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菇及其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64781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海鲜菇及其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发明提供一种海鲜菇及其栽培方法,包括培养基,其所述海鲜菇培养基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组分:油茶壳30-45%,杉木屑30-45%,麦麸15-20%,玉米粉3-5%,石膏粉1-2%,辅料1-2%,矿物质水,所述辅料包括丹宁与茶皂素组分。本发明提供的海鲜菇培养基,其既可为海鲜菇培养基生长时所需要的含水量,又可满足海鲜菇生长时对空气湿度的要求,同时满足海鲜菇菌丝呼吸作用对氧气的要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专利说明】海鲜菇及其栽培方法
[00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菌菇及栽培方法,特别是一种海鲜菇及其栽培方法。
[0002]

【背景技术】: 海鲜菇又名玉蕈、斑玉蕈,真姬菇,质地脆嫩,味道鲜鲜,具有海蟹味,在日本称之为 "蟹味菇"、"海鲜菇"。隶属于白蘑科、玉蕈属,子实体中等至较大。海鲜菇,属低温型草生 菌或木生白腐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颜色洁白,菌肉肥厚,口感细腻,气味芬 芳,味道鲜美。海鲜菇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还含有数种 多糖体,其子实体的热水和有机溶剂提取物有清除人体自由基的作用,所以常食海鲜菇有 抗癌、防癌、提高免疫力、预防衰老、延长寿命的功效。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 值的食用菌,颜色洁白,菌肉肥厚,口感细腻,气味芬芳,味道鲜美。其菌丝生长最适温度 24-26°C,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8-18°C。生长周期100天左右,生物转化率60-80%。
[0003] 目前市场上,通常生产食用菌的原料多以棉籽壳、杂木屑等为主;另外,再根据菇 种生长适应性以及取材的方便,价格高低等因素,选择加入部分的玉米芯,甘蔗渣,莲子壳 等原料。
[0004] 但是,使用上述原料进行生产海鲜菇产品,一方面,其原料生产成本相对更高,工 厂化栽培时其生物学效率偏低仅达70%左右。另一方面,海鲜菇和其他菌菇在生长阶段时 对培养基的含水量要求基本一致,但是在出菇阶段时对于海鲜菇的培养基其含水量要求更 高,含水量要求达到70%以上,对其空气湿度要求达到90-95% ;而如果培养基的含水量过高 的话,反过来又会影响菌丝的呼吸生长。因此,如何来解决上述矛盾,是海鲜菇生产过程中, 所要面对现实问题。使用的海鲜菇的培养基在保持培养基的含水量的同时,又可满足海鲜 菇菌丝呼吸作用的要求,并保持海鲜菇生长时对空气湿度的要求。
[0005]


【发明内容】
: 发明就是要提供一种海鲜菇及其栽培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海鲜菇培养基,其既可为海 鲜菇培养基生长时所需要的含水量,又可满足海鲜菇生长时对空气湿度的要求,同时满足 海鲜菇菌丝呼吸作用对氧气的要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0006] 本发明一种海鲜菇的栽培方法,包括培养基,其所述海鲜菇培养基包括如下质量 百分比组分:油茶壳30-45%,杉木屑30-45%,麦麸15-20%,玉米粉3-5%,石膏粉1-2%,辅料 1-2%,矿物质水,所述辅料包括丹宁与茶皂素组分。
[0007] 本发明所述的海鲜菇的栽培方法,所述辅料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为丹宁40-60%,茶 皂素 60-40%。
[0008] 本发明所述的海鲜菇的栽培方法,控制所述油茶壳大小为4-10目,同时用水浸泡 处理不少于20小时。
[0009] 本发明所述杉木屑经淋水堆怄处理,控制处理时间3 180天。
[0010] 本发明所述海鲜菇依据上面所述栽培方法栽培获得。
[0011] 本发明所述的矿物质水为富硒矿物质水,是在海鲜菇的栽培过程中,富硒矿物质 水加入到培养基中的使用量,为培养基总质量的65-70%,即是说保持培养基的含水量在 65-70%,使用富硒矿物质水的各微量元素的质量含量如下:硒0. 002-0. 015,钾I. 0-2. 50, 钠 12. 00-35. 0,钙 3. 50-12. 00,镁 0· 10-1. 00,偏硅酸 50. 00-90. 00,溶解性总固体 120. 00-200. 0,锂0· 06-0. 20,控制所述富硒矿物质水的ρΗ7· 20-8. 50。
[0012]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海鲜菇所用的培养基其用上述组分组成,具有较强的保水 性能,在其他各方面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现有的常规海鲜菇的栽培培养基子实体生长要 提前4-6天的时间出菇。
[0013] 另一方面,本发明使用的海鲜菇的培养基使用的油茶壳组织类似于海绵体,具有 较强的蓄水能力,其可弥补培养料含水量过高,而影响菌丝的呼吸作用,在保持培养基的含 水量的同时,又可保持海鲜菇生长时对空气湿度的要求。同时生产的海鲜菇绿色环保。
[0014] 本发明的培养基各组分中还可包括中草药组分,所述的中草药组分可以是陈皮, 桔梗,田七,其配比按等重量的量进行配置,即其质量配比为1 :1 :1 ;还可按任意比例配置, 所述中草药组分加入到培养基中的量一般控制在0. 5-1. 2%。在辅料中加入的茶阜素和丹宁 可以按等比例配置,即是说按质量比各50%比例配置,也可在上述比例范围内任意配备。
[0015] 在本发明主配料中加入丹宁与茶皂素及各中草药组分,而在加入培养基的物料油 茶壳中同样含有一定量的茶皂素等有益成分,茶皂素是由糖体、配基和有机酸组成,作为一 种天然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湿润的效果,同时具有抗渗、消炎、抗 癌等药理功效,还具灭菌杀虫和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茶皂素生物降解完全不污染环境,安 全、无毒。在本发明的原料中加入丹宁,又称鞣质或鞣酸,其能与蛋白质或生物碱结合成沉 淀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其能消除生物体内的过剩自由基、维护细胞质的流动和蛋白质的构 象,防止福射诱发DNA的断裂,从而起到在抑制脂质过氧化,心血管,抗癌,抗突变,抗衰老, 抗白内障等方面具有良好功效。丹宁具有抗氧化作用,实践证明,其可以改善食用菌子实体 食用时的口感,风味更浓郁。利用本发明培养基和常规的培养基,所栽培出的海鲜菇子实 体,在食用比较时,表明本发明栽培的海鲜菇子实体风味更佳。
[0016] 本发明所用的矿物质水优先采用富硒矿物质水,其水中的硒元素的含量达 0. 002 - 0. 015 mg / 1,硒在地壳表的含量仅为亿分之一,我国有72%的地区缺硒或低硒状 态,而缺硒又会诱发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消化性疾病等。硒可以维护人们的身体 健康,一是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防癌抗癌,防治心血管,保护肝脏,延缓衰老。二是硒能参 与糖尿病的治疗,能保护修复细胞,可提高视力防治眼疾,保护眼睛,硒能提高红细胞的携 氧能力,还能解毒防毒,抗污染。为排除体内毒素,可食用含硒量高的食物,本发明海鲜菇使 用富硒矿物质水后,其生产出的海鲜菇产品,较现有的常规海鲜菇的硒含量高。
[0017] 本发明海鲜菇采用上述的培养基其栽培可按现有的技术方法栽培。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中各 组分为质量份。
[0019] 本发明一种海鲜菇的栽培方法,其采用上述培养基组分,采用现有的栽培方法,生 产海鲜菇,较采用现有的要提前4天以生产出菇产品,且环保无农药残留。
[0020]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海鲜菇的栽培方法栽培的海鲜菇,其使用的培养基为下述质量组分:油茶 壳37,杉木屑39,麦麸18,玉米粉3,石膏粉1. 8,所述辅料包括中草药组分和丹宁0. 25,茶 皂素0. 25,所述中草药组分为陈皮0. 3,桔梗0. 2,田七0. 2,将上面所述的富硒矿物质水加 入到培养基中,控制其含水量为65-70% ;油茶壳经粉碎过10目筛网,或者控制其颗粒大小 在0. 2厘米左右;并且在使用前用富硒矿物质水浸泡24小时以上,杉木屑使用前,在室外用 富硒矿物质水淋后堆怄180天以上,一般控制在200天。用前除去树皮,残枝及杂物,菌丝 培养期90天,出菇培养28天,经测算其生物学转化率为80%即生物学效率。
[0021] 实施例2,未说明之处与例1同, 本发明一种海鲜菇的栽培方法,其使用的培养基为下述质量组分:油茶壳35,杉木屑 39,麦麸18,玉米粉3,石膏粉0. 5,所述辅料包括丹宁0. 5,茶皂素0. 5,加入富硒矿物质水, 控制其含水量为65 - 70%;油茶壳经粉碎过6目筛网,并且在使用前用水浸泡36小时以 上,杉木屑使用前,在室外用水淋后堆怄180天以上,一般控制在210天。其生物学转化率 为 82%。
[0022] 对比实施例: 本对比实施例所述培养基组分如下:棉籽壳68,杂木屑10,麦麸18,玉米粉3,石膏粉 1,辅料4,所述辅料采用现有技术组分,但不含有中草药组分及本发明所述组分。其他的栽 培条件和实施例1、2相同,菌丝培养期90天,出菇培养30天,出菇较本发明例1、2晚4天, 生物学转化率在78%。
[0023] 利用本发明方法生产出的海鲜菇经检测主要的几种各营养成份含量如下表1 : 表1 :

【权利要求】
1. 一种海鲜菇的栽培方法,包括培养基,其特征是所述海鲜菇培养基包括如下质量百 分比组分:油茶壳30-45%,杉木屑30-45%,麦麸15-20%,玉米粉3-5%,石膏粉1-2%,辅料 0. 5-1. 2%,矿物质水,所述辅料包括丹宁与茶皂素。
2.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鲜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辅料各组分质量百分比 为丹宁40-60%,茶皂素60-40%。
3.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鲜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控制所述油茶壳大小为4-10 目,同时用水浸泡处理不少于20小时。
4.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鲜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杉木屑经淋水堆怄处理, 控制处理时间兰180天。
5. -种海鲜菇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栽培方法栽培获得。
【文档编号】A01G1/04GK104221712SQ201410444783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日
【发明者】廖洪初, 刘小平 申请人:江西星火菌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