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三氟苯嘧啶的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3918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复配组合及其用途,采用两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复配的技术来防治水稻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属于杀虫剂的新用途及其应用技术发明。

二、技术背景

辛硫磷(Phoxim),化学名称:0,0-二乙基[(α-氰基亚苄基氨基)氧]硫代磷酸酯。其杀虫机理是抑制害虫体内的胆碱酯酶的活性,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直到死亡。辛硫磷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有机磷类杀虫剂,具有很强的触杀、胃毒作用,无内吸作用。杀虫谱广,击倒力强,对鳞翅目幼虫有特效。但辛硫磷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在黑暗条件下降解条件下降解缓慢,所以田间喷雾时,最好在傍晚进行。同时,适合于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残效期可达1-2月。辛硫磷即可用作常量喷雾,又可用作低容量喷雾,还可用以拌种、灌浇、毒土、颗粒及等使用。

三氟苯嘧啶(triflumezopyrim),化学名称:2,4-二氧-1-(5-甲基嘧啶)-3-[3-三氟甲基苯基-2H-吡啶并[1,2-α]]吡啶内盐,是介离子类杀虫剂。对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水稻稻飞虱具有很好的防效。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业害虫的抗药性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一直备受农业科技工作者关注。农业上重要的害虫如鳞翅目害虫由于其繁殖周期短,繁殖量大,移动性小,自交程度高,特别容易产生抗性。随着虫害化学防治的延续、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以及不科学使用农药等因素,导致害虫抗药性日益严重。同时,高强度的使用农药,导致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和农民用药成本增加等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开发防效高、用量少,持效期长的杀虫剂,是防治抗性害虫常见方法。另外,开发防治谱宽的产品,即一种产品可同时防治多种虫害的产品,在减量控害同时,还能省工省时,也是防治虫害的重要策略。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室内筛选实际效果,来判断某个复配配比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三氟苯嘧啶和辛硫磷复配后能产生很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关于三氟苯嘧啶和辛硫磷复配的相关报道尚未公开。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含有三氟苯嘧啶和辛硫磷的杀虫组合物,该杀虫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主要应用于防治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其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防治水稻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效果显著、杀虫活性高、更安全环保、并能治理或延缓害虫抗药性问题,为治理水稻害虫提供具有不同作用方式相容性好的杀虫剂复配配方并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技术方案 选择对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杀虫活性高、低毒、对环境安全的具有不同作用方式的二元杀虫剂三氟苯嘧啶和辛硫磷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及复配配方筛选,获得室内表现增效作用的配方,选取增效作用显著的配比配方,开发可做剂型,用于田间药效试验。

有益效果 本发明针对现有生产上长期使用单一杀虫剂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而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用药量增加、造成化学农药环境污染等问题,以三氟苯嘧啶和辛硫磷二元复配,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得出三氟苯嘧啶∶辛硫磷20∶1~1∶30、20∶1~1∶20、30∶1~1∶20复配分别对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室内毒力活性高,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三氟苯嘧啶和辛硫磷配比为1∶1时,对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均表现明显的增效作用,此配比的复配剂在田间药效试验中亦表现较显著增效作用。三氟苯嘧啶和辛硫磷复配剂与单一的杀虫剂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属于二元复配杀虫剂的配方,具有相容性,提高了杀活性,对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具有较显著的增效作用,减少了农药使用量,节省了农药使用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

2.该配方是不同作用方式的二元杀虫剂的复配,具有高效、广谱、持效期长等优点,增加了对水稻害虫的作用位点,并对水稻害虫抗药性发生和发展有抑制作用。

3.该配方的杀虫效果显著提高,能有效的指导生产应用,减少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生产造成的为害,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四、具体实施方案及效果

(一)室内配方筛选

本发明以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复配药剂的配方筛选。待测原药三氟苯嘧啶、辛硫磷用丙酮溶解,均配制成2000mg/L的母液。

1.稻飞虱毒力测定(稻苗浸渍法):将配制的药剂用水等比稀释配制成系列浓度,每个实验设5个浓度,以清水处理作对照。将7日龄水稻苗30株连根一起在系列浓度的药液中浸10s,每个浓度重复4次,取出沥至无液体滴下后置于垫有滤纸的一次性塑料杯中,30min后接入3龄中期若虫15头,每处理共60头,然后用保鲜膜封口并用3号昆虫针扎孔。接虫后的培养杯放置于25±1℃、湿度70±10%、光照周期16∶8h(L∶D)的恒温光照培养箱中。96h后检查记录存活虫数。

2.二化螟毒力测定(人工饲料混药法):将配置好的母液用蒸馏水倍量稀释至所需的系列浓度,分别与人工饲料(配方参照FAO1987)混匀后,挑入初孵幼虫,每处理设4次重复,每重复10头,共40头试虫。以含丙酮的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处理后5d后检查结果,以触动虫体不能协调运动为死亡标准。

3.稻纵卷叶螟毒力测定(稻苗浸渍法):将配制的药剂用水等比稀释配制成系列浓度,每个实验设5个浓度,以清水处理作对照。将7日龄水稻苗30株连根一起在系列浓度的药液中浸20s,每个浓度重复4次,取出沥至无液体滴下后置于垫有滤纸的一次性塑料杯中,30min后接入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12头,每处理共48头,然后用保鲜膜封口并用3号昆虫针扎孔。接虫后的培养杯放置于25±1℃、湿度70±10%、光照周期16∶8h(L∶D)的恒温光照培养箱中。72h后检查记录存活虫数。

用DP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回归方程、LC50。混剂的联合作用测定根据孙云沛和Johnson(1960)介绍的方法计算共毒系数(CTC,Co-Toxicity Coefficient)。以CTC值判断药剂的联合毒力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

表1 三氟苯嘧啶和辛硫磷复配对稻飞虱室内配方筛选毒力测定结果

表1数据表明,三氟苯嘧啶和辛硫磷对稻飞虱配比在20∶1~1∶3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20∶1~1∶3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

表2 三氟苯嘧啶和辛硫磷复配对二化螟室内配方筛选毒力测定结果

表2数据表明,三氟苯嘧啶和辛硫磷对二化螟配比在20∶1~1∶20,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明以上配比表现增效作用。

表3 三氟苯嘧啶和辛硫磷复配对稻纵卷叶螟室内配方筛选毒力测定结果

表3数据表明,三氟苯嘧啶和辛硫磷对稻纵卷叶螟配比在30∶1~1∶20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说明两者在30∶1~1∶2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

(二)制备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发明局限于这一具体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发明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有可能包括的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在制剂配比中百分含量为重量百分比。

悬浮剂:将去离子水、分散剂润湿剂按照配方比例,泵入配备高速剪切搅拌机的配置釜中,开启搅拌至完全溶解。加入原药继续剪切半小时。将其他辅助材料按照比例加入配置釜中,继续剪切45分钟。开启两级砂磨,控制出料速度,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20%三氟苯嘧啶·辛硫磷悬浮剂(有效成分1∶1)

称取10%三氟苯嘧啶(含量95%)、10%辛硫磷原药(90%)、8%分散剂聚羧酸盐、4%润湿剂马来酸脂肪酸聚醚、4%抗冻剂丙二醇、2%防腐剂山梨酸钾、0.3%增稠剂黄原胶、0.5%消泡剂改性硅油、2.5%助悬剂硅酸镁铝、62.7%去离子水。制成浆料,进行砂磨,得到产品。

(三)田间试验

1.防治稻飞虱田间试验

试验设在淮安市洪泽县,试验田肥力中等,栽培条件一致,水稻品种为粳稻武运粳8号。试验共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20平方米,各小区随机排列。6个处理分别为:(1)20%三氟苯嘧啶·辛硫磷悬浮剂1.6g.a.i./亩;(2)20%三氟苯嘧啶·辛硫磷悬浮剂2g.a.i./亩;(3)20%三氟苯嘧啶·辛硫磷悬浮剂2.4g.a.i./亩;(4)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1.5g.a.i./亩;(5)40%辛硫磷乳油50g.a.i./亩;(6)清水对照。试验于稻飞虱1~2若虫高峰期进行施药,施药一次(使用新加坡利农Jacto 16LITROS型喷雾器喷雾,孔径<7mm,药剂不留残液),每小区1.5公斤水。药前调查基数,采用平行跳跃法,每小区用白色脸盆扑查10点,每点2穴共20穴,施药后5d、10d调查残留虫量。试验结果见表4。

药效计算方法:

表4 20%三氟苯嘧啶·辛硫磷悬浮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注:采用DPS软件中Duncan’s新复极差法比较,小写字母表示5%显著水平。

2.防治二化螟田间试验

试验设在淮安市洪泽县,试验田肥力中等,栽培条件一致,水稻品种为粳稻武运粳8号。试验共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20平方米,各小区随机排列。6个处理分别为:(1)20%三氟苯嘧啶·辛硫磷悬浮剂3g.a.i./亩;(2)20%三氟苯嘧啶·辛硫磷悬浮剂4g.a.i./亩;(3)20%三氟苯嘧啶·辛硫磷悬浮剂5g.a.i./亩;(4)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3g.a.i./亩;(5)40%辛硫磷乳油30g.a.i./亩;(6)清水对照。试验于第一代二化螟低龄幼虫高峰期进行施药,施药一次(使用新加坡利农Jacto 16LITROS型喷雾器喷雾,孔径<7mm,药剂不留残液),每小区1.5公斤水。调查方法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中“杀虫剂防治水稻鳞翅目钻蛀性害虫”的调查方法,在稻田二化螟危害定型后,调查每小区枯心株率,计算保苗效果,同时拔取螟害株,剥查二化螟残留虫数,与对照比较,计算杀虫效果,每小区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每小区调查5点,每点6丛,共调查30丛水稻。试验结果见表5。

药效计算方法:

表5 20%三氟苯嘧啶·辛硫磷悬浮剂对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注:采用DPS软件中Duncan’s新复极差法比较,小写字母表示5%显著水平。

3.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试验

试验设在淮安市洪泽县,试验田肥力中等,栽培条件一致,水稻品种为粳稻武运粳8号。试验共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20平方米,各小区随机排列。6个处理分别为:(1)20%三氟苯嘧啶·辛硫磷悬浮剂5g.a.i./亩;(2)20%三氟苯嘧啶·辛硫磷悬浮剂6g.a.i./亩;(3)20%三氟苯嘧啶·辛硫磷悬浮剂7g.a.i./亩;(4)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4g.a.i./亩;(5)40%辛硫磷乳油40g.a.i./亩;(6)清水对照。试验于水稻分蘖期、稻纵卷叶螟卵孵化盛期进行施药,施药一次(使用新加坡利农Jacto 16LITROS型喷雾器喷雾,孔径<7mm,药剂不留残液),每小区1.5公斤水。施药后21d、调查药效,每小区五点取样共查25丛稻,每株调查上部3片叶,统计卷叶率,与对照区卷叶率比较,计算相对防效,同时调查卷叶内有虫数,计算杀虫效果。试验结果见表6。

卷叶率和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表6 20%三氟苯嘧啶·辛硫磷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注:采用DPS软件中Duncan’s新复极差法比较,小写字母表示5%显著水平。

(四)试验结论

室内毒力试验表明三氟苯嘧啶、辛硫磷两种杀虫剂有效成分具有相容性,二者复配主要表现相加作用和增效作用,无拮抗作用。防治稻飞虱,三氟苯嘧啶与辛硫磷复配剂的增效配比范围是20∶1~1∶30,两者的最佳配比为1∶1。防治二化螟,三氟苯嘧啶与辛硫磷复配剂的增效配比范围是20∶1~1∶20,两者的最佳配比为1∶1。防治稻纵卷叶螟,三氟苯嘧啶与辛硫磷复配剂的增效配比范围是30∶1~1∶20,两者的最佳配比为1∶1。田间试验表明,20%三氟苯嘧啶·辛硫磷悬浮剂对水稻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好,且随用药量增加,防效增高,各试验设置的高剂量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在生产实践中,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采用三氟苯嘧啶和辛硫磷的复配剂,既能减少用药,省工省时,节约成本,不污染环境,又能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