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平衡功能的花生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1320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平衡功能的花生收获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自平衡功能的花生收获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振动式花生收获机结构简单,设计不合理,使得机具产生激烈震动,对机具的稳定性和操作者的舒适度都用很大的影响,同时收获得到的花生含有泥土较多,导致后期整理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效率高的具有自平衡功能的花生收获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具有自平衡功能的花生收获机,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机架后方的后轮,机架前方设有带前轮的微耕机,所述机架前侧设有用于挖掘泥土中花生的挖掘铲,所述挖掘铲上经连杆与前摇杆连接,所述前摇杆与机架铰接并由驱动装置驱动摆动,位于挖掘铲后方设有分离筛。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筛包括一级分离筛和二级分离筛,所述一级分离筛固定于挖掘铲后端,二级分离筛经连杆与后摇杆连接,所述后摇杆铰接于机架上并由驱动装置驱动摆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机架上方的驱动轮,所述前摇杆经前驱动连杆与驱动轮一侧部连接,所述后摇杆经后驱动连杆与驱动轮另一侧部连接,所述前驱动连杆及后驱动连杆与驱动轮偏心连接且错位180°。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前端经挂接框与微耕机相连接,微耕机上设有操纵柄;机架前端具有与微耕机上的前带轮传动连接的后带轮,后带轮上同轴设置的前链轮与驱动轮上同轴设置的后链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挖掘铲斜向设置,所述二级分离筛水平设置,所述一级分离筛和二级分离筛旁侧还连接有辅助挂杆。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后端具有一竖向设置的套体,所述套体内套设有与套体滑动配合的竖向调节杆,所述后轮安装于竖向调节杆下端,竖向调节杆与套体之间通过锁紧螺栓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平衡功能的花生收获机结构设计合理,既能够通过筛体的振动来实现花生和土块的分离,又能够将振动机构的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将惯性力相互抵消,就可以减小机械的振动,增加机具的寿命和操作者的舒适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

图中标号说明:1-机架、2-后轮、3-微耕机、4-前轮、5-挖掘铲、6-前摇杆、7-一级分离筛、8-二级分离筛、9-后摇杆、10-驱动轮、11-前驱动连杆、12-后驱动连杆、13-挂接框、14-操纵柄、15-辅助挂杆、16-套体、17-竖向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具有自平衡功能的花生收获机,包括机架1及设置于机架1后方的后轮2,机架1前方设有带前轮4的微耕机3,所述机架1前侧设有用于挖掘泥土中花生的挖掘铲5,所述挖掘铲5上经连杆与前摇杆6连接,所述前摇杆7与机架铰接并由驱动装置驱动摆动,位于挖掘铲5后方设有分离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离筛包括一级分离筛7和二级分离筛8,所述一级分离筛7固定于挖掘铲5后端,二级分离筛8经连杆与后摇杆9连接,所述后摇杆9铰接于机架1上并由驱动装置驱动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机架上方的驱动轮10,所述前摇杆6经前驱动连杆11与驱动轮10一侧部连接,所述后摇杆9经后驱动连杆12与驱动轮10另一侧部连接,所述前驱动连杆11及后驱动连杆12与驱动轮偏心连接且错位18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前端经挂接框13与微耕机3相连接,微耕机3上设有操纵柄14;机架1前端具有与微耕机上的前带轮传动连接的后带轮,后带轮上同轴设置的前链轮与驱动轮上同轴设置的后链轮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挖掘铲5斜向设置,所述二级分离筛8水平设置,所述一级分离筛和二级分离筛旁侧还连接有辅助挂杆15,辅助挂杆15上端铰接于机架上,下端与一级分离筛和二级分离筛相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后端具有一竖向设置的套体16,所述套体内套设有与套体滑动配合的竖向调节杆17,所述后轮安装于竖向调节杆下端,竖向调节杆与套体之间通过锁紧螺栓固定,通过竖向调节杆17的高度调节,能够调整挖掘铲的吃土深度。

作业时,微耕机牵引机架前进,由于前驱动连杆11及后驱动连杆12与驱动轮偏心连接且错位180°,将驱动轮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前、后摇杆的摇摆运动并且摆向相反,进而带动挖掘铲和二级分离筛往复运动并且方向相反,在挖掘铲在向前摆动时铲入土中后,将土块和花生铲起,由于机具的前行使挖掘铲上的土块和花生混合物往后运动,一些土块经过挖掘铲的往复振动后被振碎,并在一级分离筛的间隙中下漏;进入二级分离筛中的花生和泥土被进一步分离;而挖掘铲和二级分离筛同步摆动且方向相反,使得一级分离筛和二级分离筛的惯性力相互抵消,使得机具的震动减小。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