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秋葵的田间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0068阅读:9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秋葵的田间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秋葵,又名补肾草、秋葵、羊角豆等,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近几年引入我国,现各地均有少量栽培。秋葵以嫩果供食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矿物质,果实还含有由果胶和多糖等组成的黏性物质,是一种营养保健蔬菜,具有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的功效。秋葵有凉拌、炒食、油炸和做汤等多种食法,被一些高档宾馆和酒店当作营养型特色菜推出,深受人们的喜爱。秋葵的花、种子、根均可入药,对恶疮、痈疖有疗效,种子炒熟磨碎后可做咖啡的代用品。秋葵为低能量食物,是很好的减肥食品之一。

采用现有的方法进行秋葵种植,存在产量低、品质差、不耐连作、病害逐年加重、农药使用次数频繁、劳动用工多等问题。因此探索秋葵高产优质安全的栽培技术,成为当前秋葵生产的紧迫任务和关键问题,对促进秋葵种植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秋葵的田间管理方法,本发明种植所得秋葵产量高、品质好。

一种秋葵的田间管理方法,具体包括:

a.中耕除草与培土

幼苗出土或定值后,气温较低,应连续中耕2次;第一朵花开放前加强中耕,,每7~10天进行一次除草;开花结果后,植株生长加快,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中耕,封垄前中耕培土;

b.灌溉

秋葵较耐旱,苗期可少浇水,午旱时随时浇水,夏季注意保持畦面湿润,一般7~10天浇1次水;待开花时,5~7天浇浅水一次,生长后期酌情浇水;炎夏季节正值秋葵收获盛期,需水量大,要及时浇水;浇水时间应在早晨9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雨季注意排水,要做到深沟高垄栽培,能排能灌;

c.施肥

秋葵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当株高40~50厘米时,应环株施1次肥,每公顷施复合肥250~300千克,结合中耕培土;秋葵开花后,在基质上按每公顷撒施氮肥80千克,钾肥150千克、磷肥40千克,人粪稀2000~3000千克,采收第一二个果后每公顷追尿素150千克,施肥结束后,每天浇一次透水;生长后期,为防止早衰,可进行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此外,应酌情多次少量追肥;

追肥时采用益生菌发酵粪水,制作方法如下:按EM益生菌1:红糖1:粪水200的比例混合搅拌,盖上薄膜,每1~2天搅动一次,5~7天即成,用时加水稀释200~500倍使用;

d.植株调整

雨季要注意培土,防止植株倒伏,在每株秋葵旁边安插高度为1-1.2m的支撑杆,待秋葵株高长至40~50cm高时,将秋葵绑缚在制成杆上;

秋葵以主蔓结果为主,植株生长期间应及时摘除侧枝,对于徒长枝采取扭枝法;生长中后期,对已采收嫩果以下的各节老叶及时摘除;采收种果者及时摘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方法,通过中耕除草与培土、灌溉、施肥和植株调整的方法,达到种植绿色无污染的秋葵,增加秋葵的生长速度和产量的目的,追肥时采用EM益生菌发酵粪水,能抑制与消除杂草增强植物的代谢功能,提高光合作用,促进种子发芽、根系发达、早开花、多结实。采用本方法种植所得秋葵产量大,果实饱满,品质好,口感细腻润滑,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秋葵的田间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中耕除草与培土

幼苗出土或定值后,气温较低,应连续中耕2次,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第一朵花开放前加强中耕,以便适度蹲苗,每8天进行一次除草,以利根系发育;开花结果后,植株生长加快,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中耕,封垄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b.灌溉

秋葵较耐旱,苗期可少浇水,午旱时随时浇水,夏季注意保持畦面湿润,一般7天浇1次水。待开花时,5天浇浅水一次,生长后期酌情浇水。炎夏季节正值秋葵收获盛期,需水量大,要及时浇水;浇水时间应在早晨9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避免高温下浇水伤根,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积水死苗和出现落花落叶的现象,因此要做到深沟高垄栽培,能排能灌。

c.施肥

秋葵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当株高40~50厘米时,应环株施1次肥,每公顷施复合肥250千克,结合中耕培土;秋葵开花后,在基质上按每公顷撒施氮肥80千克,钾肥150千克、磷肥40千克,人粪稀2000千克,采收第一二个果后每公顷追尿素150千克,施肥结束后,每天浇一次透水;生长后期,为防止早衰,可进行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隔5天喷1次,连喷2次,此外,应酌情多次少量追肥;

追肥时采用益生菌发酵粪水,制作方法如下:按EM益生菌1:红糖1:粪水200的比例混合搅拌,盖上薄膜,每1天搅动一次,5天即成,用时加水稀释300倍使用;

d.植株调整

雨季要注意培土,防止植株倒伏,在每株秋葵旁边安插高度为1-1.2m的支撑杆,待秋葵株高长至40~50cm高时,将秋葵绑缚在制成杆上,供其缠绕攀爬;

秋葵以主蔓结果为主,植株生长期间应及时摘除侧枝,减少养分损耗,促进主茎早结果,对于徒长枝采取扭枝法,以控制营养生长;生长中后期,对已采收嫩果以下的各节老叶及时摘除,以利通风,减少病害;采收种果者及时摘心,可促使种苗老熟,以利籽粒饱满,提高种子质量。

实施例2

一种秋葵的田间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中耕除草与培土

幼苗出土或定值后,气温较低,应连续中耕2次,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第一朵花开放前加强中耕,以便适度蹲苗,每9天进行一次除草,以利根系发育;开花结果后,植株生长加快,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中耕,封垄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b.灌溉

秋葵较耐旱,苗期可少浇水,午旱时随时浇水,夏季注意保持畦面湿润,一般9天浇1次水。待开花时,97天浇浅水一次,生长后期酌情浇水。炎夏季节正值秋葵收获盛期,需水量大,要及时浇水;浇水时间应在早晨9点以前,下午4点以后,避免高温下浇水伤根,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积水死苗和出现落花落叶的现象,因此要做到深沟高垄栽培,能排能灌。

c.施肥

秋葵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当株高40~50厘米时,应环株施1次肥,每公顷施复合肥280千克,结合中耕培土;秋葵开花后,在基质上按每公顷撒施氮肥80千克,钾肥150千克、磷肥40千克,人粪稀2800千克,采收第一二个果后每公顷追尿素150千克,施肥结束后,每天浇一次透水;生长后期,为防止早衰,可进行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隔7天喷1次,连喷3次,此外,应酌情多次少量追肥;

追肥时采用益生菌发酵粪水,制作方法如下:按EM益生菌1:红糖1:粪水200的比例混合搅拌,盖上薄膜,每2天搅动一次,7天即成,用时加水稀释500倍使用;

d.植株调整

雨季要注意培土,防止植株倒伏,在每株秋葵旁边安插高度为1-1.2m的支撑杆,待秋葵株高长至40~50cm高时,将秋葵绑缚在制成杆上,供其缠绕攀爬;

秋葵以主蔓结果为主,植株生长期间应及时摘除侧枝,减少养分损耗,促进主茎早结果,对于徒长枝采取扭枝法,以控制营养生长;生长中后期,对已采收嫩果以下的各节老叶及时摘除,以利通风,减少病害;采收种果者及时摘心,可促使种苗老熟,以利籽粒饱满,提高种子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