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小麦真菌病害的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97阅读:13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治小麦真菌病害的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治小麦真菌病害的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纹枯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和全蚀病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真菌病害,近年来呈加重发生的趋势,造成小麦重大损失。生产上缺乏高抗小麦品种或小麦品种抗病性丧失,化学防治仍是防治这几类病害的主要手段和小麦丰产的重要保障。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在小麦灌浆以前都可侵染,其侵染部位主要在叶鞘及茎秆。通常的防治方法是在秋季播种期采用药剂拌种,春季是小麦纹枯病、锈病及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高峰期,仅靠药剂处理种子很难控制病害流行,应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根据病情发展及时喷药防治,兼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纹枯病近几年已经成为小麦的常见病害,随着小麦品种的更新、普遍缺乏抗纹枯病品种、小麦种植密度的提高和水肥条件的改善(特别是无机氮肥用量的增加),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逐年加重,在江淮流域、黄河中下游冬麦区广泛发生,近年来其发生区域又逐渐北移,在河北中南部发展很快,可造成烂芽、死苗、花秆烂茎、枯孕穗、枯白穗等不同程度的危害症状,减产一成左右,重发年份和严重地快减产二至三成。化学防治是控制小麦纹枯病危害的重要手段。过去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井冈霉素等药剂被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后来发现三唑酮、三唑醇、烯唑醇、戊唑醇(立克秀)等三唑类杀菌剂进行拌种处理效果更好,近年发现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田间防效较高。福美双为多位点保护性杀菌剂,广泛应用于小麦病害的防治,收到了良好的保护效果,并作为多种内吸性杀菌剂的伴药使得药效增强、用量减少,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福美双常用于与内吸性杀菌剂混配拌种或喷雾作物病害,例如已有福美双与戊唑醇的混配制剂被申报专利及登记成产品防治纹枯病等多种小麦病害,福美双、戊唑醇及克无踪的混剂被登记成产品防治多种小麦、玉米病虫害。比如,申请号为00110885,发明名称为一种含戊唑醇杀菌剂组合物,涉及含戊唑醇、福美双两种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或另加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微量元素作增效剂。以及应用这种组合物防治小麦纹枯病等多种小麦病害的方法。上述两种杀菌剂混用,或另加增效剂,对小麦纹枯病等多种小麦病害具有增效作用。但已登记的戊唑醇与福美双的混剂中尚无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混剂,小麦真菌病害中仅有小麦散黑穗病被作为防治对象登记戊唑醇与福美双的混剂,剂型有可湿性粉剂和悬浮种衣剂。三唑类药剂是一大类广谱杀菌剂,具有在植物中向上传导、持效期长、对病菌毒力高、病菌不易产生抗药性及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等特点。己唑醇等新品种与福美双等保护性杀菌剂混用是否提高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兼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等尚待研究。筛选作用机制不同且高效低毒的替代药剂及其安全有效的混配制剂对延缓纹枯病菌对替代药剂的抗性产生和防治抗苯并咪唑类药剂的纹枯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未见将三唑类杀菌剂己唑醇、氟硅唑、烯唑醇和腈菌唑与福美双组合成复配杀菌剂用于防治小麦病害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高效、安全、应用范围广的防治小麦真菌病害的复配杀菌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小麦真菌病害的复配杀菌剂在制备防治小麦纹枯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以及其它小麦病害农药中的应用。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防治小麦真菌病害的复配杀菌剂,由活性成分、填料或/和助剂组成,其中,活性成分由三唑类杀菌剂与保护剂杀菌剂组成。本发明所述的防治小麦真菌病害的复配杀菌剂,活性成分中三唑类杀菌剂选自己唑醇、氟硅唑、烯唑醇、或腈菌唑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保护剂杀菌剂选自百菌清、代森锰锌、丙森锌或福美双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本发明所述的防治小麦真菌病害的复配杀菌剂,含有增效作用的活性成分组合,且活性成分间比例是任意的,只要能产生增效作用即可。一般而言,所述活性成分的组成按重量份数比计为三唑类杀菌剂∶保护剂杀菌剂=1~10∶10~100。优选地,活性成分的组成按重量份数比计为三唑类杀菌剂∶保护剂杀菌剂=1~10∶10~50。更优选地,活性成分的组成按重量份数比计为己唑醇∶福美双=1∶5~15。本发明所述的复配杀菌剂,可以根据本领域公知的技术配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种衣剂或干悬剂等剂型的制剂。当所述的复配杀菌剂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其包括如下组分和含量三唑类杀菌剂1~10份保护性杀菌剂10~50份润湿剂1~8份分散剂1~8份填料10~80份。其制备过程为按照上述配比,将各种成分经过混合搅拌,进入一级粉碎(颗粒细度达到80目);再进行混合搅拌后,进入二级粉碎(颗粒细度达到325目)制成成品。小麦生长期采用20%~50%可湿性粉剂稀释成茎叶喷雾,每666.7m2(亩)用20%~50%可湿粉44~220g(有效成分22~44g/亩),加水60kg稀释成悬浮液(稀释600~1200倍),防治纹枯病、白粉病和锈病。当所述的复配杀菌剂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其包括如下组分和含量三唑类杀菌剂1~10份保护性杀菌剂10~50份润湿剂2~8份分散剂2~8份填料10~80份水和/或粘结剂5~10份。其制备过程为按照上述配比将三唑类杀菌剂、保护剂、分散助剂、润湿剂和填料经过混合搅拌,气流粉碎得到可湿性粉剂,然后将可湿性粉剂与水(或带有粘结剂)同时加入捏合机中捏合,制成可塑性的物料,最后将此料送进挤压造粒机,进行造粒,通过干燥、筛分得到水分散粒剂产品。小麦生长期采用20%~50%颗粒剂稀释成茎叶喷雾,每666.7m2(亩)用20%~50%可湿粉44~220g(有效成分22~44g/亩),加水60kg稀释成悬浮液(稀释600~1200倍),防治纹枯病、白粉病和锈病。当所述的复配杀菌剂制成悬浮种衣剂时,其包括如下组分和含量三唑类杀菌剂1~10份保护性杀菌剂10~50份湿润剂2~8份分散剂2~8份悬浮助剂或粘结剂2~8份抗泡助剂0.1~1份水30~60份。其制备过程为按照上述配比混合后经球磨机混合粉碎,然后进入砂磨机进行粉碎即得到成品。小麦播种期采用20%~50%悬浮种衣剂处理种子,每100kg种子加水或含杀虫剂乳浊液1.5kg润湿,再与20%~50%悬浮种衣剂44~330g(有效成分22~66g/亩),拌匀即可播种防治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当所述的复配杀菌剂制成干悬剂时,其包括如下组分和含量三唑类杀菌剂1~10份保护性杀菌剂10~50份润湿剂2~8份分散剂2~8份悬浮助剂或粘结剂2~8份崩解剂2~8份填料10~80份。其制备过程为按照上述配比混合后分散后,经滚筒干燥,进行粗粉碎后包装即可。小麦生长期采用20%~50%干悬剂稀释成茎叶喷雾,每666.7m2(亩)用20%~50%可湿粉44~220g(有效成分22~44g/亩),加水60kg稀释成悬浮液(稀释600~1200倍),防治纹枯病、白粉病和锈病。或者每100kg种子加水5kg润湿,再与20%~50%干悬剂44~330g(有效成分22~66g/亩)拌匀即可播种施用方法为喷雾,防治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在本发明所述的复配杀菌剂中,所述的填料是选自白炭黑、高岭土、轻钙、硅藻土或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所述的复配杀菌剂所用助剂均为本领域常用助剂,如润湿剂、分散剂、悬浮助剂、粘结剂(增稠剂)、抗泡助剂或崩解剂等。具体地说,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盐(M-9)、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NNO)、4-油酰-甲氧基苯磺酸钠盐(LS)、羧甲基纤维素钠盐(CMC)、亚硫酸纸浆废液、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乙二醇单丁基醚或聚氧乙基烷基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JFC)或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甲醛缩合物磺酸盐(SOPA)中的一种。抗泡剂硅酮抗泡剂M10或抗泡剂C中的一种。崩解剂膨润土、高岭土、硅藻土、尿素、三聚磷酸钠或焦磷酸钠中的一种。悬浮助剂硅酸镁铝。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环糊精或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所述的复配杀菌剂在制备防治小麦纹枯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全蚀病以及其它小麦真菌病害农药中的用途。优选在制备防治小麦纹枯病农药中的应用。本发明的研究人员通过比较不同种类的杀菌剂(三唑类药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和保护性杀菌剂、苯并咪唑类、井冈霉素、甲基立枯磷等)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毒力,筛选出对小麦真菌病害的高效药剂,测定高效药剂与保护剂按不同配比混合对小麦真菌病害的协同作用,确定毒力较高及增效作用显著的最佳配比,为研制防治小麦真菌病害的高效药剂奠定基础。本发明所述的防治小麦真菌病害的复配制剂增效作用显著,本发明所述含福美双和己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含量为20%~50%)喷雾防治效果达66.0%~83.8%,所述含福美双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含量为20%~50%)拌种防治效果达63.3%~80.5%,明显高于单一制剂,优于常规药50%多菌灵可湿粉、50%福美双可湿粉、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5%己唑醇微乳剂及福美双与戊唑醇的混配制剂6%戊·福可湿粉。该复配制剂速效性和持效性好,作用机制和位点多,能有效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该复配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防病谱广,生物安全性高。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复配可湿性粉剂的制备44%含福美双和己唑醇可湿性粉剂(1∶10)取95%己唑醇4.22kg,95%福美双42.11kg,加入2kgM-9,1.5kgCMC,5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5.17kg轻钙,经过混合搅拌,进入一级粉碎(颗粒细度达到80目);再行混合搅拌后,进入二级粉碎(颗粒细度达到325目),包装为产品。实施例2-6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以下组分实施例7-1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以下组分*有效成分的加入量均为纯有效成分的量。实施例12复配水分散粒剂的制备44%福美双·己唑醇水分散粒剂(1∶10)取95%己唑醇4.22kg,95%福美双42.11kg,加入NNO2kg,CMC1.5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kg,白炭黑45.17kg,经过混合搅拌,气流粉碎得到可湿粉,将可湿粉与2kg环糊精和5kg水同时加入捏合机中捏合,制成可塑性的物料,最后将此料送进挤压造粒机,进行造粒,通过干燥、筛分得到水分散粒剂产品。实施例13-17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2,不同的是以下组分实施例18-22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2,不同的是以下组分*有效成分的加入量均为纯有效成分的量实施例23复配悬浮种衣剂的制备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1∶10)取95%己唑醇4.22份,95%福美双42.11份,加入聚氧乙基烷基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物(1∶2∶2)10份,SOPA4份,硅酸镁铝粉末3份,硅酮抗泡剂M100.5份,水36.17份。将各成分混合后经球磨机混合粉碎后,进入砂磨机进行粉碎,即得到成品。实施例24-28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3,不同的是以下组分实施例29-33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3,不同的是以下组分实施例34复配干悬剂的制备44%福美双·己唑醇干悬剂(1∶10)取95%己唑醇4.22份,95%福美双42.11份,加入OP-105份,亚硫酸纸浆废液(以固体物计)10份,硅酸镁铝粉末5份,白炭黑33.67份。将原药、纸浆浓缩液和助剂混合分散后,经滚筒干燥后,进行粗粉碎后包装即可。实施例35-39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4,不同的是以下组分实施例40-44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4,不同的是以下组分实验例1不同药剂对小麦纹枯病菌的防治效果试验本实验目的在于研究不同药剂对小麦纹枯病菌的防治效果。1.1、供试材料1.1.1供试菌种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由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提供。1.1.2供试小麦品种高感纹枯病的小麦品种“4185”。1.1.3供试药品95%己唑醇原药,江苏盐城市绿叶化工有限公司;5%己唑醇微乳剂,江苏盐城市绿叶化工有限公司;95%戊唑醇原药,江苏盐城市绿叶化工有限公司;12.5%戊唑醇水乳剂,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5.27%烯唑醇原药,江苏盐城市绿叶化工有限公司;95%三唑酮原药,江苏盐城市绿叶化工有限公司;25%三唑酮可湿粉,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95%三唑醇原药,江苏盐城市绿叶化工有限公司;96.6%戊菌唑工业原药,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96%福美双原药,天津市农药研究所;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河北冠龙农药有限公司;95%丙环唑原药,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丙环唑乳油,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90%氟硅唑原药,天津久日化工有限公司;40%氟硅唑乳油,江苏建农农药化工有限公司;85%丙森锌原药,江苏省利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95%甲基立枯磷原药,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化工厂;20%甲基立枯磷乳油,山东高密康丰农化有限公司;95%五氯硝基苯工业原药,山西省临汾有机化工厂;90%恶霉灵工业原药,山东京博农化有限公司;98%多菌灵工业原药,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江阴农药厂;93.6%甲基硫菌灵工业原药,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井冈霉素工业原药,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5%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95%苯醚甲环唑工业原药,江苏耕耘化学有限公司;10%世高水分散粒剂(苯醚甲环唑),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96%百菌清,江苏利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75%达科宁(百菌清)悬浮剂,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88.2%嘧菌酯原药,湖南海利化工集团公司;25%阿米西达(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93.2%啶菌恶唑(SYP-Z048)原药,沈阳化工研究院;99%萎锈灵原药,西安文远化学工业有限公司;40%卫福悬浮种衣剂,美国有利来路化学公司;95%腈菌唑工业原药,江苏耕耘化学有限公司;95%咪鲜胺工业原药,湖北贝斯特农化有限责任公司;25%咪鲜胺乳油,湖北贝斯特农化有限责任公司;80%代森锰锌,河北邢台广宗县化工厂;10.2%福·戊醇悬浮种衣剂,重庆种衣剂厂;6%戊·福可湿性粉剂,吉林省吉化集团农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2试验方法1.2.1在离体条件下杀菌剂及其混合物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毒力采用菌丝径向生长法。将己唑醇、戊唑醇等20余种杀菌剂原药以合适的溶剂(如丙酮、二氯甲烷、氯仿等)溶解,再稀释成系列浓度的药液,加入直径9cm的培养皿,制成含药PDA平板,空白对照加入等量的相应溶剂;代森锰锌、丙森锌被碾细后直接加入溶化的PDA培养基中,制成含药培养基。用打孔器在生长于PDA培养基平板上的小麦纹枯病菌菌落边缘打下直径0.3cm的菌饼,接种在含药培养基及空白对照平板中央,每皿1块菌饼,菌丝面朝下,盖上皿盖,置于培养箱中黑暗条件下培养7d后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药剂浓度的抑制率,再进行抑制率的机率值及浓度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每种药剂抑制菌丝生长的回归方程,据此求出抑制菌丝生长50%(EC50值)及90%(EC90值)的有效浓度。1.2.2在活体条件下杀菌剂及混剂对小麦纹枯病菌的防效1.2.2.1喷雾法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在直径为9cm的PDA平板上的小麦纹枯病菌转入300mL三角瓶中的PD培养基中(150mL/瓶),每瓶接1个带菌PDA平板,以封口膜封口,置于振荡培养箱(HZQ-F160,哈尔滨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中23.5℃、光照条件下振荡培养10d,捞出带菌PDA平板,放入搅拌机(blendorHR2860)捣碎,与细砂、细壤土及有机肥(佳木斯绿洲酵素有限公司)1∶1∶0.3(v/v)混合物混匀(1个带菌平板搅碎物+1.25L混合物),制成菌土。将腐殖质土装入150mL塑料杯,每杯100mL,按实。将小麦种子在清水中浸泡1d,换水3次,捞出,播在每杯压实的腐殖质土表面,每杯播10粒,盖菌土,每杯30mL。将药液喷至菌土表面(空白对照喷清水,每杯2mL),每浓度重复5次。将处理过的塑料杯转入塑料盒(70cm×45cm×18cm)中保湿,室温下培养20d,调查病情。病情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病;1级叶鞘发病,茎杆无病斑;3级叶鞘发病,病斑绕茎杆<1/2;5级病斑绕茎杆1/2~3/4;7级病斑绕茎杆>3/4;9级全株枯死。根据下列公式计算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效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应病级数)/调查总株数×最高发病级数]×100;相对防效=[(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再进行相对防效的机率值及浓度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每种药剂及其混合物抑制小麦纹枯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据此求出活体上对小麦纹枯病菌相对防效达到50%及90%的有效浓度EC50值及EC90值。1.2.2.2种子浸药法在直径9cm的PDA平板中央接种小麦纹枯病菌,每皿接一个直径0.3cm的菌饼,盖上皿盖,置于23.5℃、黑暗条件下培养至菌丝扩展至平板边缘。将称量好的供试药剂加入去离子水,稀释至系列浓度的悬浮液,将小麦种子浸入药液,每浓度药液浸泡200粒种子(空白对照以清水浸泡),1h后捞出种子晾在定性滤纸上,自然晾干后,播在长满小麦纹枯病菌的PDA平板上,每浓度设5皿,每皿播40粒种子,盖上皿盖,置于23.5℃、光照条件下培养1d,每皿装细砂至皿满。在16h光照/d下培养15d,每2d浇水1次保湿,促进小麦发病。根据1.2.2.1调查病情,计算每处理小麦纹枯病病情指数及相对防效。再进行相对防效的机率值及浓度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每种药剂及其混合物抑制小麦纹枯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据此求出活体上对小麦纹枯病菌相对防效达到50%及90%的有效浓度EC50值及EC90值。1.2.3杀菌剂混配增效作用依照Wadley(1967)公式计算不用药剂混合后的协同作用系数EC90(th)a+ba/EC90(A)+b/EC90(B)]]>SR=EC90(th)/EC90(ob)上式中a、b代表己唑醇(A)、福美双(B)两种杀菌剂在混合物中所占比率;EC90(A)和EC90(B)分别表示A和B的实际观测EC90值,EC90(th)表示A、B两种杀菌剂按a∶b混合后的理论EC90值,EC90(ob)为A、B两种杀菌剂按a∶b混合后的实际观测EC90值。SR>1.5,增效;SR<0.5,拮抗;SR介于0.5和1.5之间表示相加作用。2.结果与分析从表1可知,9种甾醇类生物合成抑制剂(SBI’s)对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活性,其中己唑醇和戊唑醇的EC50值分别为0.023μg/mL和0.024μg/mL,明显高于三唑醇、三唑酮、丙环唑、氟硅唑、戊菌唑、苯醚甲环唑等其他三唑类药剂及咪鲜胺等其他非SBI’s药剂的抑制活性。因此选定己唑醇和戊唑醇作进一步的毒力测定。表1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表2浸种法测定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从表2可知,采用己唑醇和戊唑醇的制剂配制的药液浸泡小麦种子对预防小麦纹枯病菌侵染种子及麦芽有较好的效果,优于福美双、多菌灵、卫福、甲基立枯磷等制剂,与阿米西达(嘧菌酯)的预防效果接近。将药液喷雾至携带小麦纹枯病菌的土壤表面,己唑醇和戊唑醇对小麦纹枯病有较高的防效,优于咪鲜胺、敌力脱、氟硅唑、世高(苯醚甲环唑)等同类药剂及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甲基立枯磷、井冈霉素等常规药剂(表3)。表3喷雾法测定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综合离体条件下及活体条件下的己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毒力较高的测定结果,并根据己唑醇单用可能出现抗药性问题及成本较高,故将己唑醇与成本较低的保护性杀菌剂福美双进行混配,筛选最佳配比。表4在离体及活体条件下己唑醇与福美双混配对小麦纹枯病菌的增效作用从表4可知,己唑醇与福美双混配抑制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增效配比范围是1∶4~14或1∶18~30,其中1∶10混配抑制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增效作用最强。此外,在活体条件下采用浸种法和喷雾法测定表明增效配比范围均为1∶4~18,均表明己唑醇与福美双按1∶10混配后的增效作用最显著,该比率被定为最佳配比。实验例2复配药剂制剂在确定1∶10为己唑醇与福美双最佳配比后,按照实施例1、12、23、34进行制剂。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性粉剂(己唑醇∶福美双=1∶10)称取足够量的己唑醇和福美双原粉,加入悬浮助剂、润湿助剂、分散助剂和填充物经过混合搅拌,进入一级粉碎(颗粒细度达到80目),再行混合搅拌后,进入二级粉碎(颗粒细度达到325目)制成成品。施用方法为喷雾,防治纹枯病施用量600~1200倍。44%福美双·己唑醇水分散粒剂(己唑醇∶福美双=1∶10),称取足够量的己唑醇和福美双原粉,加入悬浮助剂、润湿助剂、分散助剂和填充物后经过混合搅拌,气流粉碎得到可湿性粉剂,然后将可湿性粉剂与定量水、粘结剂加入捏合机中捏合,制成可塑性的物料,最后将此料送进挤压造粒机,进行造粒,通过干燥、筛分得到水分散粒剂产品。施用方法为喷雾,防治纹枯病施用量600~1200倍。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己唑醇∶福美双=1∶10),称取足够量的己唑醇和福美双原粉,加入湿润剂、分散剂、增稠剂、消泡剂等助剂。将各成分混合后经球磨机混合粉碎,然后进入砂磨机粉碎即得到成品。施用方法为拌种,防治纹枯病施用量22~66ga.i./100kg种子。44%福美双·己唑醇干悬剂(己唑醇∶福美双=1∶10),称取足够量的己唑醇和福美双原粉加入分散剂、湿润剂、悬浮助剂或增稠剂、崩解剂,混合分散后,经滚筒干燥,进行粗粉碎后包装即可。施用方法为喷雾,防治纹枯病施用量600~1200倍。44%福美双·己唑醇颗粒剂(己唑醇∶福美双=1∶10),称取足够量的己唑醇和福美双原粉加入分散剂、湿润剂、悬浮助剂或增稠剂、崩解剂,混合分散后,经滚筒干燥,进行粗粉碎后与定量水、粘结剂加入捏合机中捏合,制成可塑性的物料,将此料送进挤压造粒机,进行造粒,通过干燥、筛分得到颗粒剂产品。施用方法为喷雾,防治纹枯病施用量600~1200倍。实验例3复配药剂作用方式测定1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作用方式试验在温室内花盆中种植感病小麦,选择生长一致的3叶期小麦幼苗,将试验药剂配制成适宜浓度进行试验,每处理5盆,重复4次。1.1保护作用喷施系列浓度的药液于小麦叶片正、反面,以喷洒清水为空白对照,待药液晾干,置于生长箱中培养5、10、15天后,用抖粉法接种小麦叶片,置于生长箱24℃光照条件下培养10天,至空白对照叶片发病程度适于统计时调查各处理病情,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1.2治疗作用用抖粉法接种种植于花盆中的小麦叶片,置于生长箱24℃光照条件下培养1、3、5天,待白粉病菌定植后,喷施系列浓度药液于叶片正、反面(以喷洒清水为空白对照),将植株置于生长箱中继续培养至6、4、2天。当空白对照叶片发病程度适于统计时调查各处理病情,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小麦白粉病分级标准(以叶片为单位)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6%~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表5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预防效果表6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对小麦白粉病的治疗作用从表5及表6可知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600~1200倍稀释液喷雾处理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持效期可达15天,预防作用及治疗作用显著高于对照药剂6%戊·福可湿粉600倍、5%己唑醇微乳剂600倍、50%福美双可湿粉600倍、50%多菌灵可湿粉1000倍、25%三唑酮可湿粉1000倍。实验例4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及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主要病害的效果1.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防治小麦纹枯病(Rhizoctoniacerealis)试验试验根据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杀菌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试验准则”进行。小麦品种为当地感病品种“邯9587”。试验田位于河北省馆陶县南徐村乡南徐村,2004年10月3日播种,株距20cm,行距50cm。小麦纹枯病历年发生。试验地水肥条件较好,栽种前亩施腐熟鸡粪3m3,磷酸二铵20kg。栽培管理条件一致,符合试验要求。试验药剂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施药剂量为1200倍(750g/hm2)、900倍(1000g/hm2)、600倍(1500g/hm2)。对照药剂6%戊·福可湿粉600倍(1500g/hm2);5%己唑醇微乳剂750倍(1200g/hm2);50%多菌灵可湿粉1200倍(750g/hm2);50%福美双可湿粉,施药剂量为600倍(1500g/hm2)。试验小区采用随机排列。设试验药剂3个处理,对照药剂4个处理,空白对照1个处理,4次重复,共32个小区。小区面积20m2,设保护行。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纹枯病零星发生且横向蔓延时开始用药,用药时间为2004年3月15日和3月30日,共用药2次,间隔期为15天。施药时天气晴朗。采用Jacto-HD400型手动喷雾器喷药,喷雾时达到均匀周到。用药液量为900L/hm2。整个试验期间无恶劣气候影响,气温12-24.5℃,2005年4月上旬和5月上旬分别降雨1次,降雨量分别为23mm和29mm,环境条件适于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试验地地势平坦,土质为粘土,偏碱,土壤肥力较高。前茬玉米收获前15天(2004年9月17日)试验地浇水1次,收获玉米后进行免耕播种。小麦返青拔节期(3月17日)大水浸灌1次,每亩随浇水追施尿素10kg,土壤湿度较高,有利于纹枯病发生。播种前未用药剂处理种子,试验期间未使用其它杀菌剂进行病害防治,但2005年3月20日使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000倍(125g/hm2)喷施防治麦蚜,喷施苯磺隆5000倍(150g/hm2)防除地内杂草(喷药液量750L/hm2)。试验田内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叶鞘和茎秆上。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100株,调查发病率及枯白穗率。分级方法0级不发病;1级叶鞘发病但茎秆不发病;3级叶鞘发病,并侵入茎,但茎秆病斑环茎不足1/2;5级茎秆病斑环茎超过1/2,但不倒伏或折断;7级枯死、倒伏、枯白穗。施药前发病很轻且均匀,病情基数记为零。第一次施药后15天(2005年3月30日,返青至拔节期)、第二次施药后15天(2005年4月14日,拔节期)调查小麦纹枯病发生情况,枯白穗显症期(2005年5月20日)调查纹枯病引起的枯白穗。根据以上分级方法记录各处理病情,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枯白穗率、相对防效,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统计分析。表7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2004)表8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2005)表7和表8数据表明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1200倍、900倍、600倍稀释液首次施药后15天对小麦返青拔节期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66.0%~83.8%,药效随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对照药剂6%戊·福可湿粉600倍防效为61.63%~66.9%,50%福美双可湿粉600倍防效为55.9%~58.1%,5%己唑醇微乳剂600倍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8%和81.7%,50%多菌灵可湿粉1200倍防效为58.3%~64.4%,25%三唑酮可湿粉1000倍的防效为66%~68.9%。由此可知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900倍及600倍的防效显著高于50%福美双可湿粉600倍、6%戊·福可湿粉600倍、50%多菌灵1200倍和25%三唑酮1000倍的防效,而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性粉剂600倍的防效与5%己唑醇微乳剂600倍的防效无显著差异。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1200倍的防效与6%戊·福可湿粉600倍的防效相当。第二次施药后的防效比第一次施药后的药效略有下降,但试验药剂3个浓度的防效与所有对照药剂的药效之间的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同第一次施药的结果。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600~1200倍)两次喷药后对返青拔节期小麦纹枯病的防效53.6%~73.8%。对照药剂50%福美双可湿粉600倍的防效为40.3%~42.1%。5%己唑醇微乳剂600倍的防效为71.3%~73.8%,与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600倍及900倍的防效相当。50%多菌灵可湿粉1200倍、25%三唑酮可湿粉1000倍及6%戊·福可湿粉600倍的防效分别为47.4%~55.6%、57%~62%和56.4%~58.6%,显著低于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900倍和600倍的防效。总之,施用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性粉剂600~1200倍均对小麦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明显降低了纹枯病引起的小麦枯白穗率,建议使用剂量为600~1200倍,但为了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病情较重田应使用600~900倍,在小麦返青期至拔节期及小麦纹枯病发生之初开始施药,施药液量900L/hm2,并根据天气情况和病害发展决定用药间隔期,一般间隔期为10~15天。此外,建议在播种前拌种,降低初发菌源和虫源,结合在返青拔节期喷雾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达到更高的防治效果。试验药剂以上浓度对作物和其它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2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小麦品种为当地感病品种“邯9587”,千粒重41g。试验田位于河北省馆陶县南徐村乡南徐村,为大田栽培冬小麦,2004年10月3日播种,株距20cm,行距50cm,播种量为5kg/亩。小麦纹枯病历年发生。试验地水肥条件较好,栽种前施腐熟鸡粪3m/亩,磷酸二铵20kg/亩,栽培管理条件一致,符合试验要求。试验药剂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剂量为22、33、44、66ga.i./100kg种子。对照药剂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3ga.i./100kg种子;50%福美双可湿粉,250ga.i./100kg种子;5%己唑醇悬浮剂,3ga.i./100kg种子;10.2%福·戊醇悬浮种衣剂,76.5ga.i./100kg种子。设试验药剂4个处理,对照药剂4个处理,空白对照1个处理,4次重复,共36个小区,小区面积20m2,设保护行。试验小区采用随机排列。2004年10月3日,在小麦播种前分别用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进行拌种。先按推荐剂量称量出所需种衣剂,再按10kg种子用水150ml的比例,量出所需水,将种衣剂徐徐倒入水中,搅拌均匀后,再进行麦种包衣,充分搅拌,使每粒种子都均匀地沾上药剂。拌好的种子放在阴凉处晾干后即可播种。以拌清水的种子为空白对照。播种时天气晴朗。采用玻璃器皿包装药剂拌好的小麦种子,采用播种机均匀播种,先播种空白对照区,再播种药剂处理区,并由低浓度至高浓度的顺序播种,以避免由于使用机械播种机造成误差。播种后小麦苗越冬期降中小雪2次,气温-7-24.5℃,春天小麦返青拔节期(2005年4月上旬和5月上旬)降雨2次,降雨量分别为23mm和29mm,气温12-25℃,环境条件适于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试验地地势平坦,土质为粘土,偏碱,土壤肥力较高,地内无杂草。前茬玉米收获前15天(2004年9月17日)试验地浇水1次,收获玉米后进行免耕播种。小麦返青拔节期(2005年3月20日)大水浸灌1次,每亩随浇水追施尿素10kg,土壤湿度较高,有利于纹枯病发生。试验期间末使用其它杀菌剂进行病害防治,2005年3月23日使用50%抗蚜威悬浮种衣剂6000倍(125g/hm2)喷施防治麦蚜,喷施苯磺隆5000倍(150g/hm2)防除地内杂草(喷药液量750L/hm2)。当空白对照区出苗一半(约1周)时,调查所有小区的出苗情况。3周时第二次调查各小区的出苗情况,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播种在每小区的行间五点500粒小麦(100粒)的麦苗数,计算出苗率。试验田内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叶鞘和茎秆上,还可引起小麦枯白穗。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100株,调查病株率及枯白穗率。分级方法见1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防治小麦纹枯病。播种后,空白对照出苗一半及齐苗期观察包衣种的出苗情况,有无药害产生,记录药害类型和程度。供试小麦成熟后,收获各小区的小麦,称重,测产。施药前发病很轻且均匀,病情基数记为零。小麦返青至拔节期(2005年4月2日)调查小麦纹枯病发生情况,枯白穗显症期(2005年5月20日)调查纹枯病引起的枯白穗。根据以上分级方法记录各处理病情,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枯白穗率、相对防效,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统计分析。表9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对小麦出苗的影响从表9可知,小麦种子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四个剂量(22、33、44、66ga.i./100kg种子)拌种播种一周后的出苗率分别为50.1%、48.9%、46.6%、45.7%,对照药剂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3ga.i./100kg种子)拌种的小麦种子出苗率为49.4%。播种两周后的出苗率分别为90.5%、90.4%、90.3%、90.0%,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3ga.i./100kg种子)出苗率为90.3%。未经药剂拌种的小麦(空白对照)种子播种一周和两周后的出苗率分别为50.1%和90.6%。表明经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较低剂量(22ga.i./100kg种子)拌种的小麦种子播种一周的出苗率与未经药剂处理的小麦出苗率无显著差异,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三个较高剂量(33、44、66ga.i./100kg种子)拌种和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3ga.i./100kg种子)及10.2%福·戊醇悬浮种衣剂(76.5ga.i./100kg种子)拌种降低播种一周的小麦出苗率,但对播种两周后的出苗无明显影响。播种两周后,拌种与不拌种的小麦种子的出苗率无显著差异。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22、33、44、66ga.i./100kg种子)、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3ga.i./100kg种子)及10.2%福·戊醇悬浮种衣剂(76.5ga.i./100kg种子)拌种轻微推迟出苗。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22、33、44、66ga.i./100kg种子)对当年分蘖期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63.3%、71.3%、77.2%、80.5%,药效随浓度的提高而增加,显著高于50%福美双可湿粉(250ga.i./100kg种子)的防效(48.5%)。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3ga.i./100kg种子)及5%己唑醇微乳剂(3ga.i./100kg种子)的防效分别为71.4%和70.8%,与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33、44ga.i./100kg种子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低于试验药剂66ga.i./100kg种子的防效。10.2%福·戊醇悬浮种衣剂(76.5ga.i./100kg种子)的防效为63.3%,与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22ga.i./100kg种子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低于试验药剂33、44、66ga.i./100kg种子的防效。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22、33、44ga.i./100kg种子)对次年拔节期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下降至47.2%、55.9%、62.5%、68.4%,显著高于福美双的防效(40.1%)。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和5%己唑醇微乳剂的防效下分别降至55.3%和53.2%,与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的两个较低剂量(22、33ga.i./100kg种子)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低于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较高剂量(44、66ga.i./100kg种子)的防效。10.2%福·戊醇悬浮种衣剂(76.5ga.i./100kg种子)的防效为48.6%,与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22、33ga.i./100kg种子的防效相当,但显著低于试验药剂44、66ga.i./100kg种子的防效。表10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22、33、44、66ga.i./100kg种子)对枯白穗显症期小麦纹枯病的防效下降更为明显,分别为38.2%、44.6%、53.2%、57.9%,显著高于福美双伴种的防效。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和5%己唑醇微乳剂的防效分别降为44.8%和42.3%,与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两个较低剂量(22、33ga.i./100kg种子)的防效无显著差异,而显著低于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较高剂量(44、66ga.i./100kg种子)的防效。10.2%福·戊醇悬浮种衣剂(76.5ga.i./100kg种子)的防效为41.6%,与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22、33ga.i./100kg种子的防效相当,但显著低于试验药剂44、66ga.i./100kg种子的防效。表11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22、33、44、66ga.i./100kg种子)拌种的小麦产量为441.9、458.6、471.9、479.2kg/hm2,显著高于不用药拌种及福美双拌种的小麦产量。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及5%己唑醇微乳剂拌种的产量分别为459.4.kg/hm2和459.2kg/hm2,与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两个较低剂量拌种的产量相当,但显著低于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两个较高剂量拌种的产量。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上述四个剂量拌种对小麦增产率分别为10.4%、13.7%、16.1%、17.4%,显著高于福美双拌种的增产率。10.2%福·戊醇悬浮种衣剂(76.5ga.i./100kg种子)拌种的增产率为11.1%,与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最低剂量(22ga.i./100kg种子)拌种的增产率(11.6%)相当,但显著低于该试验药剂其他三个剂量拌种的防效。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和5%己唑醇微乳剂(3ga.i./100kg种子)拌种的增产率为13.8%和16.0%,显著低于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较高剂量(44、66ga.i./100kg种子)的增产率,与另一剂量(33ga.i./100kg种子)拌种的增产率无显著差异。总之,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以22、33、44、66ga.i./100kg种子的剂量拌种对小麦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对当年分蘖期小麦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效,对次年拔节期的小麦纹枯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防效降低。拌种还降低纹枯病引起的小麦枯白穗率,增产效果明显,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建议使用剂量为22、33、44、66ga.i./100kg种子,除了播种前采用试验药剂拌种外,还应在小麦返青拔节期采用试验药剂大液量喷雾1-2次,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试验药剂以上浓度对作物和其它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3.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防治小麦根腐病(Bipolarissorokininan)药效试验试验根据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杀菌剂防治禾谷类种传病害”进行。选用小麦感病品种“冀麦6号”,田间试验安排在历年发病的河北省昌黎县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农学试验站,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均匀一致。试验地地势平坦,土质为粘土,偏碱,土壤肥力较高,地内无杂草。前茬玉米收获前15天(2004年9月17日)试验地浇水1次,收获玉米后进行免耕播种。小麦返青拔节期(2005年3月20日)大水浸灌1次,每亩随浇水追施尿素10kg,土壤湿度较高,有利于根腐病发生。试验期间未使用其它杀菌剂防病。试验药剂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剂量为22、33、44、66ga.i./100kg种子。对照药剂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拌种剂量为3ga.i./100kg种子;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50ga.i./100kg种子;5%己唑醇悬浮剂3ga.i./100kg种子;10.2%福·戊醇悬浮种衣剂(76.5ga.i./100kg种子)。试验小区采用随机排列。设试验药剂4个处理,对照药剂3个处理,空白对照1个处理,4次重复,共32个小区,小区面积20m2,设保护行。在小麦播种前(2004年10月3日)进行药剂拌种。先按推荐剂量称量出所需种衣剂,再按10kg种子用水150ml的比例,量出所需水,将种衣剂徐徐倒入水中,搅拌均匀后,再进行麦种包衣,充分搅拌,使每粒种子都均匀地沾上药剂。拌好的种子放在阴凉处晾干后即可播种。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剂量为50ml/100kg种子、75ml/100kg种子、100ml/100kg种子、150ml/100kg种子,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的拌种剂量为50ml/100kg种子,5%己唑醇悬浮剂的拌种量为60ml/100kg种子,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的拌种量为500g/100kg种子。以拌清水的种子为空白对照。播种时天气晴朗。采用玻璃器皿包装药剂拌好的小麦种子,采用播种机均匀播种,先播种空白对照区,再播种药剂处理区,并由低浓度至高浓度的顺序播种,以避免由于使用播种机造成误差。以150kg/hm2的播种量与对照等量播种。施药前发病很轻且均匀,病情基数记为零。小麦抽穗期调查小麦根腐病发生情况,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50株。参考小麦纹枯病分级方法记录各处理病情,计算病株率、病情指数、相对防效,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统计分析。供试小麦成熟后,收获各小区的小麦,称重,测产,统计保产效果。保产效果=100%×(处理区产量-对照区产量)/对照区产量播种后,空白对照出苗一半及齐苗期观察包衣种的出苗情况,有无药害产生,记录药害类型和程度。从表12可知,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4个剂量(22、33、44、66ga.i./100kg种子)拌种对成株期小麦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效(62.1%~75.9%),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福美双(250ga.i./100kg种子)拌种的防效(27.6%),其中2个较低剂量拌种(22、33ga.i./100kg种子)防效与另外两个对照药剂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和5%己唑醇微乳剂拌种(3ga.i./100kg种子)的防效相当,但2个较高剂量拌种(44、66ga.i./100kg种子)防效显著高于10.2%福·戊醇悬浮种衣剂(76.5ga.i./100kg种子)、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3ga.i./100kg种子)和5%己唑醇微乳剂拌种的防效。此外,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4个剂量(22、33、44、66ga.i./100kg种子)拌种的小麦产量为446.1~471.0kg/hm2,显著高于福美双拌种的产量,其中2个较低剂量拌种(22、33ga.i./100kg种子)产量与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和5%己唑醇微乳剂拌种(3ga.i./100kg种子)的产量相当,但2个较高剂量拌种(44、66ga.i./100kg种子)的产量显著高于10.2%福·戊醇悬浮种衣剂、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和5%己唑醇微乳剂拌种的产量。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4个剂量(22、33、44、66ga.i./100kg种子)拌种的保产效果为11.2%~17.4%,明显高于对照药剂福美双、己唑醇及立克秀的保产效果。未发现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4个剂量(22、33、44、66ga.i./100kg种子)拌种引起小麦药害及对其他生物的不良反应。表12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防治小麦根腐病4.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Gaeumannomycesgraminis)药效试验试验根据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中“杀菌剂防治小麦全蚀病”进行。选用小麦感病品种“鲁麦21”,田间试验安排在历年均匀发病、病原菌群体处于自然衰退以前的山东烟台市农科院地块,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均匀一致。试验地地势平坦,土质为粘土,偏碱,土壤肥力较高,地内无杂草。前茬玉米收获前15天(2004年9月17日)试验地浇水1次,收获玉米后进行免耕播种。小麦返青拔节期(2005年3月20日)大水浸灌1次,每亩随浇水追施尿素10kg,土壤湿度较高,有利于全蚀病发生。试验期间未使用其它杀菌剂进行病害防治。试验药剂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剂量为22、33、44、66ga.i./100kg种子。对照药剂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拌种剂量为3ga.i./100kg种子;50%福美双可湿粉250ga.i./100kg种子;5%己唑醇悬浮剂3ga.i./100kg种子;10.2%福·戊醇悬浮种衣剂(76.5ga.i./100kg种子)。试验小区采用随机排列。设试验药剂4个处理,对照药剂4个处理,空白对照1个处理,4次重复,共36个小区,小区面积20m2,设保护行。2004年10月3日,在小麦播种前分别用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进行拌种。先按推荐剂量称量出所需种衣剂,再按10kg种子用水150ml的比例,量出所需水,将种衣剂徐徐倒入水中,搅拌均匀后,再进行麦种包衣,充分搅拌,使每粒种子都均匀地沾上药剂。拌好的种子放在阴凉处晾干后即可播种。以拌清水的种子为空白对照。播种时天气晴朗。采用玻璃器皿包装药剂拌好的小麦种子,采用播种机均匀播种,先播种空白对照区,再播种药剂处理区,并由低浓度至高浓度的顺序播种,以避免由于使用机械播种机造成误差。以150kg/hm2的播种量与对照等量播种。施药前发病很轻且均匀,病情基数记为零。于小麦灌浆后期,小麦全蚀病发生高峰时每小区随机五点取样,调查白穗每点取1m双行(约20株),调查总穗数及白穗数。根系调查每点取50株根样,冲根,逐株调查根系发病情况,以每株根部受侵染的百分率分级。拔节期进行一次根系调查,收获前7~10天调查每小区的白穗率。0级无病;1级根系发病面积占1%~5%;3级根系发病面积占6%~20%;5级根系发病面积占21%~40%;7级根系发病面积占41%~60%;9级根系发病面积占61%以上。根据以上分级方法记录各处理病情,计算白穗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统计分析。白穗率(%)=100×枯白穗数/调查总穗数播种后,空白对照出苗一半及齐苗期观察包衣种的出苗情况,有无药害产生,记录药害类型和程度。表13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从表13可知,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4个剂量(22、33、44、66ga.i./100kg种子)拌种对小麦根系全蚀病有一定的防效(43.3%~60.8%),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福美双(250ga.i./100kg种子)拌种的防效(25.6%),其中1个较低剂量拌种(22ga.i./100kg种子)防效与另外两个对照药剂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和5%己唑醇微乳剂拌种(3ga.i./100kg种子)的防效相当,无显著性差异,但3个较高剂量拌种(33、44、66ga.i./100kg种子)防效显著高于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3ga.i./100kg种子)和5%己唑醇微乳剂拌种的防效。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4个剂量(22、33、44、66ga.i./100kg种子)拌种对小麦乳熟期全蚀病有一定的防效(39.7%~53.1%),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福美双(250ga.i./100kg种子)拌种的防效(22.3%),其中2个较低剂量拌种(22、33ga.i./100kg种子)防效与另外两个对照药剂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和5%己唑醇微乳剂拌种(3ga.i./100kg种子)的防效相当,无显著性差异,但2个较高剂量拌种(44、66ga.i./100kg种子)防效显著高于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3ga.i./100kg种子)和5%己唑醇微乳剂拌种的防效。调查未发现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引起小麦的严重药害反应及对其他生物的不良作用,使用安全。5.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试验试验根据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中“杀菌剂防治禾谷类白粉病”进行。大田栽培小麦为当地感病品种“邯9587”。试验田位于河北省馆陶县南徐村乡南徐村,2004年10月3日播种,株距20cm,行距50cm。小麦白粉病历年发生。试验地水肥条件较好,栽种前亩施腐熟鸡粪3m3,磷酸二铵20kg。栽培管理条件一致,符合试验要求。试验药剂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施药剂量为1200倍(750g/hm2)、900倍(1000g/hm2)、600倍(1500g/hm2)。对照药剂6%戊·福可湿粉600倍,5%己唑醇微乳剂750倍(1200g/hm2),喷雾;50%多菌灵可湿粉1200倍(750g/hm2);50%福美双可湿粉,施药剂量为600倍(1500g/hm2);空白对照喷雾清水。试验小区采用随机排列。设试验药剂3个处理,对照药剂4个处理,空白对照1个处理,4次重复,共32个小区。小区面积20m2,设保护行。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白粉病零星发生且横向蔓延时开始用药,时间为2004年3月15日和3月30日,共用药2次,间隔期为15天。施药时天气晴朗。采用Jacto-HD400型手动喷雾器喷药,喷雾时达到均匀周到。用药液量为900L/hm2。整个试验期间无恶劣气候影响,气温12-24.5℃,2005年4月上旬和5月上旬分别降雨1次,降雨量分别为23mm和29mm,环境条件适于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试验地地势平坦,土质为粘土,偏碱,土壤肥力较高。前茬玉米收获前15天(2004年9月17日)试验地浇水1次,收获玉米后进行免耕播种。小麦返青拔节期(3月17日)大水浸灌1次,每亩随浇水追施尿素10kg,土壤湿度较高,有利于白粉病发生。播种前末用药剂处理种子,试验期间未使用其它杀菌剂防病,但2005年3月20日使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000倍(125g/hm2)喷施防治麦蚜,喷施苯磺隆5000倍(150g/hm2)防除地内杂草(喷药液量750L/hm2)。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查0.25m2植株,小麦起身拔节期调查基部1~5片叶,抽穗后调查每株的旗叶及旗叶下第一片叶。白粉病的分级方法(以叶片为单位)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6%~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第一次施药前发病很轻且均匀,病情基数记为零。第一次施药后15天(2005年3月30日,返青至拔节期)、第二次施药后15天(2005年4月14日,拔节期)、抽穗旗(2005年5月20日)调查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根据以上分级方法记录各处理病情,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相对防效,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统计分析。表14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tablesid="table25"num="025"><tablewidth="807">处理拔节期抽穗期病株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病株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1200倍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900倍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600倍1.711.521.201.431.150.8481.0Cc84.7CDc88.9Dd3.813.953.654.614.043.1377.2Dd80.0Dd84.5Dd6%戊·福可湿粉600倍5%己唑醇微乳剂600倍50%福美双可湿粉600倍50%多菌灵可湿粉1200倍空白对照1.751.521.561.813.001.561.503.912.997.5479.3Cc80.1Cc48.1Aa60.3Bb-3.982.724.545.689.905.634.5211.059.6220.272.1Cc77.6Cc45.3Aa52.4Bb-</table></tables>从表14可知,采用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喷雾(600、900、1200倍)对小麦拔节期及抽穗期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0%~88.9%和77.2%~84.5%),显著高于6%戊·福可湿粉600倍、50%福美双600倍、50%多菌灵1200倍的防效。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600倍的防效显著高于5%己唑醇微乳剂600倍的防效。6.44%福美双·己唑醇防治小麦锈病药效试验试验根据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中“杀菌剂防治禾谷类锈病药效试验准则”进行。大田栽培小麦品种为当地感病品种“邯9587”。试验田位于河北省馆陶县南徐村乡南徐村,2004年10月3日播种,株距20cm,行距50cm。小麦锈病历年发生。试验地水肥条件较好,栽种前亩施腐熟鸡粪3m3,磷酸二铵20kg。栽培管理条件一致,符合试验要求。试验药剂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性粉剂。施药剂量为1200倍(750g/hm2)、900倍(1000g/hm2)、600倍(1500g/hm2)。对照药剂5%己唑醇微乳剂750倍(1200g/hm2);50%多菌灵可湿粉1200倍(750g/hm2);50%福美双可湿粉;6%戊·福可湿粉600倍(1500g/hm2)600倍(1500g/hm2),空白对照喷雾清水。试验小区采用随机排列。设试验药剂3个处理,对照药剂4个处理,空白对照1个处理,4次重复,共32个小区。小区面积20m2,设保护行。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锈病零星发生且横向蔓延时(2004年3月15日和3月30日)开始用药,共用药2次,间隔期为15天。施药时天气晴朗。采用Jacto-HD400型手动喷雾器喷药,喷雾时达到均匀周到。用药液量为900L/hm2。整个试验期间无恶劣气候影响,气温12-24.5℃,2005年4月上旬和5月上旬分别降雨1次,降雨量分别为23mm和29mm,环境条件适于小麦锈病的发生。试验地地势平坦,土质为粘土,偏碱,土壤肥力较高。前茬玉米收获前15天(2004年9月17日)试验地浇水1次,收获玉米后进行免耕播种。小麦返青拔节期(3月17日)大水浸灌1次,每亩随浇水追施尿素10kg,土壤湿度较高,有利于锈病发生。播种前未用药剂处理种子,试验期间未用其它杀菌剂防病,但2005年3月20日使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000倍(125g/hm2)喷施防治麦蚜,喷施苯磺隆5000倍(150g/hm2)防除地内杂草(喷药液量750L/hm2)。每小区随机选有代表性的5点或对角线五点取样调查,每点调查20株,每株调查顶部三片叶(若有旗叶则包括旗叶),以每片叶上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分级方法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2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6%~5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1%~75%;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76%以上。试验小区如果发生其它叶部病害和穗部病害,也必须调查并加以说明。第一次施药前发病很轻且均匀,病情基数记为零。第一次调查要根据病害发生情况、药剂的持效期,在最后一次施药后7天(2005年4月8日,拔节期)进行。根据以上分级方法记录各处理病情,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相对防效,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统计分析。从表15可知,采用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喷雾(600、900、1200倍)对小麦叶锈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82.2%~90.8%),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福美双600倍、50%多菌灵1200倍的防效。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喷雾600倍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己唑醇微乳剂600倍的防效,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900~1200倍的防效与5%己唑醇微乳剂600倍及6%戊·福可湿粉600倍的防效相当,无显著性差异,但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粉600倍的防效显著高于6%戊·福可湿粉600倍的防效。表15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性粉剂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果本发明研究证实己唑醇与福美双混配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两药以1∶10混配的增效作用最强。按照这一最佳配比制剂成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性粉剂、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各项理化指标均达标。盆栽试验证实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性粉剂600~1200倍喷雾叶面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此外,该药对小麦白粉病有治疗作用。田间试验表明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性粉剂600~1200倍喷雾对小麦纹枯病、小麦白粉病及小麦叶锈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22、33、44、66ga.i./100kg种子)拌种对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及小麦全蚀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据观察,试验药剂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性粉剂、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以上浓度对小麦和其它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且对小麦保产作用明显。生产中建议使用44%福美双·己唑醇可湿性粉剂600~1200稀释液喷雾处理小麦叶面及茎基,施药液900L/hm2,使用44%福美双·己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22、33、44、66ga.i./100kg种子)后播种,对小麦主要病害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优于常规药50%多菌灵可湿粉、50%福美双可湿粉、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5%己唑醇微乳剂及6%戊·福可湿粉。权利要求1.一种防治小麦真菌病害的复配杀菌剂,由活性成分、填料或/和助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成分由三唑类杀菌剂与保护剂杀菌剂组成,重量比为1~10∶10~1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治小麦真菌病害的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唑类杀菌剂为己唑醇、氟硅唑、烯唑醇、三唑醇、腈菌唑或三唑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治小麦真菌病害的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剂杀菌剂为百菌清、代森锰锌或福美双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防治小麦真菌病害的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唑类杀菌剂和保护剂杀菌剂的重量比为1~10∶10~50。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防治小麦真菌病害的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己唑醇和福美双的重量比为1∶5~15。6.如权利要求4所述防治小麦真菌病害的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复配杀菌剂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其包括如下组分和含量三唑类杀菌剂1~10份保护性杀菌剂10~50份润湿剂1~8份分散剂1~8份填料10~80份;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钠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4-油酰-甲氧基苯磺酸钠盐、羧甲基纤维素钠盐、亚硫酸纸浆废液、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乙二醇单丁基醚或聚氧乙基烷基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润湿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甲醛缩合物磺酸盐中的一种;所述填料为白炭黑、高岭土、轻钙、硅藻土或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7.如权利要求4所述防治防治小麦真菌病害的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复配杀菌剂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其包括如下组分和含量三唑类杀菌剂1~10份保护性杀菌剂10~50份润湿剂2~8份分散剂2~8份填料10~80份水和/或粘结剂5~10份;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钠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4-油酰-甲氧基苯磺酸钠盐、羧甲基纤维素钠盐、亚硫酸纸浆废液、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乙二醇单丁基醚或聚氧乙基烷基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润湿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甲醛缩合物磺酸盐中的一种;所述填料为白炭黑、高岭土、轻钙、硅藻土或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粘结剂为环糊精、羧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8.如权利要求4所述防治防治小麦真菌病害的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复配杀菌剂制成悬浮种衣剂时,其包括如下组分和含量三唑类杀菌剂1~10份保护性杀菌剂10~50份湿润剂2~8份分散剂2~8份悬浮助剂或粘结剂2~8份抗泡助剂0.1~1份水30~60份;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钠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4-油酰-甲氧基苯磺酸钠盐、羧甲基纤维素钠盐、亚硫酸纸浆废液、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乙二醇单丁基醚或聚氧乙基烷基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润湿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甲醛缩合物磺酸盐中的一种;所述抗泡助剂为硅酮抗泡剂M10或抗泡剂C中的一种;所述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环糊精或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悬浮助剂为硅酸镁铝。9.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治防治小麦真菌病害的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复配杀菌剂制成干悬剂时,其包括如下组分和含量三唑类杀菌剂1~10份保护性杀菌剂10~50份润湿剂2~8份分散剂2~8份悬浮助剂或粘结剂2~8份崩解剂2~8份填料10~80份;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钠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4-油酰-甲氧基苯磺酸钠盐、羧甲基纤维素钠盐、亚硫酸纸浆废液、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乙二醇单丁基醚或聚氧乙基烷基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润湿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甲醛缩合物磺酸盐中的一种;所述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环糊精或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崩解剂为膨润土、高岭土、硅藻土、尿素、三聚磷酸钠或焦磷酸钠中的一种;所述填料为白炭黑、高岭土、轻钙、硅藻土或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悬浮助剂为硅酸镁铝。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防治小麦真菌病害的复配杀菌剂在制备防治小麦纹枯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以及其它小麦病害农药中的应用。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小麦真菌病害的复配杀菌剂,它由活性成分、填料和助剂组成,其中所述的活性成分由三唑类杀菌剂与保护剂组成。本发明所述的防治小麦真菌病害的复配制剂增效作用显著,防治效果高达90.5%,明显高于单一制剂,优于常规药50%多菌灵可湿粉、50%福美双可湿粉、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5%己唑醇微乳剂及6%戊·福可湿粉。所述的复配制剂速效性和持效性好,作用机制和位点多,能有效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该复配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防病谱广,生物安全性高。文档编号A01P3/00GK101044852SQ20061001159公开日2007年10月3日申请日期2006年3月29日优先权日2006年3月29日发明者王文桥,张小风,韩秀英,马志强,李红霞申请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