因而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用品、纺织品、鲜花、日用品的包装。

目前,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的包装,一般采用编织袋或者包装膜,目前的农产品包装膜沿用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生产工艺,普遍存在热封封口不平整、封口不牢固,膜的强度不够,导致破袋和漏袋率高,膜的阻隔性能差的问题。而对于对于采用编织袋包装的农产品包装袋,其阻隔性能较差,不能适应地域宽广、温差变异大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延聚丙烯CPP阻隔膜,具有较好强度和柔韧度的同时,阻隔性能较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流延聚丙烯CPP阻隔膜,包括热封层、芯层及电晕层,所述芯层位于所述热封层及所述电晕层的中间,所述热封层与芯层之间以及电晕层与芯层之间分别设置有PE材料的阻隔层;所述热封层、阻隔层、芯层及电晕层之间均采用双组份聚氨酯无溶剂胶黏剂形成复合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薄膜通过芯层具有较高的刚度,热封层和电晕层分别使薄膜具有热封性和表面张力持久性,同时双组份聚氨酯无溶剂胶黏剂能够将PE材料的阻隔层分别固定连接在热封层与芯层之间以及电晕层与芯层之间,并且双组份聚氨酯无溶剂胶黏剂分布全面且均匀,使得薄膜层与层之间粘结作用力较为稳定,进而提高了薄膜的整体阻隔性能,同时延长了流延膜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热封层和芯层厚度比为1:(2~3),所述电晕层和芯层的厚度比为1:(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封层、电晕层和芯层的性能均处于较佳的状态,薄膜的整体性能较优。

优选的,所述芯层的厚度范围为20~35µ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芯层的厚度范围为20~35µm范围内时,芯层的刚度处于较优的状态,能够满足薄膜足够刚度的同时使用量最少,降低了生产成本。

优选的,所述电晕层为镀氧化铝聚酯膜层,所述镀氧化铝聚酯膜层的厚度范围为12~15µ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此厚度范围内,电晕层的透明度和张力持久性较好,能够满足薄膜足够张力的同时使用量最少,降低了生产成本。

优选的,所述电晕层背离阻隔层的表面均设置有防水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膜的设置不仅可以防止水对流延膜造成直接的损坏,同时还能够防止水体在流延膜表面残留之后导致细菌等滋生,从而对流延膜起到了保护作用。

优选的,所述防水膜的厚度范围为7~9µ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此厚度范围内,防水膜既能起到充分的防水效果,同时也能够使得防水膜的使用量最少,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使得流延膜的整体厚度更小,稳定性更高。

优选的,所述防水膜背离电晕层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微小凸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粒的设置增大了薄膜表面的粗糙度,提高了薄膜的防滑效果。

优选的,所述防水膜背离电晕层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的设置提高了薄膜表面的粗糙度,提高了薄膜的防滑效果,同时相较于凸粒,更容易加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薄膜通过芯层具有较高的刚度,热封层和电晕层分别使薄膜具有热封性和表面张力持久性,同时双组份聚氨酯无溶剂胶黏剂能够将PE材料的阻隔层分别固定连接在热封层与芯层之间以及电晕层与芯层之间,并且双组份聚氨酯无溶剂胶黏剂分布全面且均匀,使得薄膜层与层之间粘结作用力较为稳定,进而提高了薄膜的整体阻隔性能,同时延长了流延膜的使用寿命;

2、防水膜的设置不仅可以防止水对流延膜造成直接的损坏,同时还能够防止水体在流延膜表面残留之后导致细菌等滋生,从而对流延膜起到了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芯层;2、电晕层;3、热封层;4、阻隔层;5、防水膜;6、凸粒;7、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一:一种流延聚丙烯CPP阻隔膜,参照图1,包括热封层3、芯层1和电晕层2,且芯层1位于热封层3和电晕层2中间。

同时,热封层3和芯层1厚度比为1:(2~3),电晕层2和芯层1的厚度比为1:(2~3)。在本实施例中,热封层3和芯层1厚度比优选为1:2.0,电晕层2和芯层1的厚度比为1:2.0,在此厚度比下,热封层3、电晕层2和芯层1的性能均处于较佳的状态,薄膜的整体性能较优。

具体的,热封层3为添加5~30%质量分数丙烯基弹性体共混共挤改性的流延聚丙烯膜层,在本实施例中,丙烯基弹性体共混共挤改性的流延聚丙烯的质量分数优选为15%,在此质量分数下,流延聚丙烯薄膜厚度均匀,并且纵横向的性能均匀,使得流延聚丙烯薄膜在整体上使得流延膜的结构强度能够更为均匀。

电晕层2为镀氧化铝聚酯膜层,镀氧化铝聚酯膜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表面张力持久性;同时,电晕层2的厚度范围在12~15µm,在本实施例中,电晕层2的厚度优选为13µm,在此厚度下,电晕层2的张力持久性较好,能够满足薄膜足够张力的同时使用量最少,降低了生产成本。

芯层1为改性聚丙烯和乙烯丙烯共聚物共混原料的膜层,其中乙烯丙烯共聚物占比20~40%,且芯层1的厚度范围为20~35µm,在本实施例中,芯层1的厚度优选为26µm,在此厚度下,芯层1的刚度较优。

参照图1,热封层3与芯层1之间以及电晕层2与芯层1之间分别设置有PE材料的阻隔层4,同时热封层3、阻隔层4、芯层1及电晕层2之间均采用双组份聚氨酯无溶剂胶黏剂形成复合膜。

双组份聚氨酯无溶剂胶黏剂能够将PE材料的阻隔层4分别固定连接在热封层3与芯层1之间以及电晕层2与芯层1之间,并且双组份聚氨酯无溶剂胶黏剂分布全面且均匀,使得薄膜层与层之间粘结作用力较为稳定,进而提高了薄膜的整体阻隔性能,延长了流延膜的使用寿命。

同时,电晕层2背离阻隔层4的表面均设置有防水膜5,其中防水膜5优选为普通的PE防水膜5,且防水膜5的厚度范围在7~9µm,在本实施例中,防水膜5的厚度优选为7µm。防水膜5的设置不仅可以防止水对流延膜造成直接的损坏,同时还能够防止水体在流延膜表面残留之后导致细菌等滋生,从而对流延膜起到了保护作用。

此外,防水膜5背离电晕层2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微小凸粒6,且多个凸粒6均匀分布在防水膜5上。凸粒6的设置增大了薄膜表面的粗糙度,提高了薄膜的防滑效果。

实施例二:一种流延聚丙烯CPP阻隔膜,参照图2,防水膜5背离电晕层2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7。防滑纹7的设置增大了薄膜表面的粗糙度,提高了薄膜的防滑效果;同时与实施例一中凸粒6的设置,更容易加工制造。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