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包衣搅拌机的次品输出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5252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玉米包衣搅拌机的次品输出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玉米种子生产设备,具体涉及玉米包衣搅拌机的次品输出管。



背景技术:

玉米是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潮汕话称幼米仁,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秆直立,通常不分枝,基部各节具气生支柱根。叶鞘具横脉;叶舌膜质,叶片扁平宽大,线状披针形,基部圆形呈耳状,无毛或具疵柔毛,中脉粗壮。颖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后露出颖片和稃片之外,其大小随生长条件不同产生差异。雌雄同株异花,花果期秋季。玉米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大约有470多年。目前我国播种面积在3亿亩左右,仅次于稻、麦,在粮食作物中居第三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为一重要谷物。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肴,如玉米烙。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种子生产企业在生产玉米种时,需要在种子上包上种衣剂,种衣剂主要是起到防病治虫保全苗、发根增长促壮苗以及提高成苗率的作用。目前,玉米种在包衣搅拌后,当发现有包衣质量差的次品时,需要将这些次品收集出来再次包衣搅拌,在次品输出管输出这些次品时,需要工人手持收集袋防止收集袋倒掉,工人劳动强度较大;或者,目前有些次品输出管上设有气缸推动加紧装置,结构复杂,并且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玉米包衣搅拌机的次品输出管,解决了现有技术次品输出管输出次品时需要工人手持收集袋防止收集袋倒掉导致工人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玉米包衣搅拌机的次品输出管,包括管体、设于管体底端的装袋夹持装置、压紧橡胶垫以及装袋夹持挂孔,所述装袋夹持装置包括压紧杆、压紧转轴、拉动杆以及压紧把手,所述压紧转轴转动连接于管体上,所述压紧杆呈n,该n的两个竖部底端与压紧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拉动杆固定连接于压紧转轴的后端,所述管体的后侧面上设有弹簧拉杆,拉动杆与弹簧拉杆之间设有拉紧弹簧,所述压紧把手固定连接于压紧转轴的前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管体的底端设有压紧橡胶垫,压紧杆处于压紧袋子的状态时,其n形的横部压紧于该压紧橡胶垫上。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装袋夹持挂孔呈回字形,分别设置于管体的前后两个端面。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管体连通于搅拌机的出料腔的底部,出料腔上设有腔盖,出料腔的底部设有出料口,良品输出管道与管体相交连通于出料口的底部,且良品输出管道与管体相交处设有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管体的底端设有装袋夹持装置、压紧橡胶垫以及装袋夹持挂孔,放置于地面的收集袋的顶部位于管体前后两侧面的部分挂于装袋夹持挂孔内,位于压紧橡胶垫上方的收集袋袋口由装袋夹持装置的压紧杆压紧,在收集次品玉米种时防止收集袋倒掉;

2、压紧杆处于压紧袋子的状态时,其n形的横部压紧于该压紧橡胶垫上,收集袋与压紧橡胶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力,使得收集袋在灌装时不易滑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管体底端的示意图(正面)。

图3为管体底端的示意图(背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管体06、设于管体06底端的装袋夹持装置04、压紧橡胶垫03以及装袋夹持挂孔05,所述装袋夹持装置04包括压紧杆42、压紧转轴43、拉动杆41以及压紧把手44,所述压紧转轴43转动连接于管体06上,所述压紧杆42呈n,该n的两个竖部底端与压紧转轴43固定连接,所述拉动杆41固定连接于压紧转轴43的后端,所述管体06的后侧面上设有弹簧拉杆45,拉动杆41与弹簧拉杆45之间设有拉紧弹簧,所述压紧把手44固定连接于压紧转轴43的前端,所述管体06的底端设有压紧橡胶垫03,压紧杆42处于压紧袋子的状态时,其n形的横部压紧于该压紧橡胶垫03上,所述装袋夹持挂孔05呈回字形,分别设置于管体06的前后两个端面,所述管体06连通于搅拌机01的出料腔02的底部,出料腔02上设有腔盖09,出料腔02的底部设有出料口21,良品输出管道08与管体06相交连通于出料口21的底部,且良品输出管道08与管体06相交处设有换向阀07。

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