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442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噻呋酰胺属于噻唑酰胺类杀菌剂,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由于含氟,其在生化过程中其竞争力很强,具有强的内吸性和长特效性。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均有活性,尤其对担 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特别对水稻纹枯病、立枯病有优异的防效,用量低,每亩制剂用量20毫升左右,施用方法以及时期也比较灵活。经本药剂处理的茎叶健康浓绿,为增产提供条件。在推荐使用剂量下,噻呋酰胺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克服了当前市场上用于防治黑粉病的许多药剂对作物不安全的缺点,在种子处理防治系统性病害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耐雨水冲刷,施药后I小时降雨不影响药效。但噻呋酰胺对藻状菌类没活性,对由叶部病原物引起的病害,如花生褐斑病、黑斑病效果不好。 乙蒜素是60年代中国科技工作者自行研制开发的广谱高效杀菌剂,是一种植物仿生农药,一般制剂的含量是80%的乙蒜素。纯生物提取的80%乙蒜素有效规避化学合成中有害物质的存留,绿色环保。渗透性强、内吸性好,具有优秀的向下传导功能,通过叶面喷雾被作物吸收,能直达作物须根,减少烂根,促进植株健壮,乙蒜素可抑制粮油、棉花、蔬菜、花卉、药材、茶叶等作物以及蚕业、渔业的数十种病菌。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防治水稻烂秧病、恶苗病、稻瘟病、白叶枯病;麦类黑穗病、条纹病;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炭疽病;果树轮纹病、炭疽病、叶斑病;瓜果蔬菜的疫病、青枯病、蔓枯病、枯萎病、炭疽病;作物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烂根病;茶叶根腐病、芽枯病等。最新研究表明80%乙蒜素与其它杀菌剂(特别是三唑类杀菌剂)混用防治效果能提升40%-70%,并能扩大杀菌谱,提高速效性,减少使用剂。与杀虫剂复配,抑制害虫活性酶,增加渗透性能,提高杀虫活性,延缓抗性产生。含有单一活性组分的杀菌剂品种在农用杀菌剂防治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杀菌范围窄,防治效果差,施药剂量大易产生抗药性,施用次数多加重环境污染等。对于防治农业上产生抗性的病菌,一种办法是推出新的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的新成分。但是,新的有效成分的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而且永远都跟不上病菌产生抗性的速度。其他的办法比如作物布局调整、不同农药轮换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难真正起到明显的效果O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病菌最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扩大杀菌范围,减少有效成分的用量,节约用药成本,降低环境污染,是综合防治田间病害的重要手段。经检索,目前未发现噻呋酰胺与乙蒜素复配及应用的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有效成分为噻呋酰胺和乙蒜素,药效好,持效期长的杀菌组合物。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杀菌组合物,含有有效成分噻呋酰胺与乙蒜素,所述有效成分噻呋酰胺与乙蒜素的质量比为5:1 1:5,所述有效成分噻呋酰胺和乙蒜素在所述杀菌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 6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优化的,所述杀菌组合物,其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或悬浮乳剂。优化的,所述杀菌组合物的用途为其在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立枯病方面,在防治小麦纹枯病、锈病、腥黑穗病方面,在防治苹果轮纹病、青枯病方面,在防治禾谷类锈病方面,或茎叶处理方面的应用。上述有效成分噻呋酰胺与乙蒜素均是本领域公知的杀菌剂,可以通过各种商业渠 道购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噻呋酰胺与乙蒜素复合构成的杀菌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2、有效成分的田间用量下降,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3、杀菌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和综合防治作物病菌具有重要意义;4、噻呋酰胺与乙蒜素复合后,扩大了杀菌谱,药剂特性得到了优势互补,可以防治多种作物病害,方便农民用药。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田间药效的处理剂量均为有效成分用量。1、可湿性粉剂
制备方法按实施例配方比例,将有效成分噻呋酰胺和乙蒜素加入填料中,并在其中加入润湿剂和分散剂,用混合机混合,用气流粉碎机气流粉碎后再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实施例1: 50%噻呋酰胺·乙蒜素可湿性粉剂
配方噻呋酰胺,35% ;乙蒜素,15% ;润湿剂十二烷基硫酸钠,2% ;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钙,8% ;填料白炭黑,18%,填料高岭土,余量。实施例2 :45 %噻呋酰胺·乙蒜素可湿性粉剂
配方噻呋酰胺,10% ;乙蒜素,35% ;润湿剂十二烷苯磺酸钠,3% ;分散剂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8% ;填料白炭黑,30% ;填料凹凸棒土,余量。2、悬浮乳剂
制备方法按配方比例,首先将有效成分噻呋酰胺和水、分散剂加工成一定含量的悬浮剂;将乙蒜素、乳化剂、增稠剂、消泡剂和防冻剂混合均勻,然后加入上述悬浮剂中,经剪切、匀质即得产品。实施例3 :30%噻呋酰胺·乙蒜素悬浮乳剂
配方噻呋酰胺,5% ;乙蒜素,25% ;乳化剂农乳OP - 10磷酸酯,2% ;分散剂聚羧酸盐,3% ;增稠剂选用黄原胶和硅酸镁铝,用量分别为O. 1%和2% ;防冻剂乙二醇,5% ;消泡剂硅酮类化合物,O. 5%;水,余量。
实施例4 :40%噻呋酰胺·乙蒜素悬浮乳剂
配方噻呋酰胺,15% ;乙蒜素,25% ;乳化剂农乳600# 了磷酸酯,2% ;分散剂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4% ;增稠剂选用黄原胶和硅酸镁铝,用量分别为O. 07%和1. 5% ;防冻剂乙二醇,5% ;消泡剂硅酮类化合物,O. 5% ;水,余量。下面使用实施例药剂45%噻呋酰胺·乙蒜素可湿粉剂、30%噻呋酰胺·乙蒜素悬浮乳剂与对比例药剂24%噻呋酰胺水悬浮剂和80%乙蒜素乳油对水稻纹枯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试验结果如下表I所示。本田间试验中设实施例药剂、对比例药剂和不使用任何药剂共13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52个处理小区,每处理小区按照表I所列的药剂及其取用量称取药剂,然后兑水,于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初期实施喷药,喷药量为45千克/亩。每处理小区随机取3点,每点取6蔸水稻,分别在用药后10天、20天、30天调查水稻上的叶片和茎干病斑数、病
斑面积,以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病斑分级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叶片发病程度分为6级,O级叶片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5%以下;2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6% 10%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11% 25% ;4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26% 5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50%以上。进行病情调查时,如有严重染病的叶片脱落,以叶痕为依据作为最高发病级数的叶片计入统计数据内。病指和防治效果按以下公式计算
权利要求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有效成分噻呋酰胺与乙蒜素,所述有效成分噻呋酰胺与乙蒜素的质量比为5:1 1:5,所述有效成分噻呋酰胺和乙蒜素在所述杀菌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 6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或悬浮乳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任何一种杀菌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其在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立枯病方面,在防治小麦纹枯病、锈病、腥黑穗病方面,在防治苹果轮纹病、青枯病方面,在防治禾谷类锈病方面,或茎叶处理方面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药杀菌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本发明提供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有效成分噻呋酰胺与乙蒜素;有效成分噻呋酰胺与乙蒜素的质量比为5:1~1:5;所述有效成分噻呋酰胺和乙蒜素在所述杀菌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6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该组合物主要防治禾本科作物水稻纹枯病、立枯病、稻瘟病,小麦纹枯病、锈病、腥黑穗病、苹果轮纹病、青枯病等。该组合物具有明显增效作用、杀菌广谱、持效时间长、对作物安全等特点。
文档编号A01N41/08GK102986691SQ20121055248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9日
发明者李波, 刘希玲, 王宏年, 吴本林, 刘丽萍 申请人:青岛东生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