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植物病原真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0017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抗植物病原真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数组成:氟吡菌酰胺15-25份、十六酸异丙酯0.01-0.02份、聚甘油-3 蓖麻醇酸酯0.001-0.01份、甲基硫菌灵20-25份、嗜球果伞素A20-30份、乙烯菌核利30-4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植物病原真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吡菌酰胺、甲基硫菌灵、嗜球果伞素、乙烯菌核利纯度大于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植物病原真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氟吡菌酰胺需要人工合成,其合成方法如下:

1) 在装有搅拌器和回流冷凝管的500 mL四口反应瓶中加入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氢氧化钾和DMF;在30 ℃以下,滴加氰基乙酸乙酯,滴加完毕,加热至70 ℃,在此温度反应3 h;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水,用浓盐酸调节pH值为1~2,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过滤干燥,得黄色固体;

2) 称取[3-氯-5-(三氟甲基)-2-吡啶基](氰基)乙酸乙酯和DMSO加入到的三口反应瓶中,用盐酸调节pH值为2~3,加热至160 ℃,在此温度下搅拌16 h。冷却至室温,加入水,用二氯甲烷萃取,水洗,硫酸镁干燥,浓缩得棕黄色液体,减压蒸馏,收集102~106 ℃/5mmHg的馏分;

3) 将3-氯-5-(三氟甲基)-2-乙腈基吡啶、冰醋酸和5%的钯碳加入到高压釜中,在室温下通入氢气,使压力达到30 MPa,搅拌反应5 h,过滤除去催化剂,减压浓缩得粗品;

4)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的三口反应瓶中,加入上面得到粗品3-氯-5-(三氟甲基)-2-乙胺基乙酰胺吡啶、37%的浓盐酸;加热回流6 h;冷却,加入L水,用乙酸乙酯萃取,水洗,硫酸镁干燥,浓缩得棕红色油状物;

5)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管的四口反应瓶中加入3-氯-5- (三氟甲基)-2-乙胺基吡啶、甲苯和无水碳酸钾,在室温下滴加2-三氟甲基苯甲酰氯,滴加完毕,升温至回流反应2 h;冷却至室温,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和,分出有机层,水层用甲苯萃取,合并有机层,水洗,硫酸镁干燥,浓缩,残物用异丙基醚洗涤,得淡黄色固体,熔点115~117 ℃。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植物病原真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将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即可制得抗植物病原真菌组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植物病原真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使用方法为:将组合物制成浓度为1-2‰的水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植物病原真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使用方法为:喷洒量为10-15kg/亩。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