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隔热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74214阅读:1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隔热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隔热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隔热膜。
【背景技术】
[0002] 太阳能隔热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玻璃和汽车车窗,选择性吸收或阻隔太阳光 中的红外光线和紫外光线的薄膜材料。太阳能隔热膜具有方便安装、更换简单、无污染和防 爆等优点,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隔热膜产品,但是不能同时 具有较高透光率、良好的隔热性能以及阻隔紫外线的性能。由于功能层技术的局限,目前国 内的隔热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涂布红外和紫外吸收剂的涂布膜,这种隔热薄膜可 以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开始几分钟确实可以阻隔日光热量,随着吸收剂的 热量饱和,涂布膜不能再吸收更多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时候,日光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就 会穿透涂布膜,热量就会全部传输到室内和车内。而且涂布膜本身在热量饱和之后也会成 为向室内和车内辐射热量的热源。另一类隔热膜是反光膜。这一类隔热膜使用真空设备沉 积一层金属膜,可以反射日光中的红外线,有一定的紫外阻隔效应,但是同时金属膜对可见 光的反射也很高,如果大面积使用,会造成严重的光污染。
[0003] 由于国外技术的垄断,国外同类高端产品在中国市场一直保持高价位。国外产品 采用真空设备反应溅射氧化物和金属薄膜,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金属层与反应气体相互作 用而失去隔热效果的难题,从而需要在生产设备中增加隔离设置或者是在产品中增加隔离 层,这就使得产品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经过检测发现,国外高端产品很难兼顾可见光透光 率和红外反射率,可见光透过率可以达到70%以上的产品的红外阻隔率往往不超过50%, 而红外阻隔率达到70%以上的产品的可见光透过率往往不超过40%。而且大部分国外产 品都添加了红外吸收剂,这就使得隔热膜本身的温度会升高,从而发生形变,影响产品的寿 命和稳定性。
[0004]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变暖,炎热的夏季,人们对空调、电风扇等制冷 设备的依赖度大幅提升,这就需要消耗巨大的能源,如今全球能源储量越来越少,价格昂 贵,因此,开发一种兼具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和良好的红外线阻隔率的太阳能隔热膜是当 务之急。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兼具较 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和良好的红外线阻隔率的太阳能隔热膜。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0007] -种太阳能隔热膜,包括:
[0008] 采用真空镀膜技术,于真空度l(T5pa,在单面硬化层的透明聚乙烯塑料薄膜基材上 沉积的隔热功能层,及依次复合在隔热功能层上的丙烯酸胶黏剂层、透明聚乙烯塑料薄膜 基材构成的保护膜层、紫外吸收层、离型膜;所述太阳能隔热膜各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单面 硬化层、透明聚乙烯塑料薄膜基材、隔热功能层、丙烯酸胶黏剂层、保护膜层、由紫外吸收剂 及丙烯酸胶黏剂构成的紫外吸收层和离型膜。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紫外吸收层的紫外吸收剂:丙烯酸胶黏剂的质量比为0.01~ 0. 05:95 ~100。
[0010] 进一步的,隔热功能层是由多层真空沉积的透明氧化物或氮化物薄膜以及金属薄 膜组成。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单面硬化层由二氧化硅涂层或硅油涂层组成。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隔热膜的厚度为30~488i!m,其中,单面硬化层的厚度为 1~18 iim;透明聚乙烯塑料薄膜基材的厚度为10~375 iim;隔热功能层的厚度为10~ 200nm ;丙烯酸胶黏剂层的厚度为2~10 y m ;透明聚乙烯塑料薄膜基材构成的保护膜层的 厚度为10~50μm ;紫外吸收层的厚度为2~10μm ;离型膜的厚度为5~25 ii m。
[0013]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聚乙烯塑料薄膜基材的厚度与保护膜层的厚度相同,或者不 同;
[0014] 所述丙烯酸胶黏剂层的厚度与紫外吸收层的厚度相同,或者不同。
[0015] 一种连续制备上述太阳能隔热膜的方法,具体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 步骤一、准备基材
[0017] 准备厚度为10~375 ii m的透明聚乙烯塑料薄膜基材,
[0018] 厚度为10~50 i! m透明聚乙烯塑料薄膜基材的保护膜层、厚度为5~25 i! m的离 型膜;
[0019] 步骤二、涂布单面硬化层
[0020] 用高精度涂布机将二氧化硅或硅油涂层按1~18 ii m的厚度涂布在透明聚乙烯塑 料薄膜基材的一面形成单面硬化层;
[0021] 步骤三、真空沉积隔热功能层
[0022] 在环境温度为20~35°C下,真空度l(T5pa,采用真空设备在经过单面硬化的透明 聚乙烯塑料薄膜基材上沉积透明氧化物或氮化物薄膜和金属薄膜作为隔热功能层;
[0023] 步骤四、保护膜两侧丙烯酸粘合剂的涂布
[0024] 使用高精度涂布机在保护膜层两面分别涂布丙烯酸粘合剂和紫外吸收层,并在紫 外吸收层一侧覆上离型膜,将涂布之后的保护膜层与步骤三中制备好的带有隔热功能层的 单面硬化的透明聚乙烯塑料薄膜基材复合,从而得到多层复合的太阳能隔热膜。
[0025]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功能层的制备方法是真空沉积,或磁控溅射沉积,或电子束蒸 发沉积,或热蒸发沉积。
[0026] 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隔热膜的厚度为30~488 ;单面硬化层的厚度为1~ 18 ym;隔热功能层的厚度为10~200nm;丙烯酸胶黏剂层的厚度为2~IOiim;紫外吸收 层的厚度为2~10μm。
[0027]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聚乙烯塑料薄膜基材的厚度与透明聚乙烯塑料薄膜基材的厚 度相同,或者不同;
[0028] 所述丙烯酸胶黏剂层的厚度与紫外吸收层的厚度相同,或者不同。
[0029]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具 有复合结构的太阳能隔热膜,由单面硬化层、透明聚乙烯塑料薄膜基材、隔热功能层、丙烯 酸胶黏剂层、透明聚乙烯塑料薄膜基材、紫外吸收剂及丙烯酸胶黏剂层和离型膜构成的复 合体。各层之间相互协调,互为支撑,透明聚乙烯塑料薄膜基材本身具有吸收紫外线和反射 红外线的作用,而丙烯酸胶黏剂层中的紫外吸收剂能使太阳能隔热膜对波长为380nm以下 的紫外线的阻隔率达到99%以上;隔热功能层极大的提高了太阳能隔热膜对红外线的阻 隔效果。实验证明,没有隔热功能层的隔热膜对于波长范围在780nm~IlOOnm之间的红外 线的阻隔率不超过18%,而具有隔热功能层的太阳能隔热膜在波长为780nm~IlOOnm之间 的红外线的阻隔率达到70%以上,同时在波长为380nm~780nm之间的可见光区的透过率 达到70%以上。这种太阳能隔热膜既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又有良好的隔热效果,还具有隔绝 紫外的保护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隔热膜的制备方法简单,单面硬化层对整个膜体有 加固保护作用,单面硬化层、紫外吸收剂和丙烯酸胶黏剂层可以在大型精密涂布设备上流 水线生产;隔热功能层可以在真空镀膜设备中卷绕式生产,离型膜与两层透明聚乙烯塑料 薄膜基材可以在大型精密复合设备上流水线复合,便于批量生产。离型膜本身对太阳能隔 热膜有保护作用,使用时容易剥离。
【附图说明】
[003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隔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其中,1-单面硬化层,21-透明聚乙烯塑料薄膜基材,22-保护膜层,3-隔热功能 层,41-丙烯酸胶黏剂层,42-紫外吸收层,5-离型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3] 如图1所示,一种太阳能隔热膜,包括:
[0034] 采用真空镀膜技术,于真空度10_5pa,在单面硬化层1的透明聚乙烯塑料薄膜基 材21上沉积的隔热功能层3,及依次复合在隔热功能层3上的丙烯酸胶黏剂层41、透明聚 乙烯塑料薄膜基材构成的保护膜层22、紫外吸收层42、离型膜5 ;所述太阳能隔热膜各层的 排列顺序依次为单面硬化层1、透明聚乙烯塑料薄膜基材21、隔热功能层3、丙烯酸胶黏剂 层41、保护膜层22、由紫外吸收剂及丙烯酸胶黏剂构成的紫外吸收层42和离型膜5。所述 紫外吸收层42的紫外吸收剂:丙烯酸胶黏剂的质量比为0. 01~0. 05:95~100。隔热功 能层3是由多层真空沉积的透明氧化物或氮化物薄膜以及金属薄膜组成。所述单面硬化层 1由二氧化硅涂层或硅油涂层组成。所述太阳能隔热膜的厚度为30~488i!m,其中,单面 硬化层1的厚度为1~18 ii m ;透明聚乙烯塑料薄膜基材21的厚度为10~375 ii m ;隔热功 能层3的厚度为10~200nm ;丙烯酸胶黏剂层41的厚度为2~10μm ;透明聚乙烯塑料薄 膜基材构成的保护膜层22的厚度为10~50μm ;紫外吸收层42的厚度为2~10μm ;离型 膜5的厚度为5~25 y m。所述透明聚乙烯塑料薄膜基材21的厚度与保护膜层22的厚度 相同,或者不同;所述丙烯酸胶黏剂层41的厚度与紫外吸收层42的厚度相同,或者不同。
[0035] 实施例1 :
[0036] -种太阳能隔热膜,包括:
[0037] 采用真空镀膜技术,于真空度10_5pa,在单面硬化层1的透明聚乙烯塑料薄膜基 材21上沉积的隔热功能层3,及依次复合在隔热功能层3上的丙烯酸胶黏剂层41、透明聚 乙烯塑料薄膜基材构成的保护膜层22、紫外吸收层42、离型膜5 ;所述太阳能隔热膜各层的 排列顺序依次为单面硬化层1、透明聚乙烯塑料薄膜基材21、隔热功能层3、丙烯酸胶黏剂 层41、保护膜层22、由紫外吸收剂及丙烯酸胶黏剂构成的紫外吸收层42和离型膜5。所述 紫外吸收层42的紫外吸收剂:丙烯酸胶黏剂的质量比为0. 01:95。隔热功能层3是由多层 真空沉积的透明氧化物或氮化物薄膜以及金属薄膜组成。所述单面硬化层1由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