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培育网格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0901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生物培育网格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格的构造,尤指一种容易收纳且在延展之后能于网格内形成多个可用于种植、养殖的空间的生物培育网格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栽培植物时,为提升生产的效率,在土壤上种植单位面积的密度一般来说是越高越好。但实际上在植物生长时,若每株植物之间没有适当的间隔,会使得植物无法良好的生长。因此现有的技术,是在培养植物时,先以网格在种植的土壤上区隔出种植的位置以及种植的密度,使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空间适合所要种植的植物。

前述利用网格来区隔种植空间的方式,虽然能将土壤区隔为适当的空间,使种植的植物能够以适当的密度种植。但由于该网格的形状是固定不可改变的外形,因此在仓储时较为占空间,不利于收纳。

在养殖池内养殖穴居类的水产动物时,为符合穴居类水产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避免螃蟹等底栖的穴居类水产动物拥挤在池底,会在池内的周边以人工的造物,例如鱼礁或层迭的石块形成一定数量的孔穴供穴居类的水产动物居住。

前述以人工的造物在养殖池周边形成孔穴的手段,虽然能够提供穴居类水产动物居住处,但由于鱼礁、石块之类的构造占空间,且建造的过程费时费力,因此仍有待改良以提供更佳的构造来形成水产动物居住的孔穴。



技术实现要素:

由于现有种植使用的网格以及养殖池形成孔穴的构造各有不易收纳或不易建造的缺失,为此,本发明利用可挠的片体形成容易收纳且展开后即可供种植、养殖使用的网格,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培育网格,是以前后排列的方式设有多个网格单元,各网格单元包括两前后相对的构形片,各构形片是沿横 方向延伸的塑胶可挠性片体,各网格单元的两构形片以左右等间隔的排列方式结合形成三个以上的结合部,各结合部是沿纵方向延伸的长条形部位,前后两相邻的网格单元相连,是以各自相邻的构形片位于各对结合部中间的部分结合形成两个以上的交错结合部,各交错结合部是沿纵方向延伸的长条形部位,使得多个网格单元前后展开时,在各网格单元的各对结合部之间的部分,以及两前后相连的网格单元位于各对交错结合部之间的部分形成多个培育槽。

较佳的,本发明所述各结合部是所述各网格单元的两构形片熔接结合的部位,所述各交错结合部是相邻两网格单元的相邻两构形片熔接结合的部位。

较佳的,本发明在所述各构形片位于两两相邻的所述培育槽之间的部位分别穿设一个以上的流通孔。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培育网格的装置,包括:

一承载盘,为矩形的盘体并且周围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前侧壁以及一后侧壁,在该承载盘的内部形成一网格嵌放空间;

一与前述构造相同之生物培育网格,该生物培育网格以前后展开的形态嵌设在该承载盘的网格嵌放空间内;以及

数个前扣件以及数个后扣件,数个前扣件以左右间隔的排列方式夹扣住最前侧的所述网格单元与该前侧壁;数个后扣件以左右间隔的排列方式夹扣住最后侧的所述网格单元与该后侧壁,使该生物培育网格嵌设在该承载盘的网格嵌放空间内时保持前后展开的形态。

较佳的,前述本发明所述生物培育网格的纵方向的高度低于所述承载盘内的网格嵌放空间的高度,该生物培育网格将该网格嵌放空间分隔出多个可供植物种植使用的培育槽。

当本发明使用时,是将生物培育网格的前后展开,使得生物培育网格的内部延展出多个具有深度、宽度且彼此相互分隔的培育槽。当在培育槽内装填土壤后,可将土壤分隔为适当的部分来培育植物或者植物的种苗,能以适当的密度培育植物;若将生物培育网格的前后展开并竖直沉降在养殖池内时,能以生物培育网格的多个培育槽作为穴居类水生动物的居住以及生活区域,大幅提升养殖池的生产力。

由于本发明的生物培育网格的各个网格单元能前后展开或者收合。当在 需要收纳时,能将各个网格单元前后收合为扁平的形态,大幅减少所占的空间而能方便收纳或者运送;当需要使用时,只要展开即可形成可用的网格,在土壤或空间中区隔出多个培育槽,使用十分方便且运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前后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前后展开状态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用于种植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用于种植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用于养殖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用于养殖的平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前后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前后展开状态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网格单元11构形片

111流通孔12结合部

13交错结合部14培育槽

20承载盘21前侧壁

22后侧壁23侧壁

24网格嵌放空间25前扣件

26后扣件30养殖池

31养殖槽32悬挂构造

321横杆322吊勾

33加重构造331加重物

332挂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详细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来实施,进一步以如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培育网格,请参看图1至图3所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以前后排列的方式设有多个网格单元10,如本较佳实施例是设有10个网格单元10,且前后相邻的各对网格单元10的构造相连,其中:

各网格单元10包括两前后相对的构形片11,各构形片11是塑胶的可挠性片体,且各构形片11的形状为沿横方向左右延伸的长矩形的形状,各网格单元10的两构形片11以左右等间隔的排列方式结合形成三个以上的结合部12,如本较佳实施例在每个网格单元10是设有六个结合部12,并且将两构形片11结合形成各结合部12的手段可以是热风压合熔接、粘合或铆合的手段,结合的手段不限,各结合部12是沿纵方向延伸的长条形部位。

前后相邻的各对网格单元10以各自相邻的构形片11位于各对结合部12中间的部分,结合形成两个以上的交错结合部13,如本较佳实施例是形成5个交错结合部13,并且将两相邻的构形片11结合形成各交错结合部13的手段可以是热风压合熔接、粘合或铆合的手段,结合的手段不限,各交错结合部13是沿纵方向延伸的长条形部位。如图2、图3所示,当多个网格单元10前后展开时,在各网格单元10位于各对构形片11之间的部分,以及两前后相连的网格单元10位于各对交错结合部13之间的部分,分别形成多个培育槽14。

当本发明收纳时,如图1所示,是将前后排列的多个网格单元10收合为扁平的形态,此时本发明的体积大幅地缩小,使网格容易收纳存放或者携带。当本发明使用时,例如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可用于种植或者养殖的领域,例如图4、图5所示的用于栽培植物的生物培育网格的装置,或者图6、图7所示的用于养殖穴居类水产动物的生物培育网格的装置,前述两种装置的构造与使用方式说明如下:

用于栽培植物的生物培育网格的装置,如图4、图5所示,是设有一承载盘20,该承载盘20是长矩形的盘体,在该承载盘20周围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前侧壁21以及一后侧壁22,在该承载盘20周围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侧壁23,在该承载盘20的内部形成一网格嵌放空间24。

本发明的生物培育网格配合上述装置运用时,是以各个网格单元10前后展开的形态,将生物培育网格嵌设在该承载盘20的网格嵌放空间24内,各个网格单元10纵方向的高度低于该网格嵌放空间24的高度。为了将各个网格单元10以前后展开的形态固定在网格嵌放空间24内,在最前侧的网格单元10前 侧的构形片11与该前侧壁21之间,以左右间隔的排列形态夹扣设有数个前扣件25,各前扣件25是r形插销,又在最后侧的网格单元10后侧的构形片11与该后侧壁22之间,以左右间隔的排列形态夹扣设有数个后扣件26,各后扣件26是r形插销。

当本发明的生物培育网格设置在该承载盘20内时,可将该承载盘20内部的网格嵌放空间24区隔为多个可供植物种植使用的培育槽14,使用时可将土壤填入各个培育槽14内,在各培育槽14内种植植物的种苗,使植物能以最适于生长的密度种植,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用于养殖穴居类水产动物的生物培育网格的装置,如图5、图6所示,设有一养殖池30,在该养殖池30内形成一养殖槽31,在该养殖池30上设有一悬挂构造32,该悬挂构造32设有一横跨过该养殖池30两侧上方的横杆321,在该横杆321上以左右间隔的排列方式设有数个吊勾322。

本发明的生物培育网格运用在此装置时,是将该生物培育网格以前后展开的形态竖直沉降在该养殖槽31内,最后侧的网格单元10吊挂在该悬挂构造32的数个吊勾322上,为了使将该生物培育网格沉降在该养殖槽31内时能保持前后展开的形态,在该生物培育网格结合一加重构造33,该加重构造33设有一沉降在该养殖槽31底的加重物331,在该加重物331上以左右间隔的排列方式设有数个挂勾332,以数个挂勾332吊挂在最前侧的所述网格单元10,使该生物培育网格沉降在该养殖槽31内时保持前后展开的形态。

当本发明的生物培育网格沉降设置在该养殖池30内时,可在养殖槽31内形成连成整面的多个培育槽14供穴居类水产动物居住、生活在其中,营造适合穴居行水产动物的生活环境,使底栖的螃蟹等动物不会堆积于池底,而是能生活在立体的培育槽14的空间内,可大幅提升该养殖池30的生产力。

本发明的生物培育网格除了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是将多个培育槽14设为独立、不相通的空间以外,如图8、图9所示的本发明的二较佳实施例,当本发明运用在养殖池30之类有水流动的地方时,为了增加水流动的效果,会在所述各构形片11位于两两相邻的所述培育槽14之间的部位分别穿设一个以上的流通孔111,使水流能在相邻的培育槽14之间流动,增加养殖池30水中养份的流动性,有助于水产生物的生长。由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使用方式以及其他功效皆与前述第一较佳时例所述相同,故本发明在此不加以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主张的权利范围,凡其他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